1 / 105

生命的永續經營觀 之思想建設

生命的永續經營觀 之思想建設. 南華大學代理校長 佛光大學佛教學系 教 授 開法師編講. 楔子 — 從賈伯斯談起. 2005 年, Apple CEO Steve Jobs 應邀到史丹佛大學對畢業生演講,他特別談到了死亡。他說道:

heidi
Download Presentation

生命的永續經營觀 之思想建設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生命的永續經營觀之思想建設 南華大學代理校長 佛光大學佛教學系教授 開法師編講

  2. 楔子 —從賈伯斯談起

  3. 2005年,Apple CEO Steve Jobs應邀到史丹佛大學對畢業生演講,他特別談到了死亡。他說道: No one wants to die. Even people who want to go to heaven don't want to die to get there. And yet death is the destination we all share. No one has ever escaped it. And that is as it should be, because Death is very likely the single best invention of Life. It is Life's change agent.

  4. Steve Jobs的話觸及到生死問題的核心,也很認真地面對死亡,但是不夠徹底。 他只說「死亡很可能是生命最好的發明。」我認為說得不夠徹底。 但是接著他又說「死亡是生命的改變機制。」這句話說得極好。 其實,不只是「死亡」,「生、老、病、死」都是生命最好的發明,也都是生命的改變機制。 我無法想像一個沒有死亡的人生和世界會是如何地混亂而恐怖。

  5. Steve Jobs說:沒有人想死,即使那些想去天堂的人,也不想死了才去天堂。 如果我有機會遇到Steve Jobs,我會跟他說:“Steve, you don’t have to die to go to heaven, you can live to get there.”你不須要死掉以後才去天堂,你可以活著就「往生」到天堂。 生命本來是一種連續函數,「生」與「死」本來就是緊密相連的,是我們的錯誤認知與觀念把它割裂了,只要再轉一個念頭,就可以重新接上。

  6. 數學、物理概念的啟示 • 在自然數系中:2 − 1 = 1,而1 − 2 = 無解 • 在整數系中: 1 − 2 = −1,4∕2 = 2,而 4∕3 = 無解 • 在有理數系中: 4∕3 = 1⅓,√4 = 2,而√8 = 無解 • 在實數系中: √8 = 2√2,而√−4 = 無解 • 在複數系中: √−4 = 2i, √ −8 = 2√2i

  7. 向量空間 複數系 實數系 有理數系 整數系 自然 數系

  8. 從數學的集合(set)或定義域(domain)概念來看,在自然數系中無解的算式,在整數系中有解;在整數系中無解的算式,在有理數系中可有解;在有理數系中無解的算式,在實數系中可有解;在實數系中無解的算式,在複數系中可有解;在複數系中無解的算式,在向量空間中可有解。從數學的集合(set)或定義域(domain)概念來看,在自然數系中無解的算式,在整數系中有解;在整數系中無解的算式,在有理數系中可有解;在有理數系中無解的算式,在實數系中可有解;在實數系中無解的算式,在複數系中可有解;在複數系中無解的算式,在向量空間中可有解。 在低階的數系或定義域較小的集合中,看似無解的算式或問題,放在高階的數系或定義域較大的集合中即有可能迎刃而解。 當一個算式或問題看似無解,往往並非問題本身無解,而是所給的定義域太小。

  9. 從物理學的角度來看,一度空間無解的問題,放到二度空間來思考就可能不成問題;二度空間無解的問題,放到三度空間來思考即可能迎刃而解;三度空間無解的問題,就可能需要放到四度空間(三度空間加上時間)去解決。從物理學的角度來看,一度空間無解的問題,放到二度空間來思考就可能不成問題;二度空間無解的問題,放到三度空間來思考即可能迎刃而解;三度空間無解的問題,就可能需要放到四度空間(三度空間加上時間)去解決。 人生的問題也是一樣,在低階的思維層次看似無解的難題,提到高階的思維層次或放大視野來看,就不再是無解的難題,而很可能迎刃而解。 人生視野的高度決定廣度,即王之渙的詩句所云: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10. 生命的方程式,如果放在只有一生一世的的思維架構中,只有一個答案—就是「此題無解」。但是如果放在三世生命觀的思維架構中,則不但有解,而且帶來無限的希望。生命的方程式,如果放在只有一生一世的的思維架構中,只有一個答案—就是「此題無解」。但是如果放在三世生命觀的思維架構中,則不但有解,而且帶來無限的希望。 當我們面對生死的「極限境況」,連醫生也都束手無策時,與其浪費精神及體力在對抗病魔和死神,不如保留精神及體力好好地「活著」準備「往生」,不管時間長短,實實在在地「活出」生命的價值與意義,然後安然「往生」到個人信仰上或者心目中的歸宿。 10 10

  11. 第一層思想建設— 理性面對及坦然接受死亡

  12. 你會怕死嗎? 那麼,你有想要長死不死嗎? 既怕死、又不想長生不死,那麼,你的未來怎麼辦? 面對生死大事,你自己已經想好了嗎?已經有心理準備了嗎? 你的家人也都已經有心理準備了嗎? 面對生死,你已經知道怎麼辦了嗎? 你的家人也都已經知道怎麼辦了嗎?

  13. 生死自在的基本功夫就是思想建設與心理建設。生死自在的基本功夫就是思想建設與心理建設。 人為什麼會死? 人為什麼不能長生不死? 這是千古以來的疑惑:「人既然出生到了世間,又為什麼終究會死?為什麼我們不能長生不死?」 《晏子春秋》裡有一段公案,可以為大家解答這個疑惑。

  14. 時間: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時代,在一個春光明媚的日子。 人物:齊國的國君景公帶領晏嬰、艾孔和梁丘據…等幾位大臣。 場景:齊國都城臨淄郊外泰山上去登高郊遊,並且擺設酒席,款待眾臣。 劇情:到了大夥兒都酒酣耳熱之際,景公環顧四方,眺望著他轄下的領土,突然傷心地流下幾行淚來,慨歎地說道:「唉!看著這麼美好的江山,寡人終究卻還是要拋下這個堂堂大國而死呀!」

  15. 旁邊有三位大臣見狀,馬上就一把眼淚、一把鼻涕地陪著景公哭泣起來,說道:「我們都還只是卑微的小人物,尚且無法面對死亡,何況是國君您呀!萬一您拋下國家而死了,那麼這個國家該怎麼辦啊!」就這樣子,君臣數人哭成一團。旁邊有三位大臣見狀,馬上就一把眼淚、一把鼻涕地陪著景公哭泣起來,說道:「我們都還只是卑微的小人物,尚且無法面對死亡,何況是國君您呀!萬一您拋下國家而死了,那麼這個國家該怎麼辦啊!」就這樣子,君臣數人哭成一團。 這時候,只有晏子不但沒跟著哭,而且還拍擊自己的大腿,仰天大笑,說道:「今天這一場酒宴,真是爽快呀!」景公聽了勃然大怒,說道:「寡人想到將來會死,心中感到難過哀傷,你不關心也就罷了,居然還笑,這是什麼道理?」

  16. 晏子曰:「自古以來,人之所以會死,就是讓後世賢能的人,不用再辛勞了,而得以安息,也讓不肖的人,不用再汲汲營營了,而得以收手。假設古代的先王都不會死,如姜太公(齊國的始祖)一直到今天都還健在的話,那麼還輪得到您當上國君嗎?您還有機會在這裡哀傷嗎?天下事必然盛極而衰,有生必然有死,這是大自然的定數。萬物都必然有終結,凡事都它的常規,這是古人都了解的道理,有什麼好悲傷的呢?您到老了卻哀傷、擔心會死,這不是怯懦怕死嗎?您旁邊的人跟著一起悲傷,這不是阿諛諂媚嗎?怯懦和阿諛的人湊在一塊兒,讓人不得不笑啊!」晏子曰:「自古以來,人之所以會死,就是讓後世賢能的人,不用再辛勞了,而得以安息,也讓不肖的人,不用再汲汲營營了,而得以收手。假設古代的先王都不會死,如姜太公(齊國的始祖)一直到今天都還健在的話,那麼還輪得到您當上國君嗎?您還有機會在這裡哀傷嗎?天下事必然盛極而衰,有生必然有死,這是大自然的定數。萬物都必然有終結,凡事都它的常規,這是古人都了解的道理,有什麼好悲傷的呢?您到老了卻哀傷、擔心會死,這不是怯懦怕死嗎?您旁邊的人跟著一起悲傷,這不是阿諛諂媚嗎?怯懦和阿諛的人湊在一塊兒,讓人不得不笑啊!」

  17. 晏子很善巧地點破了齊景公的死亡恐懼與死亡焦慮,讓齊景公瞭解到「長生不死」的荒謬性,以及「死亡」在生命歷程中的合理性。晏子很善巧地點破了齊景公的死亡恐懼與死亡焦慮,讓齊景公瞭解到「長生不死」的荒謬性,以及「死亡」在生命歷程中的合理性。 用現代流行的話來說,晏子可說是「生死達人」。 我們可以運用數理邏輯中的「歸謬法」,來分析「長生不死」這個想法或概念的「荒謬性」及「不合理性」 同時我們也能藉此分析,進一步理解「死亡」的「合理性」及其「本然意義」 。

  18. 或問:人為什麼會死? 反問:言下之意…,難道你真的想要長生不死嗎?很多人活到八、九十歲都覺得活得很辛苦,你真的想要活到一百五、二百、三百,甚至於千秋萬歲嗎?    好!假設這個世界上所有的人都不會死,永遠地活下去,你再仔細思考一下,長生不死對你自己,對整個世界會不會比較好?

  19. 分析:「好家在」有「死」,不然大家就悽慘了。分析:「好家在」有「死」,不然大家就悽慘了。 沒有死亡的人生是無法忍受的。因為我們的身體會生病、不斷地衰弱老化,甚至遇到天災人禍的摧殘、傷害,生命因此陷入一種任何旁人都幫不上忙的困境,而死亡卻可以幫助我們脫離這種困境而解套。 如果我們的生命只是不斷地老化卻不會死亡,那才是最可怕的事情,因此,死亡對我們每個人的生命而言,是必要而有意義的。

  20. 建立正向的死亡觀─對死亡意義的省思與肯定 20

  21. (一) 死亡的原因─老朽、疾病與災禍 如果生命只會不斷地老化卻不會死亡,那才是最可怕的事情,因此,死亡對生命而言,是必要而有意義的。 (二) 死亡的意義─ 休息之後再出發 (Life without death is unbearable.) (三) 死亡的難題─ 能否善終而有尊嚴 ※五福臨門︰(長)壽、富(貴)、康寧、 攸好德、考終命(善終)。(《尚書.   洪範》) 21

  22. 死亡絕非是萬劫不復的可怕深淵,也不完全是個障礙,它讓疲憊而困頓的生命得以暫時休息之後再重新出發,沒有死亡的人生是無法忍受的。死亡絕非是萬劫不復的可怕深淵,也不完全是個障礙,它讓疲憊而困頓的生命得以暫時休息之後再重新出發,沒有死亡的人生是無法忍受的。 死亡只是生命的一個轉換歷程,絕對不是墮入終結,而是邁向另一個嶄新的開始。 死亡也是一種生命的展現,故有「重於泰山」及「輕於鴻毛」之境界差別。 換一個角度來看生命,就是因為有死亡期限的警惕,我們的生命才會活得更為積極而充實。

  23. 第二層思想建設— 超(越)克(服)死亡焦慮與死亡恐懼

  24. 世界上,絕大多數人都怕死;然而,問題是— 死亡真的那麼可怕嗎? 我們到底在怕什麼? 人死亡的時候,會不會很痛苦? 人死了以後,會不會墮入虛無? 人死了以後,到底會去哪裡? 還有沒有比死亡更可怕的事情? 有!就是老化衰微!臥病在床!久病不癒!苟延殘喘!卻還「死不了!」

  25. 有情臨命終時的身心狀態 25

  26. 或問:人死的時候,會不會很痛苦? 答曰:其實不一定,死亡的經驗也可以是很輕鬆愉悅的,情況因人而異。 分析:痛苦是因對生死的無明與對「我、法」的執著而起,而痛苦的程度則與個人對色身及俗世的執著程度成正比。痛苦又可分為兩個層次: (1)肉體上的:病痛以及四大分離。 (2)精神上的:孤單、恐懼、有被遺棄的感覺、不知何去何從。

  27. 《瑜伽師地論》云:「善心死時安樂而死,將欲終時無極苦受逼迫於身;惡心死時苦惱而死,將命終時極重苦逼迫於身。」《瑜伽師地論》云:「善心死時安樂而死,將欲終時無極苦受逼迫於身;惡心死時苦惱而死,將命終時極重苦逼迫於身。」 由此可知,有情個體臨終時的善、惡心念決定了他的「死亡品質」與「死亡的尊嚴」。 「善心死時安樂而死,將欲終時無極苦受逼迫於身」這一段描述還透露了一項重要的訊息,即是死亡並非一定就是苦惱、恐怖的,也可以是很安樂、愉悅的經驗,可以釐清與化解一般人面對死亡的恐懼與成見,有許多關於瀕死經驗的記載可以作為旁證。

  28. 死後的去處與歸宿? 28

  29. 或問:生從何來?死往何去?人死了以後會去哪裡?或問:生從何來?死往何去?人死了以後會去哪裡? 答曰:其實你根本不用管「人」死了以後會去哪裡?你最需要關心的是「你自己」想去哪裡? 分析:生從何來?死往何去?這種問法有個盲點,似乎是說所有的眾生都來自同一個源頭,死了以後也都回到同一歸宿。其實我們每一個人,生來自不同的地方,死也會去不同的地方。

  30. 就像是我們不能籠統地問道:「大學生畢業了以後會去哪裡?」所以也不能籠統地問:「人死了以後會去哪裡?」而應該這樣問:「張三死了以後會去哪裡?」「李四死了以後會去哪裡?」就像是我們不能籠統地問道:「大學生畢業了以後會去哪裡?」所以也不能籠統地問:「人死了以後會去哪裡?」而應該這樣問:「張三死了以後會去哪裡?」「李四死了以後會去哪裡?」 如果想知道得更明確的話,應該這樣問:「你希望你死了以後去哪裡?」或者更具體地問:「你想去哪裡?你能去哪裡?」前者依靠願力選擇,後者依靠(善惡)業力與福德因緣決定。

  31. 其實—生命真正的可怕之處就在於

  32. 老化的沉重負擔

  33. 存活機率假設:以臺灣為例,基年兩性單一年齡之死亡機率,下列圖表係採用2006年臺灣地區簡易生命表之死亡機率,推算出2008年存活機率為基準。存活機率假設:以臺灣為例,基年兩性單一年齡之死亡機率,下列圖表係採用2006年臺灣地區簡易生命表之死亡機率,推算出2008年存活機率為基準。 95 90 85 80 75 70 65 60 55 2056年89.0歲 2008年 82.3歲 女 零歲平均餘命 (歲) 2056年82.2歲 2008年 75.6歲 男 1956 1966 1976 1986 1996 2006 2016 2026 2036 2046 2056年

  34. 台灣未來50年人口結構趨勢(依中推計) 17年 15年 16年 人口結構趨勢 3.0 千萬人 2.5 10% 20% 65歲以上 高齡人口 30% 2.0 38% 1.5 15-64歲 工作年齡人口 73% 67% 57% 1.0 52% 0.5 15歲以下 少年人口 17% 10% 12% 12% 0 1961 1976 2008 2025 2040 2056

  35. 未來高齡人口占工作年齡人口比例 (依中推計) 台灣在18年後,約每3.2個15~64歲工作年齡者,負擔1個65歲以上高齡者 65歲以上高齡人口 15~64歲工作年齡人口 2008年 2026年 2056年 1人 ______ 7.0人 1人 _____ 3.2人 1人 _____ 1.4人

  36. 色身長壽的迷思— 老病的困境,遠比死亡還要可怕的夢魘…!

  37. 傅偉勳教授的父親以九十一高齡逝世就是一個實例 (以下直接引述自1993年傅教授的話): • “約在三十多年前,他在台北患上半身不遂之後,由於我的四哥一家十分忙碌,無法自早至晚在家看護照顧,祇好送他到一家特殊醫院安頓下來。不到一個月,家父開始大吵大鬧,說死也要死在家裡。無已,四哥把他接回。但是有一天四哥夫婦因要事不得不在外好多小時,家父就在這時不慎從床上跌到地板上,不得動彈,直至四哥夫婦回家才被發現。經過這次痛苦經驗與教訓,家父也同意,搬回特殊醫院,專由醫院護士照顧,四哥則每週總去一兩次陪他談天解悶。以後二十年左右就如此在醫院一小房間,直至逝世為止。” 38

  38. 74歲的趙老太太在彌留之際只能靠吸氧和輸液換來片刻的安寧小睡一會兒。74歲的趙老太太在彌留之際只能靠吸氧和輸液換來片刻的安寧小睡一會兒。 39

  39. “我們結婚的時候她才20歲……”正月初二84歲的儲老來老年公寓看望自己患腦萎縮症的妻子。“我們結婚的時候她才20歲……”正月初二84歲的儲老來老年公寓看望自己患腦萎縮症的妻子。 40

  40. 老宋卧床多年,他把所有生活用品都放在他伸手可及的地方。老宋卧床多年,他把所有生活用品都放在他伸手可及的地方。 41

  41. 只要你活得夠老,總有一天等到你! 42

  42. 雪上加霜— 老年癡呆與失智!只要你夠老,總有一天等到你! 43

  43. 44

  44. 45

  45. 好死不如賴活乎?賴活不如好死乎? 47

  46. 聰明的您,好好想一想! 48

  47. 所以如果您想要善終瀟灑走一回 49

  48. 千萬不要拖過人生的賞味期 50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