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8

國際競爭下的中國 高科技產業:

國際競爭下的中國 高科技產業:. 以半導體產業為例. 徐斯儉 中央研究院政治學研究所籌備處 助研究員 June 2006. 內容. 中國是否為發展型國家的辯論 ( The “ Wu-Woo ” Debate ) 理論回顧 傳統「東亞發展型國家」 「調適型發展型國家」 市場因素與國家干預 : 半導體產業結構與特性 中國半導體產業發展 外資投資半導體產業 符合特徵 中央與地方政府之政策工具 中央與地方政府實際執行 與評估 理論反省 符合發展型國家之處 中國「發展型國家」的特色 如何評估「發展型國家」的功效?. 中國是否為發展型國家的辯論.

jeb
Download Presentation

國際競爭下的中國 高科技產業: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國際競爭下的中國高科技產業: 以半導體產業為例 徐斯儉 中央研究院政治學研究所籌備處 助研究員 June 2006

  2. 內容 • 中國是否為發展型國家的辯論(The“Wu-Woo” Debate) • 理論回顧 • 傳統「東亞發展型國家」 • 「調適型發展型國家」 • 市場因素與國家干預:半導體產業結構與特性 • 中國半導體產業發展 • 外資投資半導體產業 • 符合特徵 • 中央與地方政府之政策工具 • 中央與地方政府實際執行 與評估 • 理論反省 • 符合發展型國家之處 • 中國「發展型國家」的特色 • 如何評估「發展型國家」的功效?

  3. 中國是否為發展型國家的辯論 • Wu, Yu-shan: 中國大陸的經濟轉型過程像東亞的「發展型國家」 • 轉型過程中國家官僚運用制度來操控轉型過程 • 中國威權政體較能夠採漸進改革 • 中國威權政體注重政治穩定、維持成長、透過改變經濟環境 • 地方政府「發展型國家」角色in TVE: • 承擔轉型成本、並非國家設計、自發性創造 • 隱藏性私有化、達到硬預算 • 相對於東歐之比較視野 • 案例:TVE, SOE, hard-landing in the mid-90s

  4. 中國是否為發展型國家的辯論 • W.T. Woo: 中國大陸的發展愈來愈趨同於原型資本主義市場 • 經濟結構(計畫體制不全)和發展階段(落後的優勢)是主因,而非制度 • 促進經濟成長的政策聯盟才是主因,而非政體 • TVE的產權是國家排擠壓抑下自發採取的發展, SOE的經驗顯示國家改革的失敗 • 根本不承認「發展型國家」,認為連日本也是趨同於資本主義 • 中國尚未達到標準的WTO原型經濟體 • 案例: SOE, TVE

  5. 中國是否為發展型國家的辯論 • Rethinking the“Wu-Woo” Debate • 「公有財產權企業」(SOE&TVE)都不適合用來解釋「發展型國家」 • 經濟轉型不適合當作「發展型國家」被解釋項 • 被解釋項應是「產業政策」 • 積體電路經常被視作各國「策略性產業」,是檢視國家如何介入之典型

  6. 理論回顧:「東亞發展型國家」 • Johnson建立的「東亞發展型國家」概念 : • 經濟民族主義 • 能授權官僚的政治體系-國家自主性 • 有能力的官僚體系(領航機構如MITI、選定發展產業、選定最佳工具迅速發展該產業、監督被授權部門之競爭) • 通過銀行挹注資源 • 國家在依循市場邏輯的前提下,完善其對經濟的干預方法。(market-conforming methods ) • 公私部門合作

  7. 理論回顧:「東亞發展型國家」 • Evans: • 公私(本土資本)部門合作 • 鑲嵌 • 一體(coherent)而自主(autonomous)的國家官僚 • Woo-Cumings: • plan-rational state • state guidance • state joint with private ownership

  8. 理論回顧:「東亞發展型國家」 • Ziya Öniş: • 策略性產業政策 • 國家馴服市場 • 公私部門合作 • Wade’s “governed market” (GMT): • 資本累積是經濟發展動力 • 國家管理市場以達到資本累積 • 產業之發展不同於在free market 或simulated free market之下的發展,有國家引導 • 政府的介入造成與純粹市場不同的誘因結構,因此改變了企業的行為。 • “State is big fellowship, and Bureaucrats are highly risk-averse

  9. 理論回顧:「調適型發展型國家」 • Weiss and Wong’s 「調適型發展型國家」 • Governed interdependence (GI) • Globalization is the major factor • Developmental state is no longer transformative • State as followership.

  10. 理論回顧 表一 兩類型「發展型國家」比較

  11. 理論回顧:市場因素與國家干預 • 國家與市場 • 缺乏對市場清楚定義 • 無法分析國家是否介入 • 無法分析國家是否成功介入 • 不同產業國家干預方式也不同 • 半導體產業「市場」因素:新國際分工 • 半導體產業結構特性(表二和圖一) • 外資遷移勞力密集的封裝到發展中國家

  12. 理論回顧:半導體產業結構與特性                 IDM企業 設計部門 封裝部門 製造部門 專 業 分 工 模 式 設計企業 製造企業 封裝企業 圖一、 半導體產業整合與分工趨勢

  13. 理論回顧:半導體產業結構與特性 表二 、半導體主要製造階段對生產要素需求 *視設備自動化程度而定 +:高度需要 -:低度需要

  14. 中國半導體產業發展 • 外資半導體業在中國投資 • 外資:(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其定義必須符合: • 外資企業主要資本必須從東道國(被投資國)之外國家的公司而來,因此在東道國的外資企業和母國投資者在股權上是「母子公司關係」 • 外國投資者必須控制外資企業資本、科技和管理權力,以便經營企業和進入東道國市場。此外若一企業對外投資超過兩國以上以上亦可稱作多國企業。

  15. 中國半導體產業發展 • 外資在中國投資了15座晶圓廠和13家封裝廠 • 除Hynix之外,外資晶圓廠都具有台資背景 • 長三角集中全國最多晶圓廠(10座) • 長三角晶圓廠分佈:上海(6座) 、蘇州(1座)、無錫(3座)和寧波(1座)和常州(1座) • 大型封裝廠10座見(表三)

  16. 中國半導體產業發展 表三、到2005年為止外資半導體企業在中國大型投資項目***

  17. 中國半導體產業發展

  18. 中國半導體產業發展 * IDM廠中的八吋晶圓廠2003年已售於中芯 ** 台資背景企業:按照本文對於「外國直接投資企業」這些企業雖註冊在避稅天堂,但 實際上資本、科技和管理權力都控制在台灣企業家手中,故本文稱之為台資背景企業 *** 大型投資項目:5000萬美元以上且已量產者 # 位於長江三角州

  19. 中國半導體產業發展 • 中國半導體產業符合「發展型國家」特徵 • 經濟民族主義 • 世界主要發達國家都在憑藉其科技優勢,利用科技創新即將出現重大突破的歷史機遇,迅速搶佔二十一世紀的科技制高點;發展中國家也在積極調整戰略,加速科技發展,力爭在未來國際政治經濟格局中處於主動地位。《「國務院關於印發『鼓勵軟體產業和集成電路產業發展若干政策』(18號文件)的通知」,前言,2000/06/24》 • 鼓勵國內企業充分利用國際、國內兩種資源,努力開拓兩個市場。經過5到10年的努力,國產軟體產品能夠滿足國內市場大部分需求,並有大量出口:國產積體電路產品能夠滿足國內市場大部分需求,並有一定數量的出口,同時進一步縮小與發達國家在開發和生產技術上的差距。 《18號文件,第2條》

  20. 中國半導體產業發展 • 中國國家發展計畫委員會、科學技術部,也提出「世界主要發達國家都在憑藉科技優勢,利用科技創新即將出現重大突破的歷史機遇,迅速搶佔二十一世紀的科技高制高點,這場新的國際較量中,科技競爭力將成為決定國家前途和命運的重要要因素……」。其中發展的重要技術與產業包含的積體電路等。

  21. 中國半導體產業發展 • 國家之理性計畫及關鍵策略性產業政策(建立共識) • 信息產業作為國家的戰略性產業,是21世紀國家生存與發展的基礎。我國資訊業的持續、高速發展,加強了國家的經濟實力、國防實力和資訊安全實力,大大提高了國家對國民經濟宏觀調控能力。 IC是電子資訊業的基礎與核心,是國家現代化與信息化建設的先導與支柱產業;但另一方面國內IC產業又如此弱小,嚴重制約了整體產業對核心技術與知識產權的掌握與發展的主動權,必須千方百計加以解決。《張琪,信息產業部電子資產品管理司司長,2003/03/24》 • 軟體產業和集成電路產業作為信息產業的核心和國民經濟信息化的基礎,越來越受到世界各國高度重視。我國擁有發展軟體和積體電路產業最重要的人力和智力,在面對加入WTO的形式下,通過制訂鼓勵政策,加快軟體和積體電路產業發展,是一項緊迫而長期的任務,意義十分重大。 《 十八號文前言》

  22. 中國半導體產業發展 • 「通過政策引導、鼓勵資金、人才等資源投向軟體和集成電路產業,進一步促進我國信息產業快速發展,力爭到2010年使我國軟體產業研究開發和生產能力達到或接近國際水平,並使我國集成電路產業成為世界主要開發和生產基地之一。」](十八號文件)

  23. 中國半導體產業發展 表四、「十五計畫」中「集成電路」產業規劃項目

  24. 中國半導體產業發展

  25. 中國半導體產業發展 • 中央政府政策工具 • 「十八號文」:內銷增值稅減為6-3% • 「十八號文」被美國要求取消後隨即以「132號文」替代 • 制訂WAPI和TD-SCDMA規格保護國內企業市場 • 協助半導體企業海外上市(中芯) • 協助貸款:中芯被美國進出口銀行拒貸,中央政府透過銀行伸出援手。

  26. 中國半導體產業發展 • 名義上政策規劃與工具 • 「國家集成電路產業化基地」 • 上海、北京和深圳作為三大基地 • 上海最早推出地方半導體產業政策(見表五) • 北京和深圳隨後跟進 • 蘇州遲到2003年才陸續公布(見表五)

  27. 中國半導體產業發展 表五、上海和蘇州半導體產業優惠政策比較

  28. 中國半導體產業發展

  29. 中國半導體產業發展 • 實際執行 • 中芯:上海市政府是中芯發起股東;協助中芯兩次貸款 • 上海市政府也定期與中芯、宏力、泰隆三家半導體業者的主管開會,協助解決建廠過程的問題,顯示公部門與私部門之間密切的合作。 • 台積電:上海市政府政府、松江市政府、小昆山鎮政府,以主管工業區的上海副市長蔣以任為首,組成領導工作小組,為台積電規劃設立松江科技園區、出口加工區,並將上海徐家匯的輕軌拉至松江;而為了吸引台積電前往設廠,國務委員吳儀於2002年三、四月間南下上海,為台積電拍板定案二十四小時的通關政策。

  30. 中國半導體產業發展 • 華虹NEC:在2001年半導體產業景氣低迷之際,中國政府將金額龐大的上海市社會保障卡和全國新身分證的訂單都給了華虹NEC。 • 蘇州市開發區給外資優惠私下協議居多,且不局限於半導體 • 和艦:為了吸引聯電所投資的和艦半導體進駐,蘇州工業園免費提供40公頃的土地,並給予十年公司稅減半的優惠,雙方並達成台積電不得在園區內設廠的協議。

  31. 中國半導體產業發展 • 評估中國半導體產業發展指標 • 半導體產業規模(表六和表七) • 整體規模1996年佔全球半導體產業0.3%;2005年躍升到4.1%。 • 2004年設計業佔全球3%;台灣為26.6% • 2004年晶圓代工佔全球12.3%;台灣為68.8% • 2004年封裝業全球20.1%;台灣為24.4% • 個別企業表現(表八) • 中芯進入全球前三大晶圓代工 • 中國有四家進入全球前十一大晶圓代工(都位於長三角)

  32. 中國半導體產業發展 • 個別企業效率 • 中芯除了2004年有獲利外基本上處於虧損 • 華虹與和艦2003年以後獲利尚處於營利

  33. 中國半導體產業發展 表九、 中芯(SMICs)財務表現 2002-2005 年 (單位 億美元)

  34. 中國半導體產業發展 表六、1996-2005年中國與全球半導體企業總產值 (單位 億美元)

  35. 表七、2004年全球與兩岸半導體產業鏈規模(單位 億美元) *22.4億美元為中國半導體製造企業總產值,其中晶圓代工約占95%以上 **包含IDM封裝部門以及專業封裝企業,中國以前者為主 ***包含IDM封裝部門以及專業封裝企業,台灣以後者為主

  36. 中國半導體產業發展 表八、全球十大晶圓代工廠排名2002-2005(單位:億美元)

  37. 理論反省:代結論 • 中國半導體產業發展與兩類型「發展型國家」 相關性 • 中央政府 • 「十八號文」是否引導外資投資 • 透過稅賦優惠和補貼、金融體系貸款和保護市場協助企業 • 地方政府 • 上海 • 產業政策有效引導外資投資 • 有透過稅賦優惠和補貼、金融體系貸款和保護市場協助企業 • 蘇州 • 產業政策內容並沒有引導外資投資 • 沒有補貼、金融體系貸款和保護市場協助企業 • 與既有「發展型國家」相較

  38. 理論反省:代結論 • 中國半導體產業發展與「新國際分工」相關性 • 最明顯個案:外資IDM封裝廠集中在蘇州 • 蘇州非技術土地和勞動力優勢 • 但晶圓代工在長三角群聚效應將改變中國半導體產業之「新國際分工」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