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5

第二章 食用菌生物学特性

第二章 食用菌生物学特性. 第四节 影响食用菌生长繁殖 的环境条件. 食用菌生长繁殖需要的环境条件. 温度 湿度(水分) 光照 氧气和二氧化碳 酸碱度和 PH 值 生物环境. 本节的内容. 本节的内容. 本节的重点与难点. 本节的重点: 1 、了解温度、湿度、光照和氧气对食用菌生长繁殖的影响; 2 、掌握温度、湿度、光照和氧气的协调管理方法; 3 、了解食用菌与植物、动物及其它微生物之间的关系。. 本节的难点. 1 、如何协调温度、湿度、光照和氧气之间的关系,以满足不同食用菌生长繁殖的需求; 2 、如何合理安排栽培季节?

Download Presentation

第二章 食用菌生物学特性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二章 食用菌生物学特性 第四节 影响食用菌生长繁殖 的环境条件

  2. 食用菌生长繁殖需要的环境条件 • 温度 • 湿度(水分) • 光照 • 氧气和二氧化碳 • 酸碱度和PH值 • 生物环境 本节的内容 本节的内容

  3. 本节的重点与难点 • 本节的重点: • 1、了解温度、湿度、光照和氧气对食用菌生长繁殖的影响; • 2、掌握温度、湿度、光照和氧气的协调管理方法; • 3、了解食用菌与植物、动物及其它微生物之间的关系。

  4. 本节的难点 • 1、如何协调温度、湿度、光照和氧气之间的关系,以满足不同食用菌生长繁殖的需求; • 2、如何合理安排栽培季节? • 3、怎样理解食用菌与植物、动物及其它微生物之间的关系,如何控制病虫害。

  5. 一、温 度 • 温度对食用菌影响很大 • 食用菌生长受季节的影响,主要是受温度(气温)的影响。温度直接关系到食用菌生长的快慢或死亡。

  6. 1、温度影响食用菌生长的原因 • 温度影响食用菌细胞中酶的活性,从而影响其代谢活动。 • 高温或低温都可抑制酶活性,甚至使之失活,从而抑制食用菌的生长。 • 只有在适宜温度下,酶活性高,从而促进食用菌快速生长。

  7. 你知道吗? • 依据温度对食用菌的影响不同,可分三个温度段:

  8. 你知道吗?

  9. 2、不同食用菌的适宜温度不同 • 依据它们的适宜温度不同,可将食用菌分为三大类: • 高温型(适宜温度为28~35℃,如灵芝、草菇等). • 中温型(适宜温度为18~28℃,如香菇等 多种食用菌). • 低温型(适宜温度为15~23℃,如金针菇、滑菇等)。

  10. 同一菇类适宜温度不同也可分三类

  11. 平菇适宜温度不同可分为三大类 • 高温型(适宜温度为12~35℃如苏平1). • 中温型(适宜温度为5~30℃如黑平王). • 低温型(适宜温度为5~25℃如831)。

  12. 香菇适宜温度不同可分为三大类 • 高温型(适宜温度为10~29℃如武香 1号) • 中温型(适宜温度为10~25℃如L26). • 低温型(适宜温度为8~20℃ 如9015)。

  13. 适宜温度不同

  14. 适宜温度不同

  15. 思考与讨论 • 同学们思考一个问题:了解这些有什么意义? • 对,了解这些可以合理安排栽培季节; • 在人工栽培购买菌种时,也要注意这些.

  16. 根据适宜温度不同合理安排栽培季节 你知道——合理安排栽培季节吗? 正常季节栽培 食用菌栽培—— 反季节栽培

  17. 正常季节栽培 • 根据各种菌的适宜温度不同,使其适宜温度与正常季节气温相一致,所进行的栽培管理可以称之正常季节栽培。 • 例如:夏季栽培草菇;秋季栽培平菇、香菇;冬季栽培金针菇等。 • 如果不这样安排,就会增加管理的难度 或导致栽培失败.

  18. 反季节栽培 • 在人工设施控制条件下,不按正常季节进行的栽培管理,可称之反季节栽培。 • 例如:夏季栽培金针菇;冬季栽培草菇等。

  19. 食用菌的周年生产 • 通过正常季节栽培与反季节栽培相结合,可实现食用菌的周年生产。栽培不受季节限制,四季有菇,淡季不淡,四季新鲜,以飨食者。

  20. 3、温度影响食用菌生长的规律 不同生长阶段需要不同温度 • 温度影响食用菌孢子的萌发。不同菌类的孢子萌发时需要的温度也不同,这与它们的原产地及菌种驯化温度有密切的关系。如前面讲的三大类。 • 如高温型的草菇孢子萌发温度是40℃;毛木耳孢子萌发温度是30℃;其它大多数菌类的孢子萌发温度在20℃~26℃之间。

  21. 不同生长阶段需要不同温度 • 同学们知道,上一节我们讲到食用菌的生活史,在自然界,野生的食用菌是依靠孢子萌发形成菌丝体,再形成子实体,到了生殖阶段有产生孢子,从而完成它们的生活史。 • 如果温度不适宜就会影响孢子的萌发,从而影响食用菌的生长繁殖。

  22. 不同生长阶段需要不同温度 • 一般菌丝体阶段所需温度高于出菇期阶段的温度(先高后低,3-5℃)。 • 有些菌在菇蕾形成初期还需要10℃左右的昼夜温差刺激。这些菌为变温结实型。

  23. 二、水分和湿度 • “水是一切生命之源”。食用菌也不例外,水分影响食用菌生长繁殖。 • 食用菌喜欢生长在潮湿的环境中。 • 水分的功能:⑴构成细胞组分。食用菌细胞中含水分约80﹪~ 90﹪。 ⑵水分是其代谢的溶剂或媒介。

  24. 关于草原”蘑菇圈”的传说 • 同学们听说过草原“蘑菇圈”的传说吗? • 为什么雨过天晴,几天内甚至一夜之间会长出“蘑菇圈”?人们惊喜万分,认为是”仙女跳舞”落下的脚印,形成五颜六色的大片的蘑菇圈,实际上是蘑菇在雨水滋润下,几天内甚至一夜之间长的很多很大。 • 这个美好传说也说明水分对蘑菇生长的重要性。

  25. 水分 水分滋润 长得旺!

  26. 1、不同菌类所需水分不同 • 例如:平菇与金针菇,前者需浇水多,后者需少浇水。

  27. 2、不同生长阶段对水分需求不同 • 首先,水分影响食用菌孢子的萌发。孢子萌发的第一步就是要吸足水分。只有水分适宜孢子才能萌发,如果在干燥条件下,孢子就不能萌发。这如同大豆发芽需要充足的水分一样。

  28. 水分影响孢子萌发的原因 • 1、孢子的壁一般较厚,水分能使孢子壁膨胀软化,以便透氧吸氧; • 2、水能使孢子内的物质变为溶胶状态,以便酶发挥作用,促进生理代谢活动; • 3、水作为媒介,促进孢子内的物质运输,转移到需要的部位,以满足孢子萌发的需求。

  29. 水分可加速孢子的萌发 • 人们研究发现,如将采集的孢子放入含适量适宜的基质中或蒸馏水中,24小时即可伸出芽管,72小时后菌丝可形成分枝,进一步形成菌丝体

  30. 2、不同生长阶段对水分需求不同 • 其次,水分影响菌丝体生长和出菇。 • 菌丝体阶段要求料的含水量为60﹪左右; • 出菇阶段要求环境湿度为80﹪~ 90﹪。

  31. 三、光 照 • 光照对食用菌生长很重要,光照影响其子实体分化及生长。 • 例如:灵芝扇片的分化;香菇花菇的形成等。

  32. 1、不同生长阶段需光照不同 • 菌丝体阶段不需光照 • 出菇阶段需要光照,多为散射光或弱光。 在这好阴凉!

  33. 2、不同菌类出菇期需光照强弱不同 • 强光照型:香菇、灵芝、黑木耳、毛木耳等。光照强度在500—1000Lx(用光照仪测定),或“四阳六阴” 的荫蔽度为宜。 • 弱光照型:猴头菌、金针菇、双孢菇、银耳、白灵菇等。光照强度在300—500Lx或“三阳七阴” 的荫蔽度为宜。

  34. 四、氧气和二氧化碳 • 食用菌为需氧菌,生长需要新鲜空气。 • 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含量与通风有关,管理时要注意通风换气,调节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含量。例如灵芝,空气新鲜 才长的舒展美丽。

  35. 五、酸碱度和PH值 • 培养料或基质中的酸碱度,对食用菌的生长也有影响。 • 大多数食用菌和一般真菌一样,喜酸性或中性环境,在酸性环境下适宜菌丝生长(pH值多在3~8之间,最适pH值是5.5~7)。 • 少数喜偏碱性,如草菇PH值为7.5~8较适宜 • 少数喜偏酸性,如竹荪PH值为3.5~6较适宜

  36. 六、食用菌的生物环境 • 食用菌是生物界的重要成员,在和其他生物的长期进化中形成了和谐、微妙的生态关系,对自然界生态平衡起重要作用。

  37. 食用菌与植物 • 对于食用菌来说,大树下面好乘凉,草丛里面好生长.它们可形成和谐的生态关系; • 最早人们把食用菌归类为植物界,认为它们的生态环境很相似,但因为食用菌不含叶绿素,不是植物,所以后来人们又把它归为真菌界。 • 人们利用食用菌与植物形成的和谐生态关系,进行高效益的套种栽培模式。

  38. 例如: 我们课程组进行的稻田套种毛木耳,稻田套种茶薪菇。

  39. 有些食用菌与植物形成难以分离的共生关系,如菌根菌;有些食用菌与植物形成难以分离的共生关系,如菌根菌; • 有些食用菌又寄生于植物体上,如木腐菌。

  40. 食用菌与动物 • 有些食用菌寄生于动物体上,如冬虫夏草、蛹虫草、蝉花等,它们是珍贵的中药材; • 更多情况是动物危害食用菌,多为害虫,如线虫、螨类及有些害虫的幼虫等。

  41. 食用菌与其他微生物 • 它们有些是友好相处,如食用菌的原料发酵要利用一些有益微生物(嗜热性的细菌和放线菌等),使原料升温发酵。 • 有些是竟争对手,即通常说的“杂菌”,如细菌、放线菌、霉菌、酵母菌等,可与食用菌竟争营养和生存空间。

  42. 注意控制杂菌 • 这些对食用菌造成危害的其他微生物(细菌、放线菌、霉菌、酵母菌)统称为杂菌。 • 在食用菌制种、栽培及产品加工等过程中都要注意控制杂菌。 • 关于杂菌的控制将在后面的章、节中学习,在此不再详细介绍。

  43. 本节小结 • 食用菌生长所需要的环境条件是: 温度、湿度、光照和氧气。简称“四大因子” • “四大因子”协调很重要。如浇水可调温度和湿度;通风可调氧气和二氧化碳、温度和湿度;遮荫可调光照、温度、湿度和氧气。 • 食用菌生长所需要的次要环境条件,如酸碱度(PH 值)也要注意调节。 • 食用菌生长的生物环境,要利用有益的,防止和防治有害的。

  44. 本节思考题 • 1、食用菌生长所需要的环境条件有哪些? • 2、温度怎样影响食用菌的生长? • 3、温度影响食用菌的生长的原因? • 4 、怎样合理安排栽培季节? • 5、水分的功能怎样? • 6、光照怎样影响食用菌的生长? • 7、氧气怎样影响食用菌的生长?如何调节?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