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5

第八章 北洋政府时期的中国

第八章 北洋政府时期的中国. 第一节 袁世凯与洪宪帝制 一 袁氏当国与二次革命 “唐宋内阁”及其结束 唐绍仪与袁世凯的矛盾 宋教仁与国民党的成立 孙中山理事长 宋教仁代理理事长 赵秉钧与国民党内阁. “ 宋案”与“二次革命” 国会选举与“宋案” 赵秉钧主使 洪述祖指使刺杀 国民党希望“法律解决” “癸丑赣宁之役” “善后大借款” 与五国银行团 袁世凯的军事解决措施 李烈钧、陈炯明等人的抵抗与失败 孙中山在此流亡海外.

ifeoma-cash
Download Presentation

第八章 北洋政府时期的中国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八章 北洋政府时期的中国 • 第一节 袁世凯与洪宪帝制 • 一 袁氏当国与二次革命 • “唐宋内阁”及其结束 唐绍仪与袁世凯的矛盾 • 宋教仁与国民党的成立 孙中山理事长 宋教仁代理理事长 • 赵秉钧与国民党内阁

  2. “宋案”与“二次革命” 国会选举与“宋案” 赵秉钧主使 洪述祖指使刺杀 • 国民党希望“法律解决” • “癸丑赣宁之役” “善后大借款” 与五国银行团 袁世凯的军事解决措施 李烈钧、陈炯明等人的抵抗与失败 孙中山在此流亡海外

  3. 二 袁世凯独裁统治的深化 • 第一届国会与党派政治 1913.4 国民党为议会第一大党主张先制定宪法,根据宪法选举 正式总统,走宪政道路 • 进步党与熊希龄内阁 由共和、民主、统一等若干小党组成,1913年5月成立,理事长为黎元洪,梁启超、张謇、孙武、伍廷芳、汤化龙等为理事,政治上拥护袁世凯,党务由梁、汤掌握 • “第一流人才和第一流经验内阁”

  4. 违背法定程序,选举总统 1913.10.4 • 解散国民党 废弃“天坛宪法草案” 1913.11. • 取消国会 代之以“政治会议” 1914.1 • 成立“约法会议”,制订《中华民国约法》 1914.5 内容:(1)总统的任期为10年,连选连任无限制;(2)总统任期届满时,若认为“政治上有必要”,不必改选,即可连任;(3)总统继任人由现任总统推荐,被推荐者并无限制。 • 共和制度至此被破坏殆尽

  5. 三 洪宪帝制 • 提倡复古尊孔 制造帝制氛围 1912年9月,令人民“尊崇伦常”,“提倡礼教”,“中华民国以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为人道之大经”。1913年6月和9月,颁布《尊崇孔圣文》和《祭孔令》,称孔子为“万世师表”,孔子之道为“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1914年1月,“政治会议”通过了祭天祀孔的旧帝王制度。是年中秋和冬至到孔庙和天坛去祀孔、祭天。1915年2月,通令全国学校恢复“尊孔读经”。 • 康有为成立“孔教会”

  6. 争取外国支持 日本与美国的态度 • 外国人的舆论 古德诺与《共和与君主论》,有贺长雄与《共和宪法持久策》 • 日本支持帝制与《二十一条》 • “筹安会”与“六君子” 杨度、孙毓筠、严复、刘师培、李燮和、胡瑛 帝制舆论的逐渐展开 • “全国请愿联合会”与“国民代表大会” 梁士詒 1915. 9 • “推戴”与“劝进” 1915.12 袁世凯:“本大总统自无讨论之余地”,但曾宣誓忠于共和,“今若帝制自为,则是背弃誓词,此于信义无可自解者”。

  7. 劝进:誓词不过是“循例止词”,“今日者,国体已变,民国元首之地位已不复保存,民国元首之誓词当然消灭。凡此皆国民所为,固于皇帝渺不相涉者也。” • 下令改元 1915.12.31

  8. 四 护国战争 • 反抗风潮 • 孙中山与“中华革命党” 反袁军事与《讨袁檄文》 1915 • 黄兴与“欧事研究会” • 梁启超反对帝制 “实不忍坐视此辈鬼蜮出没,除非天夺吾笔,使不复能属文耳”。 《异哉所谓国体政体者》:“就令全国四万万人中三万万九千九百九十九万九千九百九十九人皆赞成,而吾梁某一人断不能赞成也。”

  9. 蔡锷潜回云南 1915.12 • 护国军与护国军政府的组成 蔡锷 唐继尧 任可澄 • 护国军誓师讨袁 1916.1.1 • 各地独立与帝制“从缓” 1916.2 • 两广独立与“中华民国抚军院” 唐继尧 岑纯煊 • 列强放弃对袁世凯的支持 • 北洋集团内部的分裂 • 取消帝制 1916.3.22 • 袁世凯的败亡 1916.6.6

  10. 第二节 北洋军阀的统治 • 一 府院之争 • 新旧约法之争 《临时约法》VS《中华民国约法》 黎元洪大总统:“继任”还是“代行”? • 南方的坚持与段祺瑞的妥协 1916.6.29 • 北洋军阀集团的分裂与军阀派系 段祺瑞与“皖系” 冯国璋与“直系” 张作霖与“奉系”

  11. 其他派系 阎锡山与“晋系” 张勋与“定武军” 唐继尧与“滇系” 陆荣廷与“桂系” • 政治派系:国民党 进步党 中和俱乐部 • “参战问题”与府院之争 参战问题与列强在华利益 • 段祺瑞与参战问题 强行“绝交”与“参战”策略的失败 政治动荡的加剧

  12. 二 张勋复辟 • 张勋其人及其武装 • 复辟的国内、国际背景 • 张勋北上“调停”府院之争 1917.6 • 黎元洪解散国会 • 清室十二天复辟 1917.7.1 张勋 康有为 徐世昌 • 段祺瑞“讨逆”与复辟的迅速失败

  13. 段祺瑞的独裁统治 • 段祺瑞与“武力统一” • 参战准备与“西原借款” 1916-1918 日本在华势力的扩张 美、日在华利益与《蓝辛-石井协定》 • 段祺瑞军事、政治势力的扩大 • 段、冯矛盾与新“府院之争” • “武力统一”与“和平统一” • 冯国璋的怠战与段祺瑞的去职 1917.11 • 皖、奉联合与冯国璋失势 1917.12

  14. “安福国会”与总统选举 • 徐世昌当选与政争的继续 • 护法运动 • 孙中山的护法主张 • 广州“非常国会”召开与军政府成立 1917.8 • 各地护法运动 • 南方武人的主张与“和平统一” • 护法军政府的改组与护法运动的失败 1918.5

  15. 关于考试 • 只考下半段 • 只考讲授过的内容 • 形式: 列举题(10分) 简答题(30-45分) 论述题(45-60分) • 课程论文计入期末成绩,占15%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