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6

病 毒 性 乙 型 肝 炎 首都医科大学 附属北京佑安医院

病 毒 性 乙 型 肝 炎 首都医科大学 附属北京佑安医院 王曙照. 病毒性肝炎现状. 病毒性肝炎在我国各类传染病中 发病率最高. 我国乙肝病毒感染者逾 1.2 亿  10%. 乙型肝炎患者近 3 千万. 每年近 30 万 人死于肝炎或肝癌 北京市人口 7 %为慢性 HBV 感染. 乙 肝. 乙型病毒性肝炎. (一)病原学. HBV 属 嗜肝 DNA 病毒. 土拨鼠肝炎病毒( WHV )

hilde
Download Presentation

病 毒 性 乙 型 肝 炎 首都医科大学 附属北京佑安医院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病 毒 性 乙 型肝 炎 首都医科大学 附属北京佑安医院 王曙照

  2. 病毒性肝炎现状 病毒性肝炎在我国各类传染病中发病率最高 我国乙肝病毒感染者逾1.2亿 10% 乙型肝炎患者近3千万 每年近 30万 人死于肝炎或肝癌 北京市人口7%为慢性HBV感染

  3. 乙 肝 乙型病毒性肝炎 (一)病原学 HBV属 嗜肝DNA病毒 土拨鼠肝炎病毒(WHV) 地松鼠肝炎病毒(GSHV) 鸭乙型肝炎病毒(DHBV)

  4. HBV感染的严重性 世界上 20亿人 感染过 HBV 约 4亿 慢性HBV感染者 75% 为亚洲人 25-33%患肝硬化或肝癌 每年约100万人死于HBV感染 人类死亡原因的第9位 其中50-85%为中国人

  5. HBV历史 • 1965年Blumberg—澳大利亚抗原 • 1970年Dane---Dane颗粒(HBV颗粒) • 1973年Kaplan---DNA聚合酶 • 1974-75年Summers---阐明病毒的分子结构 • 1978-80----发展了嗜肝DNA病毒科 脱氧核糖核酸

  6. 1. HBV形态结构 大球形颗粒(Dane颗粒) 小球形颗粒 管形颗粒

  7. 乙 肝 病 毒

  8. 乙型肝炎病毒(电镜) • DANE氏颗粒直径42NM 核心直径27NM

  9. 乙肝病毒模式图 • 显示DANE氏颗粒 管型颗粒 小球形颗粒

  10. ● Dane颗粒:42nm,完整的HBV颗粒 ●小球形颗粒:直径22 nm 数量最多 ●管形颗粒:22×40~400 nm 后两者均为过剩的病毒外壳,仅含HBsAg,无感染性。 “空心汤团”

  11. 乙 肝 3. HBV血清标志物及其临床意义 (1)HBsAg 曾用名:HA、澳抗 ●出现时间:HBV感染后1~6个月(潜伏期) 平均70天。 ●持续时间: 急性自限性肝炎:6个月内可消失 慢性肝炎或慢性HBsAg携带者:可持续阳性

  12. 乙 肝 ●HBsAg 有抗原性而无传染性 HBsAg HBV 整合 S 基因 肝细胞 DNA “空心汤团” 持续表达 adr ●HBsAg 的亚型 长江以北 adw 长江以南 ayr 新疆、西藏、内蒙等 ayw

  13. 乙 肝 (2)抗-HBs ●出现时间:急性感染后期或HBsAg 消失后 (窗口期) ●抗-HBs为保护性抗体(中和抗体) 其出现标志着HBV感染进入恢复期 ●抗-HBs 对相同 HBsAg亚型的HBV再感染有免 疫力,但对不同亚型的HBV保护力不完全。

  14. HBsAg: 高滴度-高复制水平(病毒感染间接证据)。 低滴度-感染恢复期或病变高度活动,病毒 和抗原已被部分清除。 病毒变异-HBsAg抗原性改变。 抗HBs:感染趋向恢复。为保护性抗体。

  15. (3) HBeAg 病毒复制:常与DNA一致,HBeAg+慢 乙肝多病变活动.阴性未必示病毒不复制。 生物学意义:靶抗原之一, HBe /cAg 与HLA-I协同,诱导宿主免疫应答。 免疫调节:阻断CTL对HBc相关表位的 免疫活性。引起新生儿免疫耐受。成人 期,HB将免疫攻击由感染的肝细胞转移 开,高感染低应答状态。

  16. 乙 肝 (4)抗-HBe ●出现时间:随着HBeAg的消失而出现 ●抗-HBe的出现标志着病毒复制减少、传染性降低 抗-HBe阳性者中,16.3%~30%左右HBV DNA 仍阳性 可能与前C基因变异有关 易加重病情、易演变为肝硬化 α-干扰素疗效亦较差

  17. (5)HBcAg 乙 肝 ●HBcAg存在于HBV感染的肝细胞内或DANE颗粒 核心中,抗原性极强,是HBV的结构蛋白。 一般血清学方法检测不到HBcAg,而只能检测到抗-HBc 持续时间:6~18个月 窗口期。 (6)抗-HBc 抗HBc-IgM:是HBV近期感染或慢性感染者病毒活动的标志 抗HBc-IgG:凡“有过” HBV感染者均可阳性 HBcAg的免疫原性最强 可终身阳性

  18. 抗HBc 产生早、持久、有较高的血清水平。 IgM抗体-初次应答.是感染后较早出现抗体, 高滴度或进行性增高-诊断急性乙肝金标准,或 可鉴别急、慢性HBV感染 IgG抗体-继发应答,为特异性反应,表示目前或 过去已暴露于HBV.高滴度-现行感染,常与HBsAg 并存;低滴度抗HBc-过去感染,常与抗HBs并存

  19. 抗HBe 与抗HBc异同 HBe抗体存在时间短于抗HBc。 抗HBc有IgM IgG IgA型 HBe抗体IgG一种 HBe抗体是特异抗体 抗HBc特异或非特异

  20. 乙 肝 (6)HBV DNA 是病毒复制和有传染性最直接的证据 检测方法:斑点杂交法、PCR法 (7)DNAP(DNA多聚酶):是逆转录酶 也是直接反应病毒复制的指标之一 (8)HBxAg:也可作为病毒复制的标志 HBxAg具有反向激活作用,可调控病毒基因转录水 平,并对宿主癌基因可能有激活作用。

  21. 乙 肝 ●介绍三个概念 ① “两对半” 乙肝五项 HBVm ② 血清抗原—抗体转换率:HBeAg 抗-HBe ③ 大三阳,小三阳 常用转阴指标:血清HBeAg抗原—抗体 转换率 HBV DNA 阴转率

  22. e血清转换是HBV感染的转换点. 表明由免疫耐受转为免疫激活;由病毒复制趋于复制静止;由病变活动趋于稳定。 HBeAg-/抗HBe-慢乙肝的感染状态: 可为病毒清除但无抗HBe应答;或病毒一时减少,e抗原可再现;前C 变异不合成HBeAg.

  23. 乙 肝 4. HBV感染的常用研究模型 ●HBV人工培养尚未成功 ●HBV感染动物模型:黑猩猩、树鼩 ●HBV基因转染细胞株:G2.2.15细胞 ●转基因动物:转基因鼠 ●其他嗜肝DNA病毒感染的动物模型

  24. 乙型肝炎病毒的抗原抗体系统 1.HBsAg---表面抗原 2.HBsAb---表面抗体 3.HBeAg---e抗原 4.HBeAb---e抗体 5.HBcAb---核心抗体 俗称两对半或 乙肝五项 澳抗 大、小三阳是按数字顺序而定

  25. 急性 乙型肝炎病毒抗原抗体系统 HBsAg--表面抗原 HBV感染标志, 有抗原性,而无传染性 出现时间:最早1-2周, 最迟11-12周 持续时间: 1~6周,最 长20周 存在部位:各种体液和分泌物中如血液、 唾液、尿液等等 血清亚型:共10个亚型adr, adw,ayr, ayw D,y及r,w—两对抗原决定族为亚型特异性,仅诱导本亚型的保护性免疫 a--抗原决定族为群特异性,诱导所有亚型的保护性免疫

  26. 急性 乙型肝炎病毒抗原抗体系统 HBsAb---表面抗体 保护性抗体 出现时间:HBsAg阴转后,疾病的恢复期出现。 持续时间:10年 意义: 对同亚型的HBV再感染有免疫力

  27. 急性 乙型肝炎病毒抗原抗体系统 PreS1 PreS2 抗PreS1:潜伏期(+) 抗PreS2:急性期(+),有清除HBV作用 抗原 紧接着HBsAg出现于血液中

  28. 急性 乙型肝炎病毒抗原抗体系统 HBeAg---e抗原 • 出现时间:稍后于HBsAg,消失较早 • 临床意义:1.与DNAP和HBVDNA密切相关, 是HBV复制和传染性的标志 2.若出现前C 基因变异,病毒继复 制,但 不能产生HBeAg 是一种可溶性蛋白,一般见于 HBsAg阳性血清

  29. 急性 乙型肝炎病毒抗原抗体系统 HBeAb—e抗体 • 出现时间:HBeAg阴转,与抗 HBs同时出现 持续1-2年 • 临床意义: 1、病毒复制减少、传染性降低 2、长期存在,提示HBVDNA已与 宿主DNA整合

  30. 急性 乙型肝炎病毒抗原抗体系统 HBV复制标记 HBcAg—核心抗原 存在部位:受感染的肝细胞核内 血液中的HBV颗粒,经处理后亦可检出 条件所限,临床不做此检查

  31. 乙型肝炎病毒抗原抗体系统 急性 HBcAb—核心抗体 • 出现时间:HBsAg出现后3-5周 • 临床意义:低水平HBV感染时,血清中可单 独出现 • 抗HBc-IgM:1、乙型肝炎急性期 2、慢性肝炎急性发作期 • 抗HBc-IgG: 1、低滴度--既往感染的标志, 2、高滴度--HBV活动复制 Window phaseHBsAg(-),抗HBs未出现 仅抗HBc(+)或伴抗HBe(+)

  32. 慢性 乙型肝炎病毒抗原抗体系统 HBsAg 抗-HBc 滴度 HBeAg 抗-HBe 10 0 1 2 3 4 5 6 月 1 5 年 病期 + HBsAg HBsAg HBeAg HBeAb HBcAb + + + + +

  33. HBV DNA 病毒感染最直接、特异、灵敏的指标 游离型HBVDNA:与HBeAg几乎同时出现于血液中 整合型HBVDNA:慢性HBV感染时可整合到肝细胞基因组中

  34. DNA聚合酶(DNAP) 具有逆转录酶活性,直接反应病毒复制能力的指标 HBxAg 病毒复制的标志 具有反向激活作用,可调控病毒基因转录水 平,并对宿主癌基因可能有激活作用。 此两项不作临床常规检查

  35. 滴度 乙型肝炎病毒抗原抗体系统 HBsAg 急性 HBsAb HBeAg HBeAb HBcAb IgG -IgM 窗口期 0 1 2 3 4 5 6 12 24 病期 HBsAg HBsAb HBeAg HBeAb HBcAb + + + + + + + + + 潜伏期、急性期 恢复期 恢复后期 窗口期

  36. 滴度 HBsAg 时间(月) o 1 2 3 4 5 6 12 24

  37. 滴度 乙型肝炎病毒抗原抗体系统 HBsAg HBsAb 时间(月) o 1 2 3 4 5 6 12 24

  38. 滴度 HBsAg 乙型肝炎病毒抗原抗体系统 HBsAb HBeAg 时间(月) o 1 2 3 4 5 6 12 24

  39. 滴度 HBsAg 乙型肝炎病毒抗原抗体系统 HBsAb HBeAg 抗HBe 时间(月) o 1 2 3 4 5 6 12 24

  40. 滴度 HBsAg 乙型肝炎病毒抗原抗体系统 HBsAb HBeAg HBeAb HBcAb IgG -IgM 窗口期 时间(月) o 1 2 3 4 5 6 12 24

  41. 慢性HBV感染血清学变化 HBeAg ++--- 抗HBe - -+++ HBV DNA +++,变异 - 免疫状态耐受 活动活动 静止 传染性高 中 中 低

  42. 乙 肝 (二)流行病学 1. 传染源:主要为急、慢性乙肝患者或病毒携带者 2. 传播途径: 最主要途径是注射或粘膜接触含HBV 的血液及分泌物 性传播:不少见。 水平传播 密切接触:有可能 饮食传播:可能性小。

  43. 乙 肝 主要途径:围产期(新生儿皮肤、粘膜 有破损而接触母血)和产后密切接触 垂直传播 经胎盘及生殖细胞传播:有可能 医源性传播 输血或注射器、血透机、内窥镜等消 毒不严格 垂直传播是我国HBV感染的主要模式

  44. 乙 肝 3. 易感人群 (1)感染者年龄高峰:低发病区:20~40岁 高发病区:4~8岁 (2)男女感染率相近,但发病者男多于女 (3)感染时年龄 越小,越易形成慢性肝炎、肝硬化 或慢性HBV携带状态(免疫耐受)。 (4)感染后对相同HBsAg亚型的HBV再感染有持久 免疫力,但对不同亚型的保护力不完全。

  45. 乙 肝 4. HBV感染的地理分布 ●高流行区:我国、东南亚,HBsAg携带率8-20% ●中流行区:东欧,日本,前苏联HBsAg携带 率2-7% ●低流行区:西欧,澳大利亚,HBsAg携带率 0.2-0.5%

  46. 乙 肝 (三)发病机理 1. HBV进入肝细胞的过程: HBV PHSA 肝细胞 PHSA受体,IL-6?

  47. 前基RNA 乙 肝 2. HBV在体内的复制过程 是一个逆转录过程 cccDNA HBV DNA 3. HBV损伤肝细胞的机理 以细胞免疫介导的肝损伤为主,HBV本身无细胞 致病性 三类淋巴细胞参与 NK细胞:不需致敏 CTL(CD8+):主要靶抗原为肝细胞膜上HBcAg 抗-LSP 抗体依赖性淋巴细胞 (ADCC) 自身免疫 抗-LKM

  48. 乙 肝 病 毒 复 制 周 期

  49. 细胞中HBV感染的过程

  50. 静止性肝硬化 痊愈 痊愈 慢性携带者 肝硬化 死亡 乙 肝 (四)临床特点 1. 潜伏期:1~6个月 2. 临床类型: 死亡 肝癌 肝硬化 急性肝炎 慢性乙肝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