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7

利用 Web of Science 及科学计量学工具 为科研管理服务

利用 Web of Science 及科学计量学工具 为科研管理服务. 马楠 博士 汤森路透集团 2009 年 4 月 14 日. 演讲提纲. 科研评估 - 定量分析 和同行评议 Web of Science— 科学研究与科研管理的重要工具 如何对 国家 的科研状况进行宏观评价 ? 如何评估本 机构 的科研产出和影响力 ? 如何寻找学科关键 人才 ? 如何评估某篇 论文 的影响力? 如何进行 科研成果转化 ? 小结. 演讲提纲. 科研评估 - 定量分析 和同行评议 Web of Science— 科学研究与科研管理的重要工具

Download Presentation

利用 Web of Science 及科学计量学工具 为科研管理服务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利用Web of Science 及科学计量学工具为科研管理服务 马楠 博士 汤森路透集团 2009年4月14日

  2. 演讲提纲 科研评估 - 定量分析和同行评议 Web of Science—科学研究与科研管理的重要工具 如何对国家的科研状况进行宏观评价? 如何评估本机构的科研产出和影响力? 如何寻找学科关键人才? 如何评估某篇论文的影响力? 如何进行科研成果转化? 小结

  3. 演讲提纲 科研评估 - 定量分析和同行评议 Web of Science—科学研究与科研管理的重要工具 如何对国家的科研状况进行宏观评价? 如何评估本机构的科研产出和影响力? 如何寻找学科关键人才? 如何评估某篇论文的影响力? 如何进行科研成果转化? 小结

  4. 科研评估 - 定量分析和同行评议 “科学计量学指标并不是要取代专家(评议),而是为了能够对研究工作进行观察和评论,从而使专家掌握足够的信息,形成根据更充分的意见,并在更高的信息集成水平上更具权威性”。 -- Dr. Ronald Rousseau, “评价科研机构的文献计量学和经济计量学指标”,《科研评价与指标》,红旗出版社,第17页,2000

  5. 用引文分析对科学研究进行评估的前提 美国社会学家罗伯特·默顿 (Robert K. Merton): 《科学的规范结构》 文献引用的动机 Citation motivation: 原文献的科学价值Citation – Impact, Influence, Importance, Performance • 结果要公开发表 • 在发表时科研人员要通过在论文中列出参考文献来说明他们是怎样依赖前人的工作的 • 科学期刊在同行科学家的交流中起着根本的作用。 • 在整个期刊系统中,可以区分出“重要”的国际性期刊 • 学术文献被重要的期刊文献引用的次数是这一文献的影响或国际显著性的一种度量 • Moed et al., The use of bibliometric data for the measurement of university research performance, Research Policy, 14, 131-149,1985; • Oppenheim, C. Journal of Documentation, 1995

  6. 引文分析中要注意的问题 • 不要完全只依赖于论文发表数和/或论文被引次数 • 不要跨学科、跨年代、把不同规模的机构进行比较,而不做数据的归一处理 • 不要忽略其它因素(比如:教学能力、行政职责等) • 不要过度地被有关某项研究工作的争议所影响 • 不要假设所有的自引都有问题而不考虑自引的原因与程度

  7. 引文分析的黄金规则: Compare like with like 注意: 学科领域间的差别 时间对引文的影响 利用引文分析进行科研评估并不简单 引文分析和同行评议 complement 定量分析和同行评议进行互补!

  8. 演讲提纲 科研评估 - 定量分析和同行评议 Web of Science—科学研究与科研管理的重要工具 如何对国家的科研状况进行宏观评价? 如何评估本机构的科研产出和影响力? 如何寻找学科关键人才? 如何评估某篇论文的影响力? 如何进行科研成果转化? 小结

  9. Web of Science: 科学研究与科研管理的基本工具之一 • “Less is More”:收录各学科领域中最重要、最有影响力的学术期刊 • 文献之间的相互引证反映科学研究间的内在联系 • 文献之间的相互引证反映科学研究的贡献与影响

  10. 引文索引的历史… Dr. Eugene Garfield Founder & Chairman Emeritus ISI, Thomson Scientific “Our ultimate goal is to extend our retrospective coverage of the scientific literature back to the twentieth century. The Century of Science initiative makes that dream come true.” • Dr. Garfield 1955年在Science发表论文提出将引文索引作为一种新的文献检索与分类工具 • 将一篇文献作为检索字段从而跟踪一个Idea的发展过程 • 1963年出版Science Citation Index • 1973年出版 Social Sciences Citation Index • 1978年出版Arts & Humanities Citation Index 10

  11. …引文索引的今天… 1997年,Thomson Reuters将SCI,SSCI,A&HCI整合,利用互联网的开放环境,创建了网络版的多学科引文数据库——Web of Science 2005年, Thomson Reuters在过去回溯到1945年的数据基础上,增加1900-1944年的回溯数据——Century of Science。 Web of Science • Science Citation Index Expanded, 7,100多种 1900- • Social Sciences Citation Index, 2,400多种 1956- • Arts & Humanities Citation Index, 1,200多种 1975- • Conference Proceedings Citation Index, 110,000多种 1990- • Current Chemical Reactions, 75万条化学反应 1840- • Index Chemicus, 150万个化合物 1993- 11

  12. Web of Science – 高质量的学术期刊文献 Quality 质量 Diversity 广度 Depth 深度 Unique Data 独特 的数据 • 您知道吗?Web of science 只收录高质量的学术期刊 • Unique Data 数据的独特性保证了知识的发现 • 质量、广度、深度与100年来的学术引文回溯数据构成了其数据的独特性,揭示概念与技术的发展过程 12

  13. 基于Web of Science分析科学产出与绩效 高质量的论文及其引用:世界级的研究绩效评估指标 基本指标: 论文数、被引频次、篇均被引频次 (impact) 相对指标: 相对基线、预期被引率 分析单位: 作者、期刊、国家、机构 其它指标: 高被引论文/热点论文、研究前沿、国际合作、定标比超(Benchmark) 13

  14. 演讲提纲 • 科研评估 - 定量分析和同行评议 • Web of Science—科学研究与科研管理的重要工具 • 如何对国家的科研状况进行宏观评价? • 如何评估本机构的科研产出和影响力? • 如何寻找学科关键人才? • 如何评估某篇论文的影响力? • 如何进行科研成果转化? • 小结

  15. 中国学术论文产出发展趋势 9.33% of the world 0.38% of the world 来源: Web of Science 1981年至2007年,中国论文产出增长了近50倍.

  16. 中国科学论文产出:对比英、美、德、日 来源: Web of Science

  17. 中国科学论文影响力:对比英、美、德、日 来源: Web of Science

  18. 中国科学论文平均影响力:对比英、美、德、日中国科学论文平均影响力:对比英、美、德、日 预测: 中国将在2020年达到全球科学论文的平均影响力

  19. 中国各个研究领域的科学产出 来源: Web of Science

  20. 中国各个研究领域科学产出的影响力 来源: Web of Science

  21. 演讲提纲 • 科研评估 - 定量分析和同行评议 • Web of Science—科学研究与科研管理的重要工具 • 如何对国家的科研状况进行宏观评价? • 如何评估本机构的科研产出和影响力? • 如何寻找学科关键人才? • 如何评估某篇论文的影响力? • 如何进行科研成果转化? • 小结

  22. 某知名大学科研成果概览 • 截止到2009年3月24日,某知名大学共有科技论文9,944篇被Web of Science数据库收录 被引用次数最高的文章则是由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的陈小明教授等人于2002年发表在《 CHEMISTRY-A EUROPEAN JOURNAL 》上的论文,总被引次数达到260次。 24

  23. 对大学的研究成果进行多角度深入分析 对多达10万条记录从9个角度进行深入分析: • 来源期刊 • 来源会议 • 学科领域 • 著者 • 出版年 • 研究机构 • 国家与地区 • 文献类型 • 文献语种

  24. 某知名大学科研成果增长趋势 • 1980年以来,某知名大学的科研活动主要经历了3次大的飞跃,它们的起点分别在1995年、2001年和2006年,其中每一个阶段都比前一次呈现出更高的增长速度。 2008年一年被收录1,470篇 26

  25. 某知名大学科研成果与中国总体对比分析 • 在我国科技事业突飞猛进的今天,某知名大学的科技论文数量在30多年中始终保持与国家总体产出相一致的增长态势。 27

  26. 某知名大学较为活跃的学科领域 • 化学、分子生物学是某知名大学最为活跃的几个研究领域 28

  27. 某知名大学杰出的学科带头人 • 进一步分析显示: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的陈小明教授是某知名大学中科研成果被Web of Science收录最多的学者之一,共有283篇科技论文。 29

  28. 某知名大学的科研合作 • 科研合作关系是开放办学和大学国际化的重要因素,其意义在于“资源整合、优势互补、任务分担、成果共享”。 30

  29. 某知名大学的全球影响力 • 据ESI数据库统计结果显示:某知名大学的临床医学和化学领域在全球研究机构中排名都进入了前1%。 31

  30. 某知名大学的全球影响力 • 通过分析所有学科领域的数据,可以看到:某知名大学在全球前1%研究机构中,论文总数排名656位,总被引次数排名1142。 影响力排名 论文排名 32

  31. 某知名大学的全球影响力 • 从相对位置来看,临床医学在全球该领域2,924个研究机构中的论文和被引次数排名较高。总体来看,被引用次数排名都低于论文总量排名。 33

  32. 演讲提纲 • 科研评估 - 定量分析和同行评议 • Web of Science—科学研究与科研管理的重要工具 • 如何对国家的科研状况进行宏观评价? • 如何评估本机构的科研产出和影响力? • 如何寻找学科关键人才? • 如何评估某篇论文的影响力? • 如何进行科研成果转化? • 小结

  33. 杰出科学家的研究产出与影响力 西安交通大学姚熹院士——电子陶瓷科学和工程创新领域专家

  34. 杰出科学家的研究产出与影响力 ——H指数 “H指数=n”的定义是:某位科学家发表的所有文章中,有n篇文章的被引次数不低于n次。H指数是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物理学家乔治·赫希(Jorge E.Hirsch)提出的一种定量评价科研人员学术成就的方法。 赫希认为h指数能够比较准确地反映一个人的学术成就。一个人的h指数越高,则表明他的论文影响力越大。 普林斯顿高等研究所的物理学家爱德·威顿(Ed Witten)的H指数是110,表明他有110篇文章每篇至少被引用了110次。

  35. 在全球各国的学术影响力 37

  36. 在全球研究机构中的影响力 38

  37. 对不同学科的渗透性 39

  38. 高被引论文 • 在全球范围内已经形成了相当规模的研究群体 40

  39. ResearcherID——全球学术人才库 41

  40. ResearcherID ——全球学术人才库

  41. 演讲提纲 • 科研评估 - 定量分析和同行评议 • Web of Science—科学研究与科研管理的重要工具 • 如何对国家的科研状况进行宏观评价? • 如何评估本机构的科研产出和影响力? • 如何寻找学科关键人才? • 如何评估某篇论文的影响力? • 如何进行科研成果转化? • 小结

  42. 期刊影响因子 – Journal Impact Factor ×期刊影响因子不能用来评估科学家及其论著 数据来源: Journal Citation Reports & Web of Science

  43. 论文指标 - Baselines 基准数据 数据来源: Essential Science Indicators

  44. 论文指标 - Baselines 基准数据 数据来源: Essential Science Indicators

  45. 高被引论文 – 被引用次数前1%的论文 数据来源: Essential Science Indicators

  46. 演讲提纲 • 科研评估 - 定量分析和同行评议 • Web of Science—科学研究与科研管理的重要工具 • 如何对国家的科研状况进行宏观评价? • 如何评估本机构的科研产出和影响力? • 如何寻找学科关键人才? • 如何评估某篇论文的影响力? • 如何进行科研成果转化? • 小结

  47. 高校是国家科技原始创新的主要基地  • “从发达国家发展高科技的历史来看,许多带动国民经济发展的重大科技突破都是依托高等学校产生的。迄今为止,影响人类生活方式的重大科研成果70%诞生于高等学校。” ——南京大学科技成果转化中心副主任张晓东 52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