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5

H7N9 禽流感现场消毒及个人防护

H7N9 禽流感现场消毒及个人防护. H7N9 禽流感动态. 至四月八日中国已发现 21 例 H7N9 禽流感病例 6 人死亡 。. 禽流感概况. 禽流感是是一种由 甲型流感病毒 引起的在禽类间传播的一种从呼吸系统疾病到严重性败血症等多种症状的综合病症,通常只感染鸟禽类,少见情况会感染猪( H1N1 )。 甲型流感病毒可分为不同亚型。迄今甲型流感病毒 H 有 16 个亚型 ,N 有 9 个亚型。 所有禽流感病毒都属于甲型流感病毒,根据禽流感病毒感染禽类致病性的不同,可以分为高致病,低致病和非致病性禽流感病毒。

jaguar
Download Presentation

H7N9 禽流感现场消毒及个人防护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H7N9禽流感现场消毒及个人防护

  2. H7N9禽流感动态 • 至四月八日中国已发现21例H7N9禽流感病例6人死亡。

  3. 禽流感概况 禽流感是是一种由甲型流感病毒引起的在禽类间传播的一种从呼吸系统疾病到严重性败血症等多种症状的综合病症,通常只感染鸟禽类,少见情况会感染猪(H1N1)。 甲型流感病毒可分为不同亚型。迄今甲型流感病毒H有16个亚型,N有9个亚型。 所有禽流感病毒都属于甲型流感病毒,根据禽流感病毒感染禽类致病性的不同,可以分为高致病,低致病和非致病性禽流感病毒。 截至目前已发现的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主要为H5和H7亚型的一些毒株(如H5N1)。 3

  4. 病毒简介 • H7N9是禽流感的一种亚型。流感病毒颗粒外腊由两型表面糖蛋白覆盖,一型为植物血凝素(即H),一型为神经氨酸酶(即N),H又分15个亚型,N分9个亚型。所有人类的流感病毒都可以引起禽类流感,但不是所有的禽流感病毒都可以引起人类流感,禽流感病毒中,H5、H7、H9可以传染给人,其中H5为高致病性。依据流感病毒特征可分为HxNx共135种亚型,H7N9亚型禽流感病毒是其中的一种,既往仅在禽间发现,未发现过人的感染情况。这个病毒的生物学特点、致病力、传播力,还没有依据进行分析判断。

  5. 禽流感病毒的抵抗力 病毒对紫外线敏感,加热56℃30分钟或煮沸2分钟即被灭活;对大多数防腐消毒药敏感。 对低温抵抗力较强,在4℃可保存数周,在冷冻的禽肉和骨髓中可存活10个月。在干燥尘埃中可存活2周,存在于口腔、鼻腔和粪便中的病毒由于受到有机物的保护,有较大的抵抗力。 积华 5

  6. 发病机制 流感病毒 呼吸道纤毛柱状上皮细胞 血凝素 受感染的细胞发生炎症 神经氨酸酶 病毒引起全身急性感染 积华 6

  7. 人禽流感历史 人禽流感死亡率高于非典 最早的人禽流感病例出现在1997年的香港。那次H5N1型禽流感病毒感染导致12人发病,其中6人死亡。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从2003年到2012年5月为止全球共有15个国家和地区的604人感染,其中357人死亡,死亡率63%。中国从03年至今有49多人感染禽流感,其中30人死亡。 积华 7

  8. 禽流感受关注的原因 1.人类对禽流感病毒普遍缺乏免疫力 2.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后病死率高 3.可能出现的病毒变异 4.无特效药和疫苗 9

  9. 疫源地消毒 (一)消毒目的 规范人感染H7N9禽流感现场消毒工作,杀灭疫源地内的病原体,切断传播途径,减缓或延迟疫情的传播蔓延。

  10. (二)消毒原则 1、医疗机构严格按照《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WS/T367-2012)的规定,做好污染物品、物体表面、地面等清洁与消毒。(H7N9防控中的消毒隔离和防护(胡国庆).pdf) 2、其他污染场所的疫源地消毒由疾控机构负责实施。 • 对消毒人员的要求:及时、培训合格后上岗。 • 消毒范围与对象:由流行病学医师确定。 • 消毒时机 :2 小时内。 • 消毒方法的选择:有效、适宜、剂量。

  11. (三)消毒措施 • 1、随时消毒 • (1)医疗机构严格按照国家卫计委《人感染H7N9禽流感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2013年版)》要求执行。患者诊疗场所可采取通风(包括自然通风和机械通风),也可采用循环风式空气消毒机进行空气消毒,无人条件下还可用紫外线对空气消毒,不必采用常规喷洒消毒剂的方法对室内空气进行消毒。 • (2)医护人员和陪护应按照要求做好个人防护,诊疗、护理工作结束后应及时洗手并消毒。 • (3)在行进过程中的交通工具上发现病例和疑似病例时,应迅速采取隔离措施,将病人转移到机舱或车厢后部,其他乘客应距1米以上的距离。患者、乘务人员和乘客应立即带上外科口罩。患者最好使用单独的卫生间,无集中收集排泄物的,应排入密闭容器内,到达目的地后由专门的消毒清洁人员进行消毒处理。专门运送病人和疑似病人的交通工具还应及时对分泌物或排泄物及其污染的场所和物品进行收集处理。

  12. 2、终末消毒:特别要注意病家、发生疫情的公共场所和学校、乘载患者的交通运输工具和患者病房的消毒。2、终末消毒:特别要注意病家、发生疫情的公共场所和学校、乘载患者的交通运输工具和患者病房的消毒。 (1)病家消毒 当患者住院、康复或死亡后,应及时做好病家的终末消毒。病家终末消毒的对象包括:住室地面、墙壁,桌、椅等家具台面,门把手,患者餐饮具、衣服、被褥等生活用品,玩具,厕所、卫生间等。 (2)公共场所和学校 发生疫情的公共场所和学校,在病人转移后,应加强通风,并做好终末消毒,消毒对象包括:室内地面、墙壁,门把手、楼梯及其扶手,场所内的各种物品表面。 (3)交通运输工具 患者离开后应对交通运输工具进行终末消毒,消毒对象包括:舱室内壁、座椅、卧铺、桌面等物体表面,食饮具,患者所用寝(卧)具等纺织品,患者排泄物、呕吐物及污染物品及场所、火车、飞机和轮船的卫生间。 (4)医疗机构 医疗机构发热门诊、感染科门诊等每日工作结束后,以及隔离病房在患者康复、死亡或离开后,均应做好终末消毒工作,包括:地面、墙壁,桌、椅、床头柜、床架等物体表面,患者衣服、被褥等生活用品及相关诊疗用品等。

  13. 终末消毒注意事项 ①消毒前要检查应携带的消毒工具是否齐全,有无故障,消毒剂是否足够。 ②应主动取得被消毒单位或病家合作和配合。应尽量采用作用良好、对人畜安全、对物品损害轻微、对环境影响小的消毒方法。 ③工作人员在工作中要注意个人防护,以防受到感染。 ④消毒过程中,不得随便走出消毒区域,禁止无关人员进入消毒区内。 ⑤消毒应有条不紊,突出重点。凡应消毒的物品,不得遗漏。严格区分已消毒和未消毒的物品,勿使已消毒的物品被再次污染。 ⑥携回的污染衣物应立即分类作最终消毒。 ⑦清点所消耗的药品器材,加以整修、补充。 ⑧填好的消毒记录应及时上报。

  14. (四)消毒方法 • 消毒工作应该由进行过培训有现场消毒经验的人员进行,掌握消毒剂的配制方法和消毒器械的操作方法,针对不同的消毒对象采取相应的消毒方法。 • 手消毒应采用经卫生部批准的含醇类快速手消毒剂,原液擦拭1分钟以上;环境和物体表面的消毒建议使用1000mg/L的含氯消毒液消毒30分钟,注意腐蚀性;室内空气建议加强通风换气,必要时采用空气消毒。具体方法可按照《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WS/T367-2012)执行。

  15. 二、预防性消毒 1、家庭:应注意家庭成员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个人卫生应注意勤洗手、洗澡,勤换洗衣物,勤晾晒被褥。每天开窗通风2~3次,每次不少于30min。家庭地面和桌、椅、床、柜、门把手等各种物体表面应做好卫生清洁。家庭成员回家后应及时洗手、更衣,有客来访后,对相关物品进行清洁处理,必要时进行消毒。 2、公共场所和学校 (1)无明确病例发生的公共场所和学校应以清洁为主,消毒对预防人感染H7N9禽流感的意义有限。应加强通风,保持好环境卫生,清洁消毒工作按已有法规即可,不需专门针对人感染H7N9禽流感开展消毒工作。 (2)人感染H7N9禽流感流行地区,居民应尽量避免前往人多拥挤场所,公共场所和学校根据疾病流行情况和其他相关规定采取关闭或停课措施,没有关闭的公共场所和学校除加强通风、保持好环境卫生外,可对门把手、电梯扶手、收银台等人员经常接触的部位定期进行消毒。 (3)公共场所和学校应有洗手设施或者手消毒剂,相关人员应及时洗手,必要时使用免洗型手消毒剂进行手部消毒。 3、交通工具 未乘载人感染H7N9禽流感患者的交通工具只需常规做好保洁工作。 4、医疗机构 在人感染H7N9禽流感流行期间,医疗机构应按照《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WS/T 367-2012)的要求做好常规消毒工作。

  16. 个人防护 17 标准预防+飞沫传播预防+接触传播预防

  17. 个人防护用品选择 ①防护用品应符合国家医用级的标准。 ②必需在有效期内使用。

  18. 分级防护之一级预防 (1)适用范围 ①对人感染H7N9禽流感疑似病例或确诊病例的密切接触者进行医学观察和流行病学调查的人员。 ②呼吸道发热门(急)诊的医务人员。 (2)防护要求 ①穿工作服(白大衣)、隔离衣(非防护服),戴工作帽和外科口罩 (每4小时更换1次或感潮湿时更换,有污染时随时更换)。 ② 每次实施防治处理后,应立即进行手清洗和消毒。

  19. 分级防护之二级预防 (1)适用范围 ①适用于进入隔离留观室、隔离病房或隔离病区的医务人员,接触从病人身上采集的标本、处理其分泌物、排泄物、使用过的物品和死亡病人尸体的工作人员,转运病人的医务人员和司机。 ②对人感染H7N9禽流感疑似病例或确诊病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的人员。 ③在疫源地内进行终末消毒的人员。 (2)防护要求 ①穿工作服、戴工作帽、外罩一层隔离衣或医用防护服和医用防护口罩,穿戴手套、鞋套。采集病人标本或处理其分泌物、排泄物加戴护目镜。 ②注意呼吸道及粘膜防护。 ③每次实施防治处理后应立即进行手清洗和消毒,方法同一级防护。

  20. 分级防护之三级预防 • (1)适用范围 • 对人感染H7N9禽流感疑似病例或确诊病例实施近距离治疗操作例如气管内插管、雾化治疗、诱发痰液的检查、支气管镜、呼吸道痰液抽吸、气管切口的护理、胸腔物理治疗、鼻咽部抽吸、面罩正压通气(如BiPAP和CPAP)、高频震荡通气、复苏操作、死后肺组织活检等的医务人员。 • (2)防护要求 • 除按二级防护要求外(只能使用医用防护服),应当加戴面罩,或将口罩、护目镜换为全面型呼吸防护器(符合N95或FFP2级及以上级别的滤料)。

  21. 注意事项 • (1) 医用防护口罩每4小时应更换一次,遇污染或潮湿,应及时更换。 • (2) 离开隔离区前应对佩戴的眼镜进行消毒。 • (3)医务人员接触多个确诊病例时,隔离衣或防护服可连续应用。 • (4) 接触疑似病例,隔离衣或防护服应在接触每个病例之间进行更换。 • (5) 隔离衣或防护服被病人血液、体液、污物污染时,应及时更换。 • (6) 戴医用防护口罩或呼吸防护器时应进行面部密合性试验。

  22. 手清洗消毒要求和方法 当手上沾染明显污染物时,应先进行流动水洗手,然后进行卫生手消毒,没有流动水情况下,应使用快速手消毒剂进行卫生受消毒。 (1)在下列情况下,应进行洗手和卫生手消毒 ①接触人感染H7N9禽流感疑似病例或确诊病例前后。 ②接触血液、体液、排泄物、分泌物和被污染的物品后。 ③进入和离开隔离病房穿戴防护用品前、脱掉防护用品后。 ④在同一病人身上,从污染操作转为清洁操作之间。 ⑤戴手套之前,摘手套之后。 (2)快速手消毒的方法:含醇类快速手消毒剂揉搓作用1min以上。

  23. 4.两手互握互搓指背 2.手指交错掌心对 手背搓擦 3.手指交错掌心对 掌心搓擦 1.掌心对掌心搓擦 4.两手互握互搓指背 5.拇指在长中转动搓擦 6.指尖在掌心中搓擦

  24. 谢谢!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