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5

医 学 遗 传 学

医 学 遗 传 学. 遗传的分子基础. 第三章 遗传的分子基础. 一、 DNA 的化学组成和分子结构. 二、 DNA 的存在形式. 三、真核基因的结构与功能. 四、 DNA 突变及损伤的修复. 一、 DNA 的化学组成和分子结构 (deoxyribonucleic acid). (一) DNA 的化学组成. 单核苷酸( nucleotide ). 核酸基本单位. 脱氧核糖. 磷酸. 嘧啶:T、C. 含氮有机碱 (碱基). 嘌呤:A、G. 嘧 啶. 胞嘧啶 C cytosine. 胸腺嘧啶 T thymine. 碱 基.

jane-mcgee
Download Presentation

医 学 遗 传 学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医 学 遗 传 学 遗传的分子基础

  2. 第三章 遗传的分子基础 一、DNA的化学组成和分子结构 二、DNA的存在形式 三、真核基因的结构与功能 四、DNA突变及损伤的修复

  3. 一、 DNA的化学组成和分子结构 (deoxyribonucleic acid) (一)DNA的化学组成 单核苷酸(nucleotide) 核酸基本单位 脱氧核糖 磷酸 嘧啶:T、C 含氮有机碱(碱基) 嘌呤:A、G

  4. 嘧 啶 胞嘧啶 C cytosine 胸腺嘧啶 T thymine 碱 基 鸟嘌呤 G guanine 腺嘌呤 A adenine 嘌 呤

  5. 脱氧核糖 酯 键 糖苷键 核苷 糖苷键:核糖第一位碳原子与嘧啶第一位氮原子或嘌呤第九位氮原子形成N—C键 单 核 苷 酸

  6. 3’5’磷酸二酯键:一个核苷酸中戊糖的5’碳原子上连接磷酸基以酯键与另一个核苷酸戊糖的3’碳原子相接3’5’磷酸二酯键:一个核苷酸中戊糖的5’碳原子上连接磷酸基以酯键与另一个核苷酸戊糖的3’碳原子相接 3’ 5’磷酸二酯键

  7. A = T G≡C

  8. (二) DNA的结构 1953年Watson和Crick提出DNA分子 双螺旋结构模型 一个完整的DNA分子是由两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长链围绕一个“主轴”向右盘旋形成双螺旋状结构.

  9. 二、DNA的存在形式 基因组(genome):含3.0×109的碱基对. (一)单一序列(unique sequence): 占基因组的60%-65% DNA序列在一个基因组中只有1个或很少几个拷贝,由800-1000bp组成,大多数为结构基因(2.5-3万)。 结构基因:单一序列中构成编码细胞中的蛋白 质或酶的基因。

  10. (二)重复序列(repetitive sequence) (占基因组的30%以上) DNA序列在基因组中有多个拷贝,可有几十份,几百份,甚至几十万份。 有些重复序列与染色体结构有关,大多数生物学功能有待进一步研究。

  11. 1 高度重复序列 (占10%~15%) 由很短的碱基序列重复而成,长度2~200 bp,重复次数106~108。

  12. ①卫星DNA(satellite DNA) 小卫星DNA (minisatellite DNA): 6-25个核苷酸串联重复序列 微卫星DNA (microsatellite DNA) or STR: 2-6个核苷酸串联重复序列

  13. ②反向重复序列(inverted repeat sequence): 反向重复序列:DNA某些部位具有方向相反但序列相同的区域。 回 文 序 列 如:…GGTACC… …CCATGG…

  14. CAG GAC TG NN NC AG TC CTA • ②反向重复序列(inverted repeat sequence) 十字结构 GTC CTG AC NNNGTC AG GAT 每个长约300bp 两个相隔平均12kb 功能:可能构成终止子 ,参与复制、 转录调控。

  15. 2 中度重复序列 (intermediate repetitive sequence) 占整个基因组DNA序列的20%~30%, 长度为300~7000bp,拷贝数为102~105。

  16. 短分散元件(SINE) 长度300-500bp,分散在分布基因组中,拷贝数目105。 如:人类Alu家族,由300bp构成,每个Alu 序列中含有一个限制性内切酶AluⅠ的识别序列AGCT,重复达30-50万次,平均5kb就有一个Alu顺序。 功能:与基因转录的调节、hnRNA的加工、 DNA复制的启动相关。

  17. 长分散元件(LINEs) 长度5000-7000bp,重复次数102-104。 如:KpnⅠ家族,平均长度3500~5000bp,拷贝数为3000 ~4000。 存在限制性内切酶 KpnⅠ酶切位点,占基因组的3% ~6%,功能不详。

  18. 3 多基因家族 (multigene family) 一个祖先基因(ancestral gene)经过复制和变异而传递下来的一组来源相同、结构相似、行使相关功能的基因。

  19. 两种类型 1、由一个基因产生多个拷贝,具有几乎相同的顺序,成簇地排列在同一条染色体上,这种集中成簇的一组基因称为基因簇。它们同时发挥作用,合成某些蛋白质。 2、由一个基因产生多次拷贝,序列有所不同,分散在几条染色体上,编码一组关系密切的蛋白质。

  20. 4 拟基因 拟基因(pseudogene)也称假基因,指在多基因家族中,某些成员不产生有功能的基因产物,这些基因称为拟基因,常用ψ表示。

  21. 小结DNA的存在形式 1.单一序列:占基因组的60%-65% 2.重复序列: 卫星DNA 1) 高度重复序列 反向重复序列 2)中度重复序列 3)多基因家族 4)拟基因

  22. 三、真核基因的分子结构和功能 外显子 exon:具有编码意义 编 码 区 内含子intron:无编码意义 ( 5/ GT -3/ AG 法则) 结构 基因 TATA框 启动子 CAAT框 GC框 非编码区(调控区) 增强子 mRNA裂解信号 (AATAAA) 终止子 回文结构

  23. enhancer A A C CAAT box TATA box T A T A A T T T exon G G C A A T C A GC box intron AATAAA TATA box CAAT box (一)真核基因的分子结构特征 GC box GGCGGG GT — AG law

  24. 启动子(promoter) • TATA box:上游17—19bp TATAA(T)AA(T) 功能:能被RNA聚合酶Ⅱ识别并准确识别转录的其始部位,决定转录的起始点

  25. 启动子(promoter) CAAT box:上游70—80bp, GGC(T)CAATCT 功能:对转录有促进作用

  26. 启动子(promoter) • GC box: 位于CAAT box两侧,GGCGGG2个 • 功能:转录调节区,具有激活转录的 功能

  27. 增强子(enhancer) • 定义:本身不具启动子活性,但能加速基因转录的一段特定的DNA调节性序列。 • 核心序列:GGTGTGGAAA(TTT)G • 功能:与特异性蛋白结合提高转录的频率

  28. 终止子(terminator) 回文序列 + 5’-AATAAA-3’ 功能:发夹结构可阻 碍RNA聚合酶的移动, 终止转录

  29. (二)真核基因的功能 1.贮存遗传信息 DNA分子中A、T、C、G四种碱基的排 列顺序中蕴藏着遗传信息。 2.复制DNA分子合成一个与自己相同的DNA分子的过程。其结果DNA含量增加一倍。DNA----2 DNA

  30. T—A T T—A T A -T G—C C—G G—C A—T C—G A-T A—T A-T A-T A—T A-T C—G A—T G—C C—G A G—C A G-C A—T T—A G—C T A G C T—A T A A-T A T C G G—C C G A T G—C C—G G C A—T A T C—G TTGCG A—T A-T T A AACGC A-T T A A-T AACGC TTGCG A—T A-T C—G A—T G—C C—G G—C G—C G—C DNA复制(replication ): 1)半保留复制(semi-conservative replication) 分别以2条单链为模板按碱基配对原则形成与亲代DNA分子相同的两条子链。每条子链中一条多核苷酸链是亲代DNA分子即模板链,另一条是互补合成的。

  31. 2)方向性:新合成的链5’—3’ 3)半不连续复制 1、前导链 3’—5’合成 5’—3’ 2、后随链 5’—3’合成 5’—3’岗崎片段 4)需RNA引物:合成DNA时,先借助RNA聚合 酶,以DNA为模板,合成一小段RNA,具 有引物作用 5)复制子(replicon):含一个复制起点, 能够独立进行复制的DNA区段。

  32. RNA 蛋白质 3.基因表达 基因表达:DNA序列所携带的遗传信息,通过转录和翻译形成具有生物活性的蛋白质的过程。 转录 翻译 DNA 逆转录 复制 复制

  33. 1)转录(transcription) 转录:在RNA聚合酶的催化下,以DNA反编码链为模板,按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以dNTPs为原料合成RNA的过程。 一个特定基因的DNA双链分子中只有一条链带有遗传信息,称为编码链,与之互补的称为反编码链。

  34. 编码链:5' - ATG AAA CGA GTC TTA TGA -3' 反编码链: 3'- TAC TTT GCT CAG AAT ACT -5' mRNA:5'- AUG AAA CGA GUC UUA UGA -3'

  35. 信使RNA(mRNA) 核仁以外的常染色质转录的。 转录产物 转运RNA(tRNA) 核仁内的常染色质转录的。 核糖体RNA(rRNA) 转录过程 转录初始阶段:DNA----hnRNA 转录加工阶段:hnRNA---mRNA (剪接、戴帽、加尾)

  36. 3 5 外显子 1 (E1) 1 30 外显子 2 (E2) 31 104 外显子 3 (E3) 105146 CAAT框 RNA聚合酶结合 控制转录频率 TATA框 RNA聚合酶结合 决定转录起始点 AATAAA 内含子1(I1) 内含子2(I2)  3 5 外显子 1 (E1) 1 30 外显子 2 (E2) 31104 外显子 3 (E3) 105 146 AATAAA 回文顺序  内含子1(I1) 内含子2(I2)  3 5 外显子 1 (E1) 1 30 外显子 2 (E2) 31 104 外显子 3 (E3) 105 146 AATAAA 回文顺序 mGmG 回文顺序  3 5 外显子 1 (E1) 1 30 外显子 2 (E2) 31 104 外显子 3 (E3) 105 146 AATAAA    内含子1(I1) 内含子1(I1) 内含子1(I1) 内含子2(I2) 内含子2(I2) 内含子2(I2)    AAAAAAAAAAAAA DNA 转录 hnRNA 加工 剪接 带帽 加尾 成熟的mRNA

  37. 5′— 5′ 戴 帽 戴帽:在hnRNA的5'端接上一个甲基化帽,即7-甲基鸟嘌呤核苷酸(m7'GpppX)。

  38. 戴 帽 • 有效地封闭 RNA 5'端,使之不再接加核苷酸,也不受磷酸酶和水解酶的消化,增强了mRNA的稳定性。 • 为核糖体提供识别mRNA的信号,促进mRNA和核糖体小亚基的结合。

  39. 加 尾 mRNA3‘端在腺苷酸聚合酶的作用下加接一连串腺苷酸,形成多聚腺苷酸(polyA)尾,这一过程称为多聚腺苷酸化反应。 作用:保持mRNA 3‘端末端稳定,不被酶的破坏,并且可以促使mRNA由细胞核转运到细胞质中。

  40. 2) 翻译(translation) 将mRNA的碱基顺序转变成为多肽链的氨基酸顺序的过程。 mRNA rRNA tRNA

  41. 遗 传 密 码 表 四种碱基以三联体的形式组成一个遗传密码子64个

  42. 基因表达的特殊事件 • 遗传印记(genetic imprinting) 不同性别的亲代传给子代的同一染色体或基因,当发生改变时可引起不同表型的现象,也称为基因组印记 (genomic imprinting)。

  43. 表现:指来自双亲的基因存在着功能 上的差异。 机制:基因在生殖细胞分化过程中受到 不同修饰的结果。 据推测DNA的甲基化可能遗传印记的分子机理之一。

  44. Anti -PWS Anti -PWS Anti -AS Anti -AS Prader-Willi综合征(PWS) & Angleman综合征(AS) AS 智力低下 大嘴呆笑 步态不稳 红面颊 癫痫 PWS 智力低下 身材矮小 过度肥胖 小手小足 del(15)( q11--q13)

  45. 四、DNA的突变与损伤修复 (mutation and repair) DNA突变:是指DNA的核苷酸顺序发生的可 遗传的变异。 基因突变(gene mutation):基因在结构 上发生碱基对组成或排列顺序的 改变。

  46. (一)突变的分类 生殖细胞突变 1.突变在个体发育阶段 体细胞突变 诱发突变 (induced mutation) 2.引起突变的因素 自发突变 (spontaneous mutation)

  47. 转换 ①碱基置换 颠换 ② 碱基的缺失插入 3.基因突变 的方式 整码突变 移码突变 ③动态突变 ④染色体的错误配对和 不等交换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