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9

第四章 种群和群落

第四章 种群和群落. 第 3 节 群落的结构. 种群:. 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 , 。. 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 死亡率. 种群密度. 种群的特征: 、出生率和 、迁入率和迁出率、 。. 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 种群数量的变化:. 种群数量的增长曲线 : 。 分别对应的环境条件: 。. “J” 型曲线、“ S” 型曲线. 理想条件 有限(自然)条件. 种群数量的下降和波动. 第 3 节 群落的结构. 下图展示了在池塘水面、水中、水底生活的多种生物。 这个池塘中有哪些生物?. 浮游植物、浮游动物、植食性鱼、肉食性鱼、微生物等.

ikia
Download Presentation

第四章 种群和群落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四章 种群和群落 第3节 群落的结构

  2. 种群: 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 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 死亡率 种群密度 种群的特征: 、出生率和、迁入率和迁出率、。 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 种群数量的变化: 种群数量的增长曲线:。 分别对应的环境条件:。 “J”型曲线、“S”型曲线 理想条件 有限(自然)条件 种群数量的下降和波动

  3. 第3节 群落的结构

  4. 下图展示了在池塘水面、水中、水底生活的多种生物。下图展示了在池塘水面、水中、水底生活的多种生物。 这个池塘中有哪些生物? 浮游植物、浮游动物、植食性鱼、肉食性鱼、微生物等

  5. 群落的概念 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叫做群落。 例:一个池塘中的鱼类是一个种群,还是一个群落,或都不是?

  6. 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 群落特征:物种的组成、空间结构、种间关系等。

  7. 群落的物种组成 你能从物种组成上说出二者的区别吗? 常绿针叶林 西伯利亚红松 西伯利亚冷杉 西伯利亚云杉 常绿阔叶林 常绿阔叶林 物种的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 油茶 青钩栲 毛杆玉山竹 樟树

  8. 群落的物种组成 常绿针叶林 物种的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 常绿阔叶林 常绿阔叶林 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称为丰富度。

  9. 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 目的要求: 1、学会用目测估计法来探究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 2、了解土壤中小动物的分布情况 3、培养科学探究能力,学会探究实验的一般步骤 4、通过小组之间的分工合作,培养协作精神 调查研究: 表达交流:

  10. 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 1、统计出的小动物的种类能否代表该取样地点 物种的丰富度? 可以区别土壤中小动物的丰富度的差异,但不能完全 代表该取样地点物种的丰富度 2、有哪些原因使取样地点的物种丰富度不同? 生存环境、气候条件、物种间的关系、人为因素都会 影响丰富度 一般来说,环境条件愈优越,物种的数目愈多,群落的结构也愈复杂。越靠近热带,单位面积里的物种越多

  11. 种间关系

  12. 群落中种间的关系

  13. 资料分析 如何解释资料1中的实验结果?

  14. 解释资料1中的实验结果 1.1 起初两种草履虫的数量较少,而食物(杆菌)数量较多,因此表现为两种草履虫的种群数量均增加 1.2随着两种草履虫数量的增加,相互之间对食物的争夺表现为大草履虫处于劣势,双小核草履虫处于优势。随着双小核草履虫数量的增加,争夺食物的优势越来越大,最终大草履虫失去了食物来源而灭亡。而在这过程中双小核草履虫的生长也受到了抑制。 1.3两种草履虫没有分泌杀死对方的物质,进一步证明了该实验结果缘于两种草履虫争夺食物,这就是竞争。

  15. 竞 争 两种或两种以上生物相互争夺资源和空间等。 大象和狮子抢夺水源

  16. 水稻和稗草的竞争

  17. 资料分析

  18. 1、分析猞猁和雪兔种群数量的波动情况,你能发现什么规律?1、分析猞猁和雪兔种群数量的波动情况,你能发现什么规律? 雪兔和猞猁相互制约,使它们的种群数量保持在一定范围内波动。

  19. 2、猞猁的存在对整个群落的稳定可能起什么作用?2、猞猁的存在对整个群落的稳定可能起什么作用? 雪兔是以植物为食,猞猁是以雪兔为食。猞猁的存在不仅制约雪兔的种群数量,使得: 植物→雪兔→猞猁之间保持相对稳定;  而且由于植物资源比较稳定,进而使得另一些以植物为生的动物数量及其食物链相对稳定,因而整个群落可以处在相对稳定的状态。

  20. 3、资料1和资料2中,两个种群之间的相互作用结果有什么不同?3、资料1和资料2中,两个种群之间的相互作用结果有什么不同? 资料1中两个种群之间是通过食物间接地发生作用(竞争)   相互作用的结果:是一方处于优势,另一方处于劣势,最终灭亡。   资料2中两个种群是通过捕食与被捕食直接地发生作用(捕食) 相互作用的结果:是两个种群数量相对稳定。

  21. 捕 食

  22. 寄 生 一种生物(寄生者)寄生于另一种生物(寄主)的体内或体表,摄取寄主的养分以维持生活。

  23. 冬虫夏草

  24. 寄生的结果: 一方受益,一方受害 菟丝子

  25. 互利共生 两者生活在一起,相互依赖,彼此有利。 豆科植物和根瘤菌

  26. 种间关系 (“+”表示有利,“-”表示有害) -- 彼此抑制 水稻和稗草 种群A得利种群B有害 羊与草 狼与羊 +- 根瘤菌和大豆 ++ 彼此有利,彼此依赖 一方有利,一方受害 蛔虫和人 +-

  27. 判断下列各图表示的种间关系各是什么 个体数 个体数 A B A 个体数 A 0 0 3 0 时间 B 竞争 互利共生 B 1 时间 2 捕食 时间

  28. 个体数 A 0 时间 互利共生图象: A、B两种生物个体 数量为同步变化. B

  29. 个体数 A B 0 时间 竞争图象: A、B两生物开始 时个体数量为“同 步”变化,以后则 是你死我活

  30. 捕食图象: A、B两生物个体数量变化不同步,先增加者先减少,后增加者后减少;后增后减者为捕食者,先增先减少者为被捕食者;B图象的最高点低于A图象的最高点,A为被捕食者,B为捕食者。 个体数 A B 0 时间

  31. 群落的空间结构 1、垂直结构: 在垂直方向上,生物群落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 2、水平结构

  32. 1、垂直结构 与对光的利用有关 在垂直方向上,生物群落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

  33. 鹰、杜鹃、黄鹂等总是成群地在森林的上层的活动,吃高大乔木的种子。鹰、杜鹃、黄鹂等总是成群地在森林的上层的活动,吃高大乔木的种子。 山雀、莺、啄木鸟等鸟类总是森林的中层营巢。 血雉、画眉等则是典型的森林底层鸟类,吃地面上的苔鲜和昆虫。 与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有关

  34. 2、水平结构 呈镶嵌分布 在水平方向上,由于地形的起伏、光照的明暗、湿度的大小等因素的影响,不同地段往往分布着不同的种群,种群的密度也有差别。

  35. 第三节 群落的结构 一、群落的概念 二、群落水平研究的问题 研究种群是研究群落的基础 三、群落的物种组成 1、不同群落的重要差别 2、丰富度 科学家研究发现,越靠近热带地区,单位面积内的物种越丰富。 四、种间关系 竞争、捕食、寄生、互利共生等 五、群落的空间结构 1、垂直结构 2、空间结构

  36. 下列生物群体属于群落的是( ) A.一片森林中的全部植物B.一片森林中的全部动物C.一片森林中的全部微生物 D.一片森林中的全部生物 D 下列生物之间,属于竞争关系的是 (    )A.菟丝子和豆科植物B.猫头鹰和田鼠C.豆科植物和根瘤菌D.一块田里的小麦和杂草 D

  37. 在森林群落中,乔木、灌木、草本植物三类绿色植物在空间位置配备上形成了有序的组合,从而使它们能( ) A. 有效避免竞争B.合理利用环境资源 C. 提高群落的光合产量D. 以上都正确 D 关于生物群落的结构,以下不正确的是( ) A.在垂直方向,群落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 B.动物在群落中的垂直分布依赖于植物 C.动物群落中没有水平结构 D.在水平方向上,不同地段的生物种类分布有差异 C

  38. (广东2002)在一个玻璃容器内,装入一定量的符合小球藻生活的管养液,接种少量的小球藻,每隔一段时间测定小球藻的个体教量,绘制成曲线,如右图所示。下列四图中能正确表示小球藻种群数量增长率随时间变化趋势的曲线是(广东2002)在一个玻璃容器内,装入一定量的符合小球藻生活的管养液,接种少量的小球藻,每隔一段时间测定小球藻的个体教量,绘制成曲线,如右图所示。下列四图中能正确表示小球藻种群数量增长率随时间变化趋势的曲线是 D

  39. 一定自然区域内,相互之间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所有种群的总和一定自然区域内,相互之间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所有种群的总和 一定自然区域内,同种生物的总和 种间关系 种内关系 物种的多样性、群落的生长形式和结构、优势种、丰富度、营养结构、一定的分布范围、群落的边界特征等 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