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2

§8.2 专题地图内容的表示方法

§8.2 专题地图内容的表示方法. 一、十种基本的表示方法 定点符号法 线状符号法 范围法 质底法 等值线法 定位图表法 点数法 运动线法 分级统计图法 分区统计图法. (一)定点符号法. ① 概念: 表示呈 点状分布 的物体,采用不同 形状、大小和颜色 的符号,表示物体的 位置、性质和数量 特征。由于符号定位于物体的实际分布位置上,故称定点符号法。 ②种类: 如图所示. 定点符号. 几何符号. 文字符号. 艺术符号. 圆形、正方形、 三角形. 名称缩写 汉语拼英字母. 象形符号 透视符号. 特点:.

Download Presentation

§8.2 专题地图内容的表示方法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8.2 专题地图内容的表示方法 一、十种基本的表示方法 • 定点符号法 • 线状符号法 • 范围法 • 质底法 • 等值线法 • 定位图表法 • 点数法 • 运动线法 • 分级统计图法 • 分区统计图法

  2. (一)定点符号法 ①概念: 表示呈点状分布的物体,采用不同形状、大小和颜色的符号,表示物体的位置、性质和数量特征。由于符号定位于物体的实际分布位置上,故称定点符号法。 ②种类: 如图所示

  3. 定点符号 几何符号 文字符号 艺术符号 圆形、正方形、 三角形 名称缩写 汉语拼英字母 象形符号 透视符号

  4. 特点: 简单、区别明显、 便于定位 便于识别、阅读 形象、生动、直观 易于辨认和记忆 图8-27

  5. ③ 表示方法: 颜色、形状—质量特征 大小(尺寸)—数量差别 ④ 符号大小与物体数量关系 符号大小的变化有比率符号和非比率符号。 比率符号:符号的尺度和它代表的数量有 一定比率关系。 非比率符号:符号的比率和它所代表的数 量不存在比率关系,可表 示非常模糊的数量关系,但 不表示确定的数量。

  6. ⑤ 比率符号大小设计 绝对连续比率:是指符号的面积比等于其代 表的数量之比。 符号尺寸:确定最小符号基准线—比率基数 基准线:如 圆:直径 正方形:边长 等边三角形:高 计算公式 缺点:

  7. 条件连续比率:在绝对连续比率的基础上加 上一个函数的条件,即对其 基准线长度附加函数条件, 以改变其大小,且数值与符 号也一一对应的符号成为条 件连续比率符号。 优点:

  8. 绝对分级比率:表达的是分级数据,用分组 中的组中值按照绝对连续 比率公式来确定符号基准线 的长度的方法。 条件分级比率:表达的是分级数据,符号大小 又是根据分组的组中值附加一 定的函数条件计算出来的,这 种比率关系为条件分级比率。 ⑥符号定位: 严格定位,可压盖

  9. 图8-28

  10. ⑦ 符号的组合应用 - 组合的结构符号—反映专题现象的内在结构 - 组合的动感符号—反映想象的发展动态 如图 8-29 图8-30 所示

  11. 图8-30

  12. (二)线状符号法 用于表示呈现线状分布的现象,如河流、海岸线、交通线、地质构造线、山脊线等。 (1)表示方法 颜色或不同的结构——质量本质特征(分类) 粗细——重要程度(分级) (2)要素的定位,有三种不同的情况: • 严格定位: 如河流、道路等 、地质结构线等 (中心) • 不严格定位:如航空线 • 单边定位: 如境界线色带

  13. (三)范围法 1.概念: 表示呈间断成片分布的面状现象.如森林、沼泽、湿地、某种农作物的分布和动物分布等. 2.种类: 精确范围法 概略范围法 3.表示: 真实轮廓线 • 范围 隐含轮廓线 • 内部: 颜色、网纹、符号、注记质量特征 范围法之表示现象的质量特征,不表示数量特征 将现象的不同时期分布的范围相重叠,可以显示现象 的发展

  14. 特点: 可重叠、有空白、 有交叉

  15. (四)质底法 1.概念: 表示连续分布、布满于整个区域的面状现象。如地质现象、土地利用状况和土壤类型等 2.种类: -精确范围:如土壤图、地质图等 -概略范围:土地利用图 3.表示: 范围:轮廓线、网格法分区 内部: 同范围法

  16. 4.实施; ①分类、分区 ②绘出分布界限 ③填绘区域内部 不强调数量特征 底色设计 反映多级制分类系统

  17. 特点: 无重叠、无空白、无交叉

  18. (五)等值线法 用等值线的形式表示布满全区域的面状现象。 • 适于用等值线表达的是像地形起伏、气温、降水、地表径流等满布于整个制图区域的均匀渐变的自然现象 • 等值线是表达专题要素数值的等值点的连线,如等高线、等温线、等降水线、等气压线、等磁线等。 等值点: -同样的观测基准 保持数据 -同样精度 的统一性。

  19. (六)定位图表法 用图表的形式反映定位于制图区域某些点上周期性现象的数量特征和变化的方法。 如风向频率图、风速玫瑰图表、温度和降水量的年变化图表等。 点 面

  20. (七)点数法 1.概念: 用一定大小、形状相同的点群,表示制图区域中呈分散的、复杂分布现象的分布范围,数量特征和分布密度的方法,称点数法。 2.表示方法: ①分布范围:点的排布范围 a.均匀布点法:统计方法(概略) b.定位布点法:地理方法(精确) ②数量特征:点的数量 ③分布密度:点的集中程度

  21. 3.点值确定原则; 取决于比例尺和资料的详细程度 比例尺大:点数多,点值小; 点值=数量总和/点子数 点图形大,点值大 —当不同区域密度差异过大时,对密度过大区 可采用较大的点子; —用点子的颜色区分现象的类别或质别; —用不同颜色的点表示现象的发展变化

  22. (八)运动线法 1. 概念: 运动线法又称动线法,它是用矢状符号和不同宽度、颜色的条带表示现象移动的方向、路径和数量、质量特征。 2.表示: 颜色、形状—质量特征 宽度——数量特征 箭形矢部—-运动的方向 线的位置—移动的路径(精确和概略)

  23. 船舶航行 3.运动线法可反映各种分布特征现象的运动: a.反映点状物体的运动路线— b.反映线状物体的运动路线— c.反映分散成群分布现象的移动— d.反映整体分布现象的运动— 战线的移动 居民迁移 大气变化

  24. (九)分级统计图法 在制图区域内按行政区划或自然区划区分出若干制图单元,根据各单元的统计数据并对他们分级,用不同的色阶或晕线网纹反映各分区现象的集中程度或发展水平的方法 分级的指标: -绝对指标: -相对指标: 表示方法: 范围——区划单元(行政、自然) 内部——颜色、饱和度、色相、晕线 用颜色表示各不同级别时,通常是用颜色的饱和度,当超过5级时必须辅以色相的变化。 关键:科学分级 人口数、粮食产量等 人均产值、亩产等

  25. (十)分区统计图法 在各分区单元内按统计数据描绘成不同形式的统计图表,置于相应的区划单元内,以反映各区划单元内现象的总量、构成和变化。 • 表示区划单元的总值; • 概略表示方法; • 表示形式: 易计量的几何形状,如:柱状、圆环扇形等。 • 图表的大小采用比率符号

  26. 二、其它几种辅助表示方法 • 金字塔法 • 三角形图表法 • 图表

  27. 功能: ①表示现象的数量和质量特征; ②现象的结构

  28. 三角形图表法 结构原理: 在一等边三角形内,任意点至三边的垂距总长相等,把总长作为1(100%),则每条垂线的长即可表示三个亚类各自所占的比例。

  29. 三角形图表法 形式: 三角形图表—图例形式出现 成图—类似质地法

  30. 三角形图表法

  31. 三、表示方法的功能分类 • 按对现象时间变化的表示 • 某一特定时刻——除运动线法外都可以采用 • 现象的移动——运动线法 • 周期性变化——定位图表法 • 某一时间段内的变化——定点符号法、线状符号法的组合,等值线法、点数法、范围法的组合,分区统计图表法 • 按对现象数量和质量特征表示的可能性 • 以表示质量特征为主的:线状符号法、质底法、范围法 • 以表示数量特征为主的:等值线法、点数法、定位图表法、分级统计图法 • 表示全能指标的:定点符号法、分区统计图法、运动线法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