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3

在厂房端部横向定位轴线与山墙边缘重合 , 将山墙内侧第一排柱中心内移 500mm ;伸缩缝两边的中心线向两边移动 500mm.

在厂房端部横向定位轴线与山墙边缘重合 , 将山墙内侧第一排柱中心内移 500mm ;伸缩缝两边的中心线向两边移动 500mm. 柱网的布置应符合 《 厂房建筑模数协调标准 》GBJ6-68 跨度在 18M 和 18M 以下时,采用 30M 的模数; 跨度在 18M 以上时,采用 60M 的模数;. 单层厂房的平面布置包括柱网布置,吊车梁,维护墙布置,屋面梁,天沟板布置,基础与基础梁布置等。 变形缝包括伸缩缝、沉降缝和防震缝三种。 1 )伸缩缝结构体系很长时,温度应力过大。 通过设置伸缩缝来解决。 最大伸缩缝间距:处于室内或土中 100M

Download Presentation

在厂房端部横向定位轴线与山墙边缘重合 , 将山墙内侧第一排柱中心内移 500mm ;伸缩缝两边的中心线向两边移动 500mm.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在厂房端部横向定位轴线与山墙边缘重合,将山墙内侧第一排柱中心内移500mm;伸缩缝两边的中心线向两边移动500mm.在厂房端部横向定位轴线与山墙边缘重合,将山墙内侧第一排柱中心内移500mm;伸缩缝两边的中心线向两边移动500mm.

  2. 柱网的布置应符合《厂房建筑模数协调标准》GBJ6-68柱网的布置应符合《厂房建筑模数协调标准》GBJ6-68 跨度在18M和18M以下时,采用30M的模数; 跨度在18M以上时,采用60M的模数;

  3. 单层厂房的平面布置包括柱网布置,吊车梁,维护墙布置,屋面梁,天沟板布置,基础与基础梁布置等。单层厂房的平面布置包括柱网布置,吊车梁,维护墙布置,屋面梁,天沟板布置,基础与基础梁布置等。 变形缝包括伸缩缝、沉降缝和防震缝三种。 1)伸缩缝结构体系很长时,温度应力过大。 通过设置伸缩缝来解决。 最大伸缩缝间距:处于室内或土中 100M 处于露天时 70M 2)沉降缝:解决不均匀沉降问题。 3)防震缝:当建筑物平面、立面复杂,结构高度或刚度相差很大时。

  4. 单层厂房的支撑体系分为屋盖支撑体系和柱间支撑体系两部分。单层厂房的支撑体系分为屋盖支撑体系和柱间支撑体系两部分。 1)屋盖支撑 屋盖支撑包括屋架上、下弦横向水平支撑、纵向水平支撑、垂直支撑和纵向水平系杆、天窗架支撑。

  5. 2)柱间支撑 柱间支撑的主要作用是增强厂房的纵向刚度和稳定性。以下情况设置 (1)厂房内设置重级工作制吊车,或中、轻级工作制吊车起重量在10吨以上; (2)厂房跨度在18米及18米以上,或柱高在8米以上; (3)纵向柱的总数每排在7根以下; (4)设有3吨及3吨以上吊车; (5)露天吊车的柱列。

  6. 单层厂房的围护结构包括屋面板、墙体、抗风柱、圈梁、连系(墙)梁、过梁、基础梁等构件。单层厂房的围护结构包括屋面板、墙体、抗风柱、圈梁、连系(墙)梁、过梁、基础梁等构件。 维护结构布置

  7. 抗风柱一般与基础刚接,与屋架上弦交接。 抗风柱一般应满足两个要求: 一、是在水平方向上必须与屋架有可靠的连接以保证有效传递风荷载;二、是保证在竖向应允许两者之间有一定相对位移的可能性。 (2)圈梁、连系梁、过梁和基础梁 圈梁的作用是将墙体与排架柱、抗风柱等连接在一起,以增加厂房的整体刚度; 连系梁的作用是联系纵向柱列,以增强厂房的纵向刚度并传递风荷载到纵向排架。 过梁的作用是承受门窗洞口上的墙体重量。 基础梁的作用承受围护墙体的重量。 (1) 抗风柱

  8. 11.4 排架内力分析 11.4.1 计算简图 (一)、计算单元 (二)、计算假定与计算简图 11.3 单层厂房结构主要构件选型(自学)

  9. (1)柱上端与屋架(或屋面梁)铰接; (2)柱下端与基础固接; (3)排架横梁为无轴向变形的刚杆,横梁的两端处的水平位移相等; (4)排架柱的高度有固定段支柱顶铰接点处; (5)排架的跨度以厂房的轴线为准。

  10. 11.4.2.1 永久荷载 (1)屋架自重:柱顶以上所有永久荷载的综合G1通过屋架的支点作用于柱顶。作用点位于厂房定位轴线内侧150mm处。 11.4.2 荷载的计算

  11. (2) 上柱自重G2上柱自重G2对下柱的偏心距为e2,则G2对下柱的偏心距为(3)下柱自重G3G3作用于下柱,与下柱中心线重合;(4)吊车梁及轨道等自重G4

  12. 厂房的可变荷载包括:屋面活荷载、吊车荷载和风荷载三部分。厂房的可变荷载包括:屋面活荷载、吊车荷载和风荷载三部分。 (1)屋面活荷载:包括屋面均布活荷载、雪荷载和积灰荷载三部分。 包括屋面均布活荷载:查规范。 雪荷载: 式中,Sk为雪荷载标准值; 为屋面积灰分布系数; S0为基本雪压(KN/m2):它是以一般空旷平坦地面上统计所得30年一遇最大积雪自重确定的。 积灰荷载:查阅荷载规范。 11.4.2.2 可变荷载

  13. 吊车荷载与吊车工作频繁程度有关: 11.4.2.3 吊车荷载 • 吊车竖向荷载Dmax(或Dmin) • 最大轮压Pmax,k:当小车在额定最大起重量并开到大车的极限状态位置时,在大车的每一个车轮产生的轮压。 • 在另一侧的轮压称为最小轮压Pmin,k。

  14. Pmax,k可以根据吊车型号、规格等条件查阅有关资料。Pmax,k可以根据吊车型号、规格等条件查阅有关资料。 式中, 和 分别为大车和小车的自重(标准值),均以吨计; 为吊车的额定起重量; 重力加速度。 最大轮压设计值Pmax和最小设计值Pmin取值如下: 柱最大竖向吊车荷载Dmax,Dmin

  15. 参与组合的吊车台数 吊车工作制 轻级和中级 重级和超重级 2 4 0.9 0.8 0.95 0.85 当两台吊车满起重量并开到如下位置时,柱子将产生最大竖向力。 根据影响线的概念,P=1,则柱子产生的内力为 多台吊车的荷载折减系数

  16. e4—吊车梁支座钢垫板的中心线之下柱轴线的距离。e4—吊车梁支座钢垫板的中心线之下柱轴线的距离。 Dmax和Dmin对下柱都是偏心压力,转换成作用在下柱顶面的轴向压力和弯矩。

  17. 小车吊起起重量以后,在启动和刹车时产生的惯性力,即为横向水平荷载。小车吊起起重量以后,在启动和刹车时产生的惯性力,即为横向水平荷载。 吊车的横向刹车力平均传给两侧的结构。 在计算吊车横向水平荷载作用下的排架结构内力时,无论是单跨还是多跨最多开率两台吊车同时刹车。 对于Q不超过50T的吊车,每一个大车轮传递的水平荷载为: (2)吊车横向水平荷载Tmax

  18. 为横向水平荷载系数: 对于软吊钩: 当 时, 当 时, 当 时, 对于硬吊钩:

  19. 吊车纵向水平荷载是桥式吊车在厂房纵向启动和刹车时产生的惯性力。吊车纵向水平荷载是桥式吊车在厂房纵向启动和刹车时产生的惯性力。 对于单跨和多跨厂房只考虑两台吊车同时刹车。 (3)吊车纵向水平荷载T0 n为吊车每侧的制动轮数,对于一般四轮吊车n=1. 2.4.2.4 风荷载 垂直于厂房各部分表面的风荷载标准值(kN/m2):

  20. —基本风压(kN/m2),不小于0.25kN/m2 基本风压:以当地比较空旷平坦地面上离地10米高由统计所得的30年一遇10分钟内平均最大风速 为标准,按公式 — z高度处的风振系数,对于单层厂房 —风荷载体型系数; —风荷载高度变化系数; 风荷载高度变化系数,根据地面粗糙程度查表选取。 A类:近海、海面、海岛、海岸及沙漠地区; B类:田野、乡村、丛林、丘陵以及房屋比较稀疏的中小城镇和大城市郊区; C类:有密集建筑群的大城市郊区。

  21. 排架计算单元宽度范围内风荷载的设计值为: 柱顶以上水平集中风荷载设计值为:

  22. 11.4.3.1 登高排架内力计算 计算的总的原则是按刚度分配的方法. (1)阶梯形柱位移的计算 主要的目的是求柱子的剪切刚度 11.4.3 排架内力分析

  23. 由于横梁为刚度无限大,所以各柱顶点的位移相等。由于横梁为刚度无限大,所以各柱顶点的位移相等。 11.4.3.2 柱顶水平集中力作用下(剪力分配法)

  24. 任意荷载作用下,等高排架的内力计算步骤如下:任意荷载作用下,等高排架的内力计算步骤如下: (1)在排架柱顶附加不动铰支座,求出支反力; (2)车处不动铰支座,在此排架柱上反向作用支座反力R,已恢复到原来的实际情况; (3)叠加上述两种情况的内力。 11.4.3.3 任意荷载作用下

  25. 11.4.5 排架内力组合 排架内力组合的目的是求出控制界面的最不利内力,作为柱和基础设计的依据. 11.4.5.1 控制截面 控制截面是指对柱配筋和基础设计起控制作用的截面. 上柱底面I-I, 牛腿顶面II-II, 下柱底面III-III. 11.4.5.2 荷载效应组合 为了求出控制截面的最不利内力,就必须按这些荷载同时出现的可能性进行组合.

  26. 可变荷载的组合值系数,当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可变荷载参与组合,且其中有风荷载时,取可变荷载的组合值系数,当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可变荷载参与组合,且其中有风荷载时,取 ,其余情况下, 常见的荷载组合: (1)永久荷载+0.85(风荷载+吊车荷载+屋面活荷载) (2)永久荷载+0.85(风荷载+屋面活荷载) (3)永久荷载+吊车荷载+屋面活荷载 (4)永久荷载+0.85(风荷载+吊车荷载) (5)永久荷载+吊车荷载 (6)永久荷载+风荷载 11.4.5.3 内力组合 一般考虑以下四种内力组合:

  27. (1)+Mmax及相应的 N、 V; (2) -Mmax及相应的 N、 V; (3)Nmax及相应的 M、V; (4) Nmin及相应的 M、V; 进行内力组合时应当注意以下主要问题: (1)永久荷载在任何一种内力组合时都应存在: (2)吊车荷载Dmax应当分别作用在左柱和右柱; (3)在考虑吊车横向水平荷载时,必须考虑竖向水平吊车荷载; (4)应当考虑左右两个方向的横向水平作用; (5)风荷载的作用方向考虑左右两种情况;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