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

第九 單元 網路不上身 -- 網路資料保護

第九 單元 網路不上身 -- 網路資料保護. 60120 詹媛婷. 2010-05-28 出處 : 中時電子報. 網址 : http://news.chinatimes.com/CMoney/News/News-Page-content/0,4993,11050709+122010052800450,00.html. 新聞事件全文.

holly-adams
Download Presentation

第九 單元 網路不上身 -- 網路資料保護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九單元網路不上身--網路資料保護 60120 詹媛婷

  2. 2010-05-28 出處:中時電子報 • 網址:http://news.chinatimes.com/CMoney/News/News-Page-content/0,4993,11050709+122010052800450,00.html

  3. 新聞事件全文 • 如果各位誤以為這是一個聳動腥羶的標題,那就表示你已經跟不上時代了。「非死不可」,facebook是也,或稱「臉書」,乃當今最大最夯的社群網站,全球有效會員多達四億人,其中有半數會員幾乎每天都登入該網站!人怕出名豬怕肥,最近幾個月來,臉書在隱私保護的狀況層出不窮,用戶開始產生警覺、質疑聲浪甚囂塵上。其中某些事件,頗可引為國內企業借鏡。 •      國內部分電子商務網站的經營者,對於消費者隱私,多已具備基本的保護意識與使命感,並常自認防禦措施已滴水不漏。然而,「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仍是亙古不變的真理。 •      以臉書之規模而言,其技術防禦措施之完備自應不在話下;然而,最近一個月內臉書已因程式設計錯誤,兩度造成軒然大波:首先是會員線上私密交談遭到竊聽,接著是會員隱私資訊曝光或遭篡改。雖然兩事件似乎皆尚未傳出重大災情,但國內電子商務或各類網站業者,實應引以為戒,避免過度「自我感覺良好」。

  4. 新聞事件全文 • 臉書的麻煩還遠不止於此。用過臉書的人都知道,其交友功能超強、應用程式豐富、遊戲眾多有趣、並與許多外部網站連結整合。然而,伴隨著日益強大功能而來的,是日趨複雜的隱私問題。用戶上載相片、使用程式、參與遊戲、或是僅僅在「塗鴉牆」隨手留言時,多數並不清楚這些資訊有多少人可以看得到、會被傳送到何處、會如何被轉手及運用等。事實上,臉書的營運模式就是建立在「分享」的基礎之上,因此,要期待臉書能在資訊的使用上自我節制,無異緣木求魚。 •      近日來,為了回應日增的隱私保護要求,臉書也不得不開始提供用戶各種隱私保護的選擇。然而,其隱私保護設定多屬「opt-out」性質,也就是說,使用者必須明示拒絕,方可避免資訊遭到意外分享、使用。而其設定的複雜程度,連重度網路玩家都自嘆難窺全貌。5月初紐約時報的一篇文章,就刻意統計了目前臉書的隱私設定項目,林林總總竟有50處設定、170個選項之多!其隱私政策的篇幅長達5,830字,首度超越美國憲法本文的4,543字!如此難以掌握的隱私設定與政策,正遭到主管機關、消保團體等強烈詬病;面對排山倒海的壓力,臉書接下來如何出招,值得業界密切觀察。 •      一個全球業界領先的網站,可以在短短數月之內,因為隱私問題引發如此反彈聲浪,甚至危及其「立國基礎」,實足堪國內業者借鏡。國內的「個人資料保護法」已三讀通過,其目的在規範個人資料之蒐集、處理及利用;臉書目前身陷的隱私泥沼,正好成為企業依據該法、自我檢視的最佳範例。企業如未能及時體認問題並預作準備,等到出事再來懊悔,那可就「非死不可」了。

  5. 心得或感想 • 我覺得臉書雖然為了隱私做出了許多的設定,但是這麼繁瑣的設定,想必許多人還沒看完就放棄設定了吧! • 所以我認為臉書應該將設定簡單化,而且訂定一些易懂的條例來規範網友,並維護網友們的資料。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