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29

總體經濟指標

總體經濟指標. 第四課. 編製:向雯涵. 經濟學研究主題. 個體經濟研究 探討個體如何做理性的選擇。 EX :消費者如何使用它的所得去獲得最大滿足感 廠商應生產多少產量及如何決定售價追求最 大利潤。 總體經濟研究 觀察整個經濟體 ( 社會、國家 ) 的現象。 EX :社會的失業人口、物價水準、政府預 算 、 貿易順、逆差。. 想想看. 現在有 A , B 兩個地點。 經過科學家經年測量的結果,發現 兩 個地點的年平均溫度皆為 20 °C 。 我們可以藉由這樣的資訊判斷這兩個 地區氣溫相似嗎?. 不行!.

jalia
Download Presentation

總體經濟指標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總體經濟指標 第四課 編製:向雯涵

  2. 經濟學研究主題 • 個體經濟研究 探討個體如何做理性的選擇。 EX:消費者如何使用它的所得去獲得最大滿足感 廠商應生產多少產量及如何決定售價追求最 大利潤。 • 總體經濟研究 觀察整個經濟體 (社會、國家) 的現象。 EX:社會的失業人口、物價水準、政府預 算、貿易順、逆差。

  3. 想想看 • 現在有A , B兩個地點。 • 經過科學家經年測量的結果,發現 兩 個地點的年平均溫度皆為20°C。 • 我們可以藉由這樣的資訊判斷這兩個 地區氣溫相似嗎?

  4. 不行! 台北 • 台灣中北部的某個城市 (溫度分布-10°C~30°C) B. 美國沙漠的某個區域 (溫度分布-20°C~60°C) 因為,這有可能是: 美國沙漠中的不夜城—拉斯維加斯

  5. 如果想進一步分辨A與B,我們至少得知道 「日溫差」這項資訊。 • 因此,要了解一個地區的氣溫,一般人至 少會蒐集兩個數字,可能是平均溫度及溫 差,或者是最高溫度和最低溫度。 • 上述的道理,也可以應用在我們所討論的標的 --- 總體經濟指標。

  6. 總體經濟指標 • 要衡量一個國家在一定期間整體經濟表現 ,需要使用一些經濟指標,這些指標不僅可 以呈現當年經濟現況,也表示過去多年來國 家經濟的變化與成長情形。 • 常見的基本經濟指標: 國民所得、GDP、GNP、失業率、通貨膨 脹與緊縮等。

  7. 國民所得 • 1929年紐約股市崩盤,引起前後10年的全球 • 性經濟大恐慌,當時世界上沒有一個國家有 • 具體數據可以告訴人們當時情況到底壞到什 • 麼程度。美國政府委託經濟學家顧志耐 • (Simon Smith Kuznets)去估計美國的國民所得 • 大小。 在政府授命之下,顧志耐於1934年提出了全 球第一套的國民所得帳,其中仔細分析當時 全美國的國民所得大小。

  8. 基本經濟指標 國民所得 • 定義: 一國(國內或國民)在一定期間內,生產 的最終產品的市場交易總價值。 最終產品: 指產品作為最終使用,而不是作為其他產品的原材料之用。

  9. 最終產品與中間產品 阿基師到市場去採購食材,買了兩顆 高麗菜。 *一顆要帶回家炒高麗菜給家人吃 此顆高麗菜為最終產品 *另一顆高麗菜要做成生菜沙拉 ,拿去自己新開的早餐店賣 此顆高麗菜為中間產品

  10. 基本經濟指標 國民所得 • 國民所得以「一國國內」定義,就是【國內生產毛額 】 (gross domestic products,GDP)。 • 國民所得以「一國國民」定義,就是 【國民生產毛額 】 (gross national products,GNP)

  11. ─ 國內生產毛額與國民生產毛額 *國內生產毛額(GDP) 國境 是指在一國的境內居民在某一單位,所生產的 所有最終商品與勞務的市場價值 *國民生產毛額(GNP) 國籍 是指一國的國民在某一單位時間裡, 生產的所有最終商品與勞務的市場價值。

  12. 在判斷一個經濟的表現是好或壞時,檢視經濟 體系中每一個人賺取的總所得是很自然的。 在都市化、全球化的浪潮下,以設籍地做為衡 量生產活動的標準,已無法真實地反映一地區 或一國的經濟實況 所以現在各國通常使用的是 國內生產毛額 (GDP)

  13. 國內生產毛額GDP 意義: 衡量總體經濟表現最重要的指標。 是指一國國內(或一經濟體系內)在一段期間 內所生產之最終商品的市場總價值

  14. 一國國內(或一經濟體系內)在一段期間內所生產之最終商品的市場總價值一國國內(或一經濟體系內)在一段期間內所生產之最終商品的市場總價值 • 一國國內 不同的經濟體系通常以國家行政區域來加 以區隔,不過也可能為某一地區,只要計算 的基礎是以國境而非國籍為標準。 • 如泰國勞工、外商在本國國內之投資生產所得到 的報酬都計入。

  15. 一國國內(或一經濟體系內)在一段期間內所生產之最終商品的市場總價值一國國內(或一經濟體系內)在一段期間內所生產之最終商品的市場總價值 • 一段期間 國內生產毛額主要針對一固定時期,如 一年或一季的資料來計算,其餘時間的產 出資料則不能採計。 不計入本期GDP的部份有 *非本期產品 ex: 移轉性支出、往年的存貨、二手貨買賣等

  16. 最終商品(含商品及勞務) 一國國內(或一經濟體系內)在一段期間內所生產之最終商品的市場總價值 • 定義: 這是指做為最終用途而非中間投入的商品。 *在衡量國內生產毛額時,應去除中間投入而 僅計入最終商品,避免重複計算的錯誤。 消費、投資、政府購買及出口四項

  17. 麵包店做出麵包賣給消費者 買小麥15元 買麵粉25元 進口種子10元 農夫出售小麥給麵粉廠 工廠加工成麵粉賣給麵包店 $35 $15 $25 $10 中間產品 最終產品 中間產品

  18. 不計算中間產品的原因 小麥15元 麵粉25元 重 複 計 算 麵包35元 重 複 計 算 重 複 計 算

  19. 市場總價值 一國國內(或一經濟體系內)在一段期間內所生產之最終商品的市場總價值 SNA定義:「供自身最終使用之產出(自己生產自己消費)」 定義: 市場總價值所指的是最終商品(含商品及 勞務)的產出是透過市場交易產生的貨幣價值 排除: 1. 非市場性的生產活動 EX:家務 2. 非法交易(地下經濟)EX:毒品交易 3. 投機性資本利得。 EX:股票買賣 例外 ①自有房屋的設算租金 ②農民留供自用的農產品

  20. 來練習看看吧! 試判斷下列各項活動,何者須列入當年GDP 中?何者須列入GNP中? • 1. 921大地震,救濟金支付了兩千萬元 • 2. 家庭主婦的勞務付出 • 3. 台商在泰國投資工廠的利潤 • 4. 色情、走私、販毒等地下經濟交易所得 GNP

  21. 產品 產品 收益 消費 所得 成本 要素 要素 支出面 生產面 產品市場 廠商 家戶 要素市場 所得面

  22. 國內生產毛額GDP計算方式 1.支出面 2.所得面 3.生產面

  23. 1. 支出面( 需要面or消費面 ) ( 最終用途衡量法 ) 意義: 當經濟體系所有市場都結清(clearing) 時,所有廠商生產的最終商品與勞務的市 場價值,恰好等於家計單位購買這些商品 與勞務的總金額。

  24. 一般而言, 經濟體系有四個部門會購買最終商品 • 由消費者所消費稱之為民間消費C • 由廠商所消費的部分稱為民間投資I • 由政府單位所消費稱之為政府購買G • 由國外購買者的部分稱為出口X

  25. 最終用途 1. 消費 C (consumption) 2. 投資 I (investment ) 3. 政府購買 G (government purchases ) 4. 出口 X (export ) GDP =C+I+G+(X-M) { 消費+投資+政府購買+(出口-進口)} 淨出口

  26. 進口種子10元 買小麥15元 買麵粉25元 農夫出售小麥給麵粉廠 工廠加工成麵粉賣給麵包店 麵包店做出麵包賣給消費者 $15 $10 $35 $25 GDP = C + I + G + (X-M) 消費 + 投資 + 政府購買 + (出口-進口) = 35 + 0 + 0 + (0-10) = 25

  27. 2. 所得面 意義: 將一國內之四種生產要素的報酬加總 來計算GDP。 生產要素報酬: 1.工資 2.地租 3.利息 4.利潤

  28. 公式: GDP = w + r + I + π+ 折舊 +企業間接稅淨額 w:工資 r:地租 I:利息 π:利潤 ◎ 企業間接稅淨額 = 企業間接税–政府補貼 營業稅、關稅、貨物稅等等

  29. 已知某國民所得會計資料如下: 工資 250 利潤 50 補貼 10 租金 40 折舊 28 利息 20 間接稅 20 GDP = 250+50+40+28+20+(20-10) = 398

  30. 3. 生產面 ( 附加價值法 ) 意義: 將不同部門各級產業所提供的最終產品 (含商品及勞務)的市場價值加總。 附加價值: 產出額扣除它所投入的原材料、半成品部分 後,即為創造產出的增加部分,稱為附加價值 ( Value-added)

  31. 麵包店做出麵包賣給消費者 進口種子10元 買小麥15元 買麵粉25元 農夫出售小麥給麵粉廠 工廠加工成麵粉賣給麵包店 $35 $10 $15 $25 附加價值 =15-10=5 附加價值 =25-15=10 附加價值 =35-25=10 GDP=25

  32. GDP = 2800

  33. ─ GDP的三種估算方式: 1.加總不同部門的支出,稱為支出法 2.加總各種生產要素的報酬,稱為要素所得法 3.加總各個廠商的產出的,稱為最終產出法 附加價值

  34. 大家來找碴 GNP GDP

  35. 比較起來,在日本的薪水要是沒有台灣的兩倍的話,相對來說是比較窮,因為可以消費的麵包變少了。比較起來,在日本的薪水要是沒有台灣的兩倍的話,相對來說是比較窮,因為可以消費的麵包變少了。 一個國家所得高就比較富有? 我們可以得到一個結論……所得是「相對」的概念,不能用「絕對」 的概念來比較 同樣一個麵包,在日本賣70元台幣;但是在台 灣賣35元台幣。 代表同樣70元台幣在日本只能買一個麵包;但在台灣可以買兩個麵包。 所以我們可以說日本的物價是台灣的兩倍

  36. 「所得」和「購買力」之間並不是等號 其次,「所得」分為「名目所得」和「實質所得」 • 「名目所得」 指的就是薪水條上的數字。 • 「實質所得」 考慮物價水準後的所得,指的就是購買力。 名目所得和實質所得

  37. 名目GDP (nominal GDP) - 以當期價格計算商品與服務的價值 • 實質GDP (real GDP) - 以固定價格計算商品與服務的價值 反應的是真正的購買力。 當期物價來計算 某一基期的物價來計算

  38. 基期:作為價格與產量比較標準的年度。

  39. 不丹 最快樂的窮國 • 根據英國萊斯特大學在06年 七月所公布的研究「世界快樂 地圖」(World Map of Happiness),不丹的快樂,在 全球排名第八。不丹人均國民 所得僅一千四百美元,卻比人 均所得三萬一千五百美元的日 本高出八十名,也比四萬一千 八百美元的美國高出九名。而 台灣,在這份排行榜上,列名 六十三名(編按:六十三名共 八國同分)。

  40. 國民所得與經濟福祉 GDP 被視為衡量社會經濟福利的單一最佳指標。 GDP 的上升實際上可以讓我們過更好的生活, 但GDP 並非是衡量快樂和生活水準的完美指標, 產出價值愈高或國民所得愈高未必代表一國的 經濟福祉(economic welfare)愈高。

  41. 產出價值愈高或國民所得愈高未必代表一國的 經濟福祉(economic welfare)愈高,以其評估一國經 濟福祉所產生的問題,至少有以下幾點: 1.未能表現所得分配狀態(無法反映貧富差距) 2.不計入家務價值 3.不計入休閒價值 4.未扣除污染等負產品的價值 5.未能考慮產品品質內涵

  42. 1.未能表現所得分配狀態(無法反映貧富差距) 原因: GDP計算只能反映整個社會的總生產價值,至於這 些生產價值在國民之間如何分配,則無法反映出來 舉例來說: 平均每人國民所得很高,但國內貧富差距嚴重, 並不能表示全國人民的真正生活水準

  43. 2.不計入家務價值 原因: 因為非市場交易的經濟活動,資料不易取得 ,因此無法反映在國內生產毛額中。 影響: 這些勞務沒有經過市場交易,不算在GDP中 ,會使GDP被低估。 兩項要計入本期GDP的例外: (1)自有房屋的設算租金 (2)農夫自產自用的農產品

  44. 3.不計入休閒價值 原因: 它沒有衡量大部分在市場以外的活動,比如 說父母和孩子一起享用的時間, 或是義工活動。 影響: 會使GDP被低估

  45. 4.未扣除污染等負產品的價值 災害損失、汙染損害等 原因: GDP只計算正面的產品價值,因經濟活動造 成的公害卻不計算,忽略了負生產所造成的社會 損失 。 即使一國國內生產毛額快速成長,卻很難從這 個數字瞭解,該國為了經濟發展是以多少的自然 生態破壞做為代價。 影響:會使GDP被高估

  46. 5.未能考慮產品品質內涵 原因: GDP所統計的產品,隨著技術、品質進步而 價格便宜,這種福祉增加現象無法在GDP中反 映出來 影響: 會使GDP被低估

  47. 福利與綠色國民所得 GDP未考慮: • 1.所得分配狀態 • 2.家務價值 • 3.休閒價值 • 4.污染等負產品的價值 • 5.產品品質內涵 *綠色GDP考慮以上因素

  48. 綠色國民所得 目前國際間編製綠色國民所得帳之基礎理論,係以SEEA及NAMEA系統為主,其中SEEA是由聯合國環境規劃署所發展及倡導,引用的國家最多 綠色GDP(green GDP) 原因:傳統的國民所得帳因受限於市場交易機能,僅 包括市場及少數無市場交易行為,並未將環境污染及 自然資源耗損列入,故造成污染愈大,防治污染費用 愈高,而無法正常衡量一國之國民生活福祉。 聯合國於十幾年前開始研究一套整合環境及經濟之 綠色國民帳,而將自然資源耗損及環境品質變化等從 國民所得中扣除,作為衡量國民生活與福利水準、生 態平衡及環境發展的指標。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