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13

陳昭富 醫師

陳昭富 醫師. MENU. 消化道的 構造與功能 消化道 疾病 的特有症狀與危險訊號 消化道疾病 診斷 的相關檢查法 消化道疾病的病徵與 治療. 消化道的構造與功能. 消化道的基本常識 食道的構造與功能 胃的構造與功能 分泌胃液的細胞 胃液的分泌與調節 十二指腸的構造與功能 小腸的構造與蠕動 營養素、維他命的吸收 大腸的構造與功能 肛門的構造與排便. 消化道的構造與功能 消化道的基本常識. 消化道的構造 從口腔到肛門長達五公尺 口腔、咽喉、食道、胃、小腸、大腸、肛門 消化道的基本功能 消化食物,並將養分吸收進入體內 分泌、運動、免疫

jadzia
Download Presentation

陳昭富 醫師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陳昭富 醫師

  2. MENU • 消化道的構造與功能 • 消化道疾病的特有症狀與危險訊號 • 消化道疾病診斷的相關檢查法 • 消化道疾病的病徵與治療

  3. 消化道的構造與功能 • 消化道的基本常識 • 食道的構造與功能 • 胃的構造與功能 • 分泌胃液的細胞 • 胃液的分泌與調節 • 十二指腸的構造與功能 • 小腸的構造與蠕動 • 營養素、維他命的吸收 • 大腸的構造與功能 • 肛門的構造與排便

  4. 消化道的構造與功能消化道的基本常識 • 消化道的構造 • 從口腔到肛門長達五公尺 • 口腔、咽喉、食道、胃、小腸、大腸、肛門 • 消化道的基本功能 • 消化食物,並將養分吸收進入體內 • 分泌、運動、免疫 • 消化活動 • 機械性消化 • 化學性消化 • 生物性消化

  5. 消化道的構造與功能食道的構造與功能 • 食道的功能 • 藉由蠕動運送食物 • 食道的功能 • 藉由蠕動運送食物 • 吞嚥可分成三期 • 隨意期:食團移入喉部 • 咽喉期:食團被動地從咽喉進入食道 • 食道期:食團被動地從食道進入胃

  6. 消化道的構造與功能胃的構造與機能 • 胃的構造 • 左上腹部的袋狀中空器官 • 賁門、幽門、胃小彎、胃大彎、 前壁、後壁、胃體部、胃底部 • 胃的機能 • 儲存食團 • 蠕動,藉此混合食團與胃液 • 分泌胃液,將食物分解成小顆粒

  7. 消化道的構造與功能胃液的分泌與調節 • 分泌胃液的細胞 • 胃黏膜表面有一些上皮塌陷 造成的小凹陷,稱為『胃小窩』 • 胃小窩底部有胃腺的開口 • 胃腺依部位的不同,分為 • 賁門腺 • 固有胃腺(底部及體部) • 副細胞、主細胞、壁細胞、腸內分泌細胞 • 幽門腺 • 胃液的成分 • 胃酸(PH1~2) • 胃蛋白酶 • 黏蛋白

  8. 消化道的構造與功能胃液的分泌與調節

  9. 消化道的構造與功能胃液的分泌與調節 • 壁細胞分泌胃液的機制 • 質子幫浦(H+/K+ ATPase):分泌大量H+ • 壁細胞接受器:活化質子幫浦 • 乙醯膽鹼、組織胺、促胃液素:與接受器結合 • 吃下食物時,胃液的分泌可分為以下三階段: • 腦反射期 • 胃期 • 十二指腸期

  10. 消化道的構造與功能胃液的分泌與調節

  11. 消化道的構造與功能十二指腸的構造與機能 • 與胃幽門連接的小腸開頭部份稱之十二指腸 • 十二指腸可分為 • 球部 • 下行部 • 『大十二指腸乳頭』,總膽管與主胰管合流的開口部 • 『小十二指腸乳頭』,副胰管開口處 • 水平部 • 上平部 • 十二指腸的機制 • 調節膽汁與胰液的排出量 • 幫助小腸進行消化與吸收

  12. 消化道的構造與功能小腸的構造與蠕動 • 小腸=十二指腸+空腸+迴腸 • 小腸的蠕動 • 受神經控制,也受化學傳遞物質影響 • 口側的環狀肌收縮,肛側的環狀肌輸張 • 有輸送食物、攪拌及混合消化液的功能 • 小腸的構造 • 腸間膜、雙層平滑肌、黏膜 • 小腸的吸收 • 靠環狀皺襞、絨毛、微絨毛 增加吸收與消化的面積

  13. 消化道的構造與功能營養素的消化與吸收 • 營養素需分解成小分子狀態才能吸收 • 碳水化合物葡萄糖 • 蛋白質胺基酸 • 脂肪脂肪酸

  14. 消化道的構造與功能維他命的吸收 • 維他命的作用 • 為細胞進行各種代謝必須的調節物質 • 維他命的種類 • 水溶性維他命(B、C) • 被消化道黏膜吸收之後,會立即從腎臟排出 • 唯一例外:B12,會經由特殊機制被人體吸收 • 脂溶性維他命(A、D、E、K) • 會和食物中的脂肪一起被消化、吸收

  15. 消化道的構造與功能大腸的構造與功能 • 大腸的構造 • 位於小腸外側,將小腸圍在裡面 • 分為盲腸、結腸、直腸 • 盲腸與結腸的交界處有迴腸,稱為『迴盲部』

  16. 消化道的構造與功能大腸的構造與功能 • 大腸的功能 • 將粥狀物中的水分吸收,變成固態糞便 • 將小腸無法消化吸收的纖維素,在腸內細菌的作用下變成可吸收脂肪酸 • 腸內細菌的代謝物與殘體會變成維他命B群與維他命K的重要供給源

  17. 消化道的構造與功能肛門的構造與排便 • 肛門的構造 • 直腸膨脹處後面,就是突然變窄的肛管 • 肛管長約4cm,向外的開口稱為肛門 • 肛門有內外括約肌防護,內括約肌為平滑肌,外括約肌為骨骼肌

  18. 消化道的構造與功能肛門的構造與排便 • 排便控制的機制 • 負責肛門開閉的肌肉為恥骨直腸肌、內外括約肌 • 副交感神經可調節大腸的運動與排便反射運動 • 上部結腸迷走神經控制 • 下部結腸、直腸與肛門薦骨神經控制 • 結腸的『集團運動』、精神緊張或喝咖啡、吸煙等動作皆有可能造成便意

  19. MENU • 消化道的構造與功能 • 消化道疾病的特有症狀與危險訊號 • 消化道疾病診斷的相關檢查法 • 消化道疾病的病徵與治療

  20. 吞嚥障礙的原因與疾病 胸口灼熱與胃食道逆流症 嘔吐的原因與機制 腸胃道出血的原因與治療 心窩部不快感與非潰瘍性消化不良 腹痛總論 上腹部疼痛的原因與治療 下腹部疼痛的原因與治療 腹瀉的原因與機制 便秘與排便異常 便血與血便的機制 腹部脹滿感的原因與機制 消化道疾病的特有症狀與危險訊號

  21. 消化道疾病的特有症狀與危險訊號吞嚥障礙的原因與疾病消化道疾病的特有症狀與危險訊號吞嚥障礙的原因與疾病 • 吞嚥障礙 • 食物沒辦法順暢地從口腔一路進入食道 • 各種消化道疾病的危險訊號 • 吞嚥障礙的原因 • 口腔、咽喉疾病 • 食道疾病 • 食道癌、胃癌、食道炎、食道失弛症 • 其他原因

  22. 消化道疾病的特有症狀與危險訊號胸口灼熱與胃食道逆流症消化道疾病的特有症狀與危險訊號胸口灼熱與胃食道逆流症 • 胸口灼熱的現象 • 胸部後方產生劇烈的灼熱感 • 胃液從胃部經由食道逆流進入口腔 • 嚴重時會出現胸痛 • 胸口灼熱的可能病因 • 胃食道逆流症(GERD)的主要症狀 • 胃排出機能異常 • 腹壓

  23. 消化道疾病的特有症狀與危險訊號嘔吐的原因與機制消化道疾病的特有症狀與危險訊號嘔吐的原因與機制 • 造成嘔吐的原因有很多 • 反射性嘔吐、誘發性嘔吐、消化道阻塞或過窄 • 反射性嘔吐 • 人誤食有毒物質或者吃太飽、手術導致胃壁伸展過度時,會出現嘔吐反應 • 胃容物從口腔排出體外的生理防禦反應 • 這項動作可避免消化道管壁過度伸展,以及身體吸收有害物質 • 嘔吐反射的機制 • 喉頭閉鎖 • 食道鬆弛 • 腹肌收縮 • 橫隔膜收縮 • 逆蠕動

  24. 消化道疾病的特有症狀與危險訊號腸胃道出血的原因與治療消化道疾病的特有症狀與危險訊號腸胃道出血的原因與治療 • 腸胃道出血是一個常見的問題 • 它的嚴重程度各有不同,從具致命危險性的出血狀況到僅會造成缺鐵性貧血的隱發性血液狀況都有 • 許多腸胃道出血的狀況並沒有被發現 • 往往在潛血反應成陽性時或小球性貧血被發現才證實 • 由於急性上胃腸道出血、急性下胃腸道出血及潛血性胃腸出血 • 在評估與治療上方式各有不同,因此了解出血的嚴重性及出血位置是很重要的

  25. 消化道疾病的特有症狀與危險訊號腸胃道出血的鑑別診斷消化道疾病的特有症狀與危險訊號腸胃道出血的鑑別診斷

  26. 消化道疾病的特有症狀與危險訊號腸胃道出血的各種症狀消化道疾病的特有症狀與危險訊號腸胃道出血的各種症狀

  27. 消化道疾病的特有症狀與危險訊號腸胃道出血的處置消化道疾病的特有症狀與危險訊號腸胃道出血的處置 • 出血時 可先以靜脈注射生理食鹽水形體液補充 • 明顯出血時 則需要輸入血液或其他血液因子;輸血的必要性受到病人年紀、是否存在心血管疾病及是否連續性出血所影響 • 出血減緩或停止的情形下 可選擇內視鏡檢查,內視鏡檢查可提供很高的診斷能力,同時更有治療的能力

  28. 消化道疾病的特有症狀與危險訊號心窩部不快感與非潰瘍性消化不良消化道疾病的特有症狀與危險訊號心窩部不快感與非潰瘍性消化不良 • 心窩部不快感 • 主要症狀為「感覺心窩脹脹的、壓力很大、很不舒服」 • 一般日常用語為「反胃」、「胃脹」 • 造成心窩部不快感的疾病分類 • 器質性疾病 • 消化道潰瘍、癌症、其他器官或全身性疾病 • 非器質性疾病NUD • 無法靠消化道X光攝影檢查或內視鏡檢查發現 • 主要原因是消化道機能異常 • 又稱為機能性消化不良或機能性腸胃障礙

  29. 消化道疾病的特有症狀與危險訊號機能性腸胃障礙消化道疾病的特有症狀與危險訊號機能性腸胃障礙 • 機能性腸胃障礙是一般內科或消化門診中最常遇見的疾病,有研究估計可占就診人數的 一半以上 • 定義: 是指一些慢性或反覆出現的腸胃症狀組成的症候群,所謂機能性乃相對於器質性(organic)而言,意指在構造上或生化學上並無已知或可找到的病因獲顯著異常,僅少數或可發現一些生理機能的變化 • 常見的幾種類型: • 原發性食道運動疾病 • 胃十二指腸運動機能障礙 • 膽道或膽道擴約肌運動機能障礙 • 激躁性大腸症候群 • 直腸肛門運動機能障礙

  30. 消化道疾病的特有症狀與危險訊號腹痛總論 • 腹痛 • 腹部器官異常的重要訊號 • 最典型的消化性疾病 • 一種有自覺的症狀,根據其疼痛經過、狀況(劇痛或鈍痛)、部位等有各種分類 • 腹痛的分類 • 疼痛部位與代表性疾病的關係 • 疼痛狀況 • 內臟痛疼痛範圍大,疼痛部位不太明確、隱隱作痛 • 體位痛疼痛部位呈現非對稱性,而且會一直痛 • 關連痛內臟有疾病,卻在不同部位感受到疼痛

  31. 消化道疾病的特有症狀與危險訊號急性上腹痛的原因與治療消化道疾病的特有症狀與危險訊號急性上腹痛的原因與治療 引起急性腹痛的病因有很多,因此可從病史 作初步的診斷: • 疼痛開始情形 • 發作時間:疼痛是出現在嘔吐之前/後 • 疼痛程度:短時間出先劇痛/漸進式發作 • 與疼痛有關的病史:開刀史/喝酒史 • 疼痛分布情形 • 發作時位置 • 疼痛位置改變 • 反射性痛

  32. 消化道疾病的特有症狀與危險訊號急性上腹痛的原因與治療消化道疾病的特有症狀與危險訊號急性上腹痛的原因與治療 引起急性上腹痛的病因有很多,主要可分成以下三種情形處置: • 腹內病灶需緊急外科治療者 • 腹痛症狀類似急性腹症,但通常不需要緊急外科治療者 • 內科疾病類似急性腹症者 • 心臟血管病灶; • 胸部病灶:

  33. 消化道疾病的特有症狀與危險訊號下腹部疼痛的原因與治療消化道疾病的特有症狀與危險訊號下腹部疼痛的原因與治療 • 下腹部疼痛的原因 • 腸疾病 • 泌尿科疾病 • 尿道結石、盲腸炎、膀胱腫瘤 • 婦科疾病 • 子宮外孕、卵巢囊腫的莖蒂扭轉 • 下腹部痛分為 • 右下腹部疼痛 • 闌尾炎及其鄰近的炎症 • 左下腹部疼痛 • 大腸疾病

  34. 消化道疾病的特有症狀與危險訊號腹瀉的原因與機制消化道疾病的特有症狀與危險訊號腹瀉的原因與機制 • 定義 排便的頻率、量增加,形狀液化(含水量增加)或兼而有之;此時一天大變的排出量超過正常平均量(約200g/天) • 病理上的分類 • 滲透性腹瀉、分泌性腹瀉、滲出性腹瀉、蠕動失調性腹瀉 • 依病程長短分類 • 急性腹瀉指突發性而時間少於2-3週者,以受到感染最為常見 • 慢性腹瀉任何腹瀉超過3週稱之

  35. 消化道疾病的特有症狀與危險訊號腹瀉的病理分類消化道疾病的特有症狀與危險訊號腹瀉的病理分類 依引起腹瀉的病理因素,可將腹瀉種類分為 • 滲透性腹瀉(Osmotic Diarrhea) 如果小腸內溶質過多無法吸收時,會使得腸腔內之滲透壓高於血漿內之滲透壓,造成水分移進腸腔內而引起腹瀉 • 分泌性腹瀉(Secretory Diarrhea) 一些外來物質(如細菌之腸毒素、瀉藥等)或者身體內在的物質(如一些特殊的荷爾蒙、脂肪酸或膽鹽)可能造成胃腸道主動分泌水分與氯離子而造成腹瀉 • 滲出性腹瀉(Exudative Diarrhea) 由於腸胃道黏膜發炎,產生許多液體滲出物,影響水分、電解質或營養物之吸收時則可能造成腹瀉 • 蠕動失調性腹瀉(Motility Diarrhea) 腸道活動力過度增加或減少均可能導致腹瀉,可分為小腸蠕動增加、小腸蠕動降低、大腸蠕動增加、肛門擴約肌失調

  36. 消化道疾病的特有症狀與危險訊號腹瀉的治療 • 腹瀉病人通常不需要住院,但若是嚴重的急性腹瀉,則病人可能因水分和電解質的失衡而死亡,這時就需要住院接受治療;另外若病人伴有腹痛或出血時也需要住院 • 而水分的補充可藉由靜脈注射或者飲食的攝取,因為即便是在極嚴重的腹瀉下,水分在小腸的吸收伴隨著葡萄糖偶合性鈉離子運送的吸收,往往維持無恙 • 除了給病人補充水分、電解質、養分等支持性療法外,要針對基本病因加以治療,如為感染性症則要加用抗微生物藥劑

  37. 消化道疾病的特有症狀與危險訊號便 秘 • 定義 主要是指排便次數減少,但若病人有正常的排便次數,卻發現有排出乾性糞便,或是排便時即為費力,或是有排便不全的感覺,都可視為便秘現象。 • 病因(Etiology) 主要是排便通道阻塞或大腸推動力不良所引起 • 分類 • 急性症候性便秘(腸阻塞等) • 慢性症候性便秘 • 慢性機能性便秘 • 處理原則(Principles of Management) 如果因結構性及代謝性所引致的便秘原因已然排除,再加上藥物使用無效而便秘現象仍然存在時,便須提供一套可改變病人飲食習慣及生活型態的計畫

  38. 消化道疾病的特有症狀與危險訊號便血與血便的機制消化道疾病的特有症狀與危險訊號便血與血便的機制 • 便血與血便 • 是大腸癌等重大疾病的徵兆 • 各種疾病使消化到或鄰近器官出血,而從肛門排出所致 • 嚴格說來,醫學上有分 • 便血上消化道出血導致變性黑色糞便 • 血便下消化道出血導致糞便混濁紅色血液,或是紅色血液直接排泄出來 • 一般民眾統稱為「便血」,或是醫學上常用「柏油便」 • 容易導致便血的疾病 • 感染性/缺血性/潰瘍性大腸炎 • 大腸癌(直腸癌、乙狀結腸癌)

  39. 消化道疾病的特有症狀與危險訊號腹部脹滿感的原因與機制消化道疾病的特有症狀與危險訊號腹部脹滿感的原因與機制 • 腹部脹滿感 整個或部分腹部出現腫脹的感覺稱之 • 造成腹部脹滿感的原因 • 腸道內臭氣滯留 • 腹腔內發炎 • 腫瘤 • 腹水 • 造成腹部脹滿感的疾病

  40. 有一天, 小偉的國文老師小樺, 考了一張國文考卷, 其中有一大提示填充題 題目是:(_)之謂(_)     (_)之謂(_)     (_)之謂(_)     (_)之謂(_)     以上(_)兼備 小偉答案是。。。。  (愛)之謂(脆瓜)  (愛)之謂(土豆)  (愛)之謂(麵筋)  (愛)之謂(大茂黑瓜)     以上(吃粥)兼備 小偉的國文考卷填充題。。。。

  41. 包子與涼麵 • 有一天. • 包子去跟涼麵打架 • 涼麵贏了 • 包子很不服氣 • 隔天就帶著兄弟姐妹去跟涼麵打架 • 他們在路上預到泡麵 • 包子就說 • "不要以為你燙了頭髮我就任不出你來!" • 說完馬上痛扁ㄧ頓!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