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8

優質教育基金計劃 推廣活動

優質教育基金計劃 推廣活動. 處理初中數學學習差異 — 從錯誤中學習 盧偉業老師. 計劃簡介. 處理 初中生數學學習差異 收集初中同學於功課、小測和考試中常犯錯誤 分類、編輯成摘錄 針對學生常犯錯誤設計相關教學物資和內容 評核成效 ( 改善舊問題 + 發現新問題 ) 調整教學內容. 本校初中學生常犯的運算錯誤. 正負數運算 分數運算 括號的使用 解方程及公式主項. 模仿學習. 正負數運算. “ 負正得負”. “ 負負得正”. “2.9 + 4.5 = 7.4”. “12 + 10 = 22”.

javen
Download Presentation

優質教育基金計劃 推廣活動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優質教育基金計劃推廣活動 處理初中數學學習差異 —從錯誤中學習 盧偉業老師

  2. 計劃簡介 • 處理初中生數學學習差異 • 收集初中同學於功課、小測和考試中常犯錯誤 • 分類、編輯成摘錄 • 針對學生常犯錯誤設計相關教學物資和內容 • 評核成效(改善舊問題+發現新問題) • 調整教學內容

  3. 本校初中學生常犯的運算錯誤 • 正負數運算 • 分數運算 • 括號的使用 • 解方程及公式主項

  4. 模仿學習

  5. 正負數運算 “負正得負” “負負得正” “2.9 + 4.5 = 7.4” “12 + 10 = 22” (P.5) (P.6) **數字運算和正負符號分開處理

  6. 分數運算 (P.7) **帶分數的整數部份和分數部份分開處理

  7. 分數運算 **繁分數處理 **加乘的先後處理

  8. 括號的使用 – 因式分解 **能分辨最大公因數 未能了解抽走 最大公因數後的變化 **混淆因式分解和化簡 的處理手法

  9. 括號的使用 – 展開 **「拆」括號  「擦」括號

  10. 括號的使用 – 展開 ** a(b – c) = ab – c

  11. 括號的使用 – 展開 Expand (2x – 7)2. **(a – b)2 = a2 – b2 **(a)(b)(+c) =ab+ac **(ab)2 = ab2

  12. 解方程 **解方程 化簡

  13. 解方程 **「移項」?? **移項概念不清(兩邊同時乘或除)

  14. 公式主項 **主項在分母的處理

  15. 公式主項 **主項要放在等 式的左邊 ** A = B  B = A** 移項

  16. 估計致錯原因 • 正負數運算 • 未能掌握正數和負數之關聯和異同 • 未能掌握正負數的交換律(Commutative Property, -a+b=+b-a) • 分數運算 • 未能掌握繁分數的四則運算 • 負值帶分數的運算壓力 • 括號的使用 • 未能掌握如何使用和使用括號的好處 • 未能掌握運算的先後次序 • 名詞的分別:因式分解(factorize)、化簡(simplify) • 指數的理解 • 解方程及公式主項 • 未能掌握方程式兩邊同時運作(移項、對消)和單邊獨立運作的分別 • 兩邊同時乘、除數字後方程式的變化

  17. 嘗試措施 –正負數運算 觀察規律 例如: 觀察以下例題,然後在空白地方填上正確答案。 1. 已知 5 – 2 = 3,可得2– 5 = -3 2. 已知 10 – 6 = 4,可得6 – 10 = -4 3. 已知 8 – 1 = 7,可得1 – 8 = ( ) 讓學生自行找出一般性的解答方法。

  18. 嘗試措施 –正負數運算 改變看法 例 : 計算 10 – 33 + 9. 小學看法 : 10 – 33 + 9 中學看法 : +10– 33+ 9

  19. 嘗試措施 – 分數 改變看法 帶分數運算  假分數運算 中一生可能覺得不自然 小學:分數用作描述具體數量,帶分數較自然。 中學:分數可理解為比值。(可引入假分數) 可理解為除法。(可引入繁分數)

  20. 嘗試措施 – 括號 為何要使用 1. 運算的先後次序 例1:請於下列算式加上括號使得等式成立。 3 + 4 x 10 – 8 = 62 3 + 4 x 10 – 8 = 11 3 + 4 x 10 – 8 = 14 3 + 4 x 10 – 8 = 35 學生應該了解括號的使用對運算的影響

  21. 嘗試措施 – 括號 ***括號在分數的使用 ( ) 1 + 2 1 + 4 1 – = 1 – (1 + 2)÷(1 + 4) ( ! ) ) ( 學生應該了解括號的使用對運算的影響

  22. 嘗試措施 – 括號 為何要使用 2. “打包” 例如:計算10 – 3 + 10 – 3 + 10 + 10 – 3 – 3. 10 + 10 +10 + 10 – 3 – 3 – 3 – 3 4 x 10 – 4 x 3 10 + 10 +10 + 10 – (3 + 3 + 3 + 3) (10 + 10 +10 + 10) – (3 + 3 + 3 + 3) (10 – 3) + (10 – 3) + (10 – 3) + (10 – 3) 4 x (10 – 3) 與學生討論使用括號的需要和好處。

  23. 嘗試措施 – 括號 為何要使用 3. 可視為乘法 3 x 5 = (3)(5) 3 x -5 = 3 x (-5) 3 x 5 = 3(5) 3 x -5 = (3)(-5) 3 x 5 = (3)5? 3 x -5 = 3(-5) 3 x -5 = (3)-5? 學生要了解如何加上括號才是正確。

  24. 嘗試措施 – 括號 -2(-3)2 = ? -2(-32)= ? (-2)(-32)= ? (-2)-32 = ?

  25. 嘗試措施 – 展開 橫式和直式 12 x 34 1 2 x 4 ) 3 ) ( = ( 4 30 + 2 10 + 3 6 = 60 + 300 + 8 + 40 8 4 = 408 0 8 4

  26. 嘗試措施 – 展開 橫式和直式 12 x 34 1 2 x 4 3 ( ) ) 2 = ( 30 4 10 + + 3 6 = 60 + 300 + 8 + 40 8 4 = 408 0 8 4

  27. 嘗試措施 – 展開 圖像理解 (a+c)x(b+d) (a+b)2 (a-b)2

  28. 嘗試措施 – 因式分解 如何引入 8 + 12 = 4 x 2 + 4 x 3 = 4 x (2 + 3) 問題1:似乎有點笨… 問題2:8 + 12 = 2 x 4 + 2 x 10 = 2 x (4 + 10) 8 + 12 = 1 x (8 + 12) 8 + 12 = 0.5 x (16 + 24) ***計算10 – 3 + 10 – 3 + 10 + 10 – 3 – 3 那麼 a – b + a – b + a + a – b – b 呢?

  29. 嘗試措施 – 因式分解 拼圖 引導學生有效率地找出矩形的底和高

  30. 嘗試措施 – 因式分解 拼圖

  31. 嘗試措施 – 因式分解 拼圖

  32. 嘗試措施 – 因式分解 儘管拼法不同,底和高都分別為2x+1 和x+2 (因式分解的唯一性)

  33. 嘗試措施 – 解方程 天秤法則 優點:1. 知道方程式兩邊的等價關係 2. 能了解在解方程式的過程中,出現的每一個方程 式之間存在等價關係 缺點: 1. 加減乘除與其逆運算之間的關係不明顯

  34. 嘗試措施 – 解方程 移項–逆運算

  35. 嘗試措施 – 解方程

  36. 總結 • 沒有最好方法 • 沒有固定方法 • 只有最合適方法 • 多題一解 • 一題多解

  37. 謝謝

  38. 參考資料 • 教育局 中學杖本課程發展組 二零一二年十月 中學校本課程通訊 數學教學 • 林保平 臺北市立師範學院 數資系 正負數的概念及其加減運算 • 李祐宗 澎湖縣立湖西國民中學 國中補救教學示例--從拼圖學因式分解 • 林壽福 臺北市國中數學輔導團/興雅國中 解一元一次方程式 • 楊淑真 彰化縣國中數學輔導團/彰泰國中 解一元一次方程式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