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0

性別平等教育

性別平等教育. 作者 :207 班 21 號施博馨. 性別刻板印象. 「性別刻版印象」 ,簡單來說,就是指一種 以偏蓋全 的印象,不要再以「 男兒有淚不輕彈 」,「 男生不可撤嬌 」「 女生不宜追求高成就 」,男女原本就有生理、心理上的差異,但其差異不會比個體間的差異來得大。 二十一世紀的我們須具有 『 雙性化 』 的行為特質, 剛柔並濟 的人格特質,也就是說男生可以開始學習體貼,溫柔,表達情感,而女性也可以學習獨立,理性思考、、、。 . 兩性平等教育之意義.

Download Presentation

性別平等教育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性別平等教育 作者:207班21號施博馨

  2. 性別刻板印象 • 「性別刻版印象」,簡單來說,就是指一種以偏蓋全的印象,不要再以「男兒有淚不輕彈」,「男生不可撤嬌」「女生不宜追求高成就」,男女原本就有生理、心理上的差異,但其差異不會比個體間的差異來得大。 • 二十一世紀的我們須具有『雙性化』的行為特質,剛柔並濟的人格特質,也就是說男生可以開始學習體貼,溫柔,表達情感,而女性也可以學習獨立,理性思考、、、。 

  3. 兩性平等教育之意義 • 兩性平等教育並非男孩與女孩的戰爭,它是對人身體的尊重,對人性的尊重,及尊重自己也尊重別人,須要家庭、學校、社會共同的努力,「性侵害犯罪防治法」中規定中小學每學年至少實施4小時之兩性平等教育課程。 

  4. 兩性平等教育之性騷擾、性侵害防治資料來源: 林美薰、丁雁琪、劉美淑、江季璇(2004)。家庭暴力防治工作人員服務手冊。台北:內政部家庭暴力及性侵害防治委員會。

  5. 性侵害 • 何謂性侵害?凡是任何涉及性的意涵之行為,均被視為性侵害,嚴重的性侵害行為包括性交、口交、體外射精、性器官接觸、性猥褻,其他輕微的包括展示色情圖片、口語上的性騷擾、強迫觀賞色情影片、不斷撫摸女(男)性身體、窺視等,都屬於性侵害的範圍。基本上,可以依侵犯程度分為五種類型,如施以性嘲弄或動作、不當的碰觸、施以性報酬、施以威脅的性強迫行為,以及強暴等。 • 根據內政部性侵害防治委員會(民88),性侵害可分為強制性交(舊稱強姦)與猥褻兩大類

  6. 性騷擾 • 性騷擾防治法規定之性騷擾態樣可分為下列二種: • 交換性騷擾:性侵害犯罪以外,對他人實施違反其意願而與性或性別有關之行為,並以該他人順服或拒絕該行為,作為其獲得、喪失或減損與工作、教育、訓練、服務、計畫、活動有關權益的條件。 • 敵意環境之性騷擾:性侵害犯罪以外,對他人實施違反其意願而與性或性別有關之行為,並以展示或播送文字、圖畫、聲音、影像或其他物品之方式,或以歧視、侮辱之言行,或以他法而有損害他人人格尊嚴,或造成使人心生畏怖、感受敵意或冒犯情境,或不當影響其工作、教育、訓練、服務、計畫、活動或正常生活之進行。 • 問:何謂「交換性騷擾」?(參考法條:性騷擾防治法第2條第1項第1款。)答: 如前所述,所謂交換性騷擾,是指性侵害犯罪以外,對他人實施違反其意願而與性或性別有關之行為,並以該他人順服或拒絕該行為,作為其獲得、喪失或減損與工作、教育、訓練、服務、計畫、活動有關權益的條件。例如補習班老師見到同學亭亭玉立,藉故搭訕,並提出如果與其交往,願意免費幫她課後輔導,此即構成交換式性騷擾。 • 問:何謂「敵意環境」?(參考法條:性騷擾防治法第2條第1項第2款。)答: 指該行為已足以損害他人人格尊嚴,造成使人心生畏怖、感受敵意、不舒服或深受冒犯的情境而言。例如男性講黃色笑話,眾人訕笑,使在場女性深感困窘、不舒服,此即為敵意環境。

  7. 性騷擾、性侵害的防治 • (一)性騷擾依嚴重程度可分為五個等級: 1.性別騷擾 2.性挑逗 3.性賄賂 4.性要脅 5.性攻擊 • 『性騷擾』,就是當別人講有關性的笑話,或做出猥褻的動作讓人覺得不舒服都叫做性擾。 • 若不幸遭受到性侵害,被害人請打一一0報案,不要更衣沐浴,馬上到醫院接受醫生診療、才能立即收證及申訴。 • 性侵害犯罪目前是屬於一種公訴眾。

  8. 性別平等教育之家庭暴力資料出處:內政部家庭暴力及性侵害防治委員會、財團法人現代婦女教育基金會性別平等教育之家庭暴力資料出處:內政部家庭暴力及性侵害防治委員會、財團法人現代婦女教育基金會

  9. 家庭暴力1:精神上的不法侵害 • 什麼是家庭暴力? 依「家庭暴力防治法」中第二條第一項定義,家庭暴力意指「家庭成員間有身體或精神上不法侵害之行為。 • 除了身體上的侵害之外,精神上的侵害也是常見的家庭暴力行為,其種類包括 : • 言詞攻擊:用言詞、語調脅迫、恐嚇,企圖控制被害人。 • 心理或情緒虐待:如竊聽、冷漠、鄙視、羞辱、試圖操縱被害人等,使對方畏懼或心生痛苦的各種舉動 。 • 性騷擾:逼迫觀看性錄影帶、展示色情影片或圖片等 • 經濟控制:不給生活費、過度控制家庭財務、強迫擔任保證人、借貸等惡性傷害自尊的行為。

  10. 嗚嗚~不要打我! 家庭暴力2:親密關係的暴力 • 親密關係的暴力 • (一)身體暴力(Physical Dating Violence):用暴力對待對方,如拳打腳踢、掌摑、推撞、咬、以及使用刀械利器等。 • (二)言語暴力(Verbal Dating Violence):故意且經常使用言語傷害、數落、貶抑、威嚇或取笑對方弱點。 • (三)心理暴力(Psychological Dating Violence):用心理壓力來對待伴侶,如不理不睬、孤立、恐嚇要分手或常常把伴侶與別人比較等。 • (四)操控暴力(Manipulative/Possessive Dating Violence):用各種方法來操控,使對方屈服或配合,如眼淚攻勢的情緒操控;要求對方隨傳隨到、每天交代行蹤等行動控制;或者以財務對伴侶經濟控制。 • (五)性暴力(Sexual Violence):用肢體及精神等暴力威脅、恐嚇等方法,違反對方意願而進行性行為。 資料出處: 內政部家庭暴力及性侵害防治委員會、財團法人現代婦女教育基金會

  11. 家庭暴力3:身體上的不法侵害 • 身體上的不法侵害 舉凡肢體虐待、遺棄、押賣、強迫、引誘從事不正當之職業傷害或行為、濫用親權、利用或對兒童少年犯罪、傷害妨害自由、性侵害、違反性自主權等行為皆是。 虐待的動作包括 有鞭、毆、踢、捶、推、拉、甩、扯、摑、抓、咬、燒、扭曲肢體、揪頭髮、扼喉或使用器械攻擊等方式。這些侵害所造成的傷害,有時候可以看得見的(如淤傷或割傷),有時候是內傷,未必能夠以肉眼察覺(如腦震盪或脫臼)。 資料來源: 林美薰、丁雁琪、劉美淑、江季璇(2004)。家庭暴力防治工作人員服務手冊。台北:內政部家庭暴力及性侵害防治委員會。

  12. 家庭暴力的成因 • 一、個人心理特質觀點認為施暴行為來自施暴者個人的特質,包括沒有安全感、人格異常、有衝動與支配的性格、曾經是受虐者等。 • 二、家庭壓力或互動觀點家庭壓力觀點強調暴力的發生,是施暴者處於壓力狀態下的結果,例如失業、孩子難以管教時都是促使暴力發生的壓力源。互動觀點則指出,孩童在家庭暴力的環境中成長,也會學習的到親子互動與夫妻互動暴力模式,進而經孩童時期所學到的帶入他/她的成人世界中。 • 三、社會心理觀點社會學習論者認為施暴者的暴力虐待行為,來自於對家庭中施暴者的模仿,或對其它媒體的學習,而形成以施暴為解決問題的方式。女性主義論者則認為社會是以「男人為中心」的想法建構的,因此男性透過暴力來達到對女性的控制,以維持「男人為中心」的現象。 • 四、生態模式觀點生態模式觀點是目前處理家庭暴力時,較常運用的解釋方式。這個觀點認為人是活在與系統的互動當中,家庭暴力發生的原因並非由單一因素就能解釋,必須從個人、家庭、社會、文化等層面綜合解釋。

  13. 兩性平等教育之學生 懷孕事件之處理(以上之資料來源於勵新基金會)

  14. 未成年人未婚懷孕現況 一、根據內政部統計,97年非婚生嬰兒有8,195人,佔出生總數的4%,未滿20歲的生母有3,802位,佔總數的2%。另外,未婚懷孕通常合併虐待問題,根據兒少保護執行概況統計,光是97年1至9月的通報案件中,受到性虐待的女童及少女就有895人,佔經查獲實際受虐總數9,929人的9%。

  15. 未成年人未婚懷孕發生原因 一.系統觀點 1.微觀系統:年少衝動.性知識不足.道德觀低落.投機心態.感情與身體被男友欺騙.本身智障遭性侵害 2.中鉅系統:青少年網路交友.家庭功能不健全或支持較弱造成的推力,與媒體色情氾濫造成的壓力 3.外衍系統:學校未掌握高危險群學生未普及兩性教育 4.巨觀系統:媒體情色文化的渲染.社會對性價值觀 的混淆 (以上摘自任麗華.傅凱祺 未成年未婚 媽媽處遇服務之研究 2004)

  16. 未成年人未婚懷孕發生原因 二.青少年未婚懷孕之相關研究報告 1.欠缺有效避孕措施 2.尋求愛與安全感 3.男友的引誘與要求 4.親子關係不佳 5.錯誤的性知識與迷思(myth)

  17. 未成年人未婚懷孕面臨的困難 一.少女無法對父母啟齒懷孕的事實 二.少女自尊容易受到損害 三.少女懷孕有較多生理傷害的顧慮 四.少女在做決定的過程中感到孤單徬徨 五.面對落跑小爸爸的感情問題 六.懷孕/生育少女無法繼續完成學業 七.家庭關係改變 八.社會大眾對未婚懷孕的負面看法造成少女壓力 九.就業競爭力薄弱 十.未婚媽媽不具福利享有身分,僅有零星 且片段的福利供給

  18. 未成年人未婚懷孕的需求 一、規範性需求: 1‧安置需求 2‧心理諮商的需求 3‧家庭協談的需求 4‧了解嬰兒收出養的資訊 5‧做決定的過程給予陪伴的需求 6‧就醫需求 7‧就學需求 8‧法律知識/經濟補助等需求

  19. 未成年人未婚懷孕的選擇與需求 二、表達性需求 1安置期間的生活自由 2安置費用的經濟補助 3單親媽媽 的生活補助 4育兒津貼 5兒童教育費用的補助 6就學需求(未婚懷孕的保密) 7親職教育的需求 8法律諮詢服務需求(爸爸在法律上應負的權利義務.接受法律問話時希望法官之措詞能緩和少尖銳) 9扥育服務 10)心理諮商服務

  20. 未婚懷孕事件的介入角度 一.一級預防的介入--件未發生之前 1.真愛值得等待 2.安全的性行為:避孕.緊急避孕 二.二級預防的介入—危機處理 1.生下與不生下 2.生下:結婚.單親撫養.出養 3.不生下:人工流產 三.三級預防的介入--防事件再發生 1.未婚懷孕事件帶來的學習 • (以上學生懷孕之資料來源於勵新基金會)

  21. 未婚懷孕事件的介入方法 一.教育 二.醫療 三.法律 四.心理諮商 五.社政:經濟.安置(待產).收/出養

  22. 未成年人未婚懷孕的處理 早知如此我就不會那麼衝動 一.處理 1.人工流產 2.單親撫養 3.奉子成婚/雙親扶養 4.國內/國外出養

  23. 網路交友自我防護守則資料來源:http://eteacher.edu.tw/iframe/(08)mainFAQ31.htm教育部網路交友自我防護守則資料來源:http://eteacher.edu.tw/iframe/(08)mainFAQ31.htm教育部

  24. 網路交友守則 1 • 守則1:在網路上填寫資料時,個人隱私要保密。 • 守則2:在網路上註冊資料時,要使用匿名資料、電子郵件。 • 守則3:在E-mail裡、用即時通交談,不透露私人隱密資料給網友。 • 守則4:沒有父母的同意,不可將自己和家人的照片及相關資料透露給網友。 • 守則5:與父母訂定具體合理網路使用守則。

  25. 網路交友守則2 • 守則6:登入交友網站時要特別小心謹慎。 • 守則7:要留意陌生網友打來的電話。 • 守則8:在網路上不發表不好的、引人反感的言論。 • 守則9:要認知在網路上傳遞不當資訊及非法資料是違法的。 • 守則10:網路上的訊息,要再三思考分析,不能完全接受。 • 守則11:遭遇網友威脅時,要請父母協助並請求相關單位處理。 • 守則12:不與網友有金錢往來,也不向網友購買任何物品。 • 守則13:當網友邀約外出時,要告知父母。 • 守則14:與父母親一起上網學習。

  26. 人、時、地、事、物--五大安全守則1、2 人 • 跟父母說明要去見網友的地點和時間,隨時保持聯絡。 • 初次見面的話,參加多人網聚比較好,或是跟父母或帶2-3 名朋友同行,儘量避免單獨赴約。 • 邀朋友同行在不同時間進入,不要同桌,裝不認識。 • 如果見到網友時,第一直覺不好;或當網友有碰觸你的身體,應立即表明拒絕,並藉故離開,安全至上。 • 不要因為對網友有好感,而將金錢借給對方。 • 只留行動電話的網友,要格外注意。 時 • 見面的時間以白天或早上為佳。 • 第一次見面,不要續攤也不要太晚回家,以免讓不良份子有機可趁

  27. 人、時、地、事、物--五大安全守則3 • 地 • 見面地點最好是約在自己熟悉的地方,例如:常去的速食店、茶坊等;也可以選擇公園或者有警察駐守的地點。 • 保持手機暢通,不要到信號接收不良的地方,例如:地下室或電梯之類。 • 不讓自己與網友處於獨處的狀態,也不去密閉的空間,如KTV 包廂等。 • 網友若找藉口說要去工作室、他家或是臨時肚子痛,想到賓館休息等,意圖帶你到密閉空間,千萬別相信。

  28. 人、時、地、事、物--五大安全守則4 • 事 • 見面時發現有地點上或是其他事項的變更,例如對方帶一群怪怪的男性(女性)朋友,應該找機會擺脫。 • 食物或飲料離開過自己的視線後,就不要吃喝;吃自助式餐點時,要自己去拿餐點和飲料。 • 第一次見面不要讓對方來家裡接送,可以請父母接送;也不要透露自己的住所電話和聯絡方式;同時也請父母在見面過程中經常打電話來瞭解狀況,以達嚇阻效果。 • 不搭乘對方的交通工具,若是被帶到偏僻的地方,會讓自己置身危險之中。 • 一切開銷以各自負擔為原則,不佔對方便宜,也不搶著結帳。

  29. 人、時、地、事、物--五大安全守則5 • 物 • 在赴約的同時,隨身帶一些防身的東西,例如:防狼噴霧器、哨子等。 • 服裝宜做中性打扮,不能太暴露,以乾淨清爽為佳。 • 如果可能,盡量向對方索取電話與名片。 • 金錢不要帶太多,錢財貴重物品要特別注意,財不露白;也不要收對方的禮物。 • 一定要帶零錢和手機。

  30. 謝謝大家我的報告到此結束 在此我獻上我最高的敬意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