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3

歷史科試題設計工作坊

歷史科試題設計工作坊. 主講:翁國興先生    ( 母語教學教師支援中心教學顧問) 嘉賓講員:黃偉國先生 (威靈頓中學) 香港大學課程學系 母語教學教師支援中心 1999 年5月13日 (1999年6月26日更新). 歷史資料題的目標. 考核學生對原始及二手資料(包括文字、漫畫、照片、圖表等)的 理解 及 分析 技能。. 理解能力. 推論要點(作者寫作的動機如何?其背後的含意如何?其想法如何反映在一個國家的政策/行動當中?) 找出要點(包括主要論點及附屬觀點);. 分析能力.

Download Presentation

歷史科試題設計工作坊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歷史科試題設計工作坊 主講:翁國興先生    (母語教學教師支援中心教學顧問) 嘉賓講員:黃偉國先生 (威靈頓中學) 香港大學課程學系 母語教學教師支援中心 1999年5月13日 (1999年6月26日更新)

  2. 歷史資料題的目標 • 考核學生對原始及二手資料(包括文字、漫畫、照片、圖表等)的理解及分析技能。

  3. 理解能力 • 推論要點(作者寫作的動機如何?其背後的含意如何?其想法如何反映在一個國家的政策/行動當中?) • 找出要點(包括主要論點及附屬觀點);

  4. 分析能力 • 哪些資料歷史是較為可靠(能反映事實)?哪些不可靠(部分或完全不能反映事實,甚至是歪曲史實)? • 利用史實為標準,衡量資料能否反映事件因及/或果的全部?還是一部分?還是利用資料歪曲史實?

  5. 何謂「差」的歷史資料題(一)? • 資料本身缺乏明顯的特徵/線索,足以作為認定某一件事件/作者所持的觀點等; • 問題未能涉及資料本身,只還繞資料本身涉及的歷史事件設問;

  6. 何謂「差」的歷史資料題(二)? • 題目關鍵字不清晰:例如資料的標題欠清晰;哪些部分是根據資料作答?哪些部分需要運用學生對有關史事所知? • 文字資料的內容及用字太深,一般的考生根本難以在短時間內掌握; • 題末未能顯示所給予的分數以供學生作答參考; • 題目的分數與作答內容不成比例.

  7. 何謂「差」的歷史資料題(三)? • 評分標準欠缺彈性,只強調正確答案,未能包含多個可能性答案及不同類型答案給分的多少.

  8. 「佳」的歷史資料題 (一) • 指出資料的本質或特色; • 指出資料中對歷史事件所反映的看法或所持的態度; • 從資料中徵引要點(即線索),並加以解釋線索與歷史事件的關係; • 根據已訂出的主題,從一個或多個資料中找出對同一時件看法的異同;

  9. 「佳」的歷史資料題(二) • 評估資料對解釋歷史事件的有用性及局限性; • 評估涉及資料的歷史事件帶來的意義或影響; • 評估資料是否可靠及不可靠; • 為有關的資料的背景及結果/影響提供史實。

  10. 擬題時注意的地方(一) • 資料的選材與運用; • 掌握資料的要點,以便訂下一個(或若干個)擬題的重點; • 設計問題(由淺入深); • 題目中的答案必須包括資料中主要的內容; • 題目應有明確的指引,如細讀資料A

  11. 擬題時注意的地方 (二) • 題目若需考生附加資料以外的知識,應予說明; • 題末應顯示所給予的分數以供學生作答參考; • 小心問題的用字,因此舉會影響考生答案的偏向,更不宜過於艱深; • 同一資料所擬訂的題目應予組合排比(即一條題目可能包括多於一項資料)

  12. 擬題時注意的地方(三) • 設計評卷參考時應彈性處理不同考生的答案(見1998年中學會考及高級程度會考評分方法), • 評核答案時應以「考生能否展示其歷史思維(包括運用史實、推論及分析)能力」為原則以定分數的高低;

  13. 擬題時注意的地方(四) • 資料的互相交換(包括工作紙、試題等),參考其他學校的試題,從好/壞中學習; • 與科目主任、任教同班的同事,甚至是朋友互相交換試題及討論,互相學習。

  14. 「資料」何處找? • 本地教科書及參考書; • 內地高考的書籍; • 外國公開試(例如GCSE、英國AL/ASL考試)的書籍; • 教育署社會科教育資源中心; • 網頁。

  15. 為何要考核? • 為下一步的學習作好預備 • 顯示學生認識有多少? 明白有多深? • 能達到什麼程度? • 診斷學生的進度 • 讓教師、學生和家長知道學生的學習進度 • 為學生提供鼓勵

  16. 好的考核有什麼特徵? • 使用不同類型的題種 • 給予學生足夠的時間顯示他們的能力 • 讓學生知 道評核的準則 • 評核的內容要與學習目標配合

  17. 考核可分六個層次 知 識 理 解 運 用 分 析 綜 合 評 鑑

  18. 各題型的考核層次

  19. 試題分佈圖

  20. 例題1 禪讓政治是指: A.秦始皇以武力統一中國 B.漢獻帝為曹丕所篡 C.堯和舜的帝位傳賢不傳子 D.唐太宗的即位方式

  21. 例題2 五帝是指: A.黃帝、少昊、帝嚳、堯、舜 B.黃帝、少昊、顓頊、堯、舜 C.黃帝、顓頊、帝嚳、堯、舜 D.黃帝、顓頊、棄、堯、舜

  22. 例題3 傳統農村中,族人之間如果發生紛爭,解決方法是: A. 告到官府,由法律裁決 B. 雙方決鬥,由武力解決 C. 用占卜方式,由神明斷曲直 D. 由族中長者仲裁,化解糾紛

  23. 例題4 是非題 你是否同意下列的論據,[v] 出你的答案。若不同意,須作解釋。 1. 西遊記是本歷史書。 2. 我們只能夠從傳說去知道遠古歷史。 3. 日記屬於原始史料。 4. 祖父述說他的事屬於二手史料。 5. 直立猿人開始懂得生火。

  24. 例題5 時序排列 a. 東漢古墓在九龍興建。 b. 南宋末代皇帝曾逃難到九龍。 c. 本港早期居民在離島及沿海一帶雕上石刻。 d. 東漢古墓在李鄭屋出土。 e. 唐朝派兵駐守屯門。

  25. 例題6 以上是一個原始人敘述一天內所做的事情,閱後回答問題 1 至 3。 1. 這個原始人懂得種植 _________,飼養和_________。 2. 他的生活顯示了新石器時代人類取得的哪兩項成就? 3. 他的生活與你所過的都市生活有甚麼不同?

  26. 例題7 1. 這個遺址是屬於甚麼歷史時代? (2 分) 2. 遠古時代香港人祖先的生活情況與今天有何異同之處? (4 分) 3. 從甚麼地方可見香港人祖先在五千年前已非「野蠻人」? (4 分)

  27. 例題8 教堂內迴蕩著悠揚的讚美詩,信眾們虔誠歌頌上帝的奇異因典,羅密歐卻深鎖眉頭,想著如何利用領主借來的重犁裁種春麥,增名收入,好來應付領主的苛索無度。 上述情形可能發生於: A. 羅馬帝國 B. 拜占庭帝國 C. 查理曼帝國 D. 亞歷山大帝國

  28. 例題9 冷戰時期,西方國家為了防止共產主義的擴散,聯手組織反共陣線,這與東周時代何人的主張相似? A. 管仲的專王攘夷 B. 張儀的連橫政策 C. 范睢的遠交近攻 D. 蘇秦的合縱政策

  29. 例題10 到了下關中山碼頭江邊,發現日軍共抓了好幾千人。日軍叫我 們坐在江邊,周圍架起了機槍。我感到情況不妙,可能要搞殺。日 軍在後邊綁人以後,就用機槍開始掃射。這時,天已黑了,月亮也 出來了,許多人紛紛往江裏跳,我和弟弟也跳到了江裏。日軍急 了,除繼續用機槍掃射外,又往江裏投手榴彈。跳江的人,有的被 炸死了,有的被炸得遍體鱗傷,慘叫聲,呼號聲,響成一片。一陣 混亂之後,我和弟弟散失了,以後再也沒有找到。我隨水漂流到軍 艦邊,後來又被波浪沖回到岸邊。我伏在尸體上,嚇得不敢動彈。 猛烈的機槍聲,把我耳朵震聾了,至今還沒有好。機槍掃射以後, 日軍又向尸體上澆上汽油,縱火焚燒,…...。

  30. 例題10 • 南京大屠殺期間,南京金陵照相館的青年羅瑾利用某日本兵在其照相館沖洗底片之機,將日軍自攝的屠殺我同胞的照片數十幅印了下來,保存這本小冊子內。當年血海深仇,如今鐵證如山。 • 日本歷史教科書曾被文部省修改(1991年版依然),將「對華侵略」改為「進出中國」;對「南京大屠殺」,有的教科書隻字不提,有 的則刪略屠殺數字,根據,試討論文部省此舉之合理性。

  31. 例題10 這幅圖畫屬於哪個古代文明?從哪裏可以知道? 這文明的神,外形有甚麼特徵? 圖中的神正在做甚麼?由此可見這個文明的人對死亡有甚麼看法? 除了上圖外,這個文明還有甚麼實物資料可証明其對宗教的重視?

  32. 例題11 • 分析說明中國近代科技落後的原因 • 一九三一年日本發動九一八事變,國聯不能加以制裁。一九九O年,伊拉克侵佔科威特,聯合國卻能組聯軍制裁,試從國聯與聯合國組織與憲章之不同說明其原因。 • 試根據學生類、學生年齡、上課時間、上課形式和學習科目五方面比較香港傳統學校和現代學校的分別。

  33. 例題12 把下列 a - j 的生活特點,依據石器時代人類生活的演進劃分為石器時代、中石器時代及新石器時代。 a. 學會蓄牧 b. 已會用火 c. 樹居穴居 d. 發明農耕 e. 已會紡織 f. 局部磨光石器 g. 以物易物 h. 使用弓箭 i. 著獸皮衣 j. 漁獵採集

  34. 例題13 撰寫一篇關於香港古代圍村生活的報告。 編寫一個有關十字軍東征的起因、過程和結果的角色扮演話劇。 撰寫一篇關於佛教和中國習俗關係的研究報告。 從中國歷史的朝代更迭,設計一個政權成立的分類模式。

  35. 例題14 亨廷頓的東征思維 十字軍東征對後世產生了深遠影響,1993年美國學者亨廷頓(Samuel P.Huntington)提出《文明的衝突?》學說,便被人認為有當年的東征思維。 亨廷頓的想法是,文化認同是由共同的宗教信仰、歷史經驗、語言、民族、血統、地理、經濟環境等因素共同形成,其特性比起政治、經濟結構更不容易改變。冷戰以後,世界上的政治意識形態衝突基本上告一段落,取而代之的很可能就是不同文明間的衝突。亨廷頓把人類文化圈分為西方、儒家(指中國)和回教這三大類,環繞間的還有印度、日本、拉美、非洲、佛教(東南亞、蒙古、西藏)和東正教文化圈。他認為西方,尤其是美國,應該注意儒家和回教匯流所帶來的挑戰。 問: 亨廷頓的想法有什麼問題?

  36. 例題15 評論墨子的政治思想。 拿破崙是二十世紀上半葉,歐洲獨裁者的先驅,試評論這一說法。 有些歷史學家認為歷史是由偉人所創造的。你認為清朝的覆亡是孫中山所造成的嗎? 試加以解釋。

  37. 改寫試題練習

  38. 1. 何謂專制政治? 2. 何謂啟蒙運動?

  39. 資料B 下列句子是日本與美國於1854 年及1858年訂立條約的主要條款: a. 日本同意確定入口關稅。 b. 日本容許美國人在日本通商和居住。 c. 日本同意開放兩個港口給美國船隻。 d. 日本容許美國領事留駐日本。 e. 日本給予美國治外法權。 1. 從資料A顯示,日本在十七世紀開始實行甚麼政策﹖這個政策在十九世紀給美國派何人打破了﹖(0.5%+0.5%) 2. 從資料B中有哪幾條條款是1854年所訂立的﹖哪幾條條款是1858年所訂立的﹖(1%+1%) 3. 你認為哪些條款削弱了日本主權﹖試解釋你的答案。(1%+1%) 4. 你認為哪些條款把日本的門戶向外開放﹖試解釋你的答案。(1%+1%) 5. 綜合資料A、B及課文內容,日本對外國的入侵有何反應﹖(2%)

  40. 甲骨文開始是在ˍˍˍˍ。 日本實施明治維新的同時,中國推行__________。

  41. 三十年戰爭的結果,在歷史上的重要意義是________。三十年戰爭的結果,在歷史上的重要意義是________。

  42. 歷史分類 下列哪一個詞彙有別於其他詞彙?試解釋你的選擇。並將答案填在答案紙上。 (1) 石器時代、耶穌、中古 (2)《活學歷史》、《香港地圖集》、《基本法》 (3) 猿人、董建華、智人 (4) 石壁出土匕首、《明報》、《中英聯合聲明》

  43. 下文取材自1903年張之洞及袁世凱的奏章。 我們認為國家之強弱與否並不重要,只要有人才,國家必然興 旺…..若有人才,一切必定井井有條。人才實在是國家的基本 原材和政府的基礎…..科舉一日不廢除,學校便沒有蓬勃發展 的機會,我們的學生便不能獲取實際的知識,我們的國家將沒 有人才應付大時代的挑戰,中國無法富強起來,跟其他國家競爭…… (a) 根據資料A所示,一個國家怎樣才能興旺及富強? (b) 舉出兩個原因以解釋為甚麼張之洞及袁世凱提出廢除科舉考試。 (c) 哪一類人對廢除科舉考試提出強烈反對?解釋你的答案。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