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7

水产动物病害防治技术

水产动物病害防治技术. 2014. 1 、指环虫病. 第三章 寄生虫性疾病.

Download Presentation

水产动物病害防治技术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水产动物病害防治技术 2014

  2. 1、指环虫病 第三章 寄生虫性疾病 • 病鱼鳃丝黏液增多,全部或部分呈苍白色,呼吸困难,鳃部显著浮种,肉眼不易看到虫体,在显微镜下取新鲜鳃丝可见活虫勾在鳃丝上做蚂蟥式运动。指环虫几丁质的中央大钩和边缘小钩刺入鳃组织,引起病变,影响鳃的呼吸功能,引起鱼的死亡。这是一种常见的多发病,全国各地均有发现。主要流行于春末夏初,多危害鲢鳙鱼和草鱼种。坏鳃指环虫长度不到1mm,在鱼鳃上很难用肉眼观察到。指环虫与三代虫的明显区别就在于有无眼点;坏鳃指环虫与中型指环虫的明显区别在于锚钩末端弯曲形态,一个波浪弯曲,一个较大弧度弯曲。除了敌百虫,吡喹酮和甲苯咪唑是较好的化学药物。

  3. 毛细血管扩张充血 上皮细胞增生 鳃小片粘连 锚钩刺入鳃小片

  4. 坏鳃指环虫示意图

  5. 坏鳃指环虫的卵 坏鳃指环虫的钩

  6. 2、锚头蚤病 常见危害较大的有三种:(1)多态锚头鳋:寄生于鲢、鳙、团头鲂鱼;(2)草鱼锚头鳋:寄生于草鱼;(3)鲤锚头鳋:寄生于鲤、鲫和鳗鲡等多种鱼的体表、口腔。寄生处引起种鱼的体表红肿发炎,大量寄生时,鱼体表好似披了蓑衣。寄生在鱼体上的锚头鳋均为雌虫。 诊断:肉眼检查即可。防治方法: • (1)药物方法 • ①全池遍洒90%晶体敌百虫。 • ②高锰酸钾水溶液药浴

  7. 背鳍上还发现1个锚头蚤 鲈鱼眼部寄生锚头蚤。 镜检有1对卵囊

  8. (2)非药物方法 • ①生物防治法。锚头蚤病多发季节,可在池中混养一定数量的黄颡鱼鱼种,可防止锚头蚤的发生和蔓延。 • ②马尾松治疗法。可用马尾松叶,或松果与苦楝树皮、叶,切碎熬汁全池泼洒,每亩水面用量10公斤和15公斤。也可将上述树木鲜嫩的树枝、树叶捆放在进水口让其浸沤,起到预防作用。 • ③松香油治疗法。可于加水时用松香油在鱼密集地方泼洒。 • ④烟叶治疗法。用劣质香烟或烟草叶、根浸泡后,连渣带汁全池泼洒。 • ⑤酒糟防治法。在饲料中加入10%的酒糟投喂,可预防锚头蚤病。治疗用量加倍,5-7天为一个疗程。 • ⑥猪血治疗法。每亩用猪血7.5公斤,拌入3.5-5公斤麸皮或麦粉等饲料,连喂3天,5天后鱼体上锚头蚤全部脱落。

  9. 3、双穴吸虫病 又称白内障病、瞎眼病、掉眼病或复口吸虫病。病原体为湖北双穴吸虫和倪氏双穴吸虫,其尾蚴和囊蚴寄生于眼水晶体内,从而引起瞎眼,影响摄食和生长。双穴吸虫为体内寄生虫(蠕虫类的复殖吸虫),中间寄主是螺类,所以清塘要彻底。没有有效的药物来治疗,只能在预防上着手:1、杀灭中间寄主,清理池塘里的螺。2、及时分塘降低养殖密度。3、内服生命素等提高鱼体抗虫能力。4、外用福地安改良池塘底质。会传染的。由于一般杀虫药物很难进入体内,故在清塘时彻底杀灭病原可以起到很好的治疗效果。

  10. 草鱼种眼睛晶状体内的湖北双穴吸虫囊蚴 1

  11. 草鱼种眼睛晶状体内的湖北双穴吸虫囊蚴2

  12. 寄生双穴吸虫的鳊鱼

  13. 4、车轮虫病 • 车轮虫病是鱼类很普通的原虫病,严重时寄生分泌大量粘液,鱼苗体上在车轮虫较密集的部位,如鳍、头部、体表出现一层白翳。危害下塘十天左右的鱼苗时,发现成群沿塘边狂游,口腔充满粘液,嘴闭合困难,不摄食,呈“跑马”现象,鱼体消瘦。

  14. 染色后拍摄的

  15. 车轮虫 车轮虫腹面

  16. 5、小瓜虫病 • 小瓜虫属原生动物门、纤毛虫纲、凹口科、小瓜虫属,主要寄生在鱼类的皮肤、鳍、鳃瓣、头、口腔及眼等部位,形成胞囊呈白色小点状,肉眼可见,故称为“白点病”。严重时,鱼体覆盖着一层白色薄膜。镜检成虫体内具有马蹄形大核,幼鱼仅有圆形、椭圆形或棒形的大核。病鱼游泳迟钝,漂浮水面,有时也群集绕池,鱼体不断的和其他物体摩擦,或跳出水面,不久即成批死亡。小瓜虫在杀灭的过程中极易产生包囊,条件一旦适应小瓜虫的生长,包囊里面的虫卵又繁殖起来,在杀灭的过程中如此反复,所以很难做到彻底的杀灭。小瓜虫不耐高温,在水温达到28℃时自动消亡,小瓜虫寄生在鱼的腮部容易造成鱼类生理性呼吸困难导致死亡,所以一旦发现鱼类感染小瓜虫后,要注意增氧(氧速宝、速解安或者底加氧),同时内服增强抵抗力的药(生命素+营养快线)。一旦感染过小瓜虫的池塘以后很容易复发,所以年底一定要清池消毒,以防来年感染小瓜虫。

  17. [病例]斑点叉尾鮰寄生小瓜虫 利洋水产药店通海口店(湖北仙桃)养殖户饲养的是斑点叉尾鮰,池塘3亩、水深1.2米,池塘有5000斤鱼未卖,在鱼体上发现大量的小瓜虫,吃食良好,目前暂无死亡,养殖户急着卖鱼此病我们以稳水保健为主,同时适当的降低水位,提高池塘水温(小瓜虫不耐高温,28度以上会死亡),但近一个星期都是梅雨,水温一时很难升高,27号用碧水安1.5亩/瓶稳水,待天晴水位降低后,晚上用底加氧增氧,内服生命素+营养快线,直到水温升到28度以上分析:理论上此方法可以有效的控制小瓜虫,但还是存在很大的风险,池塘中有5000斤鱼未卖,若降低水位,提高水温,池塘极易缺氧.

  18. 6、粘孢子虫病 • 病原体为粘孢子虫,种属很多,虫体较微小,寄生非常广泛,几乎对每种鱼各种器官都能感染,甚至在同一条鱼的同一器官内有数种粘孢子虫寄生。 • 常见的粘孢子虫引起的鱼病症状及危害情况:1、粘孢子虫引起的皮肤病:病原为鲫碘孢虫。寄生在皮下肌肉,病鱼头部后上端形成瘤状囊肿,逐渐扩大使肌肉腐烂,鱼体暗黑,消瘦,最后死亡。2、粘孢子虫引起的鳃病:病原为球孢虫,异形碘孢虫等。在鲢、鳙、鲤、鲫等由鱼苗至成鱼皆可感染。病鱼鳃上有许多灰白色的点状或瘤状胞囊,呼吸困难,生长发育受阻,引起大批死亡。3、粘孢子虫引起的肠道病:病原主要有草鱼饼形碘泡虫、鲢粘体虫、对称碘泡虫等。其营养体在肠粘膜组织内形成胞囊,有的种类不但侵袭粘膜,形成胞囊,还能穿过肠壁,在肠外形成胞囊。堵塞肠道并破坏组织细胞,妨碍摄食、消化吸收而消瘦致死。4、粘孢子虫引起的鲢、鳙鱼疯狂病:病原是鲢碘泡虫,侵袭鱼的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引起。病鱼极为消瘦,体色灰白无光泽,脑腔可见白色点状胞囊。尾部上翘,狂游乱窜,抽搐打转,失去平衡,时而沉入水底,时而躺在水面,不久死亡。5,粘孢子虫还常侵袭病鱼的肝、肾、脾、心脏、生殖腺、 膀胱、膘、肌肉以及脂肪等组织器官,引起不同程度的病变。 • 预防方法:1、及早捞出病鱼,并深埋于远离鱼池处;2、产卵池、孵化池和鱼种池应有独立的水源,不能和病鱼池水源相通;3、每亩用125公斤生石灰或100公斤石灰氮清塘;4、鱼场的用具、渔具等应经常清洁消毒;5、冬片鱼种在放养前采用500ppm的高锰酸钾溶液或相当于500ppm的石灰氮悬浊液浸洗30分钟;6、白链鱼苗、鱼种阶段,每半月遍洒5ppm粉剂敌百虫,可防治白链疯狂病;7、鱼花下塘第3天开始,每天每万尾鱼用盐酸圜氯胍0.2克拌饲投喂,连用7天。 • 治疗方法:1、用1‰的90%晶体敌百虫浸洗3-10分钟;同时用0.2ppm晶体敌百虫全池泼洒;   2、每万尾鱼苗用盐酸圜氯胍1.5-2克拌饲投喂,连续用药7~8天;3、对寄生于鳃瓣上的粘孢子虫,用2%食盐水浸洗30分钟,每天一次,连续两次。目前为止,粘孢子虫病目前尚无理想的防治方法,需进一步研究。

  19. 鲢碘孢虫

  20. 白鲢鳃部寄生大量两极虫孢囊 • 在湖北的淡水鱼养殖塘,有些出现单死白鲢的现象,每天15~50为不等,不具有出血病症症状,有时伴有肠炎,镜检后发现在鳃部寄生有大量的两极虫的包囊。

  21. 两极虫孢囊

  22. 金鱼孢子虫病 此孢子虫寄生在鳃部,体表及肠道没有。鳃部可见较多白色包囊,镜检发现包囊大多位于鳃丝末端,包囊内有大量孢子虫。

  23. [病例] 镜鲤咽喉部寄生粘孢子虫 • 辽宁辽中县北长村一镜鲤(俗称框鲤)鱼种养殖池塘,面积12亩,水深1.5米。放养镜鲤鱼苗3万尾,套养部分花白鲢夏花。发病时镜鲤规格约150克。2010年7月中旬开始有鲤鱼种零星死亡,到7月18日每天死亡约10~20尾。检查死亡的病鱼体表无明显异常,但咽喉部严重红肿溃烂。7月19日,开始内服“孢虫易克”,每包(100克)拌30斤饲料,连喂4天。同时全池泼洒“地克珠利”杀虫。7月23日死亡逐渐较少,每天在10尾以内。一周后只有零星死亡。

  24. 用旋网随机捕捞池塘中鲤鱼检查,发现多数鲤鱼的咽喉部都有粘孢子虫胞囊寄生,胞囊大小约2~4 mm,数量从1~10几个不等,有的胞囊已经破裂(见图1~3)。

  25. 其它池塘的镜鲤喉部孢子虫

  26. 分析:1、鲤鱼咽喉部孢子虫病虽然没有鲫鱼咽喉部孢子虫病发病率高和危害性大,但养殖镜鲤鱼种也经常发生并造成一定数量的患病鱼死亡。本病例池塘春季鲤鱼夏花阶段曾经出现大量浮游动物和摇蚊幼虫,这样的池塘也往往底泥中水蚯蚓也会大量发生,而水蚯蚓被证明是部分孢子虫的中间寄主,这可能与本池塘发病,而周围池塘没有发病有关。2、池塘镜鲤患咽喉部孢子虫后,一般都在7月份胞囊破裂时有15天左右的严重死亡,如果能及时内服治疗药物会减少死亡。胞囊破裂后病灶处以溃烂为主,因此同时内服和外用抗菌药物效果会更好。(利洋公司技术部 唐绍林 利洋水产药店辽中店 宁子奇提供 2012.02.27)

  27. 鲫鱼喉部寄生粘孢子虫 • 发病初期,孢子虫胞囊小、生长在组织表面,危害小,没有死亡或零星死亡。随着胞囊的增大和对周围组织的破坏,近半个月来,多数鲫鱼种池发生大量死亡。死亡率在约10%-20%,持续时间约15天。病鱼上下颌及颊部褪色发白,有的头部有出血,有的鳍基和腹部有轻微出血,有的肛门发红,呈败血症症状。也有的体表没有明显症状。解剖咽喉部严重红肿发炎,特别严重的胞囊和周围组织一同烂掉,脾脏明显肿大。发展到这个阶段投喂孢子虫药已经无效,应该提前投喂抗菌药物,预防细菌感染和败血症的发生,来降低死亡量。 • 鲫鱼咽喉部孢子虫在辽宁、江苏等鲫鱼主养区危害十分严重,养鱼户俗称“喉癌”、“肿嗓子眼”。框鲤也有时发生。该病在夏花分塘前就开始发生,应在夏花培育时开始预防,方法是把孢虫易克拌豆浆或水产诱食酵母一同泼洒,之后在投喂颗粒饲料时,分别在料经1mm、2mm、3mm各拌料一次投喂。

  28. 死亡的鱼

  29. 特殊肿大的脾脏 颌、颊部病变

  30. 鲫鱼咽喉部粘孢子虫 鲫鱼外表正常

  31. 寄生碘孢子虫的草鱼并发败血症 在草鱼的脾脏形成大量的包囊,但是虫体的数量不象体表的多,况且每一个虫体都形成自我保护的囊膜。

  32. 鲫鱼体内孢子虫 辽中一鲫鱼成鱼池患喉孢子虫病。部分鲫鱼体内也有孢子虫胞囊,孢子虫种类与咽喉部的孢子虫种类相同。治疗上基本上没有办法,注意不要用环烷酸铜泼洒的办法,治疗主要以内服药物为主,以中草药为好。

  33. 剖开锦鲫的腹部,发现里面居然有五个3CM左右的孢囊。把孢囊制片之后放在显微镜下观察,整个孢囊里密密麻麻全是孢子虫,大概一个孢囊里面就有上万个。这种病叫双极囊的点孢虫病,寄生在鱼腹腔的肠系膜上,鱼体内含有孢囊不奇怪,但在一条鱼中同时含有这么多这么大的孢囊,可以说是很罕见的。剖开锦鲫的腹部,发现里面居然有五个3CM左右的孢囊。把孢囊制片之后放在显微镜下观察,整个孢囊里密密麻麻全是孢子虫,大概一个孢囊里面就有上万个。这种病叫双极囊的点孢虫病,寄生在鱼腹腔的肠系膜上,鱼体内含有孢囊不奇怪,但在一条鱼中同时含有这么多这么大的孢囊,可以说是很罕见的。

  34. 鲤鱼肠道吉陶单极虫

  35. 鳗鱼肤胞虫

  36. 肤孢子虫病,病原是武汉单极虫。引起的鲫鱼苗种死亡率极高。肤孢子虫病,病原是武汉单极虫。引起的鲫鱼苗种死亡率极高。

  37. 肤孢子虫病,病原是武汉单极虫。引起的鲫鱼苗种死亡率极高。

  38. 镜检武汉单极虫.

  39. 7、草鱼鱼种肠道内大量寄生九江头槽绦虫

  40. 8、双线绦虫 • 双线绦虫 双线绦虫隶属绦虫纲,裂头科,双线绦虫属双线绦虫第一中间寄主为桡足类,第二中间寄主为鱼类,终寄主为食鱼鸟类。治疗体内寄生虫主要靠内服,治疗面条虫时一般用1%的吡喹酮预混剂2.5kg/吨 +青蒿末或苦参末+保肝护胆药空腹投喂 一天一次 连喂3天 。

  41. 9、棘头虫 • 棘头虫是一类具有假体腔而无消化道的两侧对称的蠕虫,是黄鳝肠道中一种常见的寄生虫,大量感染时可达数百条。 棘头虫病是由棘衣虫的成虫或胞囊寄生引起的鱼病。 棘头虫的成虫寄生在黄鳝的肠道中。虫体呈乳白色,有时呈淡黄色,长圆筒形,体前部1/3处稍膨大,吻短,吻钩呈螺旋排列,前大后小。中间宿主是剑水蚤,在剑水蚤体内10天就可发育成感染期的棘头体,被黄鳝吞食后感染,在肠中寄生发育成熟,繁殖后代。 棘头虫在草鱼等其他鱼体内,幼虫不能在肠道中寄生,而是穿过肠壁,在宿主的腹腔中形成胞囊,保存下来。所以夏花草鱼在短期大量吞食了阳性剑水蚤后,造成急性感染,幼虫从肠道迁移到腹腔时会引起炎症而造成死亡。其症状是腹部膨大,伴随充血现象。慢性感染,不显症状,危害不大。患病黄鳝的食欲严重减退或不进食,体色变青发黑,肛门红肿。棘头虫隐藏寄生在黄鳝的前肠,虫体呈白色圆筒形,前端略膨大,后端较细,吻小。吻部牢固地钻进肠黏膜内,吸取其营养,以致引起肠道充血发炎,使部分组织增生或硬化,严重时可造成肠穿孔或肠管被堵塞,鳝体消瘦,引起黄鳝死亡。虫体排出的受精卵呈长椭圆形,有三层包膜,内有幼虫——胚胎幼虫。有三种类型:无棘型、半棘型及全棘型。发现棘头虫后,内服“复方阿苯达唑+菌毒出血康”一套100斤混合料3天,同时网箱里用“底虫净”30个箱/包。

  42. 越冬后黄鳝肠道棘头虫 下塘服务时发现有些越冬后的黄鳝上草,出血(败血症)明显,检查后肠道还有很多寄生虫。内服甲苯咪唑、盐酸左旋咪唑、敌百虫等有一定效果,但用量不要太大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