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6

辜鴻銘 愛國者、學者

辜鴻銘 愛國者、學者. 請點擊滑鼠換頁. 1 /36. 自言: 生在南洋 學在西洋 婚在東洋 仕在北洋. 2 /36. 辜鴻銘的身世. 辜鴻銘( 1857 - 1928 ),字湯生,原籍福建同安。父親是中國人,母親是葡萄牙人。 1857 年 7 月 18 日生於南洋馬來半島西北的檳榔嶼,一個英國人的橡膠園內。沒有子女的橡膠園主布朗先生非常喜歡他,收其為義子,並教他閱讀莎士比亞、培根等人的作品。 1867 年布朗夫婦返回英國,把辜鴻銘帶到了英國這個當時最強大的西方帝國。

huy
Download Presentation

辜鴻銘 愛國者、學者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辜鴻銘愛國者、學者 請點擊滑鼠換頁 1/36

  2. 自言: 生在南洋 學在西洋 婚在東洋 仕在北洋 2/36

  3. 辜鴻銘的身世 辜鴻銘(1857-1928),字湯生,原籍福建同安。父親是中國人,母親是葡萄牙人。 1857年7月18日生於南洋馬來半島西北的檳榔嶼,一個英國人的橡膠園內。沒有子女的橡膠園主布朗先生非常喜歡他,收其為義子,並教他閱讀莎士比亞、培根等人的作品。1867年布朗夫婦返回英國,把辜鴻銘帶到了英國這個當時最強大的西方帝國。 臨行前,他父親讓他在祖先牌位前焚香祭拜,告誡他:“不論你走到哪裡,都不要忘了你是中國人。” 他11歲到西方留學,先後遊學於英、德、法、意等國12年。 3/36

  4. 精通9種語言 獲13個博士學位 辜鴻銘的父辜紫雲,操流利的閩南話,能講英語、馬來語。母親則是金髮碧眼的西洋人,講英語和葡萄牙語。生長在這種家庭環境下的辜鴻銘,自幼對語言有著出奇的理解力和記憶力。 辜鴻銘到了英國,在義父布朗的指導下,從西方最經典的文學名著入手,很快掌握了英文、德文、法文、拉丁文、希臘文。以優異的成績被愛丁堡大學錄取,並得到校長、著名作家、歷史學家、哲學家卡萊爾的賞識。他英國獲得文學碩士學位後,又赴德國萊比錫大學等著名學府研究文學、哲學。 蔡元培去萊比錫大學求學時,辜鴻銘已是聲名顯赫的知名人物;40年後,當林語堂來到萊比錫大學時,辜鴻銘的著作已是學校指定的必讀書了。 14年的留學生活使富有天賦的少年辜鴻銘成為精通西方文化的青年學者。 4/36

  5. 辜鴻銘完成學業後,聽從當時在新加坡的語言家馬建忠的勸說,埋頭研究中華文化。 回國後,他繼續苦讀中國典籍。經趙鳳昌推薦,入張之洞幕府就任翻譯委員,開始了他人生最為精彩的20年歷程。曾官至外務部郎中,擢左丞。他一邊幫助張之洞統籌洋務,一邊精研國學,自號“漢濱讀易者”。 張之洞 5/36

  6. 袁世凱墓 辜鴻銘保皇,效忠朝廷,卻不迷信個人。西太后生日,他當眾脫口而出:“天子萬年,百姓花錢。萬壽無疆,百姓遭殃”;袁世凱死了,他在家裡開堂會,唱戲三日。 6/36

  7. 孫中山先生曾說:“中國精通英文的,只有三個半。其一辜鴻銘,其二伍朝樞,其三陳友仁。” 還有半個他不肯說,有人猜王寵惠算半個。 7/36

  8. 國外學術界對辜鴻銘的高度評價 法國的羅曼·羅蘭說辜鴻銘“在西方是很為有名的”。 英國作家毛姆曾專程拜訪他,稱他是“中國孔子學說的最大權威”和“聲高望重的哲學家”,承認他“在關心於抽象方面的東西的人中佔據著重要的地位”。 瑞典的勃蘭兌斯讚揚他是“卓著的中國學者”、“現代中國最重要的作家”。 俄國文學大師列夫.托爾斯泰書與辜鴻銘有信來往,討論抵禦現代物質主義文明的破壞力量問題。他公開支持辜鴻銘的文化保守事業。 辜鴻銘曾向日本首相伊藤博文大講孔學。 接待印度的泰戈爾,曾與之交流思想並合影留念。 印度聖雄甘地稱他為“最尊貴的中國人”,而兩人並未謀面。 8/36

  9. 泰戈爾 辜鴻銘 9/36

  10. 五四運動開始,他成了陳獨秀、胡適等人的靶子,而這個倔老頭卻我行我素,無動於衷。五四運動開始,他成了陳獨秀、胡適等人的靶子,而這個倔老頭卻我行我素,無動於衷。 10/36

  11. 民國初年,蔡元培聘辜鴻銘為北京大學教授。他第一堂課上課時,學生們看見一個邋裡邋遢拖著辮子的老者身穿長袍馬褂走上講臺,哄堂大笑。 他平靜地說:“我頭上的辮子是有形的,你們心中的辮子卻是無形的。”聞此言,學生一片靜默。接著他古今中外,旁徵博引,使學生們大為驚訝,對他的博學印象極為深刻。 他說:在你們還沒有出生前,我就口誅筆伐,反對“不平等條約”和治外法權的卑劣做法。我在英國讀書時就已知道何為祖國,而當時許多中國人對此還不甚瞭解。 古怪的言行 11/36

  12. 辜鴻銘說: 辜鴻銘在北京大學講課時對學生們公開說:“我們為什麼要學英文詩呢?那是因為要你們學好英文後,用我們中國人做人的道理,溫柔敦厚的詩教,去曉喻那些四夷之邦。” 在那樣的時候,他還把西方叫作“四夷之邦”,為此,許多人僅僅把他當成一個笑料的製造者,卻忽略了他內心的痛苦,忽略了他對東方文化的積極思考,忽略了他對祖國命運的深切關注,也忽略了他堅定而絕望的掙扎。 12/36

  13. 辜鴻銘的學術觀點 辜鴻銘認為,要估價一種文明,必須看它“能夠生產什麼樣子的人,什麼樣的男人和女人”。他批評那些“被稱作中國文明研究權威”的傳教士和漢學家們“實際上並不真正懂得中國人和中國語言”。 他獨到地指出:“要懂得真正的中國人和中國文明,那個人必須是深沉的、博大的和純樸的”,因為“中國人的性格和中國文明的三大特徵,正是深沉、博大和純樸,此外還有“靈敏”。 13/36

  14. 辜鴻銘的學術觀點 辜鴻銘從這一獨特的視角出發,把中國人和美國人、英國人、德國人、法國人進行了對比,凸顯出中國人的特徵之所在:美國人博大、純樸,但不深沉;英國人深沉、純樸,卻不博大;德國人博大、深沉,而不純樸;法國人沒有德國人天然的深沉,不如美國人心胸博大和英國人心地純樸,卻擁有這三個民族所缺乏的靈敏;只有中國人全面具備了這四種優秀的精神特質。 也正因如此,辜鴻銘說,中國人給人留下的總體印象是“溫良”,“那種難以言表的溫良”。在中國人溫良的形象背後,隱藏著他們“純真的赤子之心”和“成年人的智慧”。辜鴻銘寫道,中國人“過著孩子般的生活——一種心靈的生活”。 14/36

  15. 辜鴻銘的學術成就 自1883年在英文報紙《華北日報》上發表題為“中國學”的文章開始,辜鴻銘昂首走上宣揚中國文化、嘲諷西學的寫作之路。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的幾年裡,他還將《論語》、《中庸》譯成英文,相繼在海外刊載和印行。後來又翻譯了《大學》。 辜鴻銘的工作是創造性的。他在古老的中國經典中還加入了歌德、席勒、羅斯金及朱貝爾的有啟發性的妙語。在他之前,中國的古經典從來沒有好的譯本。 15/36

  16. 辜鴻銘的學術成就 從1901至1905年,辜鴻銘分五次發表了一百七十二則《中國劄記》,反復強調東方文明的價值。1909年,英文著本《中國的牛津運動》(德文譯本名《為中國反對歐洲觀念而辯護:批判論文》)出版,在歐洲尤其是德國產生巨大的影響,一些大學哲學系將其列為必讀參考書。 1915年《春秋大義》(即有名的《中國人的精神》)出版。他以理想主義的熱情向世界展示中國文化才是拯救世界的靈丹,同時,他對西方文明的批判也是尖銳的深刻的。很快《春秋大義》德文版出版了,在正進行“一戰”的德國引起巨大轟動。 16/36

  17. 對中國文化的憂患 辜鴻銘生活在一個不幸的時代。那時,只要你是一個中國人,你就註定是病弱的,任人宰割的。如果你是清醒的,你要抗爭,就需付出分外沉痛的代價。 面對當時內憂外患的祖國,辜鴻銘為中華傳統之斷落而憂患,為炎黃文明之塗炭而憂患,他在筆記《張文襄幕府紀聞》中表達了對中國文化的自尊與憂患的沉重嘆息。 17/36

  18. 對中國文化的憂患 辜鴻銘狂放的姿態,是他帶淚的表演,是以狂放來保護強烈的自尊。當時西方人見到中國街市當中,遍掛“童叟無欺”四字,常對辜說:於此四字,可見中國人心欺詐之一斑。辜頓時語塞,無以自遣。實際上,在西方生活多年的辜鴻銘的眼界比同時代的人要開闊許多,對於那種不幸,他比任何人都體會得更清楚、更深刻。 但是,他不惜用偏執的態度來表達自己對中華文化的熱愛。民國建立後,他在北大講授英國文學,表現出偏激的行為方式——留辮子,穿舊服,為納妾和纏足進行辯解 。他孤獨地對抗著整個社會棄絕中華傳統的畸形走向。 他學在西洋,卻喜歡東方姑娘,尤其喜愛中國姑娘的小腳。他的夫人淑姑是小腳,他一見鍾情、終身不棄。 18/36

  19. 辜鴻銘學貫中西,卻喜歡中國陋習——納妾。認為“有妻無妾不完整,一把茶壺豈能配一隻杯子。”於是在婚後次年納一日本小妾名吉田貞子。貞子為他生了一個兒子,也是他唯一的一個兒子。1904年,貞子染病,不治而亡。辜先生悲痛欲絕,親為盛殮,將相隨18年的愛妾葬於上海外國人公墓,在墓碑上親書“日本之孝女”幾字,並題詩一首:“此恨人人有,百年能有幾?痛哉長江水,同渡不同歸。”辜鴻銘學貫中西,卻喜歡中國陋習——納妾。認為“有妻無妾不完整,一把茶壺豈能配一隻杯子。”於是在婚後次年納一日本小妾名吉田貞子。貞子為他生了一個兒子,也是他唯一的一個兒子。1904年,貞子染病,不治而亡。辜先生悲痛欲絕,親為盛殮,將相隨18年的愛妾葬於上海外國人公墓,在墓碑上親書“日本之孝女”幾字,並題詩一首:“此恨人人有,百年能有幾?痛哉長江水,同渡不同歸。” 古怪的言行 19/36

  20. 辜鴻銘看電影,他的前排坐著一禿頂的蘇格蘭人。辜鴻銘把旱煙杆拿將起來,輕輕地敲擊那位蘇格蘭人的禿頂,冷靜地說:“請點著它!” 那蘇格蘭人正在津津有味地看電影,冷不防被人一擊,大吃一驚,趕緊拿火柴連劃數根,才替他點上煙。 辜鴻銘說:“憑什麼理由說你們比我們好呢?你們的藝術和文字比我們的優美嗎?我們的思想家不及你們的深奧嗎?我們的文化不及你們的精巧,不及你們的繁複,不及你們的細微嗎?呶,當你們穴居野處、茹毛飲血的時候,我們已經是進化的人類了。你可曉得我們試過一個在世界的歷史上是惟我獨尊的實驗?” 古怪的言行 20/36

  21. 辜鴻銘的著作——《中國人的精神》(節選) 現在我們可以回答最初提出的問題了──什麼是真正的中國人?我們現在已經知道,真正的中國人就是有著赤子之心和成年人的智慧、過著心靈生活的這樣一種人。簡言之,真正的中國人有著童子之心和成人之思。中國人的精神是一種永葆青春的精神,是不朽的民族魂。中國人永遠年輕的秘密又何在呢?諸位一定記得我曾經說過:是同情或真正的人類的智慧造就了中國式的人之類型,從而形成了真正的中國人那種難以言表的溫良。這種真正的人類的智慧,是同情與智慧的有機結合,它使人的心與腦得以調和。總之,它是心靈與理智的和諧。如果說中華民族之精神是一種青春永葆的精神,是不朽的民族魂,那麼,民族精神不朽的秘密就是中國人心靈與理智的完美諧和。 21/36

  22. 清末民初,西方人曾流傳一句話:到中國可以不看三大殿,不可不看辜鴻銘。 然而在中國,對其卻冠以“怪”。他也稱自己為“瘋子”。 敬之者如林語堂譽之為“怪傑”,鄙之者如胡適之稱他“怪物”。 林語堂 22/36

  23. 辜鴻銘答: 外國人問:為什麼中國人留辮子?他如是答:為什麼外國人留鬍子?外國人問:為什麼中國婦女纏足?他反問道:為什麼西洋女子束腰? 23/36

  24. 他給祖先叩頭,外國人說:這樣做你的祖先就能吃到供桌上的飯菜了嗎? 辜鴻銘反唇相譏:你們在先人墓地擺上鮮花,他們就能聞到花的香味了嗎? 外國人問:為什麼中國的方言那麼多? 他答道:為什麼歐洲的語種那麼多,而中國土地廣大,人口眾多,實等於全歐洲!中國的語言雖然不統一,可是中國的文字數千年是統一的。 辜鴻銘答: 24/36

  25. 辜鴻銘說: 中國人不識古董,所以要賣給外國人。 銀行家是在天晴時硬把雨傘借給你,而在下雨時收回的人。 中國當今做官的有三待:以匪待百姓,以犯人待學生,以奴才待下屬。 25/36

  26. 英國作家毛姆來中國,想見辜。毛姆的朋友就給辜寫了一封信,請他來。可是等了好長時間也不見辜來。 毛姆沒辦法,自己找到了辜家的小院。一進屋,辜就不客氣地說:“你的同胞以為,中國人不是苦力,就是買辦,只要一招手,我們非來不可。”毛姆不知所對。 古怪的言行 26/36

  27. 辜鴻銘對泰戈爾說: 你是詩人,不適合講東方文化,更不懂《易經》高深的哲理,你還是去寫詩吧!宣揚東方文化的精義還是讓我來作吧! 泰戈爾 27/36

  28. 辜鴻銘說: 我想應當告訴外國公眾,從外國炮艦上開火的第一炮,就將成為一場戰爭的標誌,不是與政府的對抗——正如我們迄今的對外戰爭那樣——而是一場反對中國人民的戰爭。 洋人絕不會因為我們割去髮辮,穿上西裝,就會對我們稍加尊敬的。我完全可以肯定,當我們中國人變成西化者洋鬼子時,歐美人只能對我們更加蔑視。事實上,只有當歐美人瞭解到真正的中國人——一種有著與他們截然不同卻毫不遜色於他們文明的人民時,他們才會對我們有所尊重。 28/36

  29. 辜鴻銘說: 中國人的毛筆或許可以視為中國人精神的象徵 。用毛筆書寫繪畫非常困難,好像也難以準確,但是一旦掌握了它,你就能夠得心應手,創造出美妙優雅的書畫來,而用西方堅硬的鋼筆是無法獲得這種效果的。 29/36

  30. 辜鴻銘的著作 1883年,27歲。首次在上海出版的英文報紙《華北日報》(亦名《字林西報》)上發表匿名文章,題名為《中國學》。認為西方社會學者根本不瞭解中國文化。中國文化最起碼和西方文化一樣有價值。1898年,英譯《論語》出版。1900年義和團運動中,在《日本郵報》、《字林西報》等報刊發表英文系列政論:《關於中國人民對太后陛下的人格和權威的真摯感情的聲明》、《尊王篇釋疑解惑論》,鼓吹“惟皇太后不偏不倚,允執厥中”。系列政論命名為《尊王篇》。1901年,開始發表《中國劄記》。1904年日俄戰爭爆發後,在《日本郵報》上發表一系列關於日俄戰爭的文章,為亞洲民族主義高呼呐喊。同時,於《日本郵報》上連續刊載英譯本《中庸》。 30/36

  31. 1906年,英譯《中庸》單行本問世。 3月,將《當今,帝王們,請深思!論俄日戰爭道義上的原因》、《尊王篇》一起寄給俄國作家列夫.托爾斯泰。 8月托爾斯泰以他的著作譯本相贈。10月托爾斯泰致辜鴻銘一封長信,托翁此信很快發表在德國的《新自由報》、法國的《歐羅巴郵報》上。托翁臨逝世時稱他自己一生著述“皆不足道。餘以為最有價值者,複中國人某一書而已。”此信收錄在《托爾斯泰集》卷76中。1909年,出版《張文襄幕府紀聞》。英文版名為《中國的牛津運動》。1915年,出版《春秋大義》。書中批評西方文明。1920年,在美國《紐約時報》上發表題為《沒有文化的美國》,稱美國除了愛倫·坡的一首詩外,沒有文學。 辜鴻銘的著作 31/36

  32. 中國人的禮貌雖然不像日本人的那樣繁雜,但它是令人愉快的。相反,日本人的禮貌則是繁雜而令人不快的。 折衷禮貌或許應該被稱為排練式的禮貌──如劇院排戲一樣,需要死記硬背。它不是發自內心、出於自然的禮貌。事實上,日本人的禮貌是一朵沒有芳香的花,而真正的中國人的禮貌則是發自內心、充滿了一種類似於名貴香水般奇異的芳香。 1915年出版《春秋大義》。 英譯本為《中國人的精神》 32/36

  33. 辜鴻銘說:中國文明是一個停滯的文明。必須承認,就中國人的智力發展而言,在一定程度上被人為地限制了。眾所周知,在有些領域中國人只取得很少甚至根本沒有什麼進步。這不僅有自然科學方面的,也有純粹抽象科學方面的,諸如科學、邏輯學。實際上歐洲語言中“科學”與“邏輯”二詞,是無法在中文中找到完全對等的詞加以表達的。辜鴻銘說:中國文明是一個停滯的文明。必須承認,就中國人的智力發展而言,在一定程度上被人為地限制了。眾所周知,在有些領域中國人只取得很少甚至根本沒有什麼進步。這不僅有自然科學方面的,也有純粹抽象科學方面的,諸如科學、邏輯學。實際上歐洲語言中“科學”與“邏輯”二詞,是無法在中文中找到完全對等的詞加以表達的。 33/36

  34. 辜鴻銘夢中常驚呼: 洋人看不起我們……臨終之言: 名望、地位都不過是泡泡,轉瞬即逝……外國作家勃蘭特夫人說: 辜鴻銘死了,能寫中國詩的歐洲人卻還沒出生! 辜鴻銘畫像 34/36

  35. 辜振甫——辜鴻銘的後人1917年1月6日生於臺北,祖籍福建省惠安縣。辜家是在清康熙初年從泉州遷到臺灣的,世居鹿港,“鹿港辜家”在臺灣家喻戶曉。辜振甫的出身極其顯赫,其祖父辜鴻銘是清末名儒,外祖父是末代皇帝溥儀的老師陳寶琛,姑父是清末大買辦、大實業家盛宣懷。1993年 4月27日,辜振甫代表臺灣海基會與祖國大陸海協會長汪道涵在新加坡舉行了“汪辜會談”,為打破海峽兩岸的堅冰,做出了劃時代的貢獻。 35/36

  36. 編後語 辜鴻銘的許多往事早已成為文人們茶餘飯後談笑的資料。他孤傲、古怪,甚至偏執。但是在這些故事的背後,人們往往忘記了他對中國文化的熱愛和對中國貧窮落後狀態的悲哀。一個為西方人尊重的中國學者直到今天在自己的祖國也沒有得到應有的尊重。這就是我製作這個短片的初衷。 愛一個偉大的祖國不難,但是愛一個屈辱、落後的祖國不容易。辜鴻銘做到了。他學貫中西,卻狂熱地愛著中國的文化,沒有一點奴顏和媚骨。他是一個學者,更是一個愛國者。 張浩青 2010. 1.17 36/36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