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3

红细胞血型理论与实验技术

红细胞血型理论与实验技术. 长春博德生物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童 军. 主要内容. 红细胞血型系统介绍. 红细胞血型相容性检测. 红细胞血型血清学检测方法. 人类红细胞血型. 红细胞血型抗原为同种异型抗原,是人类遗传多态性标志之一。 自二十世纪初 Landsteiner 发现 ABO 血型以来,已陆续发现了许多新的红细胞血型抗原。国际输血协会( ISBT ) 2008 年报告中已确认了 308 个红细胞血型抗原。并将其分为血型系统、血型集合和血型系列。 输血关系最大的是 ABO 及 Rh 血型系统 。. 研 究 背 景. 血型系统. 血型系统.

hua
Download Presentation

红细胞血型理论与实验技术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红细胞血型理论与实验技术 长春博德生物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童 军

  2. 主要内容 • 红细胞血型系统介绍 • 红细胞血型相容性检测 • 红细胞血型血清学检测方法

  3. 人类红细胞血型 • 红细胞血型抗原为同种异型抗原,是人类遗传多态性标志之一。 • 自二十世纪初Landsteiner发现ABO血型以来,已陆续发现了许多新的红细胞血型抗原。国际输血协会(ISBT )2008年报告中已确认了308个红细胞血型抗原。并将其分为血型系统、血型集合和血型系列。 • 输血关系最大的是ABO及Rh血型系统。

  4. 研 究 背 景 血型系统

  5. 血型系统

  6. 1901年,Landsteiner把几份血液标本中的红细胞分别与他人的血清交叉混合后,发现有的血液之间发生凝集反应,有的则不发生。将人的红细胞血型分为A、B、C(后称为O)三种类型。1901年,Landsteiner把几份血液标本中的红细胞分别与他人的血清交叉混合后,发现有的血液之间发生凝集反应,有的则不发生。将人的红细胞血型分为A、B、C(后称为O)三种类型。 1902年他的学生Decastello及Sturli发现了第4种血型,即AB型。ABO血型的发现,开启了血液免疫学及免疫遗传学的新纪元。 ABO血型发现历史

  7. 血型多聚糖前体的终端半乳糖上 岩藻糖转移酶 添加岩藻糖到 编 码 H基因 形成 特异性H抗原 A或B转移酶 A或B抗原 编 码 构建完成 ABO基因 ABH抗原的生化结构

  8. 在胚胎早期A和B抗原就开始产生。但到 出生时,还没有完全发育,与抗A和抗B试剂 血清反应比成人弱,2~4岁时才能充分表现出 抗原性。 ABO抗原的发育

  9. 出生时,正常的抗A和抗B还没产生或较弱,到三个月时,反应基本上与成年人的一样。5~10岁时,抗体的产生达到高峰,具有较高效价。 ABO抗体的发育

  10. 孟买型与类孟买型 • 孟买型 Bombay phenotype • 红细胞上没有A、B、H 抗原,血清中存在 • 抗-A、抗-B 和抗-H 抗体。 • 表型标记为: OhO、OhA、 OhB、OhAB • 类孟买型 Bombay-like phenotype • 表型标记为: Ah、Bh、ABh

  11. ABO血型的亚型 ABO亚型 (subgroups) ,也称变异型,红细胞同属于一种血型抗原,但在结构上有一定的差异,性能也不完全相同。由于抗原弱,在用已知抗体检测抗原和用已知抗原检测被检血清时不符合血清学反应特征。 A亚型:A1和A2是血型血清学方法确定的最重要的A型红细胞亚型,一般认为有两种抗原A和A1,A1型人红细胞上有这两种抗原,A2型人红细胞只有A抗原。亚洲人中A1型约占27%;A2型人稀少。其它A亚型:A3、Ax、Aend、Am、Ay和Ael。 B亚型一般比A亚型更少:B3、Bx、Bm和Bel

  12. 几种A亚型红细胞上的A抗原

  13. A1型红细胞:A抗原和A1抗原 A2型红细胞:A抗原 双花扁豆(Dolichos biflous )种子提取液 A1与A2的区分

  14. Rh血型系统 1939年Levine及Stetson在一個新生儿溶血疾病的母亲的血清中,发现可凝集85%白种人的红血球抗体。 1940年Landsteiner及Wiener以恒河猴(Rhesus monkey)的红血球免疫兔子产生抗体,也可凝集85%白种人的红血球。因此命名为Rh抗原。(恒河猴LW抗原)

  15. Rh血型系统抗原 RH血型系统抗原46个,其中D、C、E、c、e为主要的血型抗原。 D抗原:只存在与人红细胞膜,不存在与其它组织细胞中,体液分泌中也无D抗原。 D抗原分类:根据D抗原的数量和质量不同以及抗原性不同,将D抗原分类为5种:常见D抗原、弱D、不完全型D、不完全型弱D及增强D。

  16. Rh血型系统抗原频率 • D antigen – 85% • C antigen – 70% • c antigen – 80% • E antigen – 30% • e antigen – 98%

  17. Rh血型系统抗体 Rh抗体主要通过输血和妊娠免疫产生。一般在初次免疫后2-6个月内出现。对Rh(D)初次免疫的人,经再次免疫后,在三周内抗体浓度可达最高峰。 同种异型抗体:RhD阴性人输用D阳性血而产生的抗-D抗体。绝大部分人血清同种异体抗体都是IgG类抗体,多数在盐水介质中不发生直接凝集。 单克隆抗-D:人鼠或人人淋巴细胞杂交瘤制备而成。

  18. 红细胞血型相容性检测 血型检测 抗体筛检及鉴定 交叉配血

  19. 红细胞血型血清学反应 已知红细胞: 反定型红细胞 不规则抗体检测红细胞 谱红细胞 已知抗体: 抗A 抗B 抗D 抗M、抗N…… AHG 用已知的检测未知的

  20. 血型检测 血型检测:确定待检者的ABO、RhD血型。 ABO血型定型: 正定型:是用已知特异性抗体来测定红细胞上有无相应的抗原。 反定型:是用已知抗原的红细胞来测定血清中有无相应的抗体。

  21. ABO血型定型

  22. ABO血型定型

  23. RhD抗原检测

  24. 我国临床常规RhD血型的检测,应用不识别DVI型D抗原的单克隆抗体。对不出现凝集的标本判断为RhD阴性;对出现弱反应(凝集反应强度≤2+)的病人(受血者),将其视为RhD阴性,只能输用RhD阴性的红细胞;对弱反应的献血者视为RhD阳性。我国临床常规RhD血型的检测,应用不识别DVI型D抗原的单克隆抗体。对不出现凝集的标本判断为RhD阴性;对出现弱反应(凝集反应强度≤2+)的病人(受血者),将其视为RhD阴性,只能输用RhD阴性的红细胞;对弱反应的献血者视为RhD阳性。 初筛RhD阴性和弱反应的标本,应该进一步研究确定其RhD表型,应用能够识别DVI型的单克隆抗体;同时进行吸收放散实验,以排除Del型。

  25. 亚型鉴定方法 凝集抑制试验:可溶性抗原与相应已知抗体结合能够全部或部分抑制抗体活性,通过此试验可确定抗原的特异性。又称唾液分泌试验。 吸收放散试验:抗体与相应抗原在适合条件下发生凝集或致敏,但这种结合是可逆的,如改变某些物理条件时,抗体又可以从结合的红细胞上解脱下来,这种试验方法叫做吸收放散试验。

  26. 放散技术

  27. 酸放散 热放散 ZZAP放散 二磷酸氯喹放散 放散试验种类

  28. ABO亚型的血清学特征 A A B B TE C H N I C A L MANUA L 16th edition P366

  29. 各种A亚型的鉴别

  30. 抗D单克隆抗体

  31. 用已知抗原的O型红细胞(筛检细胞及谱细胞),检测病人血清中是否含有抗体及对所检测到的抗体特异性进行鉴定。 抗体筛检及鉴定

  32. 抗体定义 不规则抗体的含义:通常把抗A、抗B以外的所有红细胞血型抗体称为不规则抗体。如抗D、抗N、抗M抗体。 完全抗体或不完体抗体: 与相应抗原红细胞在盐水介质中或在中性微柱凝胶中出现凝集反应的抗体称为完全抗体。完全抗体大部分是IgM类抗体,但非所有IgM类抗体都是完全抗体。大部分IgG抗体为不完全抗体,但一些IgG抗体也是完全抗体。

  33. 临床有意义和临床无意义抗体: 能引起新生儿溶血病(HDN)和血型不相容输血免疫溶血的抗体为临床有意义抗体。如母体免疫IgG抗体抗-D能够穿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引起胎儿溶血。反之为临床无意义抗体,如Lewis血型同种异型抗体常是IgM抗体,但极少见溶血性输血反应和引起HDN,故该血型抗体为临床无意义抗体。

  34. 检测方法

  35.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6. – – – – – – – – – – – – 酶作用缩短红细胞间距离

  37. 酶对红细胞抗原的作用

  38. 抗人球蛋白检测技术 分类: 直接抗人球蛋白实验(DAT) 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IAT) 试剂: 多特异性抗人球(抗-IgG+抗-C3) 单特异性抗人球(抗-IgG或抗-C3)

  39. Agglutination by Anti-human Globulin Sensitization

  40. DAT Pt.RBCs + AHG 观察凝集并判读结果 IAT RBCs + 血清 + AHG 观察凝集并判读结果 抗人球蛋白检测技术

  41. 抗人球蛋白试验应用 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在临床上主要应用于: 胎母血型不合新生儿溶血病(HDN) 免疫溶血性输血反应(LHTR) 自身免疫溶血性贫血(AIHA) 药物导致的免疫溶血性贫血 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应用于: 红细胞血型定型; 相容性配血实验; 产前检查; 弱D抗原检测

  42. 洗涤 直接抗人球蛋白 加入AHG 离心 阳性

  43. + 离心 阳性 阴性 孵育后洗涤 加入AHG 阴性 阳性 间接抗人球蛋白

  44. Coombs’对照细胞 (CCC, CC) 假阴性结果 阴性结果 加入对照细胞后离心观察结果 阴性 阳性

  45. False Negative Tests 洗涤 未洗涤 加入抗人球蛋白试剂后离心 阳性 假阴性

  46. 抗体筛检 1、表明抗体为IgM抗体2、存在剂量效应

  47. 剂量效应 Kidd、Duffy、Rh及MN(MNSs)系统中抗原存在剂量效应。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