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1

第二章 经济发展与农业

在一国的国民经济中,无论是从就业人口,还是从生产总值来看,农业所占的份 额 在国民收入较高的国家显得较低,而在国民收入较低的国家显得较高。随着人均所得水准的提高,农业部门的比重有相对缩小的倾向。 农业劳动者的比例及绝对数也会大幅度下降。 本章主要分析这种现象及其形成的原因。. 第二章 经济发展与农业. 本章纲要. 第一节 农业部门的相对缩小 第二节 商品需求的收入弹性 第三节 恩格尔定律 第四节 农业过剩人口的产生 第五节 我国的农业劳动力问题. 第一节 农业部门的相对缩小. 图 2-1 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变化(英国).

Download Presentation

第二章 经济发展与农业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在一国的国民经济中,无论是从就业人口,还是从生产总值来看,农业所占的份额在国民收入较高的国家显得较低,而在国民收入较低的国家显得较高。随着人均所得水准的提高,农业部门的比重有相对缩小的倾向。农业劳动者的比例及绝对数也会大幅度下降。本章主要分析这种现象及其形成的原因。在一国的国民经济中,无论是从就业人口,还是从生产总值来看,农业所占的份额在国民收入较高的国家显得较低,而在国民收入较低的国家显得较高。随着人均所得水准的提高,农业部门的比重有相对缩小的倾向。农业劳动者的比例及绝对数也会大幅度下降。本章主要分析这种现象及其形成的原因。 第二章 经济发展与农业

  2. 本章纲要 第一节 农业部门的相对缩小 第二节 商品需求的收入弹性 第三节 恩格尔定律 第四节 农业过剩人口的产生 第五节 我国的农业劳动力问题

  3. 第一节 农业部门的相对缩小 图 2-1 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变化(英国) 0 1801 1851 1901 1931 1951 1991(年) 资料来源:茬开津典生《农业经济学》pp12

  4. 第一节 农业部门的相对缩小 • 现在的英国无论从就业人口还是从GNP来看,农业的比例都只有2%前后,只是国民经济中极小的部门。而在19世纪初期,农业生产占GNP的比例约在40%。也就是说,即使在英国这样最早经历产业革命的工业化程度相对较高的国家,农业也是当时其国民经济的主要部门。 • 就业人口比例的减小也说明了同样的问题。在英国,农业就业人口占总就业人口的比例在19世纪的后半期,从36.5%降到12.6%。到20世纪的末期,降至2%的水平。

  5. 表2-1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变化(中国) 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07

  6. 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变化 • 我国的GDP在近50年中有了巨大的增长,1999年的GDP是1978年的6.84倍。 • 农业生产总值1999年只为1978年的2.71倍。 • 农业在我国GDP中的比重也从1952年的50.5%降到了1999年的17.7%。 • 2006年下降到11.7%

  7. 表2-2 我国农业就业人口的比例 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07

  8. 我国农业就业人口的比例 • 农业的就业人口1952年占总就业人口的83.5%,到2006年降到了46.1%。 • 第三产业人口从2000年的27.5%增加到29.3%。 • 随著我国的经济发展,农业人口将持续下降,与此同时,农村过剩人口问题也会日益突出。

  9. 表2-3 日本农业就业人口的减少(万人)

  10. 表2-4 几个亚洲国家的农业产值占GDP比重的比较 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世界经济统计等; 注:各国均为1999年的数据。中国为2008年的估计

  11. 第二节 商品需求的收入弹性 • 我们通过农产品需求的收入弹性小于1来说明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不断下降。 • 需求的收入弹性 =需求的变化率/收入的变化率 • 需求的变化率 =需求的收入弹性×收入的变化率 在本章中考虑的是经济成长与农业部门,因此一般可将经济成长率(人均实际GDP的增加率)代入收入的变化率,如已知某商品的收入弹性,可计算出与经济成长率相对应的需求的变化。

  12. 表2-5 经济成长与需求的关系(假设例) • 实际上,产业部门的变化基本由需求的变化所规定。 • 在一国的GDP中,农业部门的比例也是由对农产品的收入弹性所决定的。

  13. GDP中农业部门的比例变化 • GDP中农业部门的比例的变化 =农业生产的增长率– GDP的增长率 =农产品需求的收入弹性×收入的变化率 ( GDP的增长率) – GDP的增长率 =(农产品需求的收入弹性-1)× GDP的增长率 • 从上式中可以得出,农产品需求的收入弹性越小,及GDP的增长率越高, GDP中农业部门的比例会急速地下降。

  14. 第三节 恩格尔定律 • 恩格尔系数:家庭支出中饮食费的比例。 恩格尔系数=饮食费/家计费 • 恩格尔定律(法则):家计费中饮食费的比例,随家计费的增加而减少。 • 恩格尔定律既是一个通用的经验法则,又可以用微观经济学的[边际效用递减]理论加以说明。(例:粮食与服装的比较)

  15. 表2-6 不同收入阶层的恩格尔系数的比较(日本) (单位:%) 资料来源:茬开津典生《农业经济学》pp20 注:从一到五,收入水平由低到高。

  16. 恩格尔系数的国际比较 • 表2-6中可以看出,恩格尔系数无一例外地随家计费的增加而减少。 • 而进行国际比较时,可以发现,恩格尔法则依然存在。但由于需求的影响因素中,有消费者偏好。消费文化、习惯等对恩格尔系数的影响也存在。 • 例:1990年时,日本的人均收入超过美国,但恩格尔系数日美比较为20%﹕12.5%

  17. 食品需求的收入弹性与恩格尔法则的关系 • 饮食费支出=食品需求量×食品价格 • 假定:食品价格一定, 则:饮食费变化率=食品需求变化率 • 又假定:收入的变化率=家计费的变化率 则:食品需求的收入弹性 =食品需求变化率/收入的变化率 =饮食费变化率/家计费的变化率

  18. 食品需求的收入弹性与恩格尔法则的关系 • 恩格尔定律的含义是相对于家计费的变化率,饮食费变化率更小,也即上式的分子小于分母。 于是:一般而言食品需求的收入弹性小于1 • 假设价格不变,由恩格尔定律可以推导出食品需求的收入弹性小于1

  19. 表2-7 需求的收入弹性

  20. 表2-8几种农产品的需求弹性

  21. 第四节 农业的过剩人口的产生 • GDP中农业部门的比例的缩小,这种必然的倾向,会引起农业的过剩人口的产生。即,简单而言: 劳动生产率=产量/就业人数 产量=劳动生产率×就业人数 • 将上式写成成长率的形式: 产量的增长率=劳动生产率的成长率+就业人数增长率 就业人数增长率=产量的增长率-劳动生产率的成长率 • 当农产品的消费达到一定水平以后,其需求的成长率会非常低 。另外由于农业技术的进步,农业部门的劳动生产率会继续提高。上式的结果就为一个负数,也即农业的就业人数增加率为负。

  22. 成长率公式的数学推导(笔记): • R=A(农业生产总值)/Y(GDP) ⑴ • (R+r)=(A+a)/(Y+ y) ⑵ • r/R; a/A; y/Y(变化率) • r/R=(a/A-y/Y)/(1+y/Y) • 由于1+y/Y近似于1 • 因此: r/R=a/A-y/Y 例:当y/Y=3%, a/A=2%时……)

  23. 成长率公式的数学推导(笔记): • 上式仅仅是理论的说明,实际上在现实中农业的就业人数并不能很快减少。也即存在着农业的过剩人口。他们不以失业的形式出现,而是滞留在农业的家族经营中。称为农村的潜在失业人口。 • 农业的过剩人口一是意味着非效率(劳动资源的浪费),二是意味着农民的贫穷。

  24. 第五节 我国的农业劳动力问题 • 没有农业劳动,就没有农业的存在与发展,也就没有整个国民经济或社会存在与发展的基础,因而农业劳动是农业及整个国民经济与社会存在与发展的基础。 • 农业劳动力在农业中的重要作用,还表现在农业劳动力具有能动性,即它是在农业生产力各要素中,唯一具有活力和发展最快的。

  25. 农业劳动力供给的基本特点: 一、农业劳动力的供给 • 农业劳动力供给的增长具有强劲的经济推动力 • 农业劳动力的供给具有较强的弹性 • 农业劳动力总供给量过大,而有效供给又严重不足

  26. 农业劳动力供给的决定因素 一、农业劳动力的供给 • 农村人口规模和构成,直接决定着农业劳动力的供给资源的规模和构成 • 农业部门经济效益的高低决定着农业劳动力实际供给的多少 • 农业劳动力供给资源的素质状况决定着农业劳动力有效供给的多少 • 农业劳动时间供给量的多少,同样是决定农业劳动力供给状况的重要因素

  27. 二、 农业劳动力的需求 • 农业劳动力需求具有数量和劳动时间的季节性 • 农业劳动力的需求具有技能上的复杂性 • 农业劳动力需求的质量在提高、数量在减少 • 农业劳动力需求的基本特点

  28. 二、 农业劳动力的需求 • 农业劳动力需求的决定因素 • 农业自然资源的状况决定着农业劳动力潜在需求的大小 • 社会人口和经济状况决定着农业劳动力的宏观需求状况 • 政府的政策对于农业劳动力的需求状况也是一个重要的决定因素 ①政府的人口政策对于农业劳动力需求状况的影响 ②政府的教育政策对于农业劳动力需求状况的影响

  29. 三、中国农业劳动力的供求特点 1.农业劳动力数量大,质量低 2.农业劳动力供求矛盾十分突出 3.农业劳动力供求状况在地区之间存在着较大差异

  30. 四、关于农业劳动力转移 • 农业劳动力转移定义: 指农业劳动力从农业向非农产业或城市的流动。 • 农业劳动力转移的方式主要有两种: • 部门转移,即农业劳动力由农业部门向非农产业部门的流动。 • 空间转移,即农业劳动力由农村向城市的流动

  31. 农业劳动力转移的一般规律是: 1)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农业劳动力会逐步向非农产业或城市转移,农业劳动力占整个社会劳动力的比重逐步下降。 2)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速度的快慢,从根本上讲取决于农业相对非农产业劳动生产率的差距 。 3)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产业或城市转移呈现出两个阶段的变化趋势:第一阶段是农业劳动力绝对数量增加,相对比重(占社会总劳动力的比重)下降;第二阶段是农业劳动力的绝对数量与相对比重同时下降。

  32. 中国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 1)农业剩余劳动力的概念 • 农业剩余劳动力是指在一定的生产力水平下,农业劳动力的供给大于农业生产经营合理需求的那一部分劳动力,这部分劳动力投入农业生产经营的边际产量为零或负数。

  33. 中国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 2)农业剩余劳动力的类型 • 绝对剩余:超过农忙季节需要的农业劳动力; • 相对剩余:只在农闲季节呈闲置状态的农业劳动力。 • 区分这两种类型剩余的意义在于,研究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时,首先将绝对剩余劳动力转移到非农产业,安排他们常年转移到非农产业中去;其次,相对剩余的农业劳动力要在保证农业生产的前提下,充分发挥他们的劳动潜能,安排一些临时性的非农生产活动。

  34. 2)中国农业剩余劳动力形成的原因 中国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 (1)中国人口政策的失误,导致农业人口及其劳动力增长 过快,规模过大 (2)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3)耕地的减少 (4)农村二三产业不发达,吸纳劳动力少 (5)城乡分割的二元经济结构,阻碍了农村劳动力向城市 及其二、三产业的转移

  35. 3)中国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特点 中国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 (1)从转移地域看,以就地转移与农村内部转移为 主,具有较强的封闭性 (2)从转移产业看,以农村工业部门为主 (3)从转移方式看,以兼业型为主 (4)从不同区域看,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存在着严重 的不平衡性

  36. 五、关于农业劳动生产率 1、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概念与计算 • 指农业劳动者在单位劳动时间内生产的农产品数 量,或者生产单位农产品所消耗的劳动时间 1)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概念 2)农业劳动生产率指标的计算 • 农业产品数量与劳动时间的计算 农业劳动生产率=农产品数量/劳动时间 衡量农业劳动生产率水平的指标:直接指标、间接指标

  37. 直接指标 • 衡量农业劳动生产率的实物指标主要有: ①“人年”农业劳动生产率 ②“人日”农业劳动生产率 ③“人时”农业劳动生产率 • 衡量农业劳动生产率的价值指标主要有: ①平均每个劳动力全年(或一天、一小时)创造的产值。 ②平均每个劳动力全年(或一天、一小时)创造的净产值。 ③平均每个劳动力全年(或一天、一小时)创造的利润。 • 一般来说,在综合考察一个部门、地区或企业的劳动生产率时常用价值指标。

  38. 间接指标 • 间接衡量农业劳动生产率水平的指标主要有: ①农业劳动效率,即单位农业劳动时间完成的农业工作量。 ②每一个农业劳动力负担的人口数、耕地数。

  39. 年份 指标 1952 1957 1975 1978 1982 1990 2000 年个农业劳动力年产粮食(kg) 946.5 1010 967 1040 1104 1470 1299 每个农业劳动力年产肉量(kg) 20 21 27 29 42 94 172 每个农业劳动力年负担人口数(人) 3.3 3.4 3.1 3.2 3.2 3.8 3.6 2、中国农业劳动生产率状况分析

  40. 与发达国家的比较: • 1996年每个农业劳动力年产谷物世界平均1570kg、美国93901kg、法国60786kg; • 每个农业劳动力年产肉量世界平均165kg、美国9162kg、法国6154kg; • 每个农业劳动力年负担人口数美国80人、法国56人。

  41. 思考题 • 农业劳动者进行非农就业时,会出现何种问题? • 根据表2-4,用横轴表示GDP,纵轴表示农业的比重,作图。 • 如何提高我国的农业劳动生产率?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