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4

00議事學(Parliamentary)

u300cu601du8003u8207u8868u9054u300du8ab2u7a0buff1a00u8b70u4e8bu5b78(Parliamentary)u7c21u4ecbu3002

huimin2525
Download Presentation

00議事學(Parliamentary)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議事學(Parliamentary) huimin

  2. 議事學(Parliamentary)史 • 1844年英國國會:議事規則十四條 • 1789年美國聯邦成立, 1797-1801年傑佛昇(Jefferson) 美國第三任副總統時,也才有整套的完整的議事規則。 • 1876年羅伯特(Robert)議事規則第一版問世

  3. 議事學與佛教有何關係? • 僧團的意義 • 七不退法 • 戒律: • 止持,別行 • 作持,眾行 • 禪觀:

  4. 《長阿含經》<遊行經>七不退法 • 阿闍世欲伐跋祇國 • 「佛告諸比丘。七不退法者。 • 一曰:數相集會,講論正義。則長幼和順,法不可壞。 • 二曰:上下和同,敬順無違。則長幼和順,法不可壞。 • 三曰:奉法曉忌,不違制度。則長幼和順,法不可壞。

  5. 《長阿含經》<遊行經>七不退法 • 四曰:若有比丘力能護眾,多諸知識,宜敬事之。則長幼和順,法不可壞。 • 五曰:念護心意,孝敬為首。則長幼和順,法不可壞。 • 六曰:淨修梵行,不隨欲態。則長幼和順,法不可壞。 • 七曰:先人後己,不貪名利。則長幼和順,法不可壞 」(T01, p. 11, b26~29)

  6. 《四分律行事鈔資持記》 • 初約止、作 • 上下對事造修,名作持行。 • 中卷守戒離過,名止持行。 • 二約眾、別 • 上卷僧務,名眾行。 • 中下自修,名別行。 • (T40, p. 164, b10~12)

  7. 議事學(Parliamentary)史 • 1844年英國國會:議事規則14條 • 1789年美國聯邦成立, 1797-1801年傑佛遜(Jefferson) 參議院議長: 《傑氏手冊》Jefferson’s Manual

  8. 議事學(Parliamentary)史 • 1845年克新(Cushing):《克新手冊》Cushing’s Manual • 1876年羅伯特(Robert):《羅氏議規》Robert’s Rule of Order

  9. 1965內政部《會議規範》 • 1917國父《民權初步》 • 1891沙德士女士 《婦女議事手冊》

  10. 開會 主席 出席人列席人及代表人 發言 動議 討論 修正案 表決 付委及委員會 復議及重提 會議規範13章

  11. 權宜問題、秩序問題及申訴 • 選舉 • 其他

  12. 會議之定義 適用範圍 會議之召集 開會額數 不足額問題 談話會 開會後缺額問題 會議程序 來賓演講及介紹 致敬及慰問 議事紀錄 紀錄人員 紀錄人員之發言及表決權 處分之決議 壹、開會

  13. 公共事務之問題類型 p.115 • 事: • 法:章程 • 財務:預算案 • 人:選舉

  14. 結界法 受戒法 除罪法 說戒法 安居法 自恣法 分衣法 衣藥淨法 房舍雜法 No. 1433 羯磨 (出曇無德律)

  15. No. 1438大沙門百一羯磨法一卷 • 白羯磨二十四 • 白二羯磨四十七 • 白四羯磨三十 • 因羯磨不限百一,以類相從,不出百一羯磨之法要,須曲盡乃成羯磨,今粗略法用可知耳。

  16. 1 捨界羯磨 2 結內界羯磨 3 結外界羯磨 4 結不失衣羯磨 5 僧伽婆尸沙懺悔法 6 波利婆沙羯磨 7 摩那埵應乞 8 波利婆沙磨那埵羯磨 9 波利婆沙出罪羯磨 10 摩那埵羯磨 No. 1438 大沙門百一羯磨法 (1卷)

  17. 11 摩那埵出罪羯磨 12 本治羯磨 13 本治出罪羯磨 14 偷羅遮懺悔法 15 四悔過悔法 16 諸擯羯磨 17 僧羯磨明能令斷非法 18 伽絺那衣法 19 亡道人物羯磨 20 與看病人衣物 21 羯磨為僧作自恣人 No. 1438 大沙門百一羯磨法 (1卷)

  18. 1 受三歸五戒文 2 受八戒文 3 乞畜眾羯磨文 4 受沙彌十戒文 5 受六法壇文 6 大比丘尼壇文 7 入大僧中受具足壇文 8 受大戒壇文 9 結小界文 10 結大界文 1439 十誦羯磨比丘要用 (1卷)

  19. 11 結不離衣界文 12 解大界文 13 差監為僧執事 14 受安居文 15 受七日文 16 受三十九夜文 17 一人心念口言布薩文 18 三人二人三語布薩文 19 四人以上廣布薩時與清淨文 20 至僧中說清淨文 1439 十誦羯磨比丘要用 (1卷)

  20. 會議原則 • 論事不論人p.23 Measures not men should be discussed by assemblies • 一時不議二事p.32 One time one bussiness

  21. 所緣:討論的對象=動議 • 能緣:出席人 • 正念、正知:主席 • 釋惠敏(2003.10):議事學與「羯磨法」:如何表決? • 釋惠敏(2003.11)議事法與「禪觀」──主席與正念

  22. 會議種類 • 決策性會議:權利性約束 • 建議性會議: • 建議意見,非最後決定

  23. 會議程序(n.8) • 1. 行禮如儀; • 2. 檢討過去:報告事項(包括主席報告、宣讀並通過上次會議紀錄、上次會議決議案執行情形報告,工作報告、財務報告、專案委員會報告、其他報告,以及針對上述報告之質詢與答覆); • 3. 策勵將來:討論/選舉事項(包括提案討論、臨時動議及選舉); • 4. 散會

  24. 會議程序 • 1. 行禮如儀; • 2. 知己知彼(包括主席報告、宣讀並通過上次會議紀錄、上次會議決議案執行情形報告,工作報告、財務報告、專案委員會報告、其他報告,以及針對上述報告之質詢與答覆); • 3. 群策群力(包括提案討論、臨時動議及選舉); • 4. 散會

  25. 8. 會議程序 • 8.1宣布開會 • 8.2 報告事項 • 8.3 討論事項 • 8.4 選舉 • 8.5 散會

  26. 對議案之處理手續 • 1. 提案:動議-附議成立 • 2. 討論:正反辯論 • 3. 表決:可決或否決 • 執行 • 檢討與改進

  27. n.58 可決與否決 • 無異議認可: • 程序、紀錄、散會或休息、報告 • 陪審團,僧團 • 通過: • 參加表決之多數 • 特定額數:2/3, 3/4

  28. 正反辯論 • 知味 • 知患 • 知離

  29. 知味.知患.知出要 • 《中阿含經》「若有沙門.梵志不知因.不知習.不知滅.不知盡.不知味.不知患.不知出要如真者。彼一切有欲.恚.有癡.有愛.有受.無慧.非說慧.有憎.有諍。彼則不離生老病死。亦不能脫愁慼啼哭.憂苦懊惱。不得苦邊。若有沙門.梵志於此見知因.知習.知滅.知盡.知味.知患.知出要如真者。彼一切無欲.無恚.無癡.無愛.無受.有慧.說慧.無憎.無諍。彼則得離生老病死。亦能得脫愁慼啼哭.憂苦懊惱。則得苦邊」(T01, p. 591, a11~20)

  30. 知味.知患.知出要 • 《中阿含經》「云何比丘正觀耶。比丘者。知六更觸。知習.知滅.知味.知患.知出要。以慧知如真。是謂比丘正觀也。云何比丘覺。比丘者。知三覺。知習.知滅.知味.知患.知出要。以慧知如真。是謂比丘覺。」(T01, p. 603, a17~21)

  31. 開會 主席 出席人列席人及代表人 發言 動議 討論 修正案 表決 付委及委員會 復議及重提 會議規範13章

  32. 白四羯磨 • 又稱:「一白三羯磨」 • the Motion and the Three Announcements • 提案說一次,聲明三次

  33. §1.1 白文(the Motion;提案文) • (1)大德僧聽! • (2)此某甲從和尚某乙求受具足戒,此某甲今從眾僧乞受具足戒,某乙為和尚;某甲自說清淨無諸難事,年滿二十,三衣缽具。 • (3)若僧時到,僧忍聽「僧授某甲具足戒,某乙為和尚」。 • (4)白如是。

  34. (1)大德僧聽! (2)此某甲從和尚某乙求受具足戒,此某甲今從眾僧乞受具足戒,某乙為和尚;某甲自說清淨無諸難事,年滿二十,三衣缽具。 (1)諸尊者們!請僧團聽我說 (2)此某甲從和尚某乙求受具足戒,某甲清淨無諸難事,三衣缽具。此某甲將從僧團乞受具足戒,以某乙為和尚; §1.1 白文(the Motion;提案文)

  35. (3)若僧時到,僧忍聽「僧授某甲具足戒,某乙為和尚」。(3)若僧時到,僧忍聽「僧授某甲具足戒,某乙為和尚」。 (4)白如是。 (3)若僧團認為適合的話/若僧團完全準備好的話,請僧團授某甲具足戒,以某乙為和尚。 (4) 此是提案 §1.1 白文(the Motion;提案文)

  36. §1.1 白文(the Motion;提案文) • (1)諸尊者們!請僧團聽我說 • (2)此某甲從和尚某乙求受具足戒,某甲清淨無諸難事,三衣缽具。此某甲將從僧團乞受具足戒,以某乙為和尚; • (3)若僧團認為適合的話/若僧團完全準備好的話,請僧團授某甲具足戒,以某乙為和尚。 • (4) 此是提案

  37. §1.2 羯磨文(the Announcements;聲明文) • (1)大德僧聽! • (2)此某甲從和尚某乙求受具足戒,此某甲今從眾僧乞受具足戒,某乙為和尚;某甲自說清淨無諸難事,年滿二十,三衣缽具,僧今授某甲具足戒,某乙為和尚。 • (3)誰諸長老忍「僧與某甲授具足戒,某乙為和尚」者默然, • (4)誰不忍者說。

  38. (1)大德僧聽! (2)此某甲從和尚某乙求受具足戒,此某甲今從眾僧乞受具足戒,某乙為和尚;某甲自說清淨無諸難事,年滿二十,三衣缽具。 (1)諸尊者們!請僧團聽我說 (2)此某甲從和尚某乙求受具足戒,某甲清淨無諸難事,三衣缽具。此某甲將從僧團乞受具足戒,以某乙為和尚; §1.2 羯磨文(the Announcements;聲明文)

  39. (3)誰諸長老忍「僧與某甲授具足戒,某乙為和尚」者默然,(3)誰諸長老忍「僧與某甲授具足戒,某乙為和尚」者默然, (4)誰不忍者說。 (3)誰諸長老贊成「某甲之受具足戒,以某乙為和尚」者默然。 (4)誰不贊成者發言。 §1.2 羯磨文(the Announcements;聲明文)

  40. §1.2 羯磨文(the Announcements;聲明文) • (1)諸尊者們!請僧團聽我說: • (2)此某甲從和尚某乙求受具足戒,某甲清淨無諸難事,三衣缽具,此某甲將從僧團乞受具足戒,以某乙為和尚;僧團將授某甲具足戒,以某乙為和尚。 • (3)誰諸長老贊成「某甲之受具足戒,以某乙為和尚」者默然。 • (4)誰不贊成者發言。

  41. §1.2 羯磨文(the Announcements;聲明文) • (4)誰不忍者說。(是初羯磨。第二、第三亦如上) • (1)僧已忍「與某甲授具足戒竟,某乙為和尚」。 • (2)僧忍,默然故,是事如是持。

  42. (4)誰不忍者說。(是初羯磨。第二、第三亦如上)(4)誰不忍者說。(是初羯磨。第二、第三亦如上) (1)僧已忍「與某甲授具足戒竟,某乙為和尚」。 (2)僧忍,默然故,是事如是持。 (4)誰不贊成者發言。(是初羯磨。第二、第三亦如上) (1)僧團已與某甲授具足戒竟,以某乙為和尚。 (2)僧團已贊成,以默然故,我如是了解/把握此事 §1.2 羯磨文(the Announcements;聲明文)

  43. §1.2 羯磨文(the Announcements;聲明文) • (4)誰不贊成者發言。(是初羯磨。第二、第三亦如上) • (1)僧團已與某甲授具足戒竟,以某乙為和尚。 • (2)僧團已贊成,以默然故,我如是了解/把握此事

  44. 系統化教學設計 • Instructional systems design, ISD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