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5

熱處理製程

熱處理製程. ◆ 半導體元件製造可說是熱處理的反覆進行。 ◆ 在熱擴散為主流的時期,也曾以 1200℃ 的高溫進行處理。目前熱處理的最高溫度約為 900℃ ,且落實地朝低溫化進展。 ◆ 於爐管內加熱形成氧化膜,為半導體元件的核心,如果沒有這項技術的話,就無法製作 CMOS 。 ◆ 半導體元件中的熱處理可分為兩種 ◎ 一個是元件製造的基本-熱氧化製程。 ◎ 另一個則各式各樣熱處理。 ◆ 各式各樣的熱處理:包括離子植入後為了活性化的退火處理、 Al 的熱壓法、塗佈的硬化等項目。. 晶圓製程中的溫度範圍. 基本製程概念.

jamar
Download Presentation

熱處理製程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熱處理製程 ◆ 半導體元件製造可說是熱處理的反覆進行。 ◆ 在熱擴散為主流的時期,也曾以1200℃的高溫進行處理。目前熱處理的最高溫度約為900℃,且落實地朝低溫化進展。 ◆ 於爐管內加熱形成氧化膜,為半導體元件的核心,如果沒有這項技術的話,就無法製作CMOS。 ◆ 半導體元件中的熱處理可分為兩種 ◎ 一個是元件製造的基本-熱氧化製程。 ◎ 另一個則各式各樣熱處理。 ◆ 各式各樣的熱處理:包括離子植入後為了活性化的退火處理、Al的熱壓法、塗佈的硬化等項目。

  2. 晶圓製程中的溫度範圍

  3. 基本製程概念 ◆ 目前熱處理的工具是爐管,這也是傳統以來,加熱氧化處理製程所使用的裝置。 ◆ 雖然各退火處理製程也依然使用爐管,但面臨當前製程低溫化,及晶圓大口徑化的趨勢等,燈泡加熱方式也逐漸加入生產線,即所謂RTP (Rapid Thermal Process) 的熱處理裝置。 ◆ 現在設計的法則為300mm/0.13μm,只需要850~900℃的溫度,但此溫度也有再降低的必要。 ◆ 晶圓處理的溫度降低,原因包括淺接面的需求,以及避免口徑大的晶圓因加熱產生變形。 ◆ 但是不只是要達到低溫化,同時也要考量時間的因素,達到降低熱預算,以及適當控制升降溫度的目標。

  4. 退火處理技術 ◆ 當離子植入後,若不進行退火處理的話,則無法到達矽中雜質 ( 例如B、P等 ) 重新分佈所需的溫度。 ◆ 退火處理,即是金屬加工過程中的退火。退火是為了熱擴散、再結晶、轉移物質相、去除變形等而進行的熱處理,因此半導體製程中的退火處理,也具有相同的意思。 ◆ 半導體製程,其目標不外乎追求更好的結晶特性、界面特性、電子特性,以及改善形狀、去除缺陷,達到高純度化、精緻化、穩定化等。

  5. 熱氧化膜在元件中的應用

  6. 熱氧化膜製程 ◆ 當矽放在高溫氧化的環境中,表面自然形成,產生矽本身的氧化膜。 ◆ 高溫製程中某些熱氧化的處理,對於污染的控制,要求特別嚴格。即使到現在,似乎稍有疏忽,污染的機會就會遽增。 ◆ 熱氧化膜的形成,目前以使用乾氧(乾式氧化),或藉H2-O2燃燒產生H2O的方式(濕式氧化),較為普遍。 ◆ 特別是以H2-O2燃燒法產生高純度的水蒸氣,由於容易控制水蒸氣的濃度,包括閘極氧化膜的形成在內,都經常使用此方法。 ◆ 閘極氧化膜的厚度僅有,非常地薄,為了達到控制得宜的目的,相對的,氧化劑供應量的調整就非常重要。

  7. 矽熱氧化形成速率實驗數據

  8. 熱處理製程設備 ◆ 氧化以及所有的熱處理製程,其使用的裝置具有非常重大的意義。隨著工具的不同,將嚴重左右處理的性能。 ◆ 目前最常使用的工具,雖然還是爐管,但面臨大口徑化和低熱預算的趨勢,新概念工具也漸漸引進製程中。將爐管原本「重、厚、長、大」的負面印象,一掃而空。而競爭對手之一,則是使用鹵素燈的RTP裝置。

  9. 爐管與RTP比較 ◆ 爐管是以批為單位處理晶圓,處理速度較慢,但生產率高;RTP要一枚一枚處理晶圓,一旦無法提高處理速度,生產率就不佳。 ◆ RTP有表面溫度測定的困難及熱不平衡狀態的問題。爐管則是由外加熱,利用輻射和傳導進行加熱,可達到所謂的熱平衡狀態,可確實掌控正確的溫度;然而當熱量增大,不易快速升降溫度,對熱預算而言相當不利。 ◆ RTP只適合用於溫度極限較寬的製程。 ◆ 與爐管相比,RTP可達到瞬間加熱的效果。雖然瞬間處理真的可能在退火處理製程中存在,可是一般而言,單單思考原本的退火處理原理,時間是重要的因素之一,以物理、化學、冶金的角度看,瞬間加熱是不可能的事。

  10. 爐管和RTP的比較

  11. 爐管與RTP的熱預算─溫度分佈

  12. 爐管RTP (furnace RTP) ◆ 針對爐管和RTP,最近有最新動向,稱為爐管RTP的熱處理裝置。 ◆ 為了配合晶圓的大口徑化,熱處理有不少問題產生。為了抑制加熱產生的變形,走向低溫化,為了縮減熱預算,朝高速升降溫的特性改良,但同時必須面對維持生產率等矛盾。 ◆ 爐管RTP可說是為了解決以上的問題,是經妥協後製造出來的產物。 ◆ 將一枚枚晶圓放進盒型,或說巨蛋型的小型爐管內,處理完畢後再進行下個步驟。也就是說,只用一枚晶圓的爐管,不是以燈進行照射,但晶圓加熱可達到isothermal。 ◆ 雖然無法達到瞬間升降溫的效果,但因為是小型的爐管,熱量較低,即使無法達到RTP的水準,但以時間來說,也算是相當短,如果再提高處理速度的話,與普通的爐管相比,熱預算可急速地降低。 ◆ 此一方式除了使用於熱氧化,但也適用於所有以爐管進行的製程。可是,爐管RTP還沒有建立所謂的標準方式,故往後的技術累積,以及生產線上的實際成果都非常重要。

  13. 爐管RTP ─ 爐管和RTP的中間概念

  14. 今後的展望 ◆ 所謂爐管對RTP,以及因大口徑,產生所謂批次對單一晶圓的技術問題,今後將持續存在。然而,也不能忽視“製程品質”的問題。因此,不可將批次方式或是爐管一概否定。一批50枚、100枚,這樣的生產率依然算是很有吸引力的。只不過以批次方式進行,本來就有發生停電等意外時,短期內損失大量晶圓的風險。 ◆ 複合製程內,將退火處理作為整合的其中一部份。但配合各製程的目的,要如何進行退火處理,則又必須針對熱處理技術,進行全盤的考量。所以熱處理不單只是要考慮溫度、時間、環境等處理條件。 ◆ 十幾年前曾有人預言:總有一天,爐管會從半導體工廠消失,被RTP取代,但短期內應該還不會實現吧。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