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80

夏秋季常见传染病 — 甲型戊型病毒性肝炎概况

夏秋季常见传染病 — 甲型戊型病毒性肝炎概况. 吉林市传染病院 张 明. 适当 的 传 染途 经. 抵抗力弱 的人 体. 病原体 的存在. 什 么 是 染 染病?. 传 染病就是病原 体 由一 个 地方 传 至另一 个 地方,或由一 个 人 传 給其他人。 传 染病要 产 生有三大要素:. 肝 炎. 肝 细 胞由 于 血液、 营养 不足,病 毒 、毒素侵犯,代謝 异 常, 自体免 疫系 统 攻 击 肝 细 胞等原因, 导 致代謝 异 常、功能受 损 、 发 炎破 坏 、 细 胞死亡等 现 象。

isla
Download Presentation

夏秋季常见传染病 — 甲型戊型病毒性肝炎概况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夏秋季常见传染病—甲型戊型病毒性肝炎概况 吉林市传染病院 张 明

  2. 适当的 传染途经 抵抗力弱 的人体 病原体 的存在 什么是染染病? 传染病就是病原体由一个地方传至另一个地方,或由一个人传給其他人。传染病要产生有三大要素:

  3. 肝 炎 • 肝细胞由于血液、营养不足,病毒、毒素侵犯,代謝异常,自体免疫系统攻击肝细胞等原因,导致代謝异常、功能受损、发炎破坏、细胞死亡等现象。 • 原因:嗜肝性病毒 (A,B,C,D,E 型等肝炎病毒) 、先天性体质、酒精、药物、化学物质、毒素、非特异性病毒(疱疹、麻疹、巨细胞病毒)等。

  4. 药物 病毒 酗酒 代谢异常 毒素 自体免疫

  5. 肝 炎 病 毒 「病毒」是一种比细菌还要小的病原体。 病毒的大小只有细菌的一千分之一。在地球上有成千上万种的病毒存在,其中有几种特別喜欢在肝细胞中生存的叫做“嗜肝性病毒”,因为它们使肝细胞生病所以也叫做“肝炎病毒” 。

  6. 肝 炎 的 种类 肝炎家族有五兄弟: A型、B型、 C型、D型及 E型肝炎

  7. 肝 炎 病 毒发现过 程 年 份 澳 洲 抗 原 ( B 型 肝 炎 表 面抗 原 ) Dane 顆 粒 ( B 型 肝 炎 病 毒 ) A 型 肝 炎 病 毒 非 A 非 B 型 肝 炎 ( C 型 肝 炎 ) D 型 肝 炎 抗 原 C 型 肝 炎 基 因 E型 肝 炎 F 型 肝 炎 ? F 型 肝 炎 ? G 型 肝 炎 1965 1970 1973 1974 1977 1989 1990 1992 1994 1995

  8. 甲型和戊型肝炎主要经粪-口途径传播,水源或食品污染易引起暴发或流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将之列为乙类传染病。甲型和戊型肝炎主要经粪-口途径传播,水源或食品污染易引起暴发或流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将之列为乙类传染病。

  9. 国内外疫情动态及流行概况 • 甲肝和戊肝在全球分布十分广泛, • 我国是甲型肝炎发病率较高的国家之一,一般人群的抗-HAV流行率约为80%。 • 近年来,甲肝的发病率呈逐年下降的趋势。 • 2007年为1.66/10万,已经达到了世界卫生组织规定的低流行区水平。

  10. 甲型肝炎(hepatitis A) • 甲型肝炎病毒(HAV)1993年将HAV归类为微小RNA病毒科中的嗜肝RNA病毒属,HAV无包膜,电子显微镜下可见有实心和空心两种颗粒,实心颗粒为完整的HAV,有传染性、空心颗粒为未成熟的不含RNA的颗粒,有蛋白衣壳,有抗原性但无传染性。 • HAV对外界抵抗力较强,耐酸碱,室温下可存活一周,干粪中能存活三十天,加热100度一分钟才能完全灭活。

  11. 病原学 一、甲型肝炎 • 1973 Feistone首先用免疫电镜技术从甲肝病人粪便中找到; • HAV为单股正链 RNA 病毒; • HAV体外抵抗力较强,低温下可长期存活;100 ℃5 分钟灭活,对氯、甲醛、紫外线均较敏感; • 发病有家庭聚集现象,传染性高于 HEV。

  12. 直径27-28nm,无包膜,球形,32个壳粒组成的20面体直径27-28nm,无包膜,球形,32个壳粒组成的20面体

  13. 戊型肝炎(hepatitis E) • 戊型肝炎病毒(HEV)1983年用免疫电镜在病人粪便中观察到HEV,1989年通过分子克隆技术获得HEV cDNA。现认为HEV是α病毒亚组的成员。

  14. 抗原抗体系统 一、甲型肝炎 • 抗HAV-IgM: 是诊断HAV急性感染的指标 • 抗HAV-IgG: 是保护性抗体,是产生免疫力的标志

  15. 抗原抗体系统 二、戊型肝炎 • 抗HEV-IgM: 是近期内HEV感染的标志,有早期诊断价值。 • 抗HEV-IgG: 可长期(一年)存在,可用于诊断或流行病学调查。

  16. 流行病学 一、甲型肝炎 传染源: • 主要为急性患者和隐性感染者,后者数量远较前者多,患者中以儿童多见。 • 粪便排毒期在起病前两周至血清丙氨酸转氨酶高峰期后一周。 • 急性黄疸型患者,黄疸前期传染性最强

  17. 流行病学 传播途径:粪—口途径 粪便排出病毒,经口腔摄入而感染 散发流行:以日常生活接触为主,临床 较多见 暴发流行:水源或食物污染,尤其是生食水产品最易引起 如1988年上海31万人的爆发流行,主要由食用经HAV污染的未煮熟的毛蚶引起。日常生活接触多为散发性发病,输血后甲型肝炎极为罕见。

  18. 易感人群:抗HAV阴性者。6个月以下的婴儿,有来自母亲的抗HAV而不易感,6个月后,血中抗HAV逐渐消失而成为易感者。在我国,大多在幼儿、儿童、青少年时期获得感染,以隐形感染为主,成人抗HAV-IgG的检出率达80%。甲型肝炎的流行率与居住条件、卫生习惯及教育程度有密切关系,农村高于城市,发展中国家高于发达国家。随着社会发展和卫生条件改善,有感染年龄后移的趋向。感染后可产生持久免疫。易感人群:抗HAV阴性者。6个月以下的婴儿,有来自母亲的抗HAV而不易感,6个月后,血中抗HAV逐渐消失而成为易感者。在我国,大多在幼儿、儿童、青少年时期获得感染,以隐形感染为主,成人抗HAV-IgG的检出率达80%。甲型肝炎的流行率与居住条件、卫生习惯及教育程度有密切关系,农村高于城市,发展中国家高于发达国家。随着社会发展和卫生条件改善,有感染年龄后移的趋向。感染后可产生持久免疫。

  19. 致病性与免疫性: 1.传染源: 患者 (潜伏期15~50天,平均30天) 2.传播途径:粪-口 3.所致疾病:甲型肝炎 HAV→病毒在肠粘膜和局部淋巴结增殖 ↓ 血→→肝脏→→隐性感染 ↓ 甲型肝炎 (早期HAV直接致病,晚期免疫病理损害)

  20. 流行病学 • 我国是病毒性肝炎高发区。甲型肝炎病毒人群感染率(抗HAV阳性者)约80%;戊型肝炎病毒感染率约17%

  21. 甲肝的临床表现和年龄的关系

  22. 流行病学 二、戊型肝炎 传染源 : • 急性期患者和隐性感染者; • 隐性感染多见,显性感染主要发生于成年人; • 传染期从发病前9天至发病后8天,此期内患 者 粪便中可检出戊型肝炎病毒。

  23. 流行病学 • 传播途径:粪—口途径 • 散发病例多由不洁食物或饮品所引起,暴发流行均由粪便污染水源所致。

  24. E型肝炎传染之途经 粪口传染

  25. 流行病学 易感人群: • 主要流行于亚洲和非洲一些发展中国家; • 我国各省、市、自治区均有发病; • 易感人群为抗HEV阴性者; • 人类对HEV普遍易感,以隐性感染为主; • 原有HBV感染者或晚期孕妇感染HEV后病死率高。

  26. 戊型肝炎 传染源和传播途径于甲型肝炎相似,但有如下特点: 1爆发流行由于粪便污染水源所致,散发多为使用不洁食物引起。 2隐性感染多见,显性感染主要发于成人。 3原有HBV感染,或晚期孕妇感染病死率高。 4有冬春季高峰。 5抗HEV多短期消失,少数可持续1年以上。

  27. 微生物学检查: • 抗原:核酸杂交法检测HAV-RNA; • 抗体:RIA或ELISA法检测抗HAV-IgM。

  28. 发病机制 • 1.甲型肝炎:HAV经口进入体内后,由肠道进入血流,引起短暂的病毒血症,随之进入肝细胞并在里面复制,约两周后由胆汁排出体外。HAV引起肝细胞损伤的机制尚未完全明确,目前认为在感染早期,由于HAV大量繁殖,使肝细胞轻微破坏。随后细胞免疫起了重要作用,由于HAV抗原性较强,容易激活特异性CD8+T淋巴细胞,通过直接作用和分泌细胞因子使肝细胞变性、坏死。在感染后期体液免疫易参与其中,抗HAV产生后可能通过免疫复合物机制参与肝细胞破坏。

  29. 2.戊型肝炎: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可能与甲型肝炎相似。细胞免疫是引起肝细胞损伤的主要原因。2.戊型肝炎: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可能与甲型肝炎相似。细胞免疫是引起肝细胞损伤的主要原因。

  30. 病理特点 • 急性肝炎:肝脏肿大,肝细胞气球样变性和嗜酸性变,形成点、灶坏死,门管区炎症细胞侵润,坏死区肝细胞增生,网状支架和胆小管结构正常。黄疸型病变较非黄疸型病变重,有明显的肝细胞内胆汁淤积。甲型和戊型肝炎时,在门管区可见较多的浆细胞。

  31. A. 正常的肝 B. 病毒破坏 C. 肝硬化

  32. 临床表现 • 不同类型肝炎病毒引起的临床表现具有共同性,临床上分急性肝炎(包括急性黄疸型肝炎和非黄疸型肝炎)、慢性肝炎(分为轻、中、重三度)、重型肝炎(有急性、亚急性、慢性三型)、淤胆型肝炎、肝炎后肝硬化。 • 潜伏期:甲型肝炎2---6周,平均4周。戊型肝炎2---9周,平均6周。

  33. 急 性 肝 炎 的 症 狀 急性病毒性肝炎的症狀,不分是哪一型都 大致相同,只是稍有轻重之別而已。 • 黃 疸 前 期(prodromal stage): 右上腹部疼痛、发烧、关节痛、 疲倦 恶心、 食 欲 不 振 • 黃 疸 期 (icteric stage): 眼睛和皮肤变黃 小便的颜色变深褐色,像浓茶一样

  34. 甲型肝炎的肝外并发症较多,有皮疹者占9.7%,出现蛋白尿者占33%,关节酸痛者占38.6%,可能与感染HAV后病人血清中有短暂的免疫复合物形成有关。还有一些患者伴有肝性脑病、再生障碍性贫血、病毒性心肌炎、格林巴利综合症等,甲型肝炎的病死率为15.2/10万。甲型肝炎的肝外并发症较多,有皮疹者占9.7%,出现蛋白尿者占33%,关节酸痛者占38.6%,可能与感染HAV后病人血清中有短暂的免疫复合物形成有关。还有一些患者伴有肝性脑病、再生障碍性贫血、病毒性心肌炎、格林巴利综合症等,甲型肝炎的病死率为15.2/10万。

  35. 临床经过 • 急性肝炎 各型病毒均可引起。甲、戊型肝炎不转为慢性。 • 急性黄疸型肝炎:临床经过阶段明显,可分为三期,总病程2—4个月。黄疸前期:甲、戊型肝炎起病较急,约80%患者有发热、伴畏寒。此期主要症状有全身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厌油、腹胀、肝区痛、尿色加深等,肝功能改变主要为ALT升高,本期持续5—7天。

  36. 黄疸期:自觉症状好转,发热消退,尿黄加深,皮肤巩膜黄染,1---3周内黄疸达高峰,部分患者可有一过性粪色变浅、皮肤瘙痒、心动徐缓等梗阻性黄疸表现。肝大,质软,边缘锐利,有压痛及扣痛。部分病例有轻度脾大。肝功能检查ALT和胆红素升高,尿胆红素阳性。本期持续2—6周。黄疸期:自觉症状好转,发热消退,尿黄加深,皮肤巩膜黄染,1---3周内黄疸达高峰,部分患者可有一过性粪色变浅、皮肤瘙痒、心动徐缓等梗阻性黄疸表现。肝大,质软,边缘锐利,有压痛及扣痛。部分病例有轻度脾大。肝功能检查ALT和胆红素升高,尿胆红素阳性。本期持续2—6周。

  37. 急 性 A 型 肝 炎 症 狀 IgG Anti-HAV 黃 疸 粪 便 中 病 毒 颗 粒 IgM ALT 1 2 3 4 5 6 12 感 染 后 月 数

  38. 眼睛和皮肤变黃

  39. 黃 疸

  40. 恢复期:症状逐渐消失,黄疸消退,肝、脾回缩,肝功能恢复正常。本期大多持续1—2个月。恢复期:症状逐渐消失,黄疸消退,肝、脾回缩,肝功能恢复正常。本期大多持续1—2个月。

  41. 急性无黄疸型肝炎:除无黄疸外,其他临床表现于黄疸型相似。相比之下,无黄疸型起病缓慢,症状较轻,主要表现为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厌油、腹胀、肝区痛、肝大有轻压痛及叩痛等,病程大多在3个月内。有些病例无明显症状,易被忽略。实际上,无黄疸型发病率远高于黄疸型急性无黄疸型肝炎:除无黄疸外,其他临床表现于黄疸型相似。相比之下,无黄疸型起病缓慢,症状较轻,主要表现为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厌油、腹胀、肝区痛、肝大有轻压痛及叩痛等,病程大多在3个月内。有些病例无明显症状,易被忽略。实际上,无黄疸型发病率远高于黄疸型

  42. 戊型肝炎与甲型肝炎相似,但黄疸期较长,平均10天,症状较重,病程较长。原有HBV感染,或晚期孕妇感染病死率高。3%--10%的戊型肝炎患者,可有病程超过6个月的迁延现象。戊型肝炎与甲型肝炎相似,但黄疸期较长,平均10天,症状较重,病程较长。原有HBV感染,或晚期孕妇感染病死率高。3%--10%的戊型肝炎患者,可有病程超过6个月的迁延现象。

  43. 戊肝与甲肝临床特点比较

  44. 实验室检查 • 血常规:急性肝炎时白细胞稍低或正常,淋巴细胞相对增多,偶可见异性淋巴细胞。 • 尿常规:尿胆红素和尿胆原的检测是早期发现肝炎的简易有效方法,同时有助于黄疸的鉴别诊断。肝细胞性黄疸两者均阳性,溶血性黄疸以尿胆原为主,梗阻性黄疸以尿胆红素为主。

  45. 肝功能检查: 1.血清酶测定 (1)ALT:为反应肝细胞功能的常用指标。急性肝炎时明显升高。重型肝炎时可出现ALT快速下降,胆红素不断升高的胆酶分离现象,提示肝细胞大量坏死。 (2)AST:此酶在心肌含量最高,依次为肝、骨骼肌、肾、胰。肝病时AST升高提示线粒体损伤,表明病情易持久且较重。

  46. (3)GGT:肝炎和肝癌患者可显著升高,在胆管阻塞的情况下更明显。(3)GGT:肝炎和肝癌患者可显著升高,在胆管阻塞的情况下更明显。 (4)ALP:当肝内或肝外胆汁排泄受阻的情况下,肝组织表达的ALP不能排出而回流入血,导致ALP升高。 (5)CHE:由肝细胞合成,其值越低表示病情越重。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