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1

第十三章 利水渗湿药

第十三章 利水渗湿药. 【 含义 】 利水渗湿 — 指以甘淡之性的药物通利水道,渗泻 水湿,用治水湿内停病证的方法。 【 性能与作用 】 本类药物味多甘淡,具有 ① 利水消肿、 ② 利尿通淋、 ③ 利湿退黄等作用。 【 适应范围 】 主要用于水肿、小便不利、淋证、黄疸、 湿疹、带下、泄泻、湿温、湿痹等水湿内停 所致的病证。 【 配伍 】 视不同病证,选用有关药物,作适当配伍。

Download Presentation

第十三章 利水渗湿药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十三章 利水渗湿药 【含义】利水渗湿—指以甘淡之性的药物通利水道,渗泻 水湿,用治水湿内停病证的方法。 【性能与作用】本类药物味多甘淡,具有①利水消肿、 ②利尿通淋、③利湿退黄等作用。 【适应范围】主要用于水肿、小便不利、淋证、黄疸、 湿疹、带下、泄泻、湿温、湿痹等水湿内停 所致的病证。 【配伍】视不同病证,选用有关药物,作适当配伍。 【使用注意】 ①易耗伤津液,对阴亏津少、肾虚遗精遗尿 者,宜慎用或忌用。②有些药物有较强的通 利作用,孕妇应慎用。

  2. 茯苓《神农本草经》Indian Bread 为多孔菌科真菌茯苓Poria cocos(Schw.) Wolf的菌核。多寄生于松科植物赤松或马尾松等树根上。主产于云南、湖北、四川等地。7~9月采挖。晒干。以体重坚实、外皮色棕褐、皮纹细、无裂隙、断面白色细腻、粘牙力强者为佳。生用。

  3. 【性能】甘、淡,平。归心、脾、肾经。【功效】利水渗湿,健脾安神。【性能】甘、淡,平。归心、脾、肾经。【功效】利水渗湿,健脾安神。 【应用】 1.水肿凡水湿为患之证无论寒热虚实皆可用,如五苓 散;猪苓汤;真武汤。 2.痰饮 3.脾虚泄泻如参苓白术散;四君子汤。 4.心悸,失眠常用于心脾两虚,气血不足之心悸、失 眠,如归脾汤。 【用法用量】煎服。10~15g。

  4. 薏苡仁《神农本草经》Coix Seed 为禾本科植物薏苡Coix lacryma-jobi L.var.ma-yuen(Roman.) Stapf的成熟种仁。我国大部分地区均产,主产于福建、河北、辽宁等地。秋季果实成熟时采割植株,晒干,打下果实,再晒干,除去外壳及种皮。以粒大、饱满、色白、完整者为佳。生用或炒用。

  5. 【性能】甘、淡、微寒。归脾、胃、肺经。【功效】利水渗湿,健脾,除痹,清热排脓。【性能】甘、淡、微寒。归脾、胃、肺经。【功效】利水渗湿,健脾,除痹,清热排脓。 【应用】 1.水肿,小便不利,脚气,脾虚泄泻宜治脾虚湿盛 之泄泻,如参苓白术散。 2.湿温初起,湿热淋如三仁汤。 3.湿痹拘挛如麻杏薏甘汤;可单用煮粥服。 3.肺痈,肠痈治肺痈胸痛,咳吐脓痰,苇茎汤;治肠 痈,如附子薏苡败酱散。 【用法用量】煎服。10~30g。清利湿热—生用,健 脾止泻—炒用。本品力缓,用量宜大。 除入汤剂、丸散外,亦可作粥食用, 为食疗佳品。

  6. 猪苓《神农本草经》Umbellate Polypore 为多孔菌科真菌猪苓Polyporus umbellatus(Pers) Fries的菌核。寄生于桦树、枫树、柞树等的根上。主产于陕西、河北、云南等地。春秋二季采挖。晒干。切片入药。以个大、外皮黑褐色、光亮、肉色粉白、体较重者为佳。 生用。

  7. 【性能】甘、淡,平。归肾、膀胱经。【功效】利水渗湿。【性能】甘、淡,平。归肾、膀胱经。【功效】利水渗湿。 【应用】 小便不利,水肿,泄泻,淋浊利水作用较强,可用治水湿停滞诸证。治脾虚水肿,小便不利,如四苓散;治水湿泄泻,如胃苓汤;治阴虚有热小便不利,淋浊等证,如猪苓汤。 【用法用量】煎服,5~10g。 【使用注意】无水湿者忌用。

  8. 茯苓与猪苓功用之异同 相同:均为利水渗湿之常品,用治小便不利、水肿 等证。常相须为用,以利水而不伤正。 不同:茯苓—利水渗湿,又健脾安神,是具有补益 作 用的渗湿药。 猪苓—无补益之功,功专利水,且作用强, 以水湿滞留实证为宜,无水湿者不宜用。

  9. 泽泻《神农本草经》Water-plantain Tuber 为泽泻科植物泽泻Alisma orientalis(Sam.) Juzep的块茎。主产于福建、四川、江西等地。冬季茎叶开始枯萎时采挖。晒干。以个大、质坚、色黄白、粉性足者为佳。麸炒或盐水炒用。

  10. 【性能】甘、淡,寒。归肾、膀胱经。【功效】利水渗湿,泄热。【性能】甘、淡,寒。归肾、膀胱经。【功效】利水渗湿,泄热。 【应用】 1.水肿,小便不利,泄泻 利水作用较强。治水湿 停蓄之水肿,小便不利,如五苓散。 2.淋证,遗精如六味地黄丸。 【用法用量】煎服。5~l0g。

  11. 车前子《神农本草经》Plantago Seed 为车前科植物车前Plantago asiatica L.或平车前P.depressa Willd. 的成熟种子。前者分布全国各地,后者分布北方各省。夏秋二季种子成熟时采收。晒干。以粒大、饱满者为佳。 生用或盐水炙用。

  12. 【性能】甘,寒。归肾、肝、肺经。【功效】利尿通淋,渗湿止泻,清肝明目,清肺化痰。【性能】甘,寒。归肾、肝、肺经。【功效】利尿通淋,渗湿止泻,清肝明目,清肺化痰。 【应用】 1.淋证,水肿如八正散。 2.泄泻利小便以实大便。 3.目赤涩痛,目暗昏花,翳障如驻景丸。 4.痰热咳嗽治肺热咳嗽痰多。 【用法用量】煎服,10~15g。布包煎。

  13. 滑石《神农本草经》Talc 为硅酸盐类矿物滑石族滑石Huashi,主含含水硅酸镁[Mg3·(Si4O10)·(OH)2],主产于山东、江西、山西、辽宁等地。全年可采。以整洁、色白、滑润、无杂石者为佳。 研粉或水飞用。

  14. 【性能】甘、淡,寒。归胃、膀胱经。【功效】利水通淋,清解暑热,收湿敛疮。【性能】甘、淡,寒。归胃、膀胱经。【功效】利水通淋,清解暑热,收湿敛疮。 利水通淋—指以甘淡之性的药物渗利水湿,解除小便 淋沥涩痛,用治淋证的方法。 【应用】 1.淋证如八正散;配通淋排石药可治石淋。 2.暑湿,湿温如六一散;三仁汤。 3.湿疮,湿疹外用清热收湿敛疮。 【用法用量】煎服,10~15g,宜布包。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脾虚、热病伤津及孕妇忌用 。

  15. 滑石与车前子功用之异同 相同:均有利尿通淋之功,均可用于湿热淋证及 泄泻。 不同:滑石—兼能清解暑热,用治暑湿、湿温 证,外用清热收湿敛疮。 车前子—渗湿止泻力强,兼能清肝明目,清肺 化痰,用于肝热目疾、肺热咳嗽痰多 等证。

  16. 木通《神农本草经》Akebiae Stem 为木通科植物木通Akebia quinata(Thunb.)Decne.、三叶木通Akebia trifoliate(Thunb.)Koidz. 或白木通Akebia trifoliate (Thunb.) Koidz.var. australis (Diels) Rehd. 的 藤茎。木通主产于陕西、山东、江苏、安徽等地;三叶木通主产于河北、山西、山东、河南等地;白木通主产于西南地区。秋季采收。切片。晒干。以断面鲜黄色者为佳。生用。

  17. 【性能】苦,寒。有毒。归心、小肠、膀胱经。【功效】利尿通淋,清心火,通经下乳。【性能】苦,寒。有毒。归心、小肠、膀胱经。【功效】利尿通淋,清心火,通经下乳。 【应用】 1.热淋涩痛,水肿脚气 2.心烦尿赤,口舌生疮 3.经闭乳少,湿热痹痛 【用法用量】煎服。3~6g。 【使用注意】①有毒,不宜多服,久服; ②肾功能不全者及孕妇忌服。

  18. 海 金 沙《嘉衤右本草》Climbing-fern Spores 为海金沙科植物海金沙Lygodium japonicum(Thumb.)Sw. 的成熟孢子。主产于广东、浙江等地。秋季孢子未脱落时采收,搓揉或打下孢子。晒干。以干燥、色黄棕、质轻光滑、能浮于水、无泥砂杂质者为佳。生用。

  19. 【性能】甘,寒。归膀胱、小肠经。【功效】利尿通淋。【性能】甘,寒。归膀胱、小肠经。【功效】利尿通淋。 【应用】 1.淋证治热淋急痛,以本品为末,甘草汤送服;治血淋,配凉血止血药;治石琳,配通淋排石药;治膏淋,常与萆薢等同用。 2.水肿能利水消肿。 【用法用量】煎服,6~12g;宜布包煎。

  20. 萆薢《神农本草经》Hypoglauca Yam 为薯蓣科植物绵萆薢Dioscorea septemlobaThunb.、福州薯蓣Dioscorea futschauensis Uline et R.Kunth和粉背薯蓣Dioscorea hypoglaucaPalibin的根茎。前两种称“绵萆薢”,主产于浙江、安徽、江西、湖南等地,后一种称“粉萆薢”,主产于浙江、福建、江西等地。春、秋季采挖。切片,晒干。本品以质细腻,有粉性,松脆者为佳。生用。

  21. 【性能】苦,微寒。归肝、胃经。【功效】利湿去浊,祛风除湿。【性能】苦,微寒。归肝、胃经。【功效】利湿去浊,祛风除湿。 【应用】 1.膏淋,白浊善利湿而分清去浊,如萆薢分清饮。 2.风湿痹证能祛风除湿,通络止痛。 【用法用量】煎服,10~15g。 【使用注意】肾阴亏虚遗精滑泄者慎用。

  22. 茵陈蒿《神农本草经》Seedling of Virgate Wormwood 为菊科植物茵陈蒿Artemisia capillariesThunb.或滨蒿A.scopariaWaldst. et Kit. 的 地上部分。我国大部分地区有分布,主产于陕西、山西、安徽等地。春季采收的幼苗习称“绵茵陈”,秋季采收的习称“茵陈蒿”。春季幼苗高约三寸时采收,或秋季花蕾长成时采割。晒干。以质嫩、绵软、色灰绿、香气浓者为佳。生用。

  23. 【性能】苦,微寒。归脾、胃、肝、胆经。【功效】清利湿热,利胆退黄。【性能】苦,微寒。归脾、胃、肝、胆经。【功效】清利湿热,利胆退黄。 【应用】 1.黄疸治阳黄证,如茵陈蒿汤;治黄疸湿重于热者,如茵陈五苓散;治阴黄证,如茵陈四逆汤。 2.湿疮瘙痒可单味煎汤外洗,或与清热燥湿药同用 【用法用量】煎服,10~30g。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蓄血发黄及血虚萎黄者慎用。

  24. 金钱草《纲目拾遗》Loosestrife 为报春花科植物过路黄(神仙对坐草) Lysimachia christinaeHance的全草,习称大金钱草。主产四川,江南各省均有分布。夏秋二季采收。晒干。切段生用。

  25. 【性能】甘、淡,微寒。归肝、胆、肾、膀胱经。【功效】除湿退黄,利尿通淋,解毒消肿。【性能】甘、淡,微寒。归肝、胆、肾、膀胱经。【功效】除湿退黄,利尿通淋,解毒消肿。 【应用】 1.湿热黄疸常与茵陈蒿等药同用。 2.石淋,热淋能利尿通淋,排除结石,尤宜于石淋 3.恶疮肿毒,毒蛇咬伤可用鲜品捣烂取汁饮,并 以渣外敷。 【用法用量】煎服,30~60g ,鲜品加倍,外用适量。

  26. 虎杖《名医别录》Giant Knotweed Rhizome 为蓼科植物虎杖Polygonum cuspidatumSieb. et Zucc.的根茎和根,茎叶亦可入药。我国大部分地区均产。主产于江苏、江西、山东、四川等地。春秋二季采挖。晒干。以根条粗壮、内心不枯朽者为佳。生用或鲜用。

  27. 【性能】苦,寒。归肝、胆、肺经。【功效】利胆退黄,清热解毒,活血祛瘀,祛痰止咳。【性能】苦,寒。归肝、胆、肺经。【功效】利胆退黄,清热解毒,活血祛瘀,祛痰止咳。 【应用】 1.湿热黄疸,淋浊带下 2.烧烫伤,痈肿疮毒,毒蛇咬伤有清热解毒作用。 3.血瘀经闭,跌打损伤 4.肺热咳嗽能化痰止咳。可单煎或配用。 5. 热结便秘有泻下通便作用。 【用法用量】煎服,10~30g。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孕妇忌服。

  28. 思考题(第十三章) 1.何为利水渗湿、利水通淋? 2.简述利水渗湿药的作用及适应证。 3.利水渗湿的要药是什么?为什么? 4.简述车前子的功效与主治。 5.治疗石淋多用何药?为什么? 6.试比较祛风湿药、化湿药、利水渗湿药在功效、应用方面的特点。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