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6

素问 · 热论

素问 · 热论. On Febrile Disease. 主要内容. 六经热病的症状,传变规律,预 后 及治疗原则 ; “ 两感”的症状、传变和预 后 ; 热病已愈,时有所遗的病理,治则及热病的禁忌。. 一 、 热病总 论. “ 热”字在内经的大致含义 病因 : 热邪 热胜则肿 病机 : 化热 热胜则肉腐 症状 : 阳胜则热 病证 : 热病 治则或热性的药 : 寒者热之. 1 、定义. 热病 :感受四时不正之气以发热为主症的外感疾病。. 伤寒: 广义 / 狭义。. 广义伤寒. 以下属广义“伤寒”范畴的有( )

hera
Download Presentation

素问 · 热论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素问·热论 On Febrile Disease

  2. 主要内容 • 六经热病的症状,传变规律,预后及治疗原则; • “两感”的症状、传变和预后; • 热病已愈,时有所遗的病理,治则及热病的禁忌。

  3. 一、热病总论 “热”字在内经的大致含义 • 病因: 热邪 热胜则肿 • 病机: 化热 热胜则肉腐 • 症状: 阳胜则热 • 病证: 热病 • 治则或热性的药 : 寒者热之

  4. 1、定义 热病:感受四时不正之气以发热为主症的外感疾病。 伤寒: 广义 / 狭义。

  5. 广义伤寒 • 以下属广义“伤寒”范畴的有( ) • A.伤寒 B.湿温  C.中风  D.热病  E.温病 伤寒有五:有中风,有伤寒,有湿温,有热病,有温病。----------《难经·五十八难》 热病=伤寒

  6. 狭义伤寒 • 类似《伤寒论》之太阳表实证。

  7. 2.热病病因、主症 病因:外感邪气主症:发热为主 寒言其因,热言其成也。 -----姚止庵

  8. 外感发热示意图 诸阳主气奋起抗邪 督脉(阳脉之海) 阳维(维系阳经) 寒太阳---风府 发热

  9. 3.热病的预后(3点)

  10. 一日巨阳受之,若病不传别经,不加异气而变他证,则自一日至七日,当自愈也。一日巨阳受之,若病不传别经,不加异气而变他证,则自一日至七日,当自愈也。 -----------姚止庵《素问经注节解》 (1)自愈 10日以上

  11. (2)热虽甚不死? 机理:正气抗邪的应答反应. • 反之,当热而不热,冰伏火势,凶险。

  12. (3)其两感于寒而病者, 必不免于死? 阳脉受寒,阴脉亦受寒,阴阳皆受,藏府俱伤,故必不免于死。-----高世栻

  13. 二、一般热病的发病规律

  14. 囊缩: 女子亦有囊缩可辨,但其乳头缩即是也。 -----缪存济《伤寒撮要》 在女子则阴户急痛引少腹。 -----李梃《医学入门》

  15. 嚏: 阳气和利,满于心,出于鼻。 ------- 《灵枢·口问》

  16. 分析1、传变次序及症状 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 • 一天传一经? • 热病 发热?

  17. 2、热病伤津嗌干 口燥舌干而渴 囊缩“存得一分津液,便有一分生机。”

  18. 3、治则原则:治之各通其脏脉。其藏脈 治法:其未满三日者,可汗而已,其满三日者,可泄而已。此言表里之大体也。----王冰

  19. 4、饮食禁忌 遗、复的机理: 热甚强食之 食肉 两热相合 遗 复 (谷气之热) + 余留邪热

  20. 三、严重热病的发病规律

  21. 1.症状:既有表证、又有里证、表里俱病 2.迅速传 一日二日 三日 饮食 口干不欲食 水浆不入 神志 烦满谵言 不知人 其气乃尽胃气

  22. (1)邪气充斥,脏腑气血不行; (2)胃气竭绝,故水浆不入; 热病死亡的原因分析: (3)神气绝,故“不知人”,即不省人事。

  23. [小结·两感于寒] • 表里两经同时受邪发病。 • 内外俱伤,病情复杂,正不胜邪。 • 起病急、发病快、病情重、预后差。

  24. 四、温病与暑病的区别 前 温病 夏至 后 暑病

  25. 《热论》与《伤寒论》的关系 张仲景《伤寒论》依据《热论》,把因外感所发热的一切疾病,皆称伤寒,以此名书,乃正本清源。

  26. 再 见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