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5

甘肃联合大学精品课程 《 教育学 》 ———— 课程设计篇

甘肃联合大学精品课程 《 教育学 》 ———— 课程设计篇. 用灵魂塑造灵魂 用智慧点燃智慧 用行动培育行动. 课程设计篇. 一、课程设计依据 二、课程定位 三、课程设计理念 四、课程设计思路 五、结束语. 一、课程设计的依据. ㈠ 教师专业素养的内涵 1986 年 6 月 21 日,我国国家统计局和国家标准局发布的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职业分类与代码 》 中,各级各类教师被列入了 “ 专业、技术人员 ” 这一类别。

jin
Download Presentation

甘肃联合大学精品课程 《 教育学 》 ———— 课程设计篇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甘肃联合大学精品课程《教育学》————课程设计篇甘肃联合大学精品课程《教育学》————课程设计篇 用灵魂塑造灵魂 用智慧点燃智慧 用行动培育行动

  2. 课程设计篇 一、课程设计依据 二、课程定位 三、课程设计理念 四、课程设计思路 五、结束语

  3. 一、课程设计的依据 ㈠教师专业素养的内涵1986年6月21日,我国国家统计局和国家标准局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职业分类与代码》中,各级各类教师被列入了“专业、技术人员”这一类别。 1993年《教师法》第10条规定:“国家实行教师资格制度,中国公民凡遵守宪法和法律,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具有本法所规定的学历或经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合格,有教育能力,经认定合格的,可以取得教师资格。”一名教师是否真正具备从事教师的职业条件,能否正确履行教师职业角色,根本上还在于教师的专业素养。 因此,本课程必须立足于教师专业素养的培养与提高。

  4. ⒈教师的学科专业素养 ⑴精通所教学科的基础性知识和技能 ⑵了解与该学科相关的知识 ⑶了解学科的发展脉络 ⑷了解该学科领域的思维方式和方法论 这一素养的形成与提高主要建立在学生学科课程学习的基础上。

  5. ⒉教师的教育专业素养 ⑴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 ⑵具有良好的教育能力 ⑶具有一定的研究能力 这一素养的形成与培养则建立在教育类课程学习的基础上。

  6. ㈡中小学教育教学实践的需求 近些年来,在中小学教育实践领域, 不断有此类声音:“现在的大学生站不住讲台”、“大学毕业生不会上课”、“现在的老师缺乏职业道德”等等,发人深省。 同时,社会的迅猛发展、中小学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对高师生的教育教学理念的更新、技能的提高、职业道德的完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7. 二、课程定位 教育学课程作为师范性的体现与保障,是各师范类专业的基础课程,在教师教育中具有重要的奠基作用。 在我校,师范类专业的师范性主要体现为三门课程,一次实践,即:心理学、教育学、学科教学法和教育实习。教育学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帮助学生应用所学理论和方法, 分析、探讨教育现象、解决教育问题;掌握教育教学基本规律;提高教育教学能力;初步形成科研意识,具备进行基本科研的能力;树立科学的教育观、教学观、学生观;形成一定学习能力,适应职业需求;对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及个人生活产生积极的持续性的影响。

  8. 三、课程设计理念 本课程以培养教师教育专业素养为课程核心,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并进,侧重学生教育教学能力的培养与提高。 课程设计理念:学、思、行结合;重点突出,整体优化。

  9. 四、课程设计思路 ㈠课程目标 ⒈使学生掌握当代教育学理论基本知识; ⒉更新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教育和教学观念; ⒊形成正确的教师职业观,具备基本的职业道德认识; ⒋形成课程与教学的规划和设计、实施和评价的基本技能; ⒌掌握基本教学技能以及课程与教学管理技能; ⒍了解德育工作的基本规律和方法,能够独立地开展学校德 育工作; ⒎掌握班主任工作的要求和艺术,具备带班的基本能力; ⒏形成问题意识和自觉学习、研究的兴趣,为终身学习奠定 基础。

  10. 四、课程设计思路 ㈡课程教学大纲及教材建设 ⒈教学大纲方面,以教育部颁《教育学考试大纲》 为蓝本,增加课堂教学基本技能部分、教师教育 专题、家庭教育专题、终身教育专题、教育热点 追踪专题。 ⒉教材建设方面,在已有成果的基础上,计划编写 《教育学学程》。该书计划体例:共编写14单元: 每一单元包括:学习单元(含单元提示、内容结 构图、 单元学习内容、案例、列举、问答、思 考题和附件等);活动单元(含目标、时间、过 程、活动说明)。

  11. 四、课程设计思路 ㈢课程的重点 ⒈知识传承重点: 学科基本概念、原理、原则。具体表现为:教育发展的历史沿革;教育适应并促进社会、个体发展的基本规律;教师素养;师生关系的建立;教育目的的时代精神;课程设计与实施;教学规律与方法;德育理论、班主任工作。 ⒉能力培养重点: 教育教学现象的分析能力;师生人际关系建立能力;课程文件的钻研、学习能力;基本教学能力;问题解决的能力;班主任工作基本技能;持续学习能力。 ⒊情感完善重点:人文关怀及对教师职业的热爱。

  12. 四、课程设计思路 ㈣课程的主要难点及解决主要方法 ⒈心理学知识与方法对教育学的基础作用:复习、启发 诱导、案例教学等。 ⒉自身生活实践经验的辅助作用:结合心理的年龄阶段 划分,回顾并分析成长过程与教育现象关联。 ⒊教育与社会发展:补充相关背景知识,大量结合实例; ⒋教育目的的时代精神:运用案例、讨论使之具体化; ⒌课程设计与实施:分散难点;材料补充; ⒍教学原则与方法:讨论与实训; ⒎教学技能:实训、见习、教学实践、总结。

  13. 五、结束语 传统的高师教育重学科专业教育、轻教师专业发展,重理论教学、轻能力培养。 教师专业成长是教师的职业理想、职业道德、职业技能不断成熟、提升和创新的过程。 能力为本的教育发展观要求高质量教师成为学科专家和教育专家,具有像医生、律师一样职业能力的不可替代性。 本课程建设团队希望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坚实迈进这一目标 。

  14. 五、结束语 我们要活的书,不要死的书; 要真的书,不要假的书; 要动的书,不要静的书; 要用的书,不要读的书。 总起来说,我们要以生活为中 心的教学做指导,不要以文字 为中心的教科书。 ——陶行知

  15. 谢谢!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