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7

五上第二单元教材简介

五上第二单元教材简介. 五年级第二单元 《 光 》 教材简介. 1 、光和影 2 、阳光下的影子 3 、光是怎样传播的 4 、光的反射 5 、光和热 6 、怎样得到更多的光和热 7 、做个太阳能热水器 8 、评价我们的太阳能热水器。. 光和影. 光的色散. 七色光. 光和热. 凹透镜成像. 四季 昼夜温度变化. 光的反射. 凸透镜成像. 改变传播路径. 镜面反射. 白光. 光沿着直线传播. 太阳能利用. 凸面镜成像. 单色光 复合光. 光的折射. 光三原色. 虚像. 凹面镜成像. 实像. 虚像. 平面镜成像.

hoshi
Download Presentation

五上第二单元教材简介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五上第二单元教材简介

  2. 五年级第二单元《光》教材简介 1、光和影 2、阳光下的影子 3、光是怎样传播的 4、光的反射 5、光和热 6、怎样得到更多的光和热 7、做个太阳能热水器 8、评价我们的太阳能热水器。

  3. 光和影 光的色散 七色光 光和热 凹透镜成像 四季\昼夜温度变化 光的反射 凸透镜成像 改变传播路径 镜面反射 白光 光沿着直线传播 太阳能利用 凸面镜成像 单色光 复合光 光的折射 光三原色 虚像 凹面镜成像 实像 虚像 平面镜成像 后视镜 近视镜 望远镜 眼睛 照相机 电影 投影 凹面镜聚光作用 放大镜 望远镜 显微镜 老花镜 太阳灶 潜望镜 光单元 光源 漫反射

  4. 影子产生的条件1、2 光和影 影子的特点1、2 牛顿的发现 阅读资料---拓展延伸 看不见的光线 光的反射 4 光沿直线传播 3 光的传播 光 光的强弱与温度 5 太阳光与热 物体的特性与吸热 6 人类对太阳能的利用 6、7 物体受光的角度与温度 6 太阳能的利用 太阳能热水器的结构与工作原理 7 设计、制作、评价简易的太阳能热水器 7、8 五年级第二单元《光》教材内容结构 传播特点 光和热 光的合成和分解 光的“大家庭”

  5. 《光》教材内容结构 1—4课是光的传播特点,5-7课是光和热的关系。 第1课光和影,第2课阳光下的影子。研究光的传播特点。从观察光和影的关系开始,包括因为影子的产生和其特点正好反映了光直线传播的规律。 第3课光是怎样传播的,是在前面观察的基础上,去推测和验证光的传播特点,即光是沿直线传播的。然后回过头去解释影子的成因。 第4课光的反射,是第3课的延续。本课通过几个逐渐增加难度,层层递进的活动,让学生理解光的反射,并知道反射光也是直线传播的。 从第5课开始,探究光和热的关系.许多光源在发光的时候也在发热。但是光的强弱和温度有什么关系呢?本课让学生通过实际的观测得出自己的回答。 第6课“怎样得到更多的光和热”。研究怎样才能得到更多的太阳的光和热。重点从材料的性质和物体受光的角度去探究。 第7课、8课是在前面研究的基础上,设计、制作、评价、改进太阳能热水器。因为太阳能热水器设计到很多科学原理,所以这两课的活动要综合运用到前面所学的知识。首先观察、了解太阳能热水器的结构以及工作过程和原理,接着是设计、制作简易的太阳能热水器。最后通过展示、实践、评价、交流来进一步理解本单元的知识和技能。

  6. 无线电波 波动性 无线电波 粒子性 可见光 物质 紫外线 能量 X射线 r射线 《光》教学内容在相关概念中的地位 赤 橙 黄 绿 蓝 靛 紫 光---电磁波 • 直线传播 • 反射 • 折射 • 干涉 • 衍射

  7. 第二单元《光》教学目标—科学概念 • 物体影子的长短、方向、大小和光源的位置、方向、以及物体和光源的距离有关;影子的形状和光源所照射的物体侧面的形状有关。 • 光是直线传播的。光在传播过程中碰到物体,改变了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反射光也是直线传播的。 • 光的反射原理在生产生活中广泛应用,但有时候反光也给我们带来不便和危害。

  8. 第二单元《光》教学目标—科学概念 • 许多光源在发光的时候也在发热。太阳是地球最大的光源和热源。光强热量就大,光弱热量就低。 • 物体吸收太阳光和热的多少和物体材料的特性、接受光的位置、角度有关。 • 太阳能是一种清洁、节能、安全的能源,人类一直都在研究如何接收更多的太阳光,以便获得更多的热能,太阳能热水器和太阳灶就是一些成功的事例。 • 太阳能热水器的基本构造、工作过程及简单原理。

  9. 第二单元《光》教学目标—科学探究 • 探究影子产生的条件,观察影子、光源、物体的之间的关系,寻找影子变化规律。 • 用日影观测仪观察记录一天中物体影子的变化,对自然现象和实验结果作出有依据的推测或解释。 • 理解课文中有关观察、实验操作的目的和方法,能按要求进行操作。通过对比实验探究:光的强弱、材料属性、物体与阳光的角度和物体升温快慢的关系。 • 能准确地记录实验、观察中的数据,并根据要求绘制出柱状图或折线图。 • 运用本单元的科学原理,设计、制作潜望镜、太阳能热水器。

  10. 第二单元《光》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 • 自然事物之间的变化是有联系的,变化是有规律的。人们掌握了自然规律就能更好地为生产、生活、科研服务。科技的发展能促使人们更好地利用自然资源和自然规律。 • 事物都有利有弊,科学技术也一样。人们应该在利用事物有利的一面的同时尽力避免不利的一面。

  11. 1 2 《光》单元主要活动说明与建议 《光和影》--目的认识光的传播特点: 1、影子的方向和长短与光源的方向和位置高低(照射的角度)有关系。 2、影子的大小和物体离光源的距离有关。 3、影子的形状和物体被照射侧面的形状有关系。

  12. 重点、难点活动—”光和影”实验说明: • 只改变光源的方向和位置(照射的角度),不改变光源离物体的远近; • 光源的位置用光源用直射、斜射描述(照射物体的光线和水平面之间夹角为90度时为直射,其余为斜射。角度越小斜射得越厉害) • 直射时如果看不见影子,要把物体稍微提起来一点,这时影子最短。

  13. 东 西 北 影长 时间 第二单元《光》—2、阳光下的影子 • 在日影观测仪的底板上标好东南西北,在观测时按指南针测定的方向放好日影仪。在更换观测点时也同样按指南针测定的方位摆放。 • 观察记录太阳的方向和位置(角度或高低),影子的方向和长短。 • 课堂上每隔10分钟,课后45分钟,记录一次。 • 把数据先记录在表格中,再做成柱状图(时间和影长)。 • 做柱状图时,时间可以按实际记录的时间,不必是整点。

  14. 纸屏 纸屏 《光》—3、光是怎样传播的 推测:光是怎样照到物体上的(画出光的路线图) • 要求学生说出所画的路线图的依据,即你为什么认为光是直线传播的。 验证光的传播路线 • 不仅要理解实验的操作方法,要理解实验的目的,以及实验结果是怎样验证推测的。 解释:影子为什么总是在背光的一面?

  15. 1 2 科学 3 《光》—4、光的反射 • 按要求把目标照亮; • 画出光的路线图; • 解释光是怎样把目标照亮的; • 归纳、理解:光碰到镜面会改变传播方向。 认识光的反射 光在传播过程中碰到物体,改变了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也叫反光。反射光也是直线传播的。

  16. 观测孔 插镜孔 牙膏盒 《光》—4、光的反射 45度角,上下两块镜面必须平行,镜面要相对。 纸样及孔、缝可以事先加工好,学生主要思考和操作镜子怎么插,为什么这样插。并画出光的传播路径,解释为什么能从下面的观测孔看见上方的物体。

  17. 《光》—5、光和热 目的:阳光强弱和温度的关系。光强温度就高,光弱温度就低。 • 观察比较:用一面平面镜反光,和用多面平面镜把反射光集中一处,光的强弱及温度。 • 利用凸透镜和凹面镜能会聚光线,得到强光和高温。 • 挑选温度计. • 选择观测场地. • 学生的分组、分工及合作. 凸透镜 凹面镜

  18. 《光》—6、怎样得到更多的光和热 • 物体的颜色与吸热 • 两个实验都是对比实验,就要注意控制相同的条件和不相同的条件。两个实验中其它条件如摆放的地点、时间等应尽量保证一致。 • 最重要的就是一组实验中的几根温度计对相同温度的显示情况要相同。 • 阳光直射、斜射与吸热

  19. 《光》—7、做个太阳能热水器 • 了解太阳能热水器的基本构造、工作过程及简单原理 • 分小组设计、制作太阳能热水器 • 最重要的是让学生明白家用太阳能热水器其基本结构,工作过程和原理。 • 教师要深入浅出、简明扼要地进行讲解。

  20. 绝热保温储水箱 真空集热管 真空集热器 支架 《光》—7、做个太阳能热水器 家用太阳能热水器其基本结构:由太阳能集热器、绝热贮水箱、连接管道、支架和控制系统组成。 工作过程:利用集热器吸收太阳光,将光能转化成热能,并通过储水箱将热水储存。通过控制系统进出冷热水。 • 水箱是采用双层不锈钢板构成,中间是聚胺脂整体发泡的保温体,保温作用十分明显,一般合格的太阳能热水器每天温度下降在5℃以内。可隔天使用。

  21. 《光》—7、做个太阳能热水器 • 真空集热管是双层玻璃构成,内表镀上热吸收层充分吸收太阳光。 两层之间为真空,热量只能进不能出,这样相当于一个拉长的保温瓶。确保在冬季管内水也不会结冰,能够正常使用。 • 真空管里的水吸收热量后,在真空管内利用重力的作用形成冷水自上而下,热水自下而上的自然循环,使整个水的温度逐步升高,达到一定温度。由于管内水温高于水箱水温,最终使水箱中的温度达到使用所需的温度。

  22. 在制作前,要指导学生阅读并理解教材上学生的设计图。在制作前,要指导学生阅读并理解教材上学生的设计图。 《光》—7、做个太阳能热水器 • 塑料瓶、盒子既是集热器又是保温箱。 • 用塑料瓶装水,容易让阳光射进去,但可以减少热量外流,起到升温和保温的双重作用。 • 盒子里面涂黑色,是为了吸收更多的太阳辐射。 • 盒子内瓶子的背面贴锡纸是为了加强反射,让透过瓶子的阳光反射回瓶子,减少热量外流。 • 盒子的盖用塑料薄膜,也和塑料瓶一样,减少了盒内的热量向外辐射。 • 瓶子周围用塑料泡沫,是为了保温。 • 装塑料瓶的盒子支起来,可以改变角度,以保持使阳光直射。

  23. 《光》—8、评价我们的太阳能热水器 • 教师准备:在活动日期、场地的选择、布置,各组区域的划分,活动器材的准备,活动的程序和方法,活动的评价等方面作充分的考虑。 • 要让学生明白检验的标准 、明确活动的规则,即如何公平合理。 • 活动的目的不是为了竞赛,而是学习。要教育学生重视活动后的交流、反思、改进等活动。为此教师要预留一定的时间使此项活动得以落实。 • 教师除了对学生的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和运用情况给与评价外,还应对学生在活动中表现的团结合作、动手动脑、克服困难、交流反思等情况给与关注,纳入评价内容。并把这些评价内容事先告诉学生,起到评价的教育和导向作用。

  24. 教材说明和教学建议 关于光源 • 根据学生的水平,教材上是这样定义的:“像电灯这样能自己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 • 没有通电的电灯,没有点燃的蜡烛算不算光源?不算,因为它们虽然能自己发光,但处在没有发光的状态,所以不是光源。 • 判断一个物体是不是光源,首先是要在发光的前提下。正在发光,而且是自己发出的光,不是反射其它物体的光,这样的物体才叫光源。

  25. 教材说明和教学建议 • “许多光源在发光的时候也在发热”。指光源可分为两大类,一类叫做热光源,发光又发热,如白炽灯、点燃的蜡烛、酒精灯等等。而有的光源是冷光源发光不发热,比如说萤火虫、水银灯、日光灯等。至于为什么有的光源是热光源,有的光源是冷光源,这是由于它们的发光原理不同。热光源是高温物体将热能转变为光能,而冷光源是将其它形式的能(电能、化学能等)转变为光能。 • “光的强弱和温度的高低有什么关系呢?”应该说对于同一种热光源,光强温度就高,光弱温度就低。

  26. 教材说明和教学建议 1、本单元除第2课,其余为1课时。第2课《阳光下的影子》第1课时指导观察和进行观察;第2课时整理观测数据、交流讨论发现规律。 2、本单元有些内容因要求在阳光下进行,可以和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的内容交叉进行教学。 3、把握单元整体的内容结构。1、2课为3、4课作铺垫,5、6课为7、8课作铺垫。 4、教材对实验操作、观察的方法作了比较详细地介绍,要培养学生阅读及按说明正确进行操作的能力,同时要明白实验目的。 5、进一步指导学生的对比实验。通过对比实验探究:光的强弱、材料属性、物体与阳光照射的角度和物体升温快慢的关系。

  27. 教材说明和教学建议 6、本单元在记录和处理信息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学生能较准确地记录实验、观察中的数据,并根据这些数据绘制出柱状图或折线图。教师要加强指导。学生的许多记录可以直接写、画在课本上。 要求学生画出光的路线图,是为了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强化光的传播特点。 7、单元资料的教学要安排一课时,可通过学生的阅读交流,教师的讲解,以及实验、观察、制作等方式进行。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