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3

第十一章 Internet 通訊協定與 WWW

第十一章 Internet 通訊協定與 WWW. 11-1 Internet 與電子商務 11-2 對企業管理之影響 11-3 開放式系統 OSI 模型 11-4 OSI 中的資料傳輸 11-5 TCP/IP 傳輸控制協定 11-6 IP 位址 11-7 網域名稱系統 11-8 名稱解析 11-9 網際網路提供的服務 11-10 兩層式架構 11-11 三層式架構. 11-1 Internet 與電子商務. 網際網路與電子商務之關係. NII 的影響.

ima
Download Presentation

第十一章 Internet 通訊協定與 WWW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十一章 Internet通訊協定與WWW 11-1 Internet與電子商務 11-2 對企業管理之影響 11-3 開放式系統OSI模型 11-4 OSI中的資料傳輸 11-5 TCP/IP傳輸控制協定 11-6 IP位址 11-7 網域名稱系統 11-8 名稱解析 11-9 網際網路提供的服務 11-10 兩層式架構 11-11 三層式架構

  2. 11-1 Internet與電子商務 網際網路與電子商務之關係

  3. NII的影響 由於「國家資訊通訊基本建設」(National Information Infrastructure,NII) 計劃之推動以及全球網路化結構的浮現,其相關技術在政府、企業、家庭中的應用,將對政府的行政效率、企業的市場競爭力與人民的生活品質產生重大的影響。

  4. 11-2 Internet對企業管理之影響

  5. 11-3 開放式系統OSI模型 • 為了降低網路的複雜性,現在的電腦網路都是以高度結構化的方式來設計的,也就是將網路分成數個階層(Layer),然後在各階層內定義各階層的協定。OSI是1983年由國際標準組織ISO所發展的第一個國際標準化的通信模型。

  6. 11-3-1 實體層 • 實體層(Physical Layer)主要是由網路系統中的實體電纜線(如同軸電纜、雙絞線、光纖…等)所組成,是主機間的實際連結,負責網路媒體上送收資料的相關工作,也就是位元(Bit)的傳送與接收。

  7. 11-3-2 資料連接層 • 資料連接層(Data Link Layer)的主要工作是將傳輸資料分裝成資料框包(frame)格式的規定,檢查資料傳輸錯誤的方法,執行資料傳送中的同步化、錯誤控制、流量控制及鏈路管理等,以確保經過實體層的資料的可靠性及整合度。

  8. 11-3-3 網路層 • 網路層(Network Layer)的主要是定義通訊連線的建立、維持和終止,封包交換的路由選擇、擁塞疏導及流量控制等,並確保第四層以上的工作和傳輸、交換的技術是互不相關的。

  9. 11-3-4 傳輸層 • 傳輸層(Transport Layer) 主要的工作是資料傳送及流程控制等。它還負責資料封包的傳送路線、傳輸錯誤之偵測和復原,及資料封包的重行排列,以確保所有的資料片段均能正確無誤地傳送完成。

  10. 11-3-5 會談層 • 會談層(Session Layer)負責不同電腦系統上之使用者雙方間會議(Session)的建立、維持與終止,除了可進行許多應用程式之間的傳輸工作,還提供了一些網路管理的加強型服務。

  11. 11-3-6 展現層 • 展現層(Presentation Layer)決定網路上電腦間用來交換資料的格式,故被稱為網路編譯器,在送出資料的電腦上,展示層會將來自於應用層的格式資料轉換成一個共通的中繼格式;而在資料接收端的電腦上,展示層會將這個中繼格式轉換為應用層可以使用的格式。

  12. 11-3-7 應用層 • 在 OSI 的七層網路架構中的最上層 (第七層),可以說是網路應用程式架構。應用層是透過展現層 來取得網路的資料。應用層提供應用程式存取有關網路的服務,例如網路檔案傳輸、訊息掌控、應用程式錯誤的回復,以及資料庫的查詢作業等。

  13. 11-4 OSI中的資料傳輸 • 當資料從應用層開始向下經過每一層時,都會在資料檔案前加上一段叫做標頭(Header)的控制用訊號,這是為了確保資料能夠準確的到達遠端的機器。而這種動作稱之為封裝(Encapsulation)。當資料到達另一端之後要層層向上送到應用層時,每一層都會把原本在該層所加上的表頭予以去除,也就是當資料到達最頂層後,附加上去的表頭都會被剝掉只剩原本的資料了。

  14. OSI資料傳輸模型

  15. 11-5 TCP/IP傳輸控制協定 • TCP/IP的目標在於維持網路的可靠度,不管資料的傳輸是如何擁擠。IP可以讓好幾個網路連結在一起,利用封包的方式來傳送資料,進而形成網際網路的架構。另一方面,TCP可以讓不同電腦之間相互溝通。兩者合在一起,TCP/IP可以成為網路間溝通的橋樑,同時在不同的電腦平台上作業。

  16. OSI模型與TCP/IP

  17. 11-6 IP位址 • IP是用來定位網際網路上的電腦位置。TCP/IP網路上的每部電腦都需要一個唯一的IP Address。所謂IP Address就是網路主機唯一的標識代碼,其位址長度是由四組0到255之間的數字組合而成的32位元,如140.169.127.2。

  18. 11-7 網域名稱系統 • 由於網際網路上的主機不斷增加,於是產生了「網域名稱系統」來負責網路上主機的階層管理工作。網域名稱系統在八十年代初提出,在1984年,它成為對應IP位址與名稱的正式方法。

  19. Internet網域分層樹狀結構

  20. 11-8 網域名稱解析 • 網域名稱系統伺服器是提供 Internet 主機名稱與IP位址的對照。 • 在網路上要和指定的主機連線時,我們通常都是使用 Domain Name ,例如www.kuas.edu.tw但是封包在網路上傳遞時是使用 IP Address,機器並不知 Domain Name 所代表的意義,所以必須在封包傳送前得知Domain Name 所對應的 IP Address,而 Domain Name和 IP Address 之間的轉換就是由網域名稱伺服器來完成名稱的解析服務。

  21. 11-9 網際網路提供的服務

  22. Telnet • 讓使用者於遠端簽入電腦主機後,可以使用主機上的程式,就好像是在使用自己的電腦一樣。 • Microsoft Windows系列提供Telnet用戶端的軟體,讓使用者可以連線到UNIX等大型主機。

  23. FTP檔案傳輸協定 • 是 Internet 上的重要服務,它是 File Transfer Protocol(檔案傳輸協定)的縮寫。利用FTP專屬程式,將收送兩端電腦建立好連線後,程式會將檔案自動切分成一小塊一小塊,透過 FTP協定在Internet上傳送,然後由接收端程式將檔案重新組合起來。 • 在使用FTP服務前,您得先學會FTP程式的各項功能。 CuteFTP是常用的FTP程式之一。

  24. 電子郵件email • E-mail是網路上最常被使用的應用服務。 電子郵件(E-mail)的好處是透過網際網路的網網相連,使用者可以很快與別人通訊,成為重要的網路溝通工具。

  25. 國際網路論壇NetNews • NetNews稱為國際網路論壇,是由一篇篇的文章經過分類所組成,提供各種主題討論的園地,讓網友分享彼此的經驗與意見。有爭議社會的話題,往往會在這裡掀起熱烈的討論。

  26. NetNews討論區

  27. 軟體查詢系統Archie • 使用者只要知道全部或部份檔案名稱,就可以利用公用軟體查詢系統Archie,在網路找出你要的檔案所在 的上的FTP Server。

  28. 小田鼠Gopher • Gopher是一個分散式文件傳輸系統,以發明這套系統的美國明尼蘇達大學(Minnesota)的吉祥物—小田鼠(Gopher)來命名,主要功能為文件傳送、查詢和取得。

  29. 網路BBS • 網路BBS是 Bullitin Board System(電子佈告欄系統)的簡寫,可以讓許多使用者與之相連的電腦主機系統,提供各式各樣討論區讓使用者交換心得,可在網路上即時交談,讀取公告的訊息或將訊息張貼在佈告欄上,系統也提供檔案上傳與下載的服務。

  30. 11-10 兩層式架構 • 在全球資訊網發展初期,網路上電腦的使用是以主從式(Client/Server)服務為主,為兩層式(2-tier)架構,包括用戶端的使用者介面層和伺服器端的資料服務層。

  31. 11-11 三層式架構 • 三層式(3-tier)是目前建構電子商務系統時最常使用的架構,與傳統兩層式架構最大的差異處,為將商業邏輯單獨分離出來,以減輕放置於用戶端或伺服器端電腦的負擔。在三層式Web的架構當中,所謂的三層式係指使用者介面層、商業邏輯層、和資料服務層。

  32. WWW的三層式架構

  33. 全球資訊網WWW • WWW是World Wide Web的縮寫,又稱為TripleW或是W3,是目前網際網路上最熱門的資訊服務。全球資訊網使用超文件傳輸協定http及html的標記語言(Makeup Language),提供網路上多媒體服務。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