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1

石油及煤製品製造業

石油及煤製品製造業. 第七組 49980028 楊宇左 49980080 伍書毅 49980122 林廣 49980125 賴達昌 49980115 黃勃翰 49980147 黃正揚. 目錄. 產業起源 產業 SWOT 分析 公司 介紹 公司 比較 產業 展望. 產業起源. 產業起源. 二次大戰以後,石化工業蓬勃發展,石油的用途突破燃料階段,進入合成產品的領域。 世界各國均把石化工業視為關鍵性工業,大力加以扶植,使其能帶動其他工業的發展,所以也有人把它稱作工業的火車頭。

irisa
Download Presentation

石油及煤製品製造業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石油及煤製品製造業 第七組 49980028 楊宇左 49980080 伍書毅 49980122 林廣 49980125 賴達昌 49980115 黃勃翰 49980147 黃正揚

  2. 目錄 • 產業起源 • 產業SWOT分析 • 公司介紹 • 公司比較 • 產業展望

  3. 產業起源

  4. 產業起源 • 二次大戰以後,石化工業蓬勃發展,石油的用途突破燃料階段,進入合成產品的領域。 • 世界各國均把石化工業視為關鍵性工業,大力加以扶植,使其能帶動其他工業的發展,所以也有人把它稱作工業的火車頭。 • 石化業與40餘種產業均有關聯,甚至包括自來水、教育醫療、畜產等看似不相干的行業,其實都有關聯。

  5. 台灣石油的發現與開採 • 台灣石油的開採約可溯源至1861年(清咸豐11年),住民邱茍擔任出理番通事,因私人恩怨、勾結山胞,寅夜殺人犯案,官府通緝下,遂躲入磺坑山中避難,在後龍溪牛鬥口南岸(位於苗栗貓裡溪上游,今後龍溪南岸出磺坑吊橋處),見河床有「烏油」滾滾而出。 • 根據中油公司的文獻資料,邱苟所掘的油井,可能就是台灣第一口油井,較世界最早的油井、1859年8月美國塞內卡石油公司於賓深21.2公尺的德雷克油井(Drake‘s well),約晚了州鑽兩年。

  6. 日治時期的油礦事業 • 1904年元月台灣石油組合正式鑽C1號井,井深39公尺即獲原油 。 • 1921年由合併改組的日本石油株式會社繼續台灣油礦探採,到二次大戰末期共鑽了98座油井,石油產量占當時全台總產量的96%。 • 三0年代晚期,日本只能自產所需石油的百分之七,其餘全靠進口,百分之八十來自美國,百分之十來自荷屬東印度群島。

  7. 戰後發展 • 二次戰後日本在台灣的設施均被國民政府接收,1946年6月1日「中國石油股份有限公司」於上海創立。 • 戰後國府所接收的石化相關日產主要是一座高雄煉油廠及「台灣肥料株式會社」。根據瞿宛文的研究整理,台灣石化業在戰後發展的歷史,可大致分為五個時期

  8. 發展之前,1949-57 當日本殖民者離開台灣之時,他們留下了一個煉油廠以及幾個小型肥料廠。 • 試探階段,1957-67  從1959年起,國營的中油公司開始利用其副產品來生產苯。 • 第三階段,1968-73 一輕於1968年完成啟用它為二家廠商提供原料,這兩者則各自生產VCM與LDPE,皆為第二部門的產品。

  9. 第四階段,1973-84  在這段期間內,國家很清楚的顯示了它帶動並興建台灣石化業決心,並將其納入當時十大建設計畫的一部份。第二輕油裂解廠於1970年開工興建,於1975年完工。 • 第五階段,1984年至今 在1980年左右,正當第二次石油危機仍在持續、景氣全面低迷之中,政府決定擱置興建第五個輕油裂解廠的計畫;當時認為在1980年代,不應該再在台灣推動石化業的發展。 在1980年代後期政治方面有很多的變化:解除戒嚴令、開始政治改革;當初擱置五輕的決定也在1986年被推翻,但是廠址當地居民的環保抗爭使得五輕直到1990年才開始興建,於1994年初完成。

  10. 產業SWOT分析

  11. 公司介紹

  12. 台灣中油 • 中油於1946年6月1日創建於上海,資本全部由國庫出資,為一國營事業。 • 主要業務範圍包括油氣之進口、探勘、開發、煉製、輸儲與銷售,以及石油化學原料之生產供應。 • 中油資本額1,301億元 • 中油現有高雄、桃園及大林等3座煉油廠,合計原油日煉能72萬桶。

  13. 台灣中油 • 迄2011年底,中油與國際油公司在全球7個國家、計21處礦區合作探採。 • 2011年進口原油總量達14,950萬桶,其中中東原油約占63.15%,其餘來自非洲28.69%、澳洲5.26%及西亞等其他地區2.89%。 • 由中油主導、石化業者合資成立之「國光石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2011年因環評考量被終止。

  14. 台塑化 • 台塑石化公司成立於1992年4月,是國內唯一的民營石油煉製業者,且為國內最大的石化基本原料製造業者。 • 營業項目有石油化學品、汽柴油、輕油、航空燃油、其他、燃料油、電力、基礎油、蒸氣、液化石油氣。 • 台塑化目前資本額為952.6億元

  15. 台塑化 • 台塑石化由台塑、南亞、台化、台朔重工等公司共同出資成立,為六輕工業區最上游產業。 • 1994年7月,六輕正式動工,以填海造地方式在麥寮西海岸鋪出新生地,第一期工程於1998年完工,並開始營運。台塑在六輕投資總金額達新台幣6,528億元。 • 2000年9月台塑石油正式上市,於加油站供應汽油及高級柴油。

  16. 台塑化 • 2003年12月正式於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 • 2011年平均煉量為每日38.5萬桶,較前一年度每日43.3萬桶減少11%。 • 2011年外銷市場部份,2011年汽油外銷2,186仟公秉,柴油7,628仟公秉。 • 2011年度生產蒸汽19,174仟噸,電力143億度。

  17. 公司比較

  18. 中油 VS台塑化

  19. 國光石化 VS台塑六輕

  20. 產業展望

  21. 各項發展 • 影響發展因素: (一)七輕與八輕 (二)國內資源的限制 (三)二氧化碳排放管制 (四)高雄煉油廠遷廠問題 (五)中油民營化時程 (六)大陸投資管制的放寬

  22. 國內資源限制 • 體系平衡 目前台塑體系已成為垂直整合成度最高的石化企業團,為顧及台灣石化產業競爭環境的健全程度,實有必要存在另一體系與之平衡發展、良性競爭。 • 中油民營化時程 中油民營化在即,除了對各事業部門重新劃分及釋股作業流程時間表已明訂外,中油公司並未有明確的民營化方向,甚至對於民營化後如何與現有石化業者合作或競爭也缺乏事前規劃

  23. 策略聯盟 交叉投資持股目前台灣石化業的經營模式除了已成功達成垂直整合的台塑體系外,大多以生產單一原料或產品為主。此種經營模式在競爭益趨激烈的全球市場上,要承擔的風險性頗高。 • 改善投資 環境國內投資環境與條件之惡化不是一朝一夕之事,但政府在高喊提振傳統產業競爭力、綠色矽島等政策口號之時,必須體認唯有健全合理的投資環境才能促使業者根留台灣。

  24. 國際方面 • 國際投資 目前外資積極進入大陸投資,不只有利大陸本土經濟和產業的發展,也將提昇這些跨國企業的國際競爭力,片面限制我國石化廠商前往大陸投資輕裂中心,可能使得廠商貽誤商機,降低國際競爭力。 • 加入WTO 由於我國入關後,提高石化中間原料關稅的可能性甚微,未來如何輔導業者施以適當之進口救濟,並調節上下游產業間的利益衝突,乃成為極重要的課題。

  25. 石化產業未來發展與省思 • 石化產業是個技術性高、附加價值高,投資金額也高的產業,同時它也是個高耗能的產業。從輕油裂解以致於石化原料的聚合、氧化、合成等過程都是極耗水、耗電、耗能並且可能產出大量的有害廢棄物造成空氣污染、水污染,對於石化工業廠區附近居民常造成莫大的威脅,因此,如何做好環保問題以敦親睦鄰是石化業者在獲得高利潤的同時所必須關切的議題。

  26. 謝謝觀賞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