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3

第 1 節 春秋的政治與社會變動

目  錄. 第 1 節 春秋的政治與社會變動. 第 2 節 戰國的政治與社會變動. 平王東遷後為甚麼會出現霸政呢?. 王權衰落,政出諸侯 平王之時,周室衰微,諸侯彊并弱,齊、楚、秦、晉始大,政由方伯。 ──《史記.周本紀》 語譯: 平王東遷後,王權衰落,強大的諸侯兼併弱小的,齊、楚、秦、晉四國開始強大,政權因而操縱在大國諸侯手上。. 第 1 節 春秋的政治與社會變動. 春秋霸權的出現. 周天子威權下降,諸侯不聽王命 周邊民族不斷入侵,威脅中原 強大的諸侯提出「尊王攘夷」的口號,統率諸侯,成為霸主. 在稱霸的諸侯中,有誰能真正發揮「尊王攘夷」的作用?.

jeb
Download Presentation

第 1 節 春秋的政治與社會變動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目  錄 第 1 節 春秋的政治與社會變動 第 2 節 戰國的政治與社會變動

  2. 平王東遷後為甚麼會出現霸政呢? 王權衰落,政出諸侯 平王之時,周室衰微,諸侯彊并弱,齊、楚、秦、晉始大,政由方伯。 ──《史記.周本紀》 語譯: 平王東遷後,王權衰落,強大的諸侯兼併弱小的,齊、楚、秦、晉四國開始強大,政權因而操縱在大國諸侯手上。 第 1 節 春秋的政治與社會變動 • 春秋霸權的出現 • 周天子威權下降,諸侯不聽王命 • 周邊民族不斷入侵,威脅中原 • 強大的諸侯提出「尊王攘夷」的口號,統率諸侯,成為霸主

  3. 在稱霸的諸侯中,有誰能真正發揮「尊王攘夷」的作用? 第 1 節 春秋的政治與社會變動 • 春秋霸權的出現 吳王夫差 宋襄公 秦穆公 越王勾踐 齊桓公 晉文公 楚莊王

  4. 留意諸侯爭霸的先後次序。 • 留意爭霸諸侯國的地理位置。 第 1 節 春秋的政治與社會變動 • 春秋霸權的出現 春秋霸政形勢圖

  5. 西周以來的封建制度及禮樂制度,到春秋時代有怎樣的改變?西周以來的封建制度及禮樂制度,到春秋時代有怎樣的改變? 封建制度規定諸侯須向天子朝貢多少次? 第 1 節 春秋的政治與社會變動 • 春秋時代的政治與社會變革 1. 政治方面 • 周天子地位下降 • 周天子「共主」地位有名無實,諸侯無視天子的職責 例:《春秋》所記 242 年之中,魯國僅向周天子朝 貢了 7 次,其中魯君親自朝王僅有 3 次

  6. 西周以來的封建制度及禮樂制度,到春秋時代有怎樣的改變?西周以來的封建制度及禮樂制度,到春秋時代有怎樣的改變? 第 1 節 春秋的政治與社會變動 • 春秋時代的政治與社會變革 1. 政治方面 • 封建宗法制破壞 • 封建制度受破壞,宗法秩序發生混亂,列國之內篡弒相乘 例:魯國政權被季孫氏、孟孫氏、叔孫氏三家瓜分

  7. 西周以來的封建制度及禮樂制度,到春秋時代有怎樣的改變?西周以來的封建制度及禮樂制度,到春秋時代有怎樣的改變? 第 1 節 春秋的政治與社會變動 • 春秋時代的政治與社會變革 1. 政治方面 • 郡縣制開始出現 • 郡縣制開始出現,國君把統治權收回中央

  8. 西周以來的封建制度及禮樂制度,到春秋時代有怎樣的改變?西周以來的封建制度及禮樂制度,到春秋時代有怎樣的改變? 資料所說的平民地位上升與貴族地位下降有甚麼關係? 平民地位上升 卿大夫既然用人惟才,於是平民中的佼佼者,紛紛被收攬,用以增加勢力,這些人,成為「家臣」。有才幹的家臣,隨著「主人」權勢的擴張,逐漸在政治上取得重要地位,一般依賴宗法關係而有特權的貴族,自然遭受無情的淘汰。 ──李定一《中華史綱》 第 1 節 春秋的政治與社會變動 • 春秋時代的政治與社會變革 2. 社會方面 • 宗法制度日漸鬆馳,貴族開始沒落,平民階級抬頭,民間工商者逐漸興起 • 平民階級抬頭

  9. 西周以來的封建制度及禮樂制度,到春秋時代有怎樣的改變?西周以來的封建制度及禮樂制度,到春秋時代有怎樣的改變? 周禮規定,在祭祀時天子使用九鼎,諸侯使用七鼎。試數一數鄭莊公使用了多少個鼎?這說明了甚麼問題? 第 1 節 春秋的政治與社會變動 • 春秋時代的政治與社會變革 2. 社會方面 • 禮樂制度漸趨式微,貴族多僭越禮制 • 禮樂制度式微 鄭莊公舉行大典時用的鼎

  10. 第 1 節 春秋的政治與社會變動 • 春秋時代的政治與社會變革 天子只是有名無實的「共主」,諸侯少有履行朝覲的職責,「禮樂征伐自諸侯出」;不過天子地位雖降,諸侯尚能「尊王」。 周天子是天下的共主,「禮樂征伐自天子出」,諸侯須定期向天子朝覲述職,天子地位尊崇。 推行封建制度,透過諸侯管治地方。 封建制度逐漸崩潰,郡縣制處於萌芽狀態。 西周與春秋的政治和社會不同之處比較表

  11. 第 1 節 春秋的政治與社會變動 • 春秋時代的政治與社會變革 宗法制鬆馳,貴族地位開始下降,甚至淪為平民。貴族不再壟斷商業,使自由工商業者興起,學術亦開始流入民間。 嚴密的宗法制劃分了階級,地位穩固,工商業、教育等都是貴族的專利。 諸侯、大夫漸漸不守周禮,諸侯僭用天子禮、大夫也僭用諸侯甚至天子禮,禮樂制度開始崩潰。 全國上下嚴守禮法,不能踰越。 西周與春秋的政治和社會不同之處比較表

  12. 統一度量衡,是商鞅變法的重要內容之一。量器標準統一使秦國稅收得到保障。 第 2 節 戰國的政治與社會變動 • 戰國爭雄的局面 • 背景 諸侯之間兼併戰爭激烈,各國為求富國強兵,紛紛進行改革 商鞅方升 商鞅變法 「廢井田,開阡陌」

  13. 第 2 節 戰國的政治與社會變動 • 戰國爭雄的局面 • 概況 • 大國不斷兼併小國,最後剩下齊、楚、燕、韓、趙、魏、秦七國,互爭雄長 • 周室儼如小國,完全不受諸侯重視 • 秦國任用商鞅變法,使秦日漸興盛,終能消滅齊國,完成統一 商鞅畫像

  14. 從地圖中所見,周的地位有怎樣的變化? • 留意七雄位置及勢力範圍的大小。 • 留意周的位置及勢力範圍。 第 2 節 戰國的政治與社會變動 • 戰國爭雄的局面 戰國七雄形勢圖

  15. 與春秋時代比較,戰國的政治與社會情況有甚麼不同?與春秋時代比較,戰國的政治與社會情況有甚麼不同? 諸侯僭禮稱王 (周顯王)四十四年,秦惠王稱王。其後諸侯皆稱王。 ──《史記.周本紀》 語譯: 周顯王四十四年,秦惠王取周天子名號自稱為王。之後諸侯都自稱為王。 第 2 節 戰國的政治與社會變動 • 戰國時代的政治與社會變革 1. 政治方面 • 兼併戰爭頻仍 • 諸侯紛紛僭號稱王,周天子的「共主」地位名實俱亡

  16. 與春秋時代比較,戰國的政治與社會情況有甚麼不同?與春秋時代比較,戰國的政治與社會情況有甚麼不同? 印璽和虎符如何體現中央權力的加強? 第 2 節 戰國的政治與社會變動 • 戰國時代的政治與社會變革 1. 政治方面 • 中央權力加強 諸侯國君的印璽 秦虎符

  17. 與春秋時代比較,戰國的政治與社會情況有甚麼不同?與春秋時代比較,戰國的政治與社會情況有甚麼不同? 量能授官 戰國時是「量能而授官」,即官吏由國君任免,完全改變了春秋時世族壟斷官職的局面。戰國時偶爾也有起用平民做官,如申不害、蘭相如都是出身低微,不過普遍的情況仍是由宗室、同姓或大族接任要職。 ──翦伯贊:《中國史綱要》 秦國起用過多少位客卿?他們如何幫助秦國統一天下? 第 2 節 戰國的政治與社會變動 • 戰國時代的政治與社會變革 2. 社會方面 • 平民開始參政 • 各國國君需求人才輔政,平民受到重用而參政 例:秦國重用客卿

  18. 與春秋時代比較,戰國的政治與社會情況有甚麼不同?與春秋時代比較,戰國的政治與社會情況有甚麼不同? 第 2 節 戰國的政治與社會變動 • 戰國時代的政治與社會變革 2. 社會方面 • 養士之風盛行 • 君主及卿相積極網羅人才,養士之風盛行 例1:戰國四公子:齊國孟嘗君、趙國平原君、魏國信陵君、楚國春申君

  19. 與春秋時代比較,戰國的政治與社會情況有甚麼不同?與春秋時代比較,戰國的政治與社會情況有甚麼不同? 燕昭王築台招賢,上置黃金,以招天下賢人。 第 2 節 戰國的政治與社會變動 • 戰國時代的政治與社會變革 • 養士之風盛行 例2: 燕昭王黃金台招賢意想圖

  20. 與春秋時代比較,戰國的政治與社會情況有甚麼不同?與春秋時代比較,戰國的政治與社會情況有甚麼不同? 第 2 節 戰國的政治與社會變動 • 戰國時代的政治與社會變革 2. 社會方面 • 禮樂制度崩壞 • 禮樂制度崩壞,諸侯無視周禮的等級區別 例: 曾侯乙編鐘

  21. 第 2 節 戰國的政治與社會變動 • 戰國時代的政治與社會變革 周室地少力弱,天子只是有名無實的「共主」,地位下降,但諸侯尚能「尊王」。 周室地位儼如小國,諸侯不再尊重天子,「共主」名實俱亡。 封建制度逐漸崩潰,郡縣制處於萌芽狀態。 郡縣制普遍推行。 列國宗室貴族擁有相當大的權勢,國君權力比較分散。 各國以變法抑制宗室貴族,國君權力集中。 春秋與戰國的政治和社會不同之處比較表

  22. 第 2 節 戰國的政治與社會變動 • 戰國時代的政治與社會變革 學術開放使平民能接受教育;各國變法渴求人才,促使平民地位上升。各國君主卿相亦盛行養士。 貴族開始沒落,平民日漸興起。 諸侯、大夫漸漸不守周禮,諸侯僭用天子禮、大夫僭用諸侯禮,禮樂制度開始崩潰。 禮崩樂壞,諸侯稱王,完全不受西周禮制的約束。 春秋與戰國的政治和社會不同之處比較表

  23. 本 課 題 完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