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7

2011 年 1 月高三数学测试 情况分析

2011 年 1 月高三数学测试 情况分析. 数学教研室 闻岩. 一、试题设计思路 二、实测情况及分析 三、本学期工作建议. 一、试题设计思路. 1 、试题总体设计上希望达到三个目的: ( 1 ) “ 感受高考试卷的结构特点 ” ( 2 ) “ 强调基础、强调重点、关注综合 ” ( 3 ) “ 为后续的复习方向提供依据 ” 2 、考查内容 理科、文科:全部高考内容 (与会考有一定矛盾) 。. 3 、在设计试题考虑的几个问题 不是头一次了。 南北两区的情况。 高考在难度和区分度上的特点。

javan
Download Presentation

2011 年 1 月高三数学测试 情况分析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2011年1月高三数学测试情况分析 数学教研室闻岩

  2. 一、试题设计思路 二、实测情况及分析 三、本学期工作建议

  3. 一、试题设计思路 1、试题总体设计上希望达到三个目的: (1)“感受高考试卷的结构特点” (2)“强调基础、强调重点、关注综合” (3)“为后续的复习方向提供依据” 2、考查内容 理科、文科:全部高考内容 (与会考有一定矛盾)。

  4. 3、在设计试题考虑的几个问题 不是头一次了。 南北两区的情况。 高考在难度和区分度上的特点。 优秀生对高考的感受。鼓励两头。 难度理科100—105;文科100左右。

  5. 附:北京市难度 07年市理平均分 89.62(难度0.597) 文平均分 81.00(难度0.540); 08年市理平均分 88.34(难度0.589) 文平均分 75.71(难度0.505); 09年市理平均分 102.06(难度0.68) 文平均分 89.59(难度0.597); 10年市理平均分 92.50(难度0.62) 文平均分 92.18(难度0.61); 11年预计北京市理科0.64,文科接近0.60. 北区理想的分数控制,理科:105分左右; 文科:100分左右。

  6. 二、实测情况及分析 1、总平均分分析 文科99.16,理科101.23。 文科、理科成绩均在预期范围。 北区文科、理科区分度与2010年高考相当。

  7. 2、总分分段 理科: 140- 分段 27 有1人满分 130-139分段 156 120-129分段 438 110-119分段 713 100-109分段 715 90-100 分段 555 80-89 分段 321 70-79 分段 210 60-69 分段 123 60以下 162

  8. 文科: 140- 分段 7 130-139分段 85 120-129分段 211 110-119分段 310 100-109分段 287 90-100 分段 224 80-89 分段 128 70-79 分段 104 60-69 分段 63 50-59 分段 54 50以下 77

  9. 3、学校情况 理科:均分101.23 最高121.62 分 最低55.9分 120- 分段 1校 110-119分段 4校 100-109分段 4校 90-100 分段 6校 80-89 分段 5校 70-79 分段 3校 60-69 分段 3校 60以下 1校 均分分段 理科高分段低于预期,原计划理科至少三所学校应在均分120以上。

  10. 各校理科的数学成绩与总分的相关性

  11. 理科的各题小分与数学总分的相关性

  12. 文科:均分99.16 最高127.42 分 最低42.72分 120-129分段 3校 110-119分段 6校 100-109分段 7校 90-100 分段 4校 80-89 分段 3校 70-79 分段 2校 60-69 分段 1校 60以下 2校 均分分段

  13. 文科的数学成绩与总分的相关性

  14. 文科的各题小分与数学总分的相关性

  15. 4、选择、填空、解答题的小分分析 (1)选择题小分显示,各校基础试题解答良好。 理科34.7分,文科33.53分。 理科实验最高37.5。大量校均分在30分之上,6校低于30分,最低26.77。 理科3420人中3146人得分30分(含)以上,1063人满分。 文科二附最高37.16,大量在30分之上,4校低于30分,最低26.75。 文科1553人中1362人30分(含)以上,368人满分。

  16. (2)填空题小分显示,复习中有漏洞,对数学问题解决的方法欠灵活(理科)。(2)填空题小分显示,复习中有漏洞,对数学问题解决的方法欠灵活(理科)。 文科试题解答正常。 理科21.1分,文科21.06分。 理科: 复数的结果问题,各层次的学校都出现了。 156中选择题中极坐标的题是错误率很高的一道题。 这反映的是如何处理重点知识和非重点知识的问题。 13题计算欠灵活性,运算复杂,丢解。 理科3420人中2293人得分20分以上,726人得分25分以上,128人满分。 文科1550人中1108人得分20分以上,696人得分25分以上,62人满分。

  17. (3)解答题总体正常,几个细节需要关注。 文理15题用的是同一个函数,理科学生出现的问题,也是非常值得关注的。 理科16题,推理不够严谨,想当然的认为是三个直角。 理科17题,第二问算错的偏多。实际上给出了三个概率问题最常见的模型。 理科18、19题,是给好学生设计的爬坡的题。比预料的差。

  18. (4)其他问题 关注低分段,是保持整体优势不可忽视的。本次考试显示低分段有问题,存在上升空间。 理科15题484人;16题232人;17题385人;18题311人;19题919人单题得分在4分(含)以下。 文科15题308人;16题232人;17题143人;18题617人;19题848人单题得分在5分(含)以下。 关注高分段。 理科140分以上27人。130分-139分以上156人。 文科140分以上7人。130分-139分以上85人。

  19. 5、结论 (1)基础较好,达到了第一轮复习要求。 直着问、方法已知、方法未知。 传统的难点仍是难点。 分类讨论;立体的书写;解析中参数的把握,等。 (2)学校之间显示出差异, 复习侧重,整体原因都在起作用。 第二轮工作思路: 巩固基础,弥补漏洞,加强综合,适度创新。

  20. 三、本学期工作建议 (一)继续学习有关指导性文件,做到心中有数 ---常备的文件:“课程标准”、“考试大纲”、“考试说明”、AB版教材。 ---考试说明(题型示例)的选择有讲究。 1、考试院针对2010年高考提出了总体思路与改革目标 2、恰当认识2010年高考数学试题传递的信息 重点与非重点;重点与难点;稳定与探索。

  21. (二)摸清学生的底数,做到复习工作有的放矢(二)摸清学生的底数,做到复习工作有的放矢 总结本校高三以往的好的复习方法,全面复习、重点突出(小分情况与学校沟通)。 在第一轮复习取得成绩的基础上,找准各自方向,在“构建知识体系”;“解决遗忘”;“归纳思想方法”;“提高能力方面”等方面有所突破。 进一步解决“懂”、“会”和“对”的问题。 非重点知识抽样考查; 重点知识重点考查; 能力考查不拘一格。 ------方向清楚。

  22. (三)用好手中的资料,做到复习高效 1、教科书、总复习指导 2、其他地区的指导用书、实验区试题要合理使用 (四)主动沟通信息,准确把握复习的方向 利用研修网、听课、研讨、教研等。 (五)区校结合共同做好高考模拟工作 关于试题的顺序;应用题;文科概率;导数的考查;立体几何。

  23. (二)摸清学生的底数,做到复习工作有的放矢(二)摸清学生的底数,做到复习工作有的放矢 1、制订个性化的复习计划 学校的计划,学生的计划。给学生时间。 给不同层次学生以具体指导。 2、确定复习中的重点问题、做好常态教学工作 总结本校高三以往的好的复习方法,全面复习、重点突出(小分情况与学校沟通)。 在第一轮复习取得成绩的基础上,找准各自方向,在“构建知识体系”;“解决遗忘”;“归纳思想方法”;“提高能力方面”等方面有所突破。 恰当处理“重点”与“非重点”问题。 进一步解决“懂”、“会”和“对”的问题。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