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6

一、非甾体抗炎药 ( NSAID )

第二十章 解热镇痛抗炎药 Antipyretic,analgesic and anti-inflammatory drugs 牡丹江医学院 药理 张会常 ( 2004-10-3 ). 一、非甾体抗炎药 ( NSAID ). 具有解热、镇痛作用,抗炎、抗风湿作用 共同的作用基础 —— 抑制前列腺素 ( postglandins,PGs )的生物合成. 二、甾体抗炎药 ( SAID ) 糖皮质激素. 膜磷脂.

Download Presentation

一、非甾体抗炎药 ( NSAID )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二十章解热镇痛抗炎药Antipyretic,analgesic and anti-inflammatory drugs牡丹江医学院 药理 张会常 (2004-10-3)

  2. 一、非甾体抗炎药(NSAID) 具有解热、镇痛作用,抗炎、抗风湿作用 共同的作用基础 ——抑制前列腺素(postglandins,PGs)的生物合成 二、甾体抗炎药(SAID) 糖皮质激素

  3. 膜磷脂 甾体抗炎药 PLA2 花生四烯酸 PGs的合成及作用 非甾体 抗炎药 COX 脂氧酶 LTA4 PGG2 5-HPETE氢过氧化20碳4烯酸 PGH2 LTB4 PGI2合成酶 TXA2合成酶 LTC4 TXA2 (小板) PGI2 (血管) LTD4 PGF2 PGE2 LTE4

  4. COX-1 COX-2 COX-1和COX-2特性比较 生成: 固有的 需经诱导 功能: 生理学 : 生理学: PG生成增加 妊娠时, 病理学:生成蛋白酶,PG及 其他炎症介质LT,细胞炎性因子IL-1、、6、8,TNF引起炎症 保护胃肠 调节血小板聚集调节外周血管阻力 调节肾血流分布 TXA2/PGI2

  5. PGs的作用 1.对神经系统的作用 使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调高 PGE2 冷敏NC敏感性 散热 热敏NC敏感性 产热 本身是致痛物质,可产生痛敏感加强 体温

  6. 2.血管作用PGE2、PGI2扩张血管,TXA2收缩血管 3.血小板聚集及血栓形成 PGI2抑制血小板聚集,抑制血栓形成;血管扩张 TXA2促进血小板聚集,促进 ,血管收缩 血栓形成

  7. 4.对子宫作用 对各期子宫均有收缩作用 5.对消化道作用保护胃粘膜抑制组胺、食物、胃泌素引起的胃酸分泌

  8. 6.支气管作用 PG松弛支气管平滑肌,白三烯强内源性支气管收缩物质: 7.其他 作为炎症介质,参与炎症反应 增强组胺、缓激肽等炎症介质的作用

  9. [分 类] (-) COX1-COX2(-)COX2水杨酸类:乙酰水杨酸 苯胺类: 对乙酰氨基酚 吡唑酮类: 保泰松、 其他有机酸类:吲哚美辛 美洛昔康 布洛芬 尼美舒利 双氯芬酸 吡洛昔康

  10. [NSAID药理作用] 1. 解热作用 使发热的体温恢复正常;对正常体温无影响(与氯丙嗪) 发热过程: (巨噬、单核、淋巴、等) 外 病毒、细菌 粒 内 下 热 内毒素 细 释放 热 丘 发热 源 组织损伤 胞 源 脑 (IL-1b、IL-6、IFN-a、b(干素)、TNF-A肿坏)

  11. 解热机制:抑制COX-E,PG合成减少。 解热镇痛药作用强度表示: COX2和COX1的IC50(抑制50%酶的浓度) 时的比值 吡罗西康 600 布洛芬 15 阿司匹林 173 美洛昔康 0.8 吲哚美辛 60 双氯芬酸 0.7 萘普生 0.58 尼美舒利 0.007 比较好的药是对COX2抑制强,对COX1抑制弱,比值越小,说明对COX2

  12. 选择性抑制强,而对COX1抑制小。 如: COX2 600 吡洛昔康=600,即 COX1 1 尼美舒利COX1 7 =0.007 即 COX2 1000 注意:以上仅为大致情况

  13. 2.镇痛作用 中度镇痛;对严重剧痛及内脏绞痛无效,对慢性钝痛如牙、头、神经、肌肉、月经痛等有良效 无药物依赖性、成瘾。无呼吸抑制作用 部位主要在外周,抑制PG合成和释放

  14. 3.抗炎抗风湿 疗效肯定。(不能根治,不能防止疾病发展及合并症产生) 机制:抑制炎症时PG的合成

  15. 阿司匹林(aspirin,乙酰水扬酸)[体内过程] 口服易吸收,吸收过程中和吸收后迅速被组织和血中酯酶水解为水杨酸(T1/2=2~3h),而阿司匹林本身T1/2=15m。水扬酸以盐的形式存在,分布全身 第一节 非选择性环氧化酶抑制药

  16. 并可进入关节腔和脑脊液血浆蛋白结合率80-90%;肝代谢;并可进入关节腔和脑脊液血浆蛋白结合率80-90%;肝代谢; 药动学:小剂量(<1g),一级动力学消除,t1/22-3h;大剂量(>1g),零级动力学消除,t1/215-30h 尿液pH变化量影响排泄

  17. [作用和应用] 1)解热、镇痛、抗炎抗风湿作用均较强。研究见阿司匹林可使炎症时炎性因子白介素-1减少;也有稳定溶酶体膜,抑制白细胞、巨噬细胞向炎症部位迁移而发挥抗炎。 用于感冒等发热(不单用)、头痛、牙痛、神经痛、月经痛等中等程度的疼痛(慢性钝痛)。

  18. 急性风湿热的鉴别诊断,可在24~48h内退热。治疗风湿性关节炎可迅速消除红肿热痛。类风湿性关节炎,目前仍为首选药,可增大关节活动范围,预防关节畸形,但不能阻止疾病的病理过程。急性风湿热的鉴别诊断,可在24~48h内退热。治疗风湿性关节炎可迅速消除红肿热痛。类风湿性关节炎,目前仍为首选药,可增大关节活动范围,预防关节畸形,但不能阻止疾病的病理过程。 治疗风湿剂量大(3~5g),疗程长(1~2个月),急性期可与激素合用,缓解后减少药量,并使激素量逐渐减少。对风湿热阿司匹林+青霉素类或红霉素。

  19. 2)抑制血栓形成 每日口服50~75mg 花 血栓烷合成酶 小剂量 生 COX四 PGG2、PGH2血小板TXA2烯 缩血管促集聚 酸 血管PGI2 扩血管抑集聚 大剂量 (解热镇痛剂量:300~600mg/次) 小剂量阿司匹林使血小板PG合成酶活性中心丝氨酸乙酰化而失活,较长期

  20. 抑制环氧酶,结果TXA2生成减少,产生抗血栓作用。抑制环氧酶,结果TXA2生成减少,产生抗血栓作用。 用于防治冠脉血栓、脑血栓。一过性脑缺血、血管形成术、旁路移植术时。 3、其他;减少白内障形成,降低结肠癌发病率 阿司匹林制剂: 1、卡巴匹林钙(克速痛),无胃肠刺激 2、赖氨酸阿司匹林,可肌注,维持5~12h,反应微。 3、精氨酸阿司匹林,可肌注,适儿童

  21. [不良反应] 1.胃肠道反应 最常见: 恶心、呕吐,诱发或加重溃疡、无痛性出血。机制:1)直接刺激。2)抑制胃粘膜PG合成。可饭后服或加碱性药物。胃溃疡慎用或禁用。

  22. 2.凝血障碍 治疗量:抑制血小板聚集,大剂量、长期:抑制凝血酶原合成。抑制TXA2,停药后TXA2合成需血小板新生(7~8天) 注意:凝血功能障碍者禁用,,术前1周停用。出血可用V-K对抗。 3.过敏反应 一般性过敏至休克。阿司匹林哮喘 :

  23. 阿司匹林抑制了花生四烯酸代谢过程中的环氧化酶个过程,使脂氧化酶过程加强,产生更多的白三烯等物质增多,结果内源性缩支气管物质增多,引起支气管收缩或痉挛,出现哮喘。阿司匹林抑制了花生四烯酸代谢过程中的环氧化酶个过程,使脂氧化酶过程加强,产生更多的白三烯等物质增多,结果内源性缩支气管物质增多,引起支气管收缩或痉挛,出现哮喘。 用AD治疗无效,可给以综合治疗,如皮质激素、抗组胺药等。故哮喘、慢性荨麻疹等禁用。

  24. 4.水杨酸反应 头痛、眩晕、恶心、呕吐、耳鸣、视、听力减退,严重者出现过度呼吸、酸碱平衡失调,甚至精神错乱 解救:立即停药,静脉滴入碳酸氢钠溶液 5.瑞夷反应(Reye)综合征:儿童患病毒感染发热而用本药时,极少数人会患肝毒+脑病,病毒感染禁用。

  25. 6.肾损害:近年引起注意,老年、肝肾功不良者,少数会出现。可能与抑制PG 有关,严重者会出现肾功衰竭。 苯胺类 对乙酰氨基酚(acetaminophen 扑热息痛、泰诺、)含本药的制剂:帕尔克

  26. 1.解热镇痛作用缓和持久,几无抗炎作用(对外周环氧化酶无抑制。 作解热镇痛药 2.过量(10~15g)有肝毒性,久用致肾损害。 3.非那西丁可致高铁血症、溶血性贫血、肝肾损害。 4.胃肠道反应少,对凝血系统无影响。

  27. 吲哚美辛(indomethacin)消炎痛 1、为最强的PG合成抑制药,对COX1、COX2均抑制;也抑制单核粒细胞迁移、抑制T和B细胞增殖抗炎作用》阿司匹林数十倍?,故解热、抗炎 作用强,对炎性疼痛作用强。 仅用于:其他药效果不好或不能耐受的风湿性和类风湿性关节炎(尤其急性期效果好),用药不超过1个月;

  28. 也用于强直性脊柱炎、骨关节炎、癌性发热及其他药物不易控制的发热;偏头痛、胆绞痛、急性痛风治疗和预防、直立性低血压。也用于强直性脊柱炎、骨关节炎、癌性发热及其他药物不易控制的发热;偏头痛、胆绞痛、急性痛风治疗和预防、直立性低血压。 不良反应: 多, 30%~50%病人发生,20%病人必须停药。胃肠道:严重者见溃疡、出血、穿孔、急性胰腺炎;中枢:25%病人见额痛、眩晕、偶见精神症状;造血:偶见

  29. 粒细胞及血小板减少、再障;阿司匹林哮喘,等粒细胞及血小板减少、再障;阿司匹林哮喘,等 禁忌;孕妇、儿童、精神病、癫痫、溃疡、肾病、机械作业者。 芳基丙酸类 布洛芬(ibuprofen,安瑞克) 具有抗炎、解热、镇痛作用,比阿司匹林弱,但胃肠反应较轻,病人可耐受。主要用于抗风湿,也用于解热、镇痛。

  30. 久用也应注意胃肠症状;偶见视力模糊、弱视。久用也应注意胃肠症状;偶见视力模糊、弱视。 同类药有酮洛芬、萘普生…, 芬必得:布洛芬控释剂,疗效及耐受优于布洛芬。 芳基乙酸类 双氯芬酸(diclofenac, 双氯灭痛 ,扶他林) 解热\镇痛\抗炎强于吲哚美辛,主要用于风湿\类风湿关节炎,也用于骨关节,术后痛,癌痛,神经炎;近年有厂家用于解热镇痛.

  31. 不良反应,与阿司匹林相似,偶见肝功异常,白细胞减少.作为感冒药时应注意.不良反应,与阿司匹林相似,偶见肝功异常,白细胞减少.作为感冒药时应注意. 烯醇类 吡罗昔康(piroxicam,炎痛喜康) 美洛昔康(meloxicam) 抗炎作用强,对风湿和类风湿疗效与阿司匹林,吲哚美辛相似,主要用于两种关节炎的治疗.优点:前者T1/2长,36~45h,后者T1/2=20h,用量小,1天1次.不良反应少,耐受性好.后者抑制COX2>COX1.但大剂量,久用时可有胃出血,溃疡.

  32. 吡唑酮类 保泰松(phenylbutazone 布他酮) 复方:瑞培林 抗炎抗风湿作用较强(与阿司匹林相似或优),解热镇痛弱,但对炎性疼痛作用强.仅用于风湿性和类风湿关节炎,但不作首选.较大剂量可促进尿酸盐排泄,治疗急性痛风,也用于强直性脊柱炎,恶性肿瘤和寄生虫引起的高热.

  33. 蛋白结合率98%, 缓慢释放, T1/2=50~65h, 故作用缓慢而持久,在关节组织内浓度高,持续3周.一般限1周. 不良反应: 多,大。;常见胃肠反应;促进水、钠再吸收,致潴留;肝、肾功能损害;过敏反应及粒细胞、血小板减少,再障;抑制碘的吸收致甲肿、黏液性水肿等;为药酶诱导剂,并有蛋白竞争作用。

  34. 第二节 选择性COX2抑制剂 塞来昔布 抑制COX2》COX1(375倍),治疗量不影响COX1、TXA2,但抑制PGI2。用于关节炎、中等程度疼痛。对胃肠及血凝影响小,但对有血栓形成倾向应慎用,磺胺过敏禁用。 尼美舒利(邦尼) 对COX2选择性高,解热、镇痛、抗风湿,副作用小。用于抗风湿、镇痛, 也用于呼吸道及软组织炎症

  35. 复方制剂 阿司 非那 氨基 氨 咖啡 巴 扑尔 匹林 西丁 比林 替 因 比 敏 复方阿司.22 .15 .035 匹林APC 复方扑尔.226 .16 .032 .002 氨啡咖.15 .1 .03 去痛片 .15 .15 .05 .015 安痛定.1 .4 .18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