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8

救恩論

救恩論. Salvation. 救恩論. 人為什麼需要救恩 ? 因為死會臨到眾人 (羅 5/12 )。 為什麼死會臨到眾人 ? 因為眾人都犯了罪 (羅 5/12 )。 罪的工價乃是死〈羅 6/23 〉。 人如何能得救呢 ? 因信稱義。 這福音本是神的大能,要救 一 切相信的 (羅 1/16 )。 義人必因信得生 (羅 1/17 )。. 人的被造與神的形像和樣式. 人是照著神的 形像 ,按著神的 樣式 而造(創 1:26 )。 這是指人類的 本性 ,並非後來賦予的。 是指被造之時,人已有神的原型在裡面(人是神的副本)。 人未墮落以前的 本性 ,包括以下數點:

Download Presentation

救恩論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救恩論 Salvation

  2. 救恩論 • 人為什麼需要救恩 ? 因為死會臨到眾人 (羅5/12)。 • 為什麼死會臨到眾人 ? 因為眾人都犯了罪 (羅5/12)。 • 罪的工價乃是死〈羅6/23〉。 • 人如何能得救呢 ? 因信稱義。 • 這福音本是神的大能,要救一切相信的 (羅1/16)。 • 義人必因信得生 (羅1/17)。

  3. 人的被造與神的形像和樣式 • 人是照著神的形像,按著神的樣式而造(創1:26)。 • 這是指人類的本性,並非後來賦予的。 • 是指被造之時,人已有神的原型在裡面(人是神的副本)。 • 人未墮落以前的本性,包括以下數點: • 成熟與完善 • 理智與道德的本性 • 有管理地上和萬物的權柄 • 有原義(Original righteousness) • 有靈性(Spirituality)

  4. 人的被造與神的形像和樣式 • 人未墮落以前的本性 • 成熟與完善: • 神在造人的時候,已為他設計能夠應付生活,達成目的一切條件。 • 身體各部門完全無缺,與靈魂互相結合。 • 軀體中沒有死亡的種子,是無瑕的身體。 • 理智與道德的本性: • 人有完善的理智,良心和意志。 • 人是自由的,是有靈的活人,和其他動物完全不同。

  5. 人的被造與神的形像和樣式 • 人未墮落以前的本性 • 有管理地上和萬物的權柄: • 人有尊嚴,在世上是神的代表,管理世上萬物。 • 人有尊貴和榮耀。 • 有原義(Original righteousness):是指道德方面神的形像,包括 • 知情意完全和諧和順服神的旨意,情感順服意志,意志順服理性,理性順服神。 • 道德的完善,在知識上,公義上,聖潔上都像神,有真理的信實和聖潔。 • 有靈性(Spirituality):能與神交道。

  6. 人的被造與神的形像和樣式 • 形像和樣式: • 早期教父將「神的形像」和「神的樣式」區分為二。 • 特土良認為人類在犯罪之後,仍然保持「神的形像」而惟有透過聖靈更新,人才能恢復「神的樣式」。 • 俄利根的觀點與相似,認為「神的形像」指墮落之後的人,而「神的樣式」指救贖最後完成時,那完全的人性。 • 奧苦斯丁將「神的形像」解釋為人的理性,因它反映出神的智慧。

  7. 人的被造與神的形像和樣式 • 形像和樣式: • 早期教父將「神的形像」和「神的樣式」區分為二。 • 分開的原因是創1:26說:「神說,我們要照我們的形像,按著我們的樣式造人」。然後加上創1:27「神就照自己的形像造人。」 • 由創1:26, 27; 5:1, 3; 9:6,林前11:7,西3:10,雅3:9,綜合而看,形像和樣式應是同義字。

  8. 罪的定義 聖經中罪的涵義,包括下列四點: • 射不中 • 不相信神 • 原罪 (罪性) • 內心不潔

  9. 罪的定義 • 射不中 • 沒有射中目標,沒有達到神的標準。 • 羅3/23:「世人都犯了罪,虧缺了神的榮耀」 。 • 神的標準是完全的,罪就是在神完全的標準上有了虧缺。 • 既然沒有人是完全的,就沒有一個人可以達到神完全的標準,也就是沒有任何一個人不是罪人。

  10. 罪的定義 • 不相信神 • 聖經中對罪所啟示的中心思想是「不信神就是罪」。 • 約16/9:「為罪,是因為他們不相信我」。 • 創世紀第三章記載人寧願相信蛇的試探,而不相信神的警告,成為罪進入世界的來源,所以罪的中心就是不相信神。 • 沒有人一生下來就相信神,所以人人都是罪人。

  11. 罪的定義 • 原罪 (罪性) • 一般人之心目中,包括中國及希臘文化,都認為犯罪的人才是罪人,做好事的是義人。 • 但聖經所看的不是外表,不是行為,而是看人內在的品質,認為因為人是罪人,所以會犯罪。 • 羅5/12:「這就如罪是由一人入了世界,…因為眾人都犯了罪。」 • 我們因有罪性,所以都犯罪,罪性是控制我們行惡的力量,明知不該行,卻還是不能不去行,就如羅7/18:「…立志為善由得我,只是行出來由不得我。」

  12. 罪的定義 • 內心不潔 • 耶穌在登山寶訓上說:「凡看見婦女就動淫念的,這人心裡已經與他犯姦淫了。」(太5/28)。 • 如果恨你的弟兄,就等於殺人 (太5/21-22)。

  13. 罪的觀念 • 奧古斯丁:罪好像一個人,他的背轉向神,而面對世界。 • 馬丁路德:罪使一個人扭曲,然後漸漸以自我為中心。 • 罪的由來是人要以自己作為是非善惡的標準,不要以神的標準為標準。 • 罪不僅是消極的缺乏神善良的本性,而且是積極的作惡。 • 罪不是哲學性問題;不是教育性問題;不是倫理性問題;也不是心理學問題,而是神學性問題,是關乎神與人的關係,關乎人類的救恩問題。

  14. 罪的由來 • 觀念和定義 • 自由意志 • 什麼是惡 • 罪的由來

  15. 罪的由來 • 自由意志 • 定義:在可能的選擇中有決定的能力。 • 意志:是在兩種或兩種以上的慾望中作抉擇。 • 自由:並不表示沒有任何選擇上的限制,可以隨心所欲地做想要做的事,或作無限制的選擇。而是在可能的選擇當中不受拘束地作出選擇。 • 自由意志:在兩個或更多的選擇中,在行為上可以不受強迫決定的能力。

  16. 罪的由來 • 什麼是惡 • 神所造的一切都是完美的。 • 惡是在神的完美上的虧缺,在完美的榮耀上有了虧缺(羅3:23)。 • 所以惡不是神所創造的。

  17. 罪的由來 • 罪的由來 • 在神所創造的完美萬物中,有些是有自由意志的,包括人與天使。 • 自由意志是在自己所做的事上有不受強迫決定的自由選擇權。 • 自由意志是道德完美的要件之一。 • 自由意志裡不完美的選擇是惡的根源。 • 因此,不完美(惡)可以藉著自由意志而間接的源出於完美。 • 因為自由意志是不受強迫的自由選擇,所以有自由意志的被造物要對惡負責。

  18. 因信稱義

  19. 因信稱義 林後 5/21 神使那無罪的替我們成為罪,好叫我們在他裡面成為神的義。

  20. 林後5/21 基督 我們 活 死 無罪 有罪 代替 成為 成為 罪 義 代死 活 (得救)

  21. 因信稱義 羅10:9-10 你若口裡認耶穌為主,心裡信神叫他從死裡復活、就必得救,因為人心裡相信、就可以稱義,口裡承認、就可以得救。

  22. 因信稱義 就必得救 聖靈工作 神賜信心 口裡承認 心裡相信 林前12/3:「…若不是被聖靈感動的,也沒有能說耶穌是主的。」 羅 12/3:「…要照著神所分給各人信心的大小,看得合乎中道。」 神叫他從死裡復活 耶穌為主 得救 稱義 主 (生活) 活 (生命) 全是恩典

  23. 復活 • 基督教與其他宗教最大的分別是復活。 • 基督若沒有復活,你們的信便是徒然,你們仍在罪裡。… 我們若靠基督,只在今生有指望,就萛比眾人更可憐 (林前15:17-19) 。 • 耶穌對他說,你因看見了我才信,那沒有看見就信的有福了 (約20:29) 。 • 羅 4:24 … 信神使我們的主耶穌從死裡復活 … • 羅10:9 … 信神叫他從死裡復活。 • 彼前 1:21 … 信那叫他從死裡復活 … 的神。 • 信心是神所賜的。

  24. 弗 2:8 你們得救是本乎恩,也因著信,並不是出於自己、乃是神所賜的,也不是出於行為,免得有人自誇。

  25. 因信稱義 • 稱義是一個司法的名詞,稱義的啟示在聖經中包括下列四點: • 在神面前的地位改變 • 神所宣告的地位改變 • 歸算的義 (Imputation) • 耶穌基督是我們的義

  26. 因信稱義 • 在神面前的地位改變 • 不是在人面前地位的變遷,而是在神面前地位的改變 。 • 在人面前可能仍是一個罪犯,但在神面前卻可成為一個義人。 • 太 2/16:「…人稱義,不是因行律法,乃是因信耶穌基督。」 • 詩32/2:「…耶和華不算為有罪的,這人是有福的。」

  27. 因信稱義 • 神所宣告的地位改變 • 是地位的轉變,而不是實質行為的改變。 • 根據聖經的真理,在信主的瞬間,我們的地位立刻轉變,被神稱為義,而行為卻是逐漸變好,漸漸修正的。 • 羅 3/26:「…稱信耶穌的人為義。」 • 林後 5/19:「…神在基督裡叫世人與自己和好,不將他們的過犯歸到他們身上。」 • 羅 8/33:「…有神稱他們為義了。」

  28. 因信稱義 • 歸算的義 (Imputation) • 不是信的人配得為義,而是神算我們為義。 • 羅4/4-5:「…作工的得工價,不算恩典,乃是該得的,唯有不作工的,只信稱罪人為義的神,他的信就算為義。」 • 耶穌基督是我們的義 • 不是我們自己成為義,而是耶穌基督成為我們的義。 • 林前 1/30:「…神又使祂 (耶穌) 成為我們的智慧、公義、聖潔、救贖。」

  29. 救恩論 • 人的敗壞 • 神的主動 • 人的被動 • 一次得救永遠得救

  30. 救恩論 • 人的敗壞: ( Total depravity ) • 人已經完全墮落,是加爾文神學的第一點。 • 人完全墮落不是說人沒有行善的能力。 • 而是說在神學的架構下,人已經完全敗壞,完全墮落,在救恩的問題上,我們已經無能為力,沒有人能夠主動的去尋找神,沒有人能有辦法不犯罪。 • 羅 3/10-11「經上所記,沒有義人,連一個也沒有。」義人是指尋求神,認識神,遵神旨意的人。 • 羅 11/32:「因為神將眾人都圈在不順服當中。」 • 加3/22:「聖經把眾人都圈在罪裡…。」

  31. 救恩論 • 人的敗壞 • 完全敗壞不是指人現在的情況很危險,和死亡很接近,如果不接受救恩,死了就永遠沉淪,沒有希望,而是說我們已經死了。 • 弗2/1:「你們死在過犯罪惡之中。」 • 人根本不知道自己很危險,拒絕承認自己是罪人,不承認自己需要救恩。 • 人已經完全敗壞,完全墮落,無能為力,而是神主動的來尋找我們,使我們有生命。 • 弗2/5:「當我們死在過犯中的時候,便叫我們與基督一同活過來。」( make us alive with Christ, quickened = made alive)

  32. 救恩論 • 神的主動 既然人已經完全敗壞,已死在過犯罪惡中,在救恩的需要上毫不自知,全無能力去尋找神,那除非是神主動施恩,主動的來尋找我們,就不會有人能得救。 • 約 6/44:「若不是差我來的父吸引人,就沒有能到我這裡來的……」。 • 約 6/65:「所以我對你們說過,若不是蒙我父的恩賜,沒有人能到我這裡來。」 • 林前12/3:「…若不是被聖靈感動的,也沒有能說耶穌是主的。」

  33. 救恩論 • 人的被動 • 人已經完全敗壞,已經死在過犯罪惡中,在救恩上就再無能為力,沒有採取主動的可能,是完全被動的。 • 神的主動和人的被動的關係: • 神的主動,救恩是神單方面主動完成的工作,人是用信心來回應神的主動。 • 人的被動:信心也是神所給予的禮物,是神所賜下的恩典。

  34. 救恩論 • 人的被動 • 信心是從神所領受的:聖經經文的證明如下: • 弗 2/8:「你們得救是本乎恩,也因著信,這並不是出於自己,乃是神所賜的…」。 • 羅 12/3:「我憑著所賜給我的恩,對你們各人說,不要看自己過於所當看的,要照著神所分給各人信心的大小,看得合乎中道。」信心是神分給我們的 (God has given you)。 • 林前 4/7:「使你與人不同的是誰呢?有什麼不是領受的呢?若是領受的,為何自誇、彷彿不是領受的呢?」

  35. 救恩論 • 人的被動 • 主權在神:雖然神給我們機會,讓我們可以去回應,但是救恩的主權仍然是控制在神的手中。 • 羅 9/15:「…我要憐憫誰,就憐憫誰,要恩待誰,救恩待誰。」 • 羅 9/18 :「…神要憐憫誰,就憐憫誰,要叫誰剛硬,就叫誰剛硬。」 • 信心的回應是人在被動中的回應,信心是人在被動中的主動,沒有可誇的。

  36. 救恩論 • 一次得救永遠得救 這是得救的確據,是基督徒在世最大的安全感。 • 聖經經文之佐證 • 預定論

  37. 救恩論 • 一次得救永遠得救 • 聖經經文之佐證 • 羅 8/15:「你們所受的不是奴僕的心,仍舊害怕,我們所受的乃是兒子的心,因此我們呼叫阿爸父。」雖然我們會犯錯,神也會責備我們,但他仍愛我們,因我們與祂是父子關係。 • 約 13/1:「…祂既然愛世間屬自己的人,就愛他們到底。」 • 羅 8/38-39:「無論是死、是生、是天使、是掌權的…是現在的事、是將來的事…是別的受造之物,都不能叫我們與神的愛隔絕…」 。 • 希 7/25:「凡靠著祂進到神面前的人,祂都能拯救到底…」 。

  38. 救恩論 • 一次得救永遠得救 • 預定論 • 人在救恩上沒有一點功勞,一點角色都沒有,是神的揀選,神的預定。 • 神的揀選是基於祂自己;是祂的旨意,是愛。 • 神揀選個人而非群體。 • 神的揀選不是基於預知。 • 神的揀選是在世界未被造之先 (弗 1/4) 。 • 揀選不足以叫人得救,但凡預定得永生的都信而得救 (徒 13/48) 。 • 揀選不是隨意的拾取,而是有目的的選擇。

  39. 基督教的完全觀 (唐崇榮) • 本質的完全 – 而非份量的完全 • 動機的完全 – 竭力達到終極的完全 • 弔詭性的完全 – 愈完全就覺得愈不完全 • 進展性的完全 – 到什麼地歩就做到什麼地歩 • 方向性的完全 – 從質的完全到量的完全

  40. 錯誤的救恩論 • 伯拉糾主義 (Pelagianism): • 伯拉糾是主後四百年的一位英國修道士。 • 認為神不會命令我們去做不可能的事情,神既然要我們聖潔,人就應該可以活出無罪的生活,所以反對原罪。 • 認為人是中性的被造物 (非聖潔亦非帶罪 neither sinful nor holy),並且有自由意志與能力去選擇善惡,就如亞當被造時一樣,只是人效法了亞當的壞榜樣而犯罪,這是人意志的選擇。 • 這學派否認人生下來就是完全敗壞,認為人可以活在世上而不犯罪,可以不藉著福音而得救,他們強調善工。

  41. 錯誤的救恩論 • 半伯拉糾主義 (Semi-Pelagianism): • 半伯拉糾學說是伯拉糾與奧古斯丁兩學說的一個妥協。 • 認為人的原罪並沒有使人完全變得無能為力, 只在人的道德上帶來軟弱。 • 這學說認為救恩的第一步是需要人。 • 亞 1/3:「你們要轉向我,我就轉向你們。」被用為信心是第一步的佐證。 • 主張救恩是由罪人開始,先是人選擇神,然後神才加以恩典。

  42. 救恩論之比較

  43. 自由意志的爭論

  44. 罪的本質的爭論

  45. 恩典本質的爭論

  46. 恩典本質的爭論

  47. 恩典本質的爭論

  48. 救贖基礎的爭論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