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0

國家賠償法簡介

國家賠償法簡介. 報告人:楊璿圓. 壹、國家賠償法簡介:. 一、人民因公務員之違法行為受到損害時,得向國家請求損害賠償,係現代國家憲法所保障的基本人權之一。 二、憲法第24條承認國家賠償責任。並於69年6月20日經立法院通過國家賠償法,70年7月1日正式施行。 三、 國家賠償法原則上係公法,惟國家賠償法第5條明定國家賠償除本法規定外,適用民法規定,第12條亦規定適用民事訴訟法,因此國家賠償法具有公、私法之性質 。. 貳、國家賠償法本文介紹:. 一、立法依據 : 中華民國憲法第24條規定: 「凡公務員 違法侵害人民之自由或權利者,除依法

Download Presentation

國家賠償法簡介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國家賠償法簡介 報告人:楊璿圓

  2. 壹、國家賠償法簡介: 一、人民因公務員之違法行為受到損害時,得向國家請求損害賠償,係現代國家憲法所保障的基本人權之一。 二、憲法第24條承認國家賠償責任。並於69年6月20日經立法院通過國家賠償法,70年7月1日正式施行。 三、國家賠償法原則上係公法,惟國家賠償法第5條明定國家賠償除本法規定外,適用民法規定,第12條亦規定適用民事訴訟法,因此國家賠償法具有公、私法之性質。

  3. 貳、國家賠償法本文介紹: 一、立法依據: 中華民國憲法第24條規定:「凡公務員 違法侵害人民之自由或權利者,除依法 律受懲戒外,應負刑事及民事責任。被 害人民就其所受損害,並得依法律向國 家請求賠償。」

  4. 二、國家賠償責任的類型 (一)公務員於執行職務行使公權力時,因故意或過 失不法侵害人民自由或權利者。 (二)公務員怠於執行職務,致人民自由或權利遭受 損害者。 (三)公有公共設施因設置或管理有欠缺,致人民生 命、身體或財產受損害者 (四)有審判或追訴職務之公務員,因執行職務侵害 人民自由或權利,就其參與審判或追訴案件犯 職務上之罪,經判決有罪確定者,適用本法規 定。

  5. 三、國家賠償法公務員之定義: (一)依法令從事於公務之人員。 (二)受委託行使公權力之團體,執行 職務之人於行使公權力時,視同 委託機關之公務員。 (三)受委託行使公權力之個人,執行 職務行使公權力時。

  6. 四、公權力之定義 公權力,係指公務員居於國家機 關之地位,行使統治權作用之行 為而言,包括運用命令及強制等 手段干預人民自由及權利,及提 供給付、服務、救濟、照顧等方 法,增進公共及社會成員之利益, 以達成國家任務之行為在內。」 (最高法院92年台上字第52號)。

  7. 五、公有公共設施:(國家賠償法第3條) (一)國家賠償法第三條第一項所稱「公有公共設 施」係指已設置完成並已開始供公眾使用之 有體物。國家或地方自治團體,為供公務需 要、公共目的或公眾使用之各種公有公共設 施,如道路、河川橋樑、堤防、港埠、水溝 下水道、民用航空站、停車場所、機關辦公 廳房舍、公立學校校舍、社教機關、市場、 醫療衛生機構及此等設施之附屬物,另外, 警備車、消防車、警犬等動產亦包括在內。

  8. 五、公有公共設施:(國家賠償法第3條) (二)公共設施必須已經建造完成,驗收合 格並開始使用者,始足當之,其僅在 施工建造中,尚未完成以供公務或公 眾使用者,既不成其為「設施」,自 無適用該條項之餘地。若於建造中發 生損害情事,僅得依民法(例如第189 條)所定侵權行為責任處理。(法務 部71年法律字第9026號函示)

  9. 五、公有公共設施:(國家賠償法第3條) (三)凡供公共使用或供公務使用之設 施,事實上處於國家或地方自治 團體管理狀態者,均有國家賠償 法第三條之適用,並不以國家或 地方自治團體所有為限。如既成 道路或私有道路供公共使用-公 用地役權。

  10. 五、公有公共設施:(國家賠償法第3條)(四)公有公共設施之結構基礎如已完工, 且已開放供公眾使用,縱尚未正式 驗收,仍應認有國家賠償法第3條之 適用,方足以保護大眾之利益。本 件事故發生時,系爭道路工程固尚 未經正式驗收,惟倘已開放供公眾 使用通行,仍應認有國家賠償法第 3條之適用。」最高法院91年度台上 字第1092號判決參照。

  11. 六、設置管理有欠缺(國家賠償法第3條) (一)所謂「設置有欠缺」,係指土地上之 建築物或其他工作物,於建造之初即 存有瑕疵而言;所謂「保管有欠缺」, 係指於建造後未善為保管,致其物發 生瑕疵而言。(最高法院50年台上字 第1464號判例)。

  12. 六、設置管理有欠缺(國家賠償法第3條) (二)公共設施設置或保管之欠缺,不必 為損害發生之唯一原因,如與自然 事實(如颱風、地震、洪水)或第 三人之行為,或被害人自己之行為 而發生損害之結果者,國家仍應負 損害賠償責任;但公共設施本身已 具備通常應有之安全性,而係因不 可預料之外力以致造成損害者,國 家即可不負損害賠償責任。

  13. 七、不可抗力之探討 (一)所謂不可抗力,係指人力無從 抵抗之自然力。 (二)目前國家賠償學說多分以「場 所的不可抗力」及「時間上的 不可抗力」。

  14. 七、不可抗力之探討 (一)場所的不可抗力:如因颱風引起 堤防崩潰,是否屬不可抗力,司法裁判實務認為,如該堤防設計皆符合規範,且設計時其高度已超過原來所有最高水位而有餘,施工及管理均無欠缺,而發生事故之水位,是因颱風 挾帶超大豪雨致水位增至歷年來所未達之水位,自屬不可抗力所生之損害。

  15. 七、不可抗力之探討 (二)時間上的不可抗力:指公有公共設 施設置或管理之欠缺,係因第三人 之行為所致,而該設施之設置或管 理機關在極短暫之時間,無法立即 予以修護或採取相對應措施之意。 例如:油罐車翻覆,隨後之機車騎 士行經該路段,因路面油漬打滑發 生車禍。

  16. 八、管理機關:(國家賠償法第3條) (一)國家賠償法第3條第1項規定:「公 有公共設施因設置或管理有欠缺,致人民生命、身體或財產受損害者,國家應負損害賠償責任」。其所稱「管理機關」 應指法律所定之管理機關或依法律代為 管理之機關而言。(法務部77年8月5日 法77律決字第12991號函參照)

  17. 八、管理機關(二)最高法院98年度台上字第1608號判決,八、管理機關(二)最高法院98年度台上字第1608號判決, 認「管理機關」係指法律所定之管理機 關或依法律代為管理之機關而言。本案 鄉道58線,法定管理機關是高雄縣政府, 於94年與上訴人訂有委託管理契約,且 依高雄縣道路管理自治條例第4條第2、4 項規定: 「鄉道管理機關為本府」「鄉 道得委由各鄉(鎮、市)公所養護管 理」,認高雄縣鳥松鄉公所為管理機關。

  18. 九、求償權:(一)第2條第2項情形,公務員有故意或重大過失時,賠償義務機關對之有求償權。(二)第3條第1項情形,就損害原因有應負責任之人時,賠償義務機關對之有求償權。(三)第4條第1項執行職務之人有故意或重大過失時,賠償義務機關對受委託之團體或個人有求償權。九、求償權:(一)第2條第2項情形,公務員有故意或重大過失時,賠償義務機關對之有求償權。(二)第3條第1項情形,就損害原因有應負責任之人時,賠償義務機關對之有求償權。(三)第4條第1項執行職務之人有故意或重大過失時,賠償義務機關對受委託之團體或個人有求償權。

  19. 十、賠償義務機關 (一)依第2條第2項請求損害賠償者,以該公務員所 屬機關為賠償義務機關。如最高法院97年度台 上字第1514號判決,台北市政府捷運工程局興 建捷運新莊線,於93年艾迪颱風來襲時因同安 抽水站擴建工程之施工及監工疏失,抽水站旁 新建箱涵破洞進水,造成台北縣三重地區嚴重 淹水。然因系爭工程並非該局發包施作,亦非 該局負責監造查核,自非承辦該事務之公務員 所屬機關,亦非系爭工程設置或管理機關。

  20. 十、賠償義務機關 (二)依第3條第1項請求損害賠償者,以該 公共設施之設置或管理機關為賠償義 務機關。 (三)前二項賠償義務機關經裁撤或改組者, 以承受其業務之機關為賠償義務機關。 無承受其業務之機關者,以其上級機 關為賠償義務機關。

  21. 十、賠償義務機關 (四)不能依前三項確定賠償義務 機關,或於賠償義務機關有 爭議時,得請求其上級機關 確定之。其上級機關自被請 求之日起逾二十日不為確定 者,得逕以該上級機關為賠 償義務機關。

  22. 十一、民法及其他法律之適用情形: (一)國家損害賠償,除依本法規定外,適用民法 規定。 (二)國家損害賠償,本法及民法以外其他法律有 特別規定者,適用其他法律。 (三)特別規定:「公務員因故意違背對於第三人 應執行之職務,致第三人受損害者,負賠償 責任。其因過失者,以被害人不能依他項方 法受賠償時為限,負其責任。前項情形,如 被害人得依法律上之救濟方法,除去其損害, 而因故意或過失不為之者,公務員不負賠償 責任。」

  23. 十二、國家賠償方法: (一)國家負損害賠償責任者,應以金 錢為之。但以回復原狀為適當者, 得依請求,回復損害發生前原狀。 前項賠償所需經費,應由各級政 府編列預算支應之。 (二)自100年至本(102)年度本府每年 編列國家賠償金預算為1,100萬元

  24. 十三、時效規定 (一)賠償請求權,自請求權人知有損害時 起,因二年間不行使而消滅;自損害 發生時起,逾五年者亦同。 (二)第二條第三項、第三條第二項及第四 條第二項之求償權,自支付賠償金或 回復原狀之日起,因二年間不行使而 消滅。

  25. 十四、請求程序:書面請求及協議書 (一)依本法請求損害賠償時,應先以書面 向賠償義務機關請求之。 (二)賠償義務機關對於前項請求,應即與 請求權人協議。協議成立時,應作成 協議書,該項協議書得為執行名義。 (三)違反的法律效果-民事訴訟法第249條 第1項第6款起訴不合程式或不備其他 要件。

  26. 十五、提起國家賠償訴訟程序 (一)賠償義務機關拒絕賠償,或自提出 請求之日起逾三十日不開始協議, 或自開始協議之日起逾六十日協議 不成立時,請求權人得提起損害賠 償之訴。但已依行政訴訟法規定, 附帶請求損害賠償者,就同一原事 實,不得更行起訴。

  27. 十五、提起國家賠償訴訟程序 (二)依本法請求損害賠償時,法院 得依聲請為假處分,命賠償義 務機關暫先支付醫療費或喪葬 費。 (三)損害賠償之訴,除依本法規定 外,適用民事訴訟法之規定。

  28. 十六、外國人之適用 (一)本法於外國人為被害人時, 以依條約或其本國法令或慣 例,中華民國人民得在該國 與該國人享受同等權利者為 限,適用之。

  29. 十六、外國人之適用 (二)案例:大陸旅遊團來臺南安 平古堡參觀,陸客甲主 張因安平古堡內樓梯石 階不平,高度不一,致 其踩空摔落樓梯受傷, 請求國家賠償。 爭點:陸客究係本國人或外國 人。

  30. 十七、相當因果關係的定義 (一)我國學者及實務界一致認為, 侵權行為與損害賠償義務之 發生,需以行為與損害之發 生間具有「因果關係」之存 在為前提

  31. 十七、相當因果關係的定義 (二)最高法院76年台上字第158號判 決亦謂:「按侵權行為之債, 須損害之發生與侵權行為間, 具有相當因果關係始能成立」。

  32. 十七、相當因果關係的定義 (三)所謂「相當因果關係」,依最高法院 民事判決闡述「所謂相當因果關係」 係指依經驗法則,綜合行為當時所存 在之一切事實,為客觀之事後審查, 認為在一般情形上,有此環境,有此 行為之同一條件,均發生同一之結 果。」(87年度台上字第154號、89年 度台上字第2483號、90年度台上字第 772號民事判決)。

  33. 參、國家賠償如何適用民法之規定: 民法損害賠償之相關規定:如民法第184 條,一般侵權行為;民法第185條,共同 侵權行為;民法第192條,侵害生命權之 財產上損害賠償。民法第193條,侵害身 體健康權之財產上損害賠償;民法第194 條,侵害生命權之非財產上損害賠償; 民法第195條侵害其他人格權及身分法益 之非財產上損害賠償及其限制。

  34. 肆、機關辦理國家賠償之重點 一、先行審查本機關是否為公有公共設施之 管理機關及賠償義務機關,再審查國家 賠償請求書程序及書件是否齊備。 二、調查國家賠償之要件是否成立(公務員 行使公權力有無故意或過失之不法行為; 或公共設施設置、保管有無欠缺,致生 人民權益受有損害?)。

  35. 肆、機關辦理國家賠償之重點 三、請求權人所受損害(死亡或傷害)與國 家賠償成立要件,有無相當因果關係? 四、審查被害人有無「與有過失」?例如: 酒醉駕車、未戴安全帽、違反交通規則 (超速、超載)、使用人之過失。 五、符合國家賠償要件,進行協議時則審查 民事損害賠償項目及金額:計有醫藥費、 殮葬費、扶養費、減少勞動能力費用、 增加生活需要費用、精神慰藉金等項目。

  36. 伍、國家賠償案例討論 一、公務員於執行職務行使公權力時,因故 意或過失不法侵害人民自由或權利者。 案例:第三人林OO夥同臺南市警察局第O 分局刑事組小隊長王OO,及張OO 等人,由王OO假借刑事警察之職務 上權力,以誣告其有流氓行為,及恐 嚇取財、持槍強盜等刑事犯罪,致其 遭羈押、提起公訴,後終獲判決無罪 確定。向臺南市警察局請求國家賠償。

  37. 伍、國家賠償案例討論 二、公務員怠於執行職務,致人民自由或權 利遭受損害者。 案例:雲林縣中山國寶二期大樓及觀邸於921地震中 倒塌,法院判決認雲林縣政府所屬公務員未 能於大樓施工期間,藉由到場勘驗建築物方 式,發現施工人員上開違反建築技術成規, 而有危害公共安全之虞之行為,俾得採取通 知承造人或起造人或監造怠於執行職務之不 作為,致建商得以輕易遂行其等違背建築技 術成規行為,而造成系爭二大樓有如上無法 承受九二一地震襲擊之建築上缺失結果。

  38. 伍、國家賠償案例討論 三、公有公共設施因設置或管理欠缺,致人民生命、 身體或財產受損害者。 案例:98年6月被害人許O霖將其駕駛之自小客車停    靠在本市東平路與東安路口後甲國中後門,    下車正要橫越馬路時,路邊的大王椰子樹樹 幹突然折斷倒塌,砸中被害人身體致其嚴重 受創經緊急送醫急救,仍不治死亡,其父母 向原臺南市政府請求國家賠償。(協議賠償)

  39. 伍、國家賠償案例討論 三、公有公共設施因設置或管理欠缺,致人民 生命、身體或財產受損害。 案例:94年間被害人李O慈駕駛輕機車行經本 市大同路之外側快車道時因撞擊路設置 凸起減速墊跌倒,遭後方行駛軍用大卡 車撞擊死亡,其父母認減速墊設置有欠 缺,向原臺南市政府請求國家賠償。 (原市府拒絕賠償後,經訴訟判決賠償)

  40. 報 告 完 畢 謝 謝 聆 聽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