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3

皮亞傑的認知發展理論

皮亞傑的認知發展理論. 三年級 9313006 吳延駿 9313016 江新堂 9313030 姜惠蓉. 一 . 基模 ( 認知結構 ). 人類吸收知識、認識世界的基本架構。 ( 樹葉 、狗 ) 認知發展可視為個體的基模隨年齡增長而產生改變。 感覺動作式基模:吸吮、抓取基模 ( 與生俱來 ) 。 心理性基模:語言學習、數學解題。. 順應. 調整認知結構以順應環境的需要。 同化 :將新訊息納入既有基模中。 調適 :既有基模不能同化新知時,必須改變基模來整合新訊息。

Download Presentation

皮亞傑的認知發展理論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皮亞傑的認知發展理論 三年級 9313006 吳延駿 9313016 江新堂 9313030 姜惠蓉

  2. 一.基模(認知結構) • 人類吸收知識、認識世界的基本架構。(樹葉 、狗) • 認知發展可視為個體的基模隨年齡增長而產生改變。 • 感覺動作式基模:吸吮、抓取基模(與生俱來)。 • 心理性基模:語言學習、數學解題。

  3. 順應 • 調整認知結構以順應環境的需要。 • 同化:將新訊息納入既有基模中。 • 調適:既有基模不能同化新知時,必須改變基模來整合新訊息。 • 既有基模能同化新訊息時,心理感到平衡,否則則會產生失衡,驅使個體改變既有的基模(調適)--調適歷程的發生乃是心理失衡的結果,調適歷程發生後,個體心理狀態又恢復平衡。 • 認知發展的內在動力:平衡輿失衡的交替出現。

  4. 平衡 (equilibration) 組織 (organization) 調適 (accommodation) 順應 (adaptation) 同化 (assimilation) 思考的基本趨勢 內化(internalization)

  5. 二.認知發展 • 皮亞傑根據他長期對於兒童的觀察與研究,認為兒童的認知發展係依照感覺動作期、前運思期、具體運思期和形式運思期循序發展而來的。 • 任何人的成長都需經歷此四個階段,其成長的快慢可能因為個人或文化的背景不同而有差異,但四個時期的發展順序是不會改變的。

  6. 認知發展的四階段

  7. 1.感覺動作期 (0~2歲) 此階段孩子還沒辦法處理未出現在他面前的事物,也不能用言語去指明一個對象或描述一個情境。此一階段的認知活動需要實體、實境、人物等出現才能進行,因而孩子主要是依賴感覺和動作。

  8. 2.前運思期(2~7) 1.具體性:雖然能操作符號,但仍依賴具體事物。 2.不可逆性:還不了解4+8=12和12-8=4叫是同一回事。 3.知覺集中傾向:只能注意事物的某一面向或細節。 4.自我中心性:只能從自己的角度看事情。

  9. 3.具體運思期 (7~11) (二)具體運思期的特徵 1.序列化:按物體某種屬性為標準排成序列,從而進行比較。 2.去集中化:面對問題情境思維時,不再只憑知覺所見的片面事實去做判斷。 3.守恆:了解某物體某方面的特徵(重量或體積)將不因其另方面特徵(如形狀)改變而有所改變。 4.分類:將具有相同或相似特徵的事物放置在一起。 5.類包含:分類思維時能區別主類與次類(主類所包含的各次類)間之關係的能力。

  10. 1.假設演繹推理:先對所面對的問題情境提出一系列的假設,然後根據假設進行驗證,從而得到答案。(If…)1.假設演繹推理:先對所面對的問題情境提出一系列的假設,然後根據假設進行驗證,從而得到答案。(If…) 2.命題推理:推理思維時,不必一定按現實的或具體的資料做依據,只憑一個說明或一個命題,即可進行推理。 3.組合推理:在解決問題時,能獨立出個別的因素,並將這些因素做某種組合,來思考問題的解決。 4.形式運思期 (11~)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