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2

常態科學如何產生

第六組 9812028 醫環系 柯弼文. 常態科學如何產生. 常態科學 (Normal Science). 以過去的科學成就為基礎所從事的研究 某一科學社群的成員在某一段時間內所公認的近一步研究的基礎 以教科書 呈現 成功 的應用 例證 觀察 與實驗範例. 典範 (paradigms). 許多廣被接受的實際科學研究範例是特定 的 研究者以共有的典範為基礎,就能信守相同的研究規則與 標準 特徵 : 作者成就實屬空前 仍留問題使研究者解決. 科學革命. 先前的典範被另一個典範取代 牛頓前 學派 林立 牛頓 後 建立當時的光學典範

idona-cobb
Download Presentation

常態科學如何產生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六組 9812028 醫環系 柯弼文 常態科學如何產生

  2. 常態科學(NormalScience) • 以過去的科學成就為基礎所從事的研究 • 某一科學社群的成員在某一段時間內所公認的近一步研究的基礎 • 以教科書呈現 • 成功的應用例證 • 觀察與實驗範例

  3. 典範(paradigms) • 許多廣被接受的實際科學研究範例是特定的 • 研究者以共有的典範為基礎,就能信守相同的研究規則與標準 • 特徵 : • 作者成就實屬空前 • 仍留問題使研究者解決

  4. 科學革命 • 先前的典範被另一個典範取代 • 牛頓前 • 學派林立 • 牛頓後 • 建立當時的光學典範 • 其他科學經典: • 《電學》《天文學》《化學》……等

  5. 建立穩固的研究共識 • 早期研究侷限蒐集方便的資料 • 因為缺乏堅強的理由找不顯眼的資料 • 自然誌 • 資料瑣碎繁雜 • 漏掉一些非常有價值的細節 • 沒有時間和工具去評斷 • 早期百家林立→消失且不再重現

  6. 第六組 9833213 動機系 王碩平 常態科學的本質異常現象與科學發現之產生

  7. 典範 • 一開始的範圍跟精確度是有限的 • 可以解決在某些條件或情況下的問題(特例中的成功保證) • 典範成立後的善後工作 → 常態科學

  8. 典範的影響 • 實驗 → 哪些值得做、哪些不適合嘗試 • 對典範的信心 → 更精確、更深奧 • 收集事實、精煉理論都有明確的方向

  9. 典範的影響 • 著作不需重新建構領域 • 現代研究報告 → 短篇論文(同行科學家) • 不願意或不能順應典範的科學家 • 獨自研究 • 依附他種團體

  10. 增進精確度 • 設計新的實驗儀器 • 因為忽略了一些變因(例如空氣阻力),使得實驗結果不能與理論完全符合 • 後人繼續探討其原因所在

  11. 重新條理典範 • 大部分會導致典範的變化 • 精煉典範 • 為了精煉典範 → 藉由目前已知的典範製作實驗儀器 → 實驗完成之後使得理論更加精密

  12. 氧氣的發現 • 瑞典藥劑師席利 • 早已做出氧氣,但研究報告發表時相關發表已經林立。 • 英國科學家普利斯特理 • 加熱硃砂(氧化汞)得到一氣體,但是他認為是笑氣。(1774) • 拉瓦錫 • 加熱硃砂得到氣體,他認為是空氣,但是更純淨、更適合呼吸。(1775)

  13. 氧氣的發現 • 1777 拉瓦錫的結論: • “這種氣體是空氣的兩種主要成分之一” • 推翻燃素說 • 試問: • 第一個發現氧氣的是誰? • 氧氣是什麼時候發現的?

  14. 成為確立氧氣學說的人 • 早已深信“燃素說”是錯誤的 • 觀察普利斯特理的實驗後察覺異象 • 1777 拉瓦錫的結論更適合稱為: • “氧氣助燃說”

  15. 科學新發現的特徵 • 先察覺異常現象 • 分辨以及了解異常現象 • 典範的變遷

  16. 第六組 9812028 醫環系 柯弼文 革命是世界觀的改變

  17. 科學中的觀察 • 來自更高權威的提示: 權威本身成為資料來源,但自身的視覺轉換成為問題。 典範的改變 →研究涉及的看法改變

  18. 蓋士塔(Gestalt)轉變 • Gestalt一詞來自德文,意即「模式、形狀、形式」等,意思是「動態的整體(dynamic wholes)」 • 知覺的改變 • 文中的轉變觀察對象為科學

  19. 對觀察的詮釋 • 科學家們對自己的觀察提出各自的詮釋,每一個詮釋都預設一個典範 • 「詮釋」只能闡發一種「典範」,不能改變它 • 觀察語言(observation language)與網膜映像 • 例:反向透鏡、蓋士塔

  20. 新舊經驗 • 新舊經驗不同 • 不同典範對於數據有不同的看法 • 同樣的實驗操作,透過不同典範與自然發生關聯時,能成為自然規律的不同面向的指標 • 例子:單擺 • 平均速度與瞬時速度

  21. 直接經驗 • 直接的感覺資料(經驗) • 典範的視覺 • 典範決定經驗大部分的領域 • 例 : 認媽媽 / 太陽不是行星

  22. 語言越多,危機越大,直到對語言的期望破滅 • 科學革命→典範改變,常態科學傳統發生改變→對問題的答案也會跟著改變 →科學家知覺必須重新訓練

  23. 結論 孔恩的科學革命 異常現象 典範 研究方法 研究問題 思考模式 新典範產生 不同的典範 不同的典範 常態科學 新研究方法 新研究問題 新思考模式 異常現象 異常現象 常態科學 累積…累積… …危機

  24. 經濟學的主流學派? 小組案例

  25. 第六組 9870127 科管院 王偉丞 小組案例—經濟學的主流學派?

  26. 自由市場    古典學派 • 主張政府不應干涉市場 • 完全競爭市場 • 自由放任 • 看不見的手

  27. 政府力量     凱因斯學派 • 主張以政府的力量控制市場走向 • 重視整體需求 • 不信任市場機制

  28. 經濟大恐慌Great Depression • 1929年10月29日 黑色星期二 • 10月29至11月13日之間 損失300億美元 • 各國採取貿易保護措施 以保護自身利益

  29. 接納凱因斯 • 刺激消費 • 羅斯福總統→ 公共建設、增加政府支出、提供就業機會

  30. The end Thanks for your listening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