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6

分項計畫 三 3-4-4 : 提升中正大學學生獨立研究的學習效果與應用能力

分項計畫 三 3-4-4 : 提升中正大學學生獨立研究的學習效果與應用能力. 主持人:葉秀珍 副教授. (一)獲補助計畫內容及執行情形. 現況: 當前對學生的獨立研究的學習效果著墨甚少,然社會科學的教育養成需要人力的提供和軟硬體的提升,以創造更多對學生學習上更多的效益。在當前相關社科研究軟體缺乏以及助教數甚少的狀況下,透過教學卓越計畫的支持,本計畫根據下列三點理念,將能夠提升中正大學學生獨立研究的學習效果與應用能力。. (一)獲補助計畫內容及執行情形. 理念 透過修課學生「學習社群」的培力與養成,提升同儕間互相學習與良性競爭的學習動力。

Download Presentation

分項計畫 三 3-4-4 : 提升中正大學學生獨立研究的學習效果與應用能力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分項計畫三 3-4-4:提升中正大學學生獨立研究的學習效果與應用能力 主持人:葉秀珍 副教授

  2. (一)獲補助計畫內容及執行情形 • 現況: 當前對學生的獨立研究的學習效果著墨甚少,然社會科學的教育養成需要人力的提供和軟硬體的提升,以創造更多對學生學習上更多的效益。在當前相關社科研究軟體缺乏以及助教數甚少的狀況下,透過教學卓越計畫的支持,本計畫根據下列三點理念,將能夠提升中正大學學生獨立研究的學習效果與應用能力。

  3. (一)獲補助計畫內容及執行情形 • 理念 • 透過修課學生「學習社群」的培力與養成,提升同儕間互相學習與良性競爭的學習動力。 • 藉由學習社群的建立,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以及從社會現象中發現問題的敏銳度。 • 培養學生獨立進行優質研究的能力。

  4. (一)獲補助計畫內容及執行情形 • 100-101年度整體目標: • 提升本校學生未來職場的競爭優勢。 • 提升本校學生未來進入職場的人際關係,以及軟實力的競爭優勢。 • 透過社會科學訓練的提升,對於未來欲進入學術專業領域的本校學生將有極大的競爭優勢。

  5. 質化指標 • 質化指標 • 使學生具有獨立完成專業學術研究的能力 • 強化本校學生創意思維的能力 • 使學生具有專業學術倫理觀念 • 透過課堂小組的討論與合作,使本校學生具有團隊合作協調能力

  6. 量化指標 • 鼓勵修課的優異學生積極參與國內大專個人研究計畫的申請,如「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補助大專學生參與專題研究計畫」等 • 鼓勵學生積極參與校內與校外團隊合作競賽

  7. (二)計畫重要執行成果及績效(包含特色、獲補助前、後之差異)(二)計畫重要執行成果及績效(包含特色、獲補助前、後之差異)

  8. (二)計畫重要執行成果及績效 1. 教學品質提升: (1)「社會研究法」、「社會學」授課老師葉秀珍過去曾於其所開授的必修課程「社會研究法(一)(二)」,指導修課學生分組論文報告,並鼓勵學生參與國立中正大學圖書館舉辦的「紫荊論劍—國立中正大學2009年跨學院閱讀與創意競賽」,並榮獲研究創作組第二名(紫荊論劍競賽前三名中唯一的大學部學生)。

  9. (二)計畫重要執行成果及績效 1. 教學品質提升: (1)授課老師葉秀珍擁有卓越的教學理念,教學認真因而獲選2011年中正大學全校「優良導師獎」的殊榮。

  10. (二)計畫重要執行成果及績效 (2)社會研究法助教劉彥廷與黃靖殷於校內助教評量成績高達3.80(滿分為4.0),名列前茅並同時獲選為2011年度優良助教。 而這也是葉秀珍老師授課十六年來所指導的助教中,評量成績最高的一次,除顯示葉秀珍老師對兩名助教訓練有成外,也看出「社會研究法」修課同學對「量化讀書會」的肯定,並藉由兩位助教帶領所有社研小組期末報告(共12組)的優異表現呈現出社會研究法教學品質顯著提升。

  11. (二)計畫重要執行成果及績效 1. 培育教師、助教與學生之課堂溝通與學習氛圍,培養學生協力合作與團隊精神,以利未來職場團隊合作,提升個人職場競爭優勢。 其執行方式如下所述: (1)分組方式 修課學生約六十位,分為十二組,每組五至六名同學,同時每組配置一位教學助教專門解答學生在上課時之疑惑並引導學生複習討論當週授課內容。

  12. (二)計畫重要執行成果及績效 (2)教學助教任務 • 每位助教平均指導三組,協助修課同學於開學一週內分組完畢。 • 每名助教於學期第二週開始每週輪流與各組同學討論課程內容與期末報告之想法與撰寫,同時每名助教亦須於每週討論時間帶領各組同學預習及導讀課程內容。

  13. (二)計畫重要執行成果及績效 (3)執行狀況 • 每次的分組討論由每位助教積極觀察與監督學習社群小組的討論風氣並提昇討論質量。 • 每名助教與各組同學討論報告的次數每週一至兩次,各組平均一學期13次討論,討論互動風氣興盛。 • 助教於課堂額外時間增加「資料蒐集與文獻引用」課程,藉此增進學生初步進行研究時所必備的技能,並引導學生透過如何撰寫各組的研究報告,培育學生初步獨立研究之能力。

  14. 教學助教與學習社群小組討論情形 學習社群小組討論過程 教學助教與學習社群小組討論情形

  15. (二)計畫重要執行成果及績效 (4)課堂學習風氣培養方式 • 授課教師每週與助教開會,確實掌握每位修課學生學習狀況,並隨時調整上課進度。 • 授課教師鼓勵修課學生上課提問,每週將課堂主題連結當前社會現象,並提出問題與學生進行討論,培養學生勇於發問與發想問題意識能力,培力學生能從生活中發掘研究問題,透過探尋問題原因,進而啟發學生的研究興趣與熱誠。

  16. (二)計畫重要執行成果及績效 (4)課堂學習風氣培養方式 • 分組學生期末須上台報告分組期末報告,並於報告後與全體修課同學進行問題與討論,台下同學亦須針對各組研究報告內容提出建議與問題,報告同學則針對台下同學所提問題進行回應。此模式與現今學界研討會模式呈現一致,藉此培養學生上台發表、提出問題所在與回應問題之能力。

  17. 參與學生踴躍發問 之情形,教師也會回應學生的發問與回答

  18. (二)計畫重要執行成果及績效 (5)執行成果 • 今年度學生的報告內容程度明顯提升,研究題目深具創意且研究方法極具深度,授課教師對於報告內容也會給予評論與肯定。

  19. (二)計畫重要執行成果及績效 3.培力與養成「學習社群」專業能力,培養學生能執行優質研究的能力。 • 在課堂授課時間之外建立學習統計軟體stata之讀書會,協助同學在社會研究法與社會不均兩堂課的報告中所需的量化研究分析技術,引導同學間的研究風氣與研究興趣,使學生體會做研究的樂趣及從討論中獲得學習的成就感。

  20. 透過教學課程的嚴謹要求,使修課學生具備獨立研究的能力透過教學課程的嚴謹要求,使修課學生具備獨立研究的能力

  21. (二)計畫重要執行成果及績效 • 讀書會由教師與助教設計每週學習內容,並將其發布於讀書會之資訊平台上,提供學生自學與複習,以達到讀書會成員自學學習之精神。 • 每名助教與各組同學於讀書會期間共同閱讀一本stata研究專書,每週學生須閱讀書中指定章節,並上台分享閱讀內容與心得,促進學生相互討論與學習,培養學生問題意識之發想,發掘初入研究領域學生之研究興趣,進而提升同儕間互相學習與良性競爭的學習動力。

  22. (二)計畫重要執行成果及績效 • 讀書會旨在推廣統計軟體stata等相關研究軟體之使用,使學生能熟悉stata此研究軟體,並培養學生對研究之熱誠,透過循序漸進的方法,由研究報告要素之初步學習,引導學生在初步進行研究時學習相關技能,如蒐集文獻、引用文獻、文獻管理等。 • 其次臨摹學習優良研究論文,使學生對優良研究有初步概念,最後學習stata並將其運用於各組之課堂期末報告,使學生能學習與實際運用,增強學生獨立研究之能力。

  23. (二)計畫重要執行成果及績效 4.教學資訊平台: • 讀書會針對每次學習內容,架設專屬的讀書會課程網站,透過此資訊平台促進助教與學生間以及修課學生彼此間的學習互動。

  24. 資訊平台網頁

  25. 社會學園地交流網站

  26. (二)計畫重要執行成果及績效 5.執行現況 • 讀書會共舉辦17次,每次約有37人出席,總計有629人次,讀書會每一小組報告與討論各兩次,共有12小組,小組報告與討論人次共計24次。 • 專題輔導課程共舉辦3次,每次約有48人出席,總計有144人次,提問人次共有66次,而小型成果發表與交流共舉辦3次,每次皆有10組上台發表,共計30次;。

  27. 量化讀書會與專題輔導課程學習之情形

  28. (二)計畫重要執行成果及績效 7.改善課程規劃:使修課學生具備創意思維以及結合社會科學與經驗生活的社會實踐能力。 (1)葉秀珍老師所設計的多元化課程內容結合的社會科學理論與社會生活實踐能力,且引導學生創意思考,期望學生能學以致用。葉秀珍老師因材施教,尊重學生個別差異,根據學生不同的學習需求設計多元之學習評量方式,以提升學生學習成效。

  29. (二)計畫重要執行成果及績效 (2)九十九年度於學期中邀請社會福利系優良系友進行經驗分享: • 場次一:於2010年3月8日舉辦,邀請江孝文系友分享國家考試與公費留學考試之經驗。 • 場次二:於2011年2月21日舉辦,邀請楊雯茵系友分享香港與韓國交換學生經驗,以增加課程內容的多元化與豐富性。

  30. (二)計畫重要執行成果及績效 • 補助前後之差異 • 葉秀珍老師教授的「社會研究法」與其教學助教所執行的「量化讀書會」成效顯著,修課同學經過課程及讀書會洗禮後,無論在期末報告的研究設計、資料分析的純熟度、統計模型的複雜度或是統計結果的詮釋、理論的解釋與研究報告的撰寫上,均顯著高於過去兩屆修習社會研究法的課程表現。

  31. (二)計畫重要執行成果及績效 • 2011年6月底,葉秀珍老師本人獲得社福系陳昭榮老師當面的高度讚許與致謝,因為陳昭榮老師發現同屆社福系大三同學因為「量化讀書會」的同儕學習社群效應,使得大三全班期末報告的資料分析與報告撰寫能力大為提升。 • 葉秀珍老師教授的「社會研究法」與社福系同仁陳昭榮老師教授的同屆大三「社會不均」必修課程皆反映出顯著的教學成效。

  32. (二)計畫重要執行成果及績效 • 具體而言,「社會不均」期末全班總平均成績較前一屆同學顯著提高5至6分,在學習能力的提升上來看,上升幅度非常大而且明顯。 • 此情形也同樣反映在「社會學」的課程中,學生參與教學卓越計畫後在成績上有大幅的提升。

  33. 實施教卓計畫前後學生成績變化趨勢圖

  34. 實施教卓計畫前後學生成績分佈一覽 實施教卓計畫前 實施教卓計畫後

  35. (二)計畫重要執行成果及績效 • 葉老師與參與學生的互動式教學深獲學生肯定,學生自製獎狀頒發給葉老師

  36. 學生頒給葉老師的獎狀

  37. (三)執行情形之檢討及未來發展 • 獎狀內容 • 梁○ ○ :珍珍老師~想當初剛上社會學時就對期末報告充滿恐懼,可是一年下來發現,其實這種需要努力才能得到結果的感覺真好!真的很感謝您的教導,讓我們可以有這麼豐富有趣的社會學! • 林○ ○ :Dear教授~感謝您這一年來的教導,讓我上了一堂豐富有內涵的社會學,真的是獲益良多。您對我們的磨練是我們成長的動力,真的很感謝您。

  38. 吳○ ○ :珍珍教授~這一年下來和您學習社會學,真的學到滿多的東西,雖然做報告真的挺艱困的,但是後來漸漸有進步,真的很開心,考試也從一開始很亂,到後來可以找到方法,真的很謝謝您。 • 周○ ○ :珍珍教授~雖然在課堂上妳稍顯嚴肅,然而在課後妳就像個大學生般,十分有趣也保有年輕的心。妳的課可以讓學生滿載而歸,這一年我真的收穫很多,雖然辛苦但成果是甜的、是美的,謝謝妳的用心。

  39. (三)執行情形之檢討及未來發展 • 吳○○ :Dear珍珍老師~很珍惜在大一就遇到你的這個機會,在你的課堂上永遠都有充實的學習機會,經過你的報告訓練,不但增強了我們時間掌控能力,也讓我們對報告的穿著有比別人敏感的專業。你的課是我大一少數真的有學到東西的課之一,真的很感謝你!辛苦了!祝事事順心。 • 吳○○ :珍珍老師~哦耶!!其實滿喜歡社會學的,學著學著,社會學都生活化了,說話說一說,都會想到社會學理論,哈哈,每次報告都有點緊張,但報告完都~嗯~挺有成就感。一年就要過去了,其實上課都滿想舉手發言,但都因為有點害羞作罷…要沒機會發言了,嗚~會想念您的!!!滿滿的收穫。

  40. 學生頒給教學助教的獎狀

  41. (三)專題輔導課程PPT

  42. (三)專題輔導課程PPT

  43. 專題輔導課程剪影

  44. (三)執行情形之檢討及未來發展 • 本計畫自實施教學卓越計畫後,深獲參與學生的肯定。 2012年,葉秀珍老師本人獲得政治系大四的轉學生對於教學卓越計畫的高度肯定。 • 本計畫目前均能按照既定目標與工作進度,確實執行,在計畫教學成效上表現相當優異。

  45. (三)執行情形之檢討及未來發展 • 未來針對教學卓越計畫之延續性發展,可繼續使用101年度教學卓越計畫經費補助購買的相關書籍與文獻資料,也可透過與外校連結的方式取得書籍資料與相關資源,持續進行延續性之規劃。 • 未來在延續「教學卓越」的理念上,如無教學卓越計畫經費之補助,仍可透過參與學生自組「學習社群」小組相互學習,並與授課教師相互討論。惟該構想計劃的特點在於,所需耗費的人力以及時間的投入甚多,在無充足經費支援下,雖能透過前述方式因應,但其執行成果與有充足經費支持之計劃相較則會產生顯著差異。

  46. Thank You!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