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5

《 左传 · 僖公三十年 》

《 左传 · 僖公三十年 》. 烛之武退秦师. 检查反馈. 九月甲午,晋侯、秦伯围郑, 以 其无礼 于 晋,且 贰 于楚也。晋 军 函陵,秦 军 氾 南 。 佚之狐言 于 郑伯曰:“国 危 矣!若 使 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公从 之。 辞 曰:“臣 之 壮也, 犹 不如人;今老矣,无能 为 也 已 。”公曰:“吾不能早用 子 ,今急 而 求子, 是 寡人 之 过也。 然 郑亡,子亦有不利焉!” 许 之 。. 回顾:. 《 左传 》 、故事背景; 第 1 、 2 段文言实词、虚词和特殊句式; 第 1 、 2 段故事情节: 晋秦围郑 —— 开始 临危受命 —— 发展.

holmes-vang
Download Presentation

《 左传 · 僖公三十年 》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左传·僖公三十年》 烛之武退秦师

  2. 检查反馈 九月甲午,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3. 回顾: • 《左传》、故事背景; • 第1、2段文言实词、虚词和特殊句式; • 第1、2段故事情节: • 晋秦围郑——开始 • 临危受命——发展

  4. 文言实词、虚词和句式

  5. 夜,缒而①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②有益于君,敢以①烦执事。越国以②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③陪邻? 夜,名词作状语,在夜里。 既,已经,副词。 敢,谦词,有冒昧意思 鄙,名词作意动, 把......当作边界。 远,形容词作名词,远方的国家 焉,怎么,哪里 陪,增加。 虚词: 以 ,而 以:①介词,拿 ②连词,表承接 ③连词,表目的 而:①连词,表修饰 ②连词,表承接

  6. 邻之①厚,君之②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③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④所知也。 厚,薄:形作动,变雄厚; 削弱 以为:以(之)为,把它作为。 东道主:东方道路上的主人。 行李:出使的人。 共:通“供”,供给。 乏困:形作名,缺乏的东西 为:给予。 赐:恩惠。 朝,夕:名作状,在早晨;在傍晚 济:渡河。 虚词:而,连词,表转折 虚词:之,助词,主谓之间取独 虚词:焉 句末语气词。

  7. 夫晋,何厌之①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不阙秦,将焉取之②?阙秦以利晋,惟君图之③。”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④,乃还。夫晋,何厌之①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不阙秦,将焉取之②?阙秦以利晋,惟君图之③。”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④,乃还。 夫:发语词,表示将发议论。 厌,通“餍”,满足。 阙,侵损,削减。 焉:疑问代词,哪里。 唯:希望。 说:通“悦”,高兴。 盟:名词作动词,结盟。 虚词:之 ①助词,提宾标志 ②代词,代土地 ③代词,代这件事 ④代词,代郑国 以:连词,表目的

  8. 第三小节 夜,缒而①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②有益于君,敢以①烦执事。越国以②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③陪邻?邻之①厚,君之②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③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④所知也。夫晋,何厌之⑤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不阙秦,将焉取之⑥?阙秦以利晋,惟君图之⑦。”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⑧,乃还。

  9. 之:①④代词,指“秦军” ②③结构助词,的 ⑤代词,指“郑国” 第四节: 子犯请击之①。公曰:“不可。微夫人之②力不及此。因人之③力而敝之④,不仁;失其①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②还也。”亦去之⑤。 微:如果没有 夫人:fú,那个人 因:介词,依靠 敝:形作动,损害 与:结附,同盟 知:通“智”,聪明 易:替换,替代 去:离开 而:连词,表转折 其:①代词,自己的 ②语气词,表商量语气,还是

  10. 第四节: 子犯请击之①。公曰:“不可。微夫人之②力不及此。因人之③力而敝之④,不仁;失其①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②还也。”亦去之⑤。

  11. 集体朗读全文,请分别用一个词概括每小节内容集体朗读全文,请分别用一个词概括每小节内容 晋秦围郑 临危受命 智退秦师 晋师撤军

  12. 小组讨论: 集体第三小节,思考: 本小节中烛之武劝退秦师的对话内容可以分为几层?请用简短语句或词组概括其内容。 提示:是否可以在内容中找到层次明确的字词?

  13. 五层 第一层:消除秦伯虑心 第二层:亡郑于秦无益 第三层:存郑于秦有益 第四层:挑拨秦晋之好 第五层:测晋贪得无厌 关键词 “劝”的艺术 欲扬先抑,以退为进 若 阐明利害,动摇秦晋 若 替秦着想,以利相诱 且 以史为例,挑拨秦晋 夫 推测未来,劝秦谨慎

  14. 烛之武的说服艺术 思考:烛之武之所以做到“以三寸不烂之舌胜于百万雄师”,抓住了什么核心要点? 分析形势,找到突破口,抓住人物心理是关键

  15. 烛之武的说服艺术 • 1、突破口——秦国 • 2、烛之武说辞分析 • 讨论:烛之武是怎样从秦国利益出发,一步一步剖析秦、晋、郑三国之间的关系的?

  16. 关键点: 1、主要人物心理:争霸 2、依据地理形势,分析亡郑、存郑的利害关系。

  17. 烛之武的人物形象 讨论:烛之武是个什么样的人物,请用文中内容加以阐述。

  18. 1、长期得不到重用,但国难当头时仍义无反顾;1、长期得不到重用,但国难当头时仍义无反顾; 2、夜缒而出奔赴敌营直面秦伯; 3、能言善辩,胸有成竹。 ——义 ——勇 ——智 烛之武人物

  19. 诵 读 请选择你最喜欢的一段话或一句话进行诵读,要求: 1、读准字音,读准句读 2、要读出人物的心情和语气

  20. 课外作业: 结合我国食品安全现状,请你以一个普通公民的身份,劝说某些不法商人(可假设某行业),放弃不法利益,诚信经营,共建和谐社会,写一段字数不低于300字的短文。

  21. 课堂作业 1、总结归纳全文文言知识,将三四小节文言知识归纳到作业本上。 2、利用《古汉语词典》归纳以下几个实词及虚词:若,知,说,鄙;以,之,焉

  22. 通假字 1.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供 ,供给,提供 2 何厌之有 餍,满足 3. 秦伯说,与郑人盟。 悦 ,高兴

  23. 词类活用 • 1、夜,缒而出 在夜里,名词作状语 • 2、越国以鄙远 把…当作边邑,名词作意动 • 3、朝济而夕设版焉 在早上/晚上,名词作状语 • 4、共其乏困缺少的东西,形容词作名词 • 5、既东封郑 向东,名词作动词 使…成为疆界,名词作动词 • 6、与郑人盟结盟 ,名词作动词

  24. 古今异义: • 行李之往来: • 古义:出使的人 • 今义:出门所带的包裹、行李等 • 2. 舍郑以为东道主 • 古义:东方道路上的主人 • 今义:请客的人

  25.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何厌之有 敢以烦执事 状语后置句 宾语前置句 省略句 句式: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