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9

学生 健康行为培养与实践

学生 健康行为培养与实践. 郑晓边 华中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教授. 一、我们的研究实践. —— 华中师大四项全球基金项目. 华中师大四项全球基金项目. 项目主持人,郑晓边,华中师范大学心理学院 华中师范大学在湖北全球基金项目办的支持下, 2005-2009 年陆续承担了 4 项全球基金任务(目标项 Ⅷ 综合预防),分别为: ( 1 )师范院校潜在教师艾滋病防治 IEC 技能训练与教育模式研究( GF05011 ) ( 2 ) 1500 名农村教师培训中的艾滋病防治 IEC 技能训练( GF06019 )

Download Presentation

学生 健康行为培养与实践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学生健康行为培养与实践 郑晓边 华中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教授

  2. 一、我们的研究实践 ——华中师大四项全球基金项目

  3. 华中师大四项全球基金项目 • 项目主持人,郑晓边,华中师范大学心理学院 • 华中师范大学在湖北全球基金项目办的支持下,2005-2009年陆续承担了4项全球基金任务(目标项Ⅷ综合预防),分别为: • (1)师范院校潜在教师艾滋病防治IEC技能训练与教育模式研究(GF05011) • (2)1500名农村教师培训中的艾滋病防治IEC技能训练(GF06019) • (3)教育部推广的中学生预防艾滋病教材在湖北省项目地区学校的应用研究(GF07021) • (4)教育部预防艾滋病教材在湖北省项目地区中学教师培训中的应用 (GF08022)

  4. 华中师大四项全球基金项目 • 在四年的项目活动中,课题组紧紧依托政府部门即省教育厅和各级教育行政机构的支持,在全省8个项目县市近200所学校的7000余名师生中开展了综合的艾滋病预防教育活动,实施了调查、实验、个别和团体辅导、视频手段和团队班会等多种活动方式的系统干预,取得系列成果,迄今已发表论文8篇,专著1部,结项报告和专题研究报告29篇,受到国家和省级项目办的肯定和广大项目县市的师生好评。

  5. 华中师大四项全球基金项目 • 1 背景 • 1. 应对需求,项目逐步进展 • 全球艾防项目开展以来的背景数据分析表明,艾滋病已成为严重危害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公共卫生和社会问题,目前还缺乏有效的医学手段进行治疗之前,艾滋病防治教育的普及、公众预防意识的觉醒、改善对艾滋病患者的不良认识和态度,已成为遏制艾滋病蔓延的最有效手段。中国青少年儿童有3亿,他们是艾滋病传播的易感群体,他们的大半生活时间是在校园中度过的,其艾滋病预防知识-态度-行为的变化与教师有关,因此,从培训潜在教师(师范大学生)的艾滋病预防知识技能和教育方式入手、逐步扩展到项目县市学校健康教育骨干教师的职后训练,指导他们在中小学生中进行系列干预实验研究,大规模促进中小学生的艾滋病预防知识-态度-行为-效能水平,提高全球项目的活动效率意义重大,这也是我们4项课题逐步开展、滚动深入的社会需求。

  6. 华中师大四项全球基金项目 • 1.2 预防为主,训练潜在教师 • 师范大学生是潜在教师群体,他们对艾滋病防治的知识、态度和行为选择将会直接影响到未来学生,所以对潜在教师的预防艾滋病教育就显得尤其重要。 • 《师范院校潜在教师艾滋病防治IEC技能训练与教育模式研究》(GF05011)是课题组开展的第一个全球基金项目,也是省项目办指导下的首次在健康人群中实施的非政府机构组织实施项目。该项目目标是构建适合师范院校潜在教师培训的艾滋病防治通行教育模式,受益人群为某师范大学600名学生(潜在教师)。 • 主要活动内容是,培训潜在教师,通过必修课程教学,对师范大学学生进行系统的艾滋病防治IEC技能训练,使他们接受艾滋病防治知识,获得IEC技能,成为艾滋病防治的TOT人才,组建面访服务志愿团,选择志愿者学习心理咨询会谈技术,赴疫区选点面访艾滋病患者及其家属,使大学生消除对艾滋病的恐惧心理,表达对艾滋病患者及家属的人文关注,做好测查和宣传工作,编制《学生艾滋病防治问卷》,实施样本测量,开展社会宣传工作,扩大社会影响,倡导大学生健康的性行为和性道德,构建师范院校艾滋病防治教育模式,逐步推广前段工作成果,优化艾滋病防治IEC技能培训方案,构建科学、可行、有效的艾滋病防治教育模式,并向全省师范院校推广。

  7. 华中师大四项全球基金项目 • 1.3 普及深入,培训农村教师 • 《1500名农村教师培训中的艾滋病防治IEC技能训练》(GF06019)项目是借助湖北省教育厅2006年“农村教师素质提高工程”平台,通过大课堂教学形式,将前期项目成果中的问卷和艾滋病防治IEC技能训练方案应用到农村教师培训活动中,使1500名农村教师成为TOT受益者,提高他们的心理社会能力,促进他们在艾滋病防治上的自我效能感,知晓传播途径,确立正确的态度与行为方式,表达对患者与家属的人文关怀,学会解决问题、诚实坦率地与人交流,获取社会支持,消除对艾滋病的恐惧感和不良态度,这对我省广大农村学校的艾滋病防治工作的普及具有重要的社会预防意义。

  8. 华中师大四项全球基金项目 • 1.4 强调干预,开展教育实验 • 《教育部推广的中学生预防艾滋病教材在湖北省项目地区学校的应用研究》(GF07021)是应用教育部《中学生预防艾滋病教材》,选择最佳的中学生预防艾滋病教育形式、课程教案和考试方式,构建适合本省城乡中学推广的艾滋病防治教育模式。目标人群是省项目县市4所中学的600名学生和60名教师。 • 教育部推广的、人民教育社出版的《中学生预防艾滋病教材》已发至我省14个项目市县。就该套教材的实际使用情况看,许多学校缺乏成熟的工作经验,师资短缺,实践机会少,尤其是中学,中、高考的压力大,预防艾滋病以“专题教育”的形式尚未真正进入课堂和教学计划中。同时,该教材内容多,如何优化、选取适合本省中学教育实际的内容、形式和教育方案,以增进我省中学艾防教育的可接受性和可操作性的问题也很迫切。 • 该项目活动是在前期研究工作基础上进行的(项目研究者还同时主持着湖北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立项课题《湖北农村中学生预防艾滋病IEC技能训练》2006B008),项目依托前期项目建立的成果和省教育系统资源,将教育部推广的由人民教育社出版的《中学生预防艾滋病教材》应用到湖北省项目地区实验学校,开展中学生预防艾滋病教育,该项活动对推广教育部《中学生预防艾滋病教材》的应用,切实增进中学艾滋病预防教育效率,促进中学生健康水平均具有重要的价值。

  9. 华中师大四项全球基金项目 • 1.5 师生推广,提高预防效率 • 《教育部预防艾滋病教材在湖北省项目地区中学教师培训中的应用》(GF08022)是将教育部《中学生预防艾滋病教材》和项目前期成果应用到湖北省项目工作比较薄弱县区的中学教师培训中,以提高教师的预防艾滋病教学效率和开展活动课程、团体辅导和同伴教育的技能技巧,最终有效提高中学生预防艾滋病知识的知晓率、改善不良态度,建立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目标人群为5个省项目县区250名健康教育骨干教师和学校管理干部以及受他们管辖的大样本学生。 • 该项目依托前期项目建立的成果和省教育系统资源,将教育部推广的由人民教育社出版的《中学生预防艾滋病教材》应用到湖北省谷城、襄城、南漳、大悟、随州等5个项目县中学生艾滋病防治教育骨干师资进行培训中。开展中学骨干教师培训,不仅可以提高教师的预防艾滋病的技能技巧和教育效率,也可以更大规模提高广大中学生的心理社会能力,促进他们在艾滋病防治上的自我效能感,知晓传播途径,确立正确的态度与行为方式。

  10. 华中师大四项全球基金项目 • 2 做法 • 2.1五位一体,构建教育模式 • 以师范大学潜在教师培训项目为例,实施了“五位一体”(学科渗透-课外活动-咨询服务-危机干预-调查研究)的艾滋病防治综合教育,尤其强调学科渗透活动中的同伴教育和沟通训练,结果满意。 • “五位一体”包括以下相互渗透的五部分内容: • (1)学科渗透: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等课程教学过程中进行学科渗透教学,用6课时实施《艾滋病防治IEC技能培训方案》。

  11. 华中师大四项全球基金项目 • (2)课外活动:依托学校支持,在校园开展大规模的艾滋病防治教育活动:如举行学生艾滋病防治上的态度与行为选择报告会,邀请国家艾滋病防治专家指导组成员、湖北省艾滋病临床指导培训中心主任桂希恩教授为500多位大学生作报告,接受湖北全球基金艾滋病防治项目办公室的官员监督和指导,在艾滋病防治日与学校医院联合开展校园宣传咨询和志愿者签名活动,鼓励学生登陆“红丝带”网站浏览艾滋病防治信息,将课程作业和项目活动、宣传相结合,使学生通过网络查询、同伴交流、寝室卧谈、撰写宣传稿等多种课外活动方式广泛参与艾滋病防治活动。

  12. 华中师大四项全球基金项目 • (3)咨询服务:选拔志愿者以大学心理咨询中心接待室和“春雨热线”(027-67868152)为平台,及时为大学生来访者提供相关咨询服务。 • (4)危机干预: 在为大学生心理建档的基础上,筛查出高危人群,加强与辅导员的合作,作好心理疏导等针对性的危机干预工作。 • (5) 调查研究: 指导学生多次进行广泛的社会调查研究,如赴监狱、解毒所开展对服刑或吸毒人员的心理访谈研究,在大学校园进行性知识、性道德的专项调查等。本课题实验前后的两次问卷调查均由志愿者参与完成。

  13. 华中师大四项全球基金项目 • 2.2 活动教学,实施有效方案 • 以农村初中学生教育实验项目为例,采用教育部教材和本课题组制作的教育视频光盘,实施九个专题教学,包括艾滋病的流行趋势、艾滋病的危害,艾滋病与艾滋病病毒,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与艾滋病病人,艾滋病的症状,艾滋病的传播途径,树立安全行为预防艾滋病,不歧视、提倡关爱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国家预防和控制艾滋病的法规政策措施等内容。 • 项目活动的重点是: • I信息:视频知识,感知信息; • E教育:认知态度,变知晓率; • C沟通:行为效能,团体体验。

  14. 华中师大四项全球基金项目 • 2.3 科学评价,强调态度效能 • 以往多数艾滋病防治评价都局限在“知晓率”等知识的传授方面,调查表明,学生艾滋病防治知识获得容易,但行为选择的效能感这些心理变量改善难。人的态度决定着行为的选择,而态度的改善又与人的自我效能感相关。因此,减少行为问题的根本措施是改善其态度和效能感。 • 项目编制了《学生艾滋病防治知识-态度-行为-效能问卷》,以获得适合推广的艾滋病防治测量工具,经相关分析和验证性因素分析表明,问卷具有较高结构效度(NFI、NNFI、CFI、GFI、AGFI大于或接近0.90,RMSEA小于0.08,X2/df小于3,SRMR小于0.08),可以比较好的用于学校艾滋病预防教育效果的评价。

  15. 华中师大四项全球基金项目 • 2.4 培训骨干,提高教师技能 • 教师最终会走向教育讲坛,以言传身教的方式,不断影响一批批青少年学生。因此,他们目前所感受的艾滋病防治“信息-教育-沟通”训练方案和学科渗透-课外活动-咨询服务-危机干预-调查研究等“五位一体”的教育模式可能会持续影响其生涯发展,影响其教育风格的形成以及生活态度和自我效能感的变化。 • 项目先后对2200名农村骨干教师进行了培训,开展了多专题课程的艾滋病防治IEC技能训练,使用《艾滋病防治问卷》测评方法,确定农村教师对艾滋病防治的认知-态度-行为-效能的水平,采用质量与数量化、过程与终期化相结合的成效评估方法,深入考察综合教育活动方式的有效性。骨干教师培训的主要内容是优选艾防教育形式,提炼优秀教案,评价教育效果,构建教育模式。

  16. 华中师大四项全球基金项目 • 3 效果 • 3.1 定性研究,项目特色结论 • 3.1.1 项目特色: • (1)综合教育模式的实用性:“五位一体”教育模式适合各类学校推广; • (2)预防工作内容的心理性:注重对师生艾滋病防治态度、行为和效能感的训练; • (3)活动成效评估的科学性:采用心理量表评定综合教育效果,信度、效度满意;本研究还采用调查-实验、课内-课外、同伴教育等多种活动方式和质量-数量、过程-终期相结合的评估方法,结果真实可靠; • (4)项目参与对象的前瞻性:潜在教师数量多,当前的训练会指导其职业生涯发展,未来对各地学生艾滋病防治态度和行为的影响巨大。

  17. 华中师大四项全球基金项目 • 3.1.2 主要结论: • 1、《学生艾滋病防治知识-态度-行为-效能问卷》的信度效度符合心理测量学要求,可以用于评价艾滋病预防教育效果。 • 2、大学生艾滋病防治知识欠缺,态度有待改善,行为问题不少,大学生艾滋病防治效能感亟待提高。 • 3、对大学生实施“五位一体”(学科渗透、课外活动、咨询服务、危机干预、调查研究)的艾滋病防治综合教育有效。 • 4、农村教师艾滋病防治知识比较欠缺,相关态度和行为有待改善,艾滋病防治上的自我效能感亟待提高。五个县区中学骨干教师预防艾滋病知识的知晓程度较高,但地区间呈现出不平衡的特点,部分地区中学教师艾滋病知识掌握的仍不够全面。农村中学骨干教师需要培训,重在改变观念,注重学生态度和情感的培养。

  18. 华中师大四项全球基金项目 • 5、农村中学生艾滋病防治知识比较欠缺,相关态度和行为有待改善,预防艾滋病教育方式高中以专题讲授形式更好,初中以团体活动形式为佳。运用部颁教材时要结合本省农村中学教育实际,采用视频和具有地方文化特色的系列活动能够增进教育效果。 • 6、农村中学开展预防艾滋病教育需要师生互动、整合的教育模式,更需要教育行政的支持。

  19. 华中师大四项全球基金项目 • 3.2 定量分析,项目系列报告 • 1、师范大学生艾滋病防治综合教育效果分析,中国公共卫生2008/1 • 2、IEC技能训练对工读学校学生艾滋病防治的作用,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9.1. • 3、农村中学生艾滋病预防教育中的教学与团体活动干预,中国学校卫生2009.8 • 4、农村教师艾滋病防治的知识-态度-行为-效能调查分析,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2007.2 • 5、津巴布韦艾滋病防治教育和健康促进经验与启示,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2006.5

  20. 6、潜在教师艾滋病防治问卷的信度与效度分析,中华预防医学会艾滋病防治高层论坛论文汇编2006.106、潜在教师艾滋病防治问卷的信度与效度分析,中华预防医学会艾滋病防治高层论坛论文汇编2006.10 • 7、潜在教师艾滋病防治的知识-态度-行为-效能调查分析,中华预防医学会艾滋病防治高层论坛论文汇编2006.10 • 8、艾滋病防治中的心理学理论及其实践整合,中华预防医学会艾滋病防治高层论坛论文汇编2006.10 • 9、郑晓边著:《心灵成长-校园生活中的健康心理与辅导》安徽人民出版社2006年10月版,获武汉市第十一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2008年)。

  21. 华中师大四项全球基金项目 • 4 经验与挑战 • 我们取得的系列成果是在省项目办官员的直接督导下完成的,也与省教育厅指导、执行单位领导的支持和积极参与有关。 • 项目的关键做法如前所述:五位一体,构建教育模式;活动教学,实施有效方案;科学评价,强调态度效能;培训骨干,提高教师技能。 • 项目的主要经验是:一要获得教育行政机构红头文件的政策支援;二要求得学校领导的理解支持;三要协调师生关系和项目办与学校的关系;四要有项目经费的充足资源。 • 要保证项目顺利实施,需要注意的细节问题有:做好项目规划,科学设计程序,建立组织网络,搞好情感沟通,完善效果评价。

  22. 华中师大四项全球基金项目 • 存在的主要问题是:部分县区教育行政当局对艾滋病预防工作的重视不够,教育行政部门和卫生预防部门行业分隔,联络不畅,项目办和地方CDC专题调查中抽样的学校有的属于县重点中学,不归区教育局管辖,原知晓率不高的原因与学校工作管理的质量、师生传统观念和升学压力等方面影响有关。 • 主要难题在于:农村学校教师对艾滋病预防教育技能贫乏;中、高考压力导致的师生关系紧张;学生在完成专题调查时候的测量误差和原专题调查方法的信度、效度不高,缺乏对学生生活技能、态度和行为习惯的评价内容。 • 本项目活动虽然成效明显,仍希望得到进一步支持,使项目能够从教师培训延伸到广大学生教育实验的深入研究,以便将艾滋病防治通行教育模式和教师培训方案向各类中学扩展,真正进入教育行政部门的教师培训计划和学生学习的课堂。

  23. 12月7日,全球基金艾滋病防治项目——教育部推广的中学生预防艾滋病教材在湖北省项目地区学校的应用研究在蕲春实验中学拉开帷幕。该项目由心理学院郑晓边教授主持研究,其目的是应用教育部《中学生预防艾滋病教材》,选择最佳的中学生预防艾滋病教育形式、课程教案和考试方式,构建适合本省城乡中学推广的艾滋病防治教育模式。12月7日,全球基金艾滋病防治项目——教育部推广的中学生预防艾滋病教材在湖北省项目地区学校的应用研究在蕲春实验中学拉开帷幕。该项目由心理学院郑晓边教授主持研究,其目的是应用教育部《中学生预防艾滋病教材》,选择最佳的中学生预防艾滋病教育形式、课程教案和考试方式,构建适合本省城乡中学推广的艾滋病防治教育模式。

  24. 该项目的研究受到了蕲春实验中学师生的大力支持和积极配合。该项目的研究受到了蕲春实验中学师生的大力支持和积极配合。 郑教授对该校的班主任进行了艾防调查和培训。 由郑教授指导的研究生则分别采用专题讲授、团体活动等方式对抽取的初中、高中学生进行艾防教育,并对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

  25. 全球基金项目活动在湖北省项目县市三所中学1500名师生中展开全球基金项目活动在湖北省项目县市三所中学1500名师生中展开 由华中师大心理学院郑晓边教授主持的湖北省全球基金项目《教育部推广的中学生预防艾滋病教材在湖北省项目地区学校的应用研究》(GF07021)已经在项目县市蕲春、随州曾都区三所中学约1500名师生中顺利实施。

  26. 项目组已经在蕲春实验中学、随州曾都区一中、曾都区实验中学约1500名师生中进行了第一阶段的实验对照研究,即通过活动课程教学形式,学习IEC(信息-教育-沟通)技能,习得健康的知识-态度-行为-效能感,该研究已制备了适合湖北省城乡中学教学特点的《中学预防艾滋病专题教育视频》样盘,课题组将进一步评估该项活动的短、中期效果,扩大研究范围,欢迎项目县市学校加盟课题合作研究。项目组已经在蕲春实验中学、随州曾都区一中、曾都区实验中学约1500名师生中进行了第一阶段的实验对照研究,即通过活动课程教学形式,学习IEC(信息-教育-沟通)技能,习得健康的知识-态度-行为-效能感,该研究已制备了适合湖北省城乡中学教学特点的《中学预防艾滋病专题教育视频》样盘,课题组将进一步评估该项活动的短、中期效果,扩大研究范围,欢迎项目县市学校加盟课题合作研究。

  27. 二、人身心的结构与健康

  28. 心理健康公式 • 除自己以外至少要爱一个人 • 良好的心情和自我评价 • 心理与社会功能效率高 • 心理符合年龄发展特征 • 心理卫生公式: B = P/ E • B-心理不健康程度;P-实际遭受的生活压力强度;E-个人的适应能力(智力高低、性向强弱、常识多寡、良好习惯多寡)

  29. 三、学生心理问题 • 学生心理问题是指青少年在身心的发展上明显偏离正常,即在身体、行为、语言、智力、情绪与人格的发育上与正常同龄儿童有重大差异。 • “偏离”是一个统计学概念,一般是指常模均值加减二个标准差以外的范围。包括两种情况: • 一是积极意义的偏离,如智力超常、天才青少年; • 二是消极意义的偏离,如学习困难、品行与情绪障碍、身体机能发育迟缓等,有时称为“问题青少年”或“异常发展青少年”。

  30. 三、学生心理问题 • 1.心理问题的判断标准 • (1)社会文化标准。 • (2)发展标准。 • (3)症状标准。 • (4)经验标准。 • 上述四项标准都要使用统计学的概念与方法,因此,“统计标准”是判断异常发展的一个基础标准。 • 此外,还要考虑异常行为发生的频率、时限和是否具有突变性。只有那些频率高、时限长、突然改变的异常行为才应重点关注。

  31. 三、学生心理问题 • 2.检出率 • 发达国家报导,5-20%的学龄儿童有行为问题。 • 我国1990年对22个城市4-16岁儿童青少年抽样调查表明,行为问题检出率达12.97%。 • 我国16岁以下儿童青少年约3亿,约有4000万儿童青少年患有心理行为障碍。 • 将发现的38种障碍可分为5大类:发育障碍、行为障碍、情绪障碍、躯体化障碍和其他障碍。 • 其分布特点为:发育性障碍农村明显高于城市;行为障碍和发育障碍男性明显高于女性,而情绪障碍则相反;学龄前和小学儿童以发育障碍与行为障碍为主;中学生以情绪障碍与躯体化障碍为主。

  32. 三、学生心理问题 • 3.学生心理问题分类 • 1)外向性行为问题:即通称的违规把过行为或反社会行为。包括逃学、逃家、不合作、反抗、不守规律、撒谎、偷窃、打架、破坏、捣乱、伤害等。 • 2)内向性行为问题:即通称的情绪困扰或非社会行为,包括:畏缩、消极、下合作、过分依赖、做白日梦、焦虑反应、自虐、自杀行为等。 • 3)学业适应问题:成绩不如理想,但并非由智力因素所造成的,往往兼具有情绪困扰或行为问题。包括:考试作弊、不做作业、粗心大意、偷懒、不专心、注意力不集中、低成就等。

  33. 三、学生心理问题 • 4)偏畸习癖:或谓之不良习惯,多与性格发展上的不健全有关。包括:吸吮拇指、咬指甲、肌肉抽搐、口吃、偏食、尿床、烟酒药瘾、性不良适应等。 • 5)焦虑症候群:由过度焦虑引发而来,有明显的身体不适应症状或强迫行为,通常称为经神官能症或神经质行为。如:紧张、发抖、呕吐、恶心、心胸不适、全身无力、由过度焦虑所引发的强迫思考、强迫动作、歇斯底里等。 • 6)精神病症候:其行为明显脱离现实,属於严重的心理病态,包括精神分裂、躁郁症等。

  34. 四、学校心理辅导 • 辅导实质:一种新型的人际关系和合作、民主式的协作过程,是专业知识技能的运用。 • 目标:学会适应,寻求发展。 • 辅导内容 • 学习辅导:动机、兴趣、习惯、方法、策略、计划、考试; • 生活辅导:生活目标态度、社交、情绪、休闲、性、消费、危机、 家庭; • 职业辅导:专业、职业选择、就业准备、职业适应。 • 辅导原则:面向全体;预防发展结合;尊重理解;学生主体性; 个别化对待;整体性发展。 • 辅导途径:开设辅导活动课;学科渗透;团队活动; 个别或小组辅导;网络辅导。

  35. 四、学校心理辅导:心理问题的相关因素 2、易感因素 (个人、环境) 3、维持因素 (个人、环境) 4、保护因素 (个人、环境) 1、促发因素 心理行为问题

  36. 四、学校心理辅导:保护因素 • (1)个人保护因素: • 身体健康、高智商、容易气质、内部控制点、高自我效能、乐观的归因风格、成熟的防御机制、机能型应对策略; • (2)环境保护因素: • 家庭系统因素:安全的亲子依恋、权威型教养、清楚的家庭沟通、灵活的家庭组织、父亲参与、高婚姻满意感; • 父母因素:良好父母适应、准确的期望和儿童发展、父母的内部控制点、高的父母自我效能、安全的关系工作模型、乐观的归因风格、成熟的防御机制、机能型应对策略; • 社会网络因素:好的社会支持网络、低家庭压力、积极的教育布局、高的社会经济地位; • 问题解决系统因素:家庭认同、解决问题、家庭接受解释和治疗方案、在参与的专业人员之间的良好协调;

  37. 五、健康行为与习惯的培养 • 1. 良好习惯是成功的基石 • 习惯决定一个人的命运。有了好习惯的孩子走遍天下都可以放心,一身坏习惯的孩子会让你一生都不能放心,不得安宁。 • 美国研究发现,养成一个习惯需要21天,不同的行为习惯形成的时间也不相同,时间越长习惯越牢。 • 孔子说:“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小的时候养成的习惯会像人的天性一样自然、坚固,以致于以后所取得的成功、创造的奇迹,很多方面都是在小的时候形成的习惯所支撑的。

  38. 五、健康行为与习惯的培养 • 2.习惯培养的具体指标 • (1)做人:真诚待人、诚实守信、认真负责、自信自强; • (2)做事:遵守规则、讲究效率、友善合作、合理消费; • (3)学习:主动学习、独立思考、学用结合、总结反思。 • 做人的核心是——拥有爱心, • 做事的核心是——遵守规则, • 学习的核心是——勇于创新。

  39. 五、健康行为与习惯的培养 • 3.家庭是习惯的学校,父母是习惯的教师。 • 今天培养孩子的习惯是非常困难的,最大的困难在于父母本身可能就有很多不良的习惯。 • 在儿童的习惯养成过程当中,习惯养成的过程变成了奴役儿童的过程。 • 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儿童是主人,就是要发挥他们的主人作用。 • 习惯养成的最高机制,是形成学生的自身需求,而不是外在的强制。

  40. 五、健康行为与习惯的培养 • 4.培养孩子良好习惯的六大步骤。 • 要认识习惯的重要性。 • 与孩子一起讨论制定行为规范。 • 进行榜样教育。 • 需要持久训练。 • 要及时评估,要用各种方式表扬。 • 要形成良好的集体风气。

  41. 五、健康行为与习惯的培养 • 5. 在快乐的体验中养成良好习惯 • 西方教育是体验式学习。东方教育是传授式学习。 • 中国的孩子会考试,但能力不太强,美国的孩子能力比较强,但不大会考试。 • 现在最好的教育是双方结合起来。 • 教育在于引导。在习惯的培养当中,要有些快乐的事情,让孩子在体验中快乐成长。 • 要创造各种方式,让孩子在体验中快乐中成长。

  42. 五、健康行为与习惯的培养 • 6. 矫正不良习惯要有科学态度和方法。 • 区别强化技术:培养好习惯用加法,改正坏习惯用减法。 • 幼儿园、中小学是一个人养成习惯的关键时期,最佳时期。教育的核心不是传授知识,而是培养人的健康人格,而良好的习惯正是健康人格的牢固基础,是成功人生的基石。

  43. 部分参考书目 • 1.郑晓边著:《心灵互动--学习、生活、择业、家庭辅导手记》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 2.郑晓边著:《心灵成长--校园生活中的健康心理与辅导》安徽人民出版社 2006 年版 • 3.郑晓边主编:《心灵回归—违法犯罪心理访谈录》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版 • 4.郑晓边主编:《高考心理辅导》安徽人民出版社 2008 年版 • 5.郑晓边著:《儿童异常发展与教育》山东教育出版社1998 年版

  44. 学有法则灵 情有诉则乐 行有志则远 心有望则福 谢谢大家!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