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9

甲亢病人的护理

甲亢病人的护理. 内儿科教研室 刘文慧. 甲状腺机能亢进症. 甲 状 腺 机 能 亢 进 症简称甲亢,该病是指甲状腺功能增高,甲状腺素分泌过多,导致代谢率增高的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临床表现甲状腺肿大,代谢亢进和突眼。. 甲亢的分类 一、甲状腺性甲亢: ⒈弥漫性甲状腺肿伴甲亢(突眼性甲状腺肿, Gravas 病),毒性弥慢性甲状腺肿,为甲亢中最常见的一种。 ⒉自主性高功能性甲状腺瘤:(毒性结节性甲状腺肿等),此种结节不受 TSH 调节,以 T3 型甲亢较多。.

Download Presentation

甲亢病人的护理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甲亢病人的护理 内儿科教研室 刘文慧

  2. 甲状腺机能亢进症 甲 状 腺 机 能 亢 进 症简称甲亢,该病是指甲状腺功能增高,甲状腺素分泌过多,导致代谢率增高的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临床表现甲状腺肿大,代谢亢进和突眼。

  3. 甲亢的分类 一、甲状腺性甲亢: • ⒈弥漫性甲状腺肿伴甲亢(突眼性甲状腺肿,Gravas病),毒性弥慢性甲状腺肿,为甲亢中最常见的一种。 • ⒉自主性高功能性甲状腺瘤:(毒性结节性甲状腺肿等),此种结节不受TSH调节,以T3型甲亢较多。

  4. ⒊多结节性甲状腺肿伴甲亢(毒性多结节性甲状腺肿),常见于先患甲状腺多结节,多年后发生甲亢,多见于中老年。⒊多结节性甲状腺肿伴甲亢(毒性多结节性甲状腺肿),常见于先患甲状腺多结节,多年后发生甲亢,多见于中老年。 ⒋新生儿甲亢:①母亲患甲亢生下新生儿就有甲亢,2~3个月后消失。 ⒌碘源性甲亢:地方性,胺碘酮。 ⒍滤泡性甲状腺癌。

  5. [病因和发病机理] • 一般认为,患者免疫监视和调节功能有遗传性缺陷+精神刺激或感染→B细胞增生→产生甲状腺刺激性免疫球蛋(TSI 95%甲亢患者血清中检出) →与甲状腺滤泡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激活腺苷酸环化酶→CAmp升高→甲状腺素增多。甲亢治疗停药后如TSI持续阳性可导致复发。TSI能通过胎盘引起新生儿甲亢。

  6. 甲状腺机能亢进症

  7. [临床表现] •   男:女=1:4~6,以20~40岁为多见,起病缓慢,典型病例有三组症状,即:T3T4升高及高代谢症候群、甲状腺肿大、突眼。 • 一、甲状腺素分泌过多症群 •   (一)高代谢症群: • T3、T4升高→促进三大物质代谢→产热与散热均明显增多→怕热多汗、皮肤温暖潮湿、低热、体重下降 .

  8. (二)神经系统: • T3、T4升高→神经系统兴奋性升高→神经过敏、易激动、烦躁、失眠、多语多动、舌、手细颤、腱反射活跃。 • 。

  9.   (三)心血管系统: • 1、心动过速 常为窦速,90~120次/分,休息和睡眠时仍快,为本病的特征之一。 • 2、心律失常 早搏较常见,房性为主,可为房颤,偶有房室传导阻滞。 • 3、心音和杂音:心尖部S1增强SM Ⅰ—Ⅱ级,偶可闻及舒张期杂音。 • 4、心脏肥大和扩大 ,可发生心衰。 • 5、血压变化 脉压增大,可有周围血管征。

  10.   (四)消化系统: •   食量↑,肠蠕动加快→消化吸收不良→大便频数→脂肪泻。营养失调+T3、T4升高→肝→肝肿大、GPT升高、黄疸。 •   (五)运动系统: • T3、T4升高→氮负平衡→骨胳肌、心肌、眼肌萎缩→甲亢性肌病→周期性麻庳。总之,运动系统的异常有:急慢性甲亢性肌病、重症肌无力、周期性麻痹,还可有骨质疏松。

  11.   (六)生殖系统: •   月经减少、闭经、阳萎、生殖能力下降 • 二、甲状腺肿大 •   双侧对称性肿大,随吞咽上下移动,质软、有震颤及血管杂音、胸骨后甲状腺肿,可不大。

  12. 三、眼征: • 有良性突眼和恶性突眼。 • 良性突眼:轻,小于18mm仅有眼征而无眼部症状,眼球突出,眼裂增宽; •   特殊眼征: • 少瞬目和凝视上睑挛缩; • 辐辏能力减弱; • 向上看时不能皱额; • 向上看时上脸不能下垂。

  13. 恶性突眼:重大于19mm除眼征外,具有眼部症状:怕光、复视、视力下降、异物感、胀疼、刺疼、流泪、高度突眼→不能闭合→睡不瞑目→感染。恶性突眼:重大于19mm除眼征外,具有眼部症状:怕光、复视、视力下降、异物感、胀疼、刺疼、流泪、高度突眼→不能闭合→睡不瞑目→感染。

  14. [特殊临床表现] • 一、甲亢危象 • 原因:①术前未充分准备。②感染及各种应激。 ③碘治疗早期。 •   表现:高热,心动过速、心律失常、烦躁不安、大汗淋漓、消化道症状:厌食、恶心、呕吐、腹泻、脱水。休克、昏迷、可有心衰及肺水肿。

  15. 二、甲亢性心脏病 • 一般认为具有下列情况之一者排除其它心脏原因时,可考虑甲亢心: • 1、心律失常(主要指房颤); • 2、心脏增大; • 3、心力衰竭; • 4、二尖瓣脱垂; • 5、心绞痛; • 6、显著心电图改变并以循环系症状为主。

  16. 三、淡漠型甲亢 • 见于老年人,起病隐袭,神志淡漠、嗜睡、反应迟纯、明显消瘦、恶病质、有时仅有消化道症状或不明原因的心律失常。 • 四、T3型甲亢 •   血清中T4正常,T3↑一般病情较轻。 • 五、局限性胫前粘液性水肿 •   皮肤大多呈对称性,早期呈皮肤增厚,粗而变韧,皮肤如桔皮样或树皮样。

  17. [实验室检查] • 一、血清甲状腺素测定 • 1.FT4:是生物活性部分,能直接反映甲状腺功能,且不受TBG影响,但含量极微,测定较困难,平均正常值为9~25pmol/L。 • 2. TT4:血液中与TBG结合的甲状腺素,是判断甲状腺功能最基本的筛选指标,TBG影响因素:妊娠、雌激素、病毒性肝炎;雄激素,低蛋白血症↓。

  18. 3.TT3,正常值100~150mg/dl,早期往往升高较早而快,约4倍于正常,是早期诊断的敏感指标 ,对T3型意义更大,治疗中作为疗效观察,很敏感。 • 4.血清反T3(rT3) rT3是T4在外周血液的降解产物,部分病例发病初期或复发早期仅有rT3升高,可作为较敏感的诊断甲亢的指标

  19. 二、TSH 免疫放射分析 灵敏度高,甲亢时↓常测不出。 • 三、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兴奋实验: • 甲亢时血清T3、T4升高,反馈抑制TSH,故TSH不受TRH的兴奋。当静脉注射TRH200微克后,无TSH升高反应。

  20. 四、甲状腺吸131I率测定 •   正常值:3h 5~25% • 24h 20~45% •   甲亢时:3h>25%,24h>45%,高峰前移。 • 符合率:90% •   假阳性:缺碘性甲状腺肿、长期服用避孕药。 •   假阴性:食物及含碘药物、抗甲状腺药、溴剂、利血平、保素松、PAS、D860等均可使吸碘率降低,测定前1~2个月要停药。 •   禁忌:孕妇,哺乳期。

  21. 五、甲状腺素抑制试验(或T3抑制试验) • 用于鉴别缺碘性甲状腺肿和甲亢。 • 方法: • ⒈首先测定基础吸131碘率。 • ⒉测定后服甲状腺片60mg tid ×8天,然后 •  再测定吸131I率。 • ⒊计算抑制率:抑制率(%)= (首次吸 • 131碘率—第二次吸131碘率)÷第二次吸 • 131碘率×100% • ⒋意义:抑制率>50%→非甲亢 • 抑制率<50% →甲亢

  22. 六、甲状腺刺激性抗体(TSI)测定:及TSH测定:六、甲状腺刺激性抗体(TSI)测定:及TSH测定: • 甲亢病人血清中TSI阳性率可达80~95%,不但有早期诊断意义,对判断病情是否复发也有价值。

  23. [诊断要点] •   典型病例在详细询问病史的基础上,结合临床表现即可拟诊。 •   早期轻症、小儿及老年人表现为不典型甲亢,则有赖于甲状腺功能检查和其他必要的特殊检查方可确诊,还要排除其他原因所致的甲亢。

  24. [治疗要点] • 1.一般治疗 适当休息和各种支持疗法,补充足够热量和营养,以纠正本病引起的消耗。精神紧张不安;失眠者可给予镇静剂。

  25. 2.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治疗 • 包括药物治疗、放射性碘治疗及手术治疗三种 • (1)抗甲状腺药物治疗 • 1)适应证 ①病情轻、甲状腺轻度至中度肿大者; • ②年龄在20岁以下,或孕妇、年迈体弱或合并严重心、肝、肾疾病等而不宜手术者; • ③术前准备; • ④甲状腺次全切除术后复发而不宜用131I治疗者; • ⑤作为放射性131I治疗前后的辅助治疗。

  26. 2)常用药物 • 常用的抗甲状腺药物分为硫脲类和咪唑类两类。 • 硫脲类有甲硫氧嘧啶(MTU)及丙硫氧嘧啶(PTU); • 咪唑类有甲巯咪唑(MM,他巴唑)和卡比马唑(CMZ、甲亢平)。 • PTU还有阻滞T4转变为T3以及改善免疫监护等功能。故严重病例或甲状腺危象时作为首选用药。

  27. 3)剂量与疗程 • 长期治疗分初始期、减量期及维持期,按病情轻重决定剂量。 • 初治期:MTU或PTU300-450mg/d,至症状缓解或血TH恢复正常召p可减量。 • 减量期:约2-4周减量一次,MTU或PTU每次减50-100mg,直至症状完全消失,体征明显好转再减至最小维持量。 • 维持期:MTU或PTU50-100mg/d,维持1.5—2年。疗程中除非有较严重的反应,一般不宜中断,并定期随访疗效。

  28. (2)放射性131I治疗 • 1)适应证 •   ①中度甲亢、年龄在25岁以上者; •   ②对抗甲状腺药有过敏等反应而不能 • 继续使用长期治疗无效,或治疗后复发者; •   ③合并心、肝、肾等疾病不宜手术,或 • 术后复发,或不愿手术者; •   ④某些高功能结节者; •   ⑤非自身免疫性家族性毒性甲状腺肿者。

  29. 2)禁忌证 •    ①妊娠、哺乳期妇女; •   ②年龄在25岁以下者; •   ③严重心、肝、肾功能衰竭或活动性肺结核者 •   ④外周血白细胞在3X109/以下或中性粒细胞低于1.5X109/L者; •   ⑤重症浸润性突眼症; •   ⑥甲状腺危象; •   ⑦甲状腺不能摄碘者。

  30. 3)并发症 •   ①甲状腺功能减退,早期由于腺体破坏,后期由于自身免疫反应所致; •   ②放射性甲状腺炎,见于治疗后7-10天,个别可诱发危象; •   ③可能导致突眼恶化。

  31. (3)手术治疗 •   甲状腺次全切除术的治愈率可达70%以上,但可引起多种并发症。 • 1)适应证 •    ①中、重度甲亢,长期服药无效,停药后复发,或不愿长期服药者; •   ②甲状腺巨大,有压迫症状者; •   ③胸骨后甲状腺肿伴甲亢者; •   ④结节性甲状腺肿伴甲亢者。

  32. 2)禁忌证 •    ①较重或发展较快的浸润性突眼者; •   ②有较严重心、肝、肾、肺等合并症,不能耐受手术者; •   ③妊娠早期(第3个月前)及晚期(第6个月后); •   ④轻症可用药物治疗者。

  33. 3)并发症 •    可发生创口出血、呼吸道梗阻、感染、甲状腺危象、喉上与喉返神经损伤、暂时性或永久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甲状腺功能减退及突眼症恶化等。

  34. 3.甲状腺危象的防治 • 去除诱因,积极治疗甲亢是预防甲状腺危象的关键,尤其是防治感染和充分的术前准备工作。一旦发生需积极抢救。 • (1)抑制TH合成 首选PTU,首次剂量600mg, 口服或胃管注入,继而口服PTU200mg,每日3次。症状缓解后减至一般治疗量。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