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3

当代西方人文 艺术思潮 第三堂课

当代西方人文 艺术思潮 第三堂课. 2012 年 9 月 26 日(星期四). 弗洛伊德与弗洛伊德主义 Sigmund Freud and Freudism.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 一、弗洛伊德生平简介 二、弗洛伊德的主要著作 三、弗洛伊德学说的基本概念 1 、精神分析学介绍 2 、潜意识理论 3 、俄狄浦斯情结 四、精神分析学的分化、发展及其影响 五、后弗洛伊德主义的出现及发展. 一、弗洛伊德生平简介. 西格蒙德 · 弗洛伊德 (Sigmund Freud 1856,5,6 –1939,9,23) 奥地利神经学家 开创了精神分析学

Download Presentation

当代西方人文 艺术思潮 第三堂课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当代西方人文艺术思潮第三堂课 2012年9月26日(星期四)

  2. 弗洛伊德与弗洛伊德主义Sigmund Freud and Freudism

  3.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 • 一、弗洛伊德生平简介 • 二、弗洛伊德的主要著作 • 三、弗洛伊德学说的基本概念 • 1、精神分析学介绍 • 2、潜意识理论 • 3、俄狄浦斯情结 • 四、精神分析学的分化、发展及其影响 • 五、后弗洛伊德主义的出现及发展

  4. 一、弗洛伊德生平简介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 (Sigmund Freud 1856,5,6 –1939,9,23) 奥地利神经学家 开创了精神分析学 继尼采之后批判传统理性主义并为当代西方人文艺术思潮的发展开辟新视野

  5. 弗洛伊德的出生地照片 1856年5月6日生于 摩拉维亚Moravia (the Czech Republic) 弗莱贝格Freiberg (Pribor) Zamecnicka Ulice, 117

  6. 1860年:4岁,举家迁居维也纳。 • 1873年:中学毕业获得“最优奖学金”( summa cum laudae award),已经掌握几种语言的阅读能力。进入维也纳大学医学院学习。 • 1876年: 加入德国医生和生理学家恩斯特·布吕克(Ernst Wilhelm von Brücke 1819 - 1892)的实验室开始研究工作 。 • 1874 年:开始听有非凡影响力的德国哲学家和心理学家弗朗兹·布伦塔诺(Franz Brentano1838 -1917)的课程 • 1878年: 与布吕克成为忘年交,获得布吕克的大力支持,在布吕克实验室的研究使他进一步接近神经元的发现。 • 1879 年:听德国-奥地利神经病理学家和解剖学家奥多·迈内特( Theodor Hermann Meynert 1833 - 1892) 的课程,对有争议的神经病学问题很感兴趣。

  7. 1880年: 服一年兵役。 • 1881 年:获医学博士学位。开始担任临床神经专科医生。 • 1882 年:由于经济原因,弗洛伊德不能完全投入于研究。奥地利医生约瑟夫·布雷尔(Josef Breuer 1842–1925)在11月份与弗洛伊德讲述了安娜·欧Anna O.(贝莎·巴本海姆Bertha Pappenheim的化名)的病例。 安娜·欧患了四肢麻痹和听力与语言障碍,她的症状随着她向布雷尔诉说而减轻或消失。这种谈话疗法后来成了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的基础。 • 1883 年:与迈内特一起在精神病医院工作。 • 1884年: 开始实践各种精神疗法。

  8. 1885年: 到巴黎,师从法国著名解剖病理学教授、精神病学家和歇斯底里病研究者让-马丁·沙柯(Jean-Martin Charcot ,1825-1893 ),接触到歇斯底里的临床表现和催眠术。 • 1880年代中期:开始担任维亚纳大学的讲师 ,在大学的精神病诊所每周六晚向少数听众讲他的理论。激起维也纳少数医生的兴趣。 • 1902年:在他周围出现了一群追随者,每周三下午在他的寓所会面,讨论与心理学和神经病理学相关的问题。这个“周三心理学会”意味着精神分析学运动的开始。 • 1923年:患了口腔病,后恶化为癌症。 • 1930年:因对心理学和德国文学文化做出的贡献,获“歌德奖” (Goethe Prize) 。

  9. 1933年1月:纳粹控制德国,弗洛伊德的书遭到焚烧和破坏。 • 1938年3月12日: 纳粹宣布德奥合并,导致维也纳反犹太主义爆发。弗洛伊德的四个姐妹死在纳粹集中营。 • 1938年6月:弗洛伊德一家逃亡到伦敦,在当时的 20, Maresfield Gardens, Hampstead 定居。 • 1939年9月:因无法忍受口腔癌的病痛折磨,服大量吗啡,于23日在伦敦逝世。

  10. 二、弗洛伊德的主要著作 • 《歇斯底里症研究》与约瑟夫·布鲁尔(Josef Breuer)合著(Studies on Hysteria / Studien über Hysterie,1895) • 《梦的解析》(The Interpretation of Dreams / Die Traumdeutung,1899) • 《日常生活之精神病学》(The Psychopathology of Everyday Life / Zur Psychopathologie des Alltagslebens,1901) • 《性学三论》(Three Essays on the Theory of Sexuality / Drei Abhandlungen zur Sexualtheorie,1905) • 《图腾与禁忌》(Totem and Taboo / Totem und Tabu,1913) • 《论自恋》(On Narcissism / Zur Einführung der Narzißmus,1914) • 《超越快乐原则》(Beyond the Pleasure Principle / Jenseits des Lustprinzips,1920) • 《自我与本我》(The Ego and the Id / Das Ich und das Es,1923) • 《幻象之未来》(The Future of an Illusion / Die Zukunft einer Illusion,1927) • 《文明及其不满》(Civilization and Its Discontents / Das Unbehagen in der Kultur,1929) • 《摩西与一神论》(Moses and Monotheism / Der Mann Moses und die Monotheistische Religion,1939) • 《精神分析概要》(An Outline of Psycho-Analysis / Abriß der Psychoanalyse,1940)

  11. 三、弗洛伊德学说的基本概念 •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是现代心理学研究的划时代成果,其影响领域不仅涵盖临床心理学,而且对于整个心理科学乃至西方人文科学的各个领域均有深远的影响,几乎开辟了一个新视野。

  12. 1、精神分析学介绍 • 弗洛伊德在1895年发表的《歇斯底里症研究》标志着他的精神分析学的建立。 • 弗洛伊德的主要成就在于提出了潜意识理论和抑制欲望的机制,把性动力(Libido)看成是人生及创作的主要动力。 • 精神分析学让接受精神治疗的患者通过语言表达的方式,沟通其思想和精神方面的问题,从而创造了一种特殊的治疗方法,借此引导患有精神病症和性格问题的患者自行促进心理内部的潜意识冲突,试图由此向患者解释病源,解决问题。 • 创立医生与患者之间进行对话的精神病临床疗法(谈话疗法),包括自由联想( free association)、释梦(dream interpretation)、移情(transference)的方式。

  13.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的创新之处,就在于集中地在精神生活内部,特别是在心理底层的基础矛盾中,寻找精神病的原因;同时,也主要地通过心理内部的因素和内在动力找到解决途径。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的创新之处,就在于集中地在精神生活内部,特别是在心理底层的基础矛盾中,寻找精神病的原因;同时,也主要地通过心理内部的因素和内在动力找到解决途径。 • 把治疗过程当成医生与患者之间的对话,引导患者本身参与治疗过程,通过他们的自我发现和抒发心理内部的痛苦,将受抑制的潜意识病源和无法实现的欲望呈现在意识层面,使患者消除重复遭受的情感扭曲。

  14. 表达潜意识的绘画:萨尔瓦多·达利(Salvador Dali, 1904-1989)的《欲望的奥秘:我的母亲,我的母亲,我的母亲》(L’énigme du désir – ma mère, ma mère, ma mère) 2、“潜意识”(The Unconscious)理论

  15. 在这幅画中,达利的头倚在地上,闭上的眼睛似乎处在睡梦中或已经死亡。从耳朵中爬出的蚂蚁似乎表明他已经提早进入死亡状态;而他那几乎充斥整个画面的魔鬼般身躯则令画家麻痹和窒息。这是非常奇特的绘画形式,但同时也表示画家正寻求使用严谨的地质结构来宣泄他的创作欲望。画家被禁锢在充满空洞的椭圆形,而每一个空洞里都同样地标写出“我的母亲”的语词。这正是作品的主题,但它又必须同另一个同样重要的因素联系起来并相互补充,那就是在巨大身躯另一顶端的装模作样的狮子头像,它代表父亲的形象:既耀武扬威,又只是被粘帖在角落;而它的出现进一步加强了本来头部已经被压在地上的画家(作为儿子)的压力。在这幅画中,达利的头倚在地上,闭上的眼睛似乎处在睡梦中或已经死亡。从耳朵中爬出的蚂蚁似乎表明他已经提早进入死亡状态;而他那几乎充斥整个画面的魔鬼般身躯则令画家麻痹和窒息。这是非常奇特的绘画形式,但同时也表示画家正寻求使用严谨的地质结构来宣泄他的创作欲望。画家被禁锢在充满空洞的椭圆形,而每一个空洞里都同样地标写出“我的母亲”的语词。这正是作品的主题,但它又必须同另一个同样重要的因素联系起来并相互补充,那就是在巨大身躯另一顶端的装模作样的狮子头像,它代表父亲的形象:既耀武扬威,又只是被粘帖在角落;而它的出现进一步加强了本来头部已经被压在地上的画家(作为儿子)的压力。

  16. 旁边另一组画与此相配合:一个白发苍苍垂头丧气的老头正遭遇背着我们行走的一位脆弱少年的冲撞,而在旁边,附有一个顶端停靠一个蚱蜢的鱼头、一只挥舞小刀的手以及一幅流露无奈绝望的母亲的脸。这组画试图表明父亲对儿子的权威及母亲的无奈:画家的自画像上面是那凶猛的狮子,而紧紧粘靠在父亲身上的儿子总是战战兢兢地面对他挥舞着刀的父亲;对儿子来说,父亲既威胁儿子,又似乎在保护他免于魔鬼的威胁。旁边另一组画与此相配合:一个白发苍苍垂头丧气的老头正遭遇背着我们行走的一位脆弱少年的冲撞,而在旁边,附有一个顶端停靠一个蚱蜢的鱼头、一只挥舞小刀的手以及一幅流露无奈绝望的母亲的脸。这组画试图表明父亲对儿子的权威及母亲的无奈:画家的自画像上面是那凶猛的狮子,而紧紧粘靠在父亲身上的儿子总是战战兢兢地面对他挥舞着刀的父亲;对儿子来说,父亲既威胁儿子,又似乎在保护他免于魔鬼的威胁。 • 在巨大身躯中间的空洞中,又有一幅值得注意的景象,那就是一位被玷污的裸胸少女,正在山洞中避难,她似乎等候那被压得透不过气来的达利,勇敢地抬起倒在地上的头。

  17. 弗洛伊德在《梦的解析》中指出潜意识存在,而且描述了进入潜意识的途径。弗洛伊德在《梦的解析》中指出潜意识存在,而且描述了进入潜意识的途径。 • 潜意识既不是意识也不是意识的对象,潜意识过程不是仅仅偶然在一个特定时间发生在意识之外的事件;它只能依靠持续的精神分析过程才能进入并呈现在意识层面。 • 梦是进入潜意识欲望源头的关键领域。

  18. 潜意识运作的一个关键因素是抑制或压抑(repression)。弗洛伊德认为许多人将痛苦的记忆埋藏在潜意识中。潜意识运作的一个关键因素是抑制或压抑(repression)。弗洛伊德认为许多人将痛苦的记忆埋藏在潜意识中。 • 不同的人的抑制是不同的;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压抑状况(包括不同的压抑内容、方式及其历史等)。抑制行为不会发生在意识当中,因此人们意识不到被埋藏的记忆或创伤经历。 • 前意识 (preconscious)是意识(conscious)和潜意识之间的夹缝间的领域;基本上是暂时被遗忘或一时被忽略的意识,它随时有可能重现在意识领域,但也可能变为潜意识 。 • 批判性反思:不仅意识与无意识,而且,意识与感觉、感情、意志等,在实际生活中,往往是相互渗透的。

  19. 三种潜意识概念 • 1、描述性潜意识(the descriptive unconscious) 涉及人们没有主观意识到的所有精神生活特征 • 2、动力型潜意识(the dynamic unconscious) 一种更特殊的结构,涉及由于冲突态度被防御性地从意识中移除的精神过程和内容。 • 3、系统的潜意识 (the system unconscious) 系统的潜意识指被抑制的精神过程,由于在异于意识思维的原则下变成有组织的潜意识力量,采取“凝聚”和“替代”的形式等。

  20. 人的行为只能通过精神过程或状态(通常是隐藏的)才能被说明,根据个人的精神状态来寻找行为的原因及其复杂的实施过程,所以,要进行精神分析。人的行为只能通过精神过程或状态(通常是隐藏的)才能被说明,根据个人的精神状态来寻找行为的原因及其复杂的实施过程,所以,要进行精神分析。 • 与这一观点紧密相联的是弗洛伊德对本能或动力 (instincts or drives)的论述。 • 本能是精神活动的主要动力, 人有许多本能,他将之归结为两大类: 1、生的本能Eros (the life instinct) 2、死的本能Thanatos (the death instinct)

  21. 把弗洛伊德的思想归结为“性”的论述是片面的。弗洛伊德实际上认为,来自死的本能的行为与性无关。把弗洛伊德的思想归结为“性”的论述是片面的。弗洛伊德实际上认为,来自死的本能的行为与性无关。 • 但弗洛伊德在人的生活和行为中赋予了性动力以非常重要的中心地位,提出了童年性欲 (the theory of infantile sexuality) 和性动力理论(libido) 作为成人生活的重要动力。

  22. 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论 • 弗洛伊德的思想到了后期,放弃了系统潜意识的概念,用原我(id)、自我(ego)和超我(super-ego)的概念取代,建构了他的特殊的人格结构理论。 • 按照这个人格建构论,一个人的人格建构过程,都要经历从“原我”、“自我”到“超我”的演变,同时又会以不同程度保留上述三个层面并不同程度地调整它们之间的人格中的关系,从而形成不同的人格。

  23. 意识、前意识和潜意识的相互关系图

  24. 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论图

  25. 3、俄狄浦斯情结(Oedipus complex) • 俄狄浦斯情结是指隐含在潜意识层面的原始冲动,特指未形成意识结构的男孩所隐含和保留的恋母情节,表现他对于母亲的强烈占有欲及对父亲的妒忌,甚至是仇恨。因此,弗洛伊德借用古希腊俄狄浦斯的神话,描述恋母弑父情节。 • 弗洛伊德认为,儿童心理发展经历五大阶段(1)口欲阶段(Oral stage);(2)肛门欲阶段(Anal Stage);(3)阴茎欲阶段(Phallic Stage);(4)潜在欲阶段(Latent Stage);(5)生殖器欲望阶段(Genital Stage)。这一切,都与儿童的性感敏感区(erogenous)相关。 • 弗洛伊德在此基础上将俄狄浦斯情结普遍化,以它为中心分析儿童心理发展的特征。

  26. 俄狄浦斯情结的双性倾向可能会导向成年以后同性恋或双性恋俄狄浦斯情结的双性倾向可能会导向成年以后同性恋或双性恋 • 男童通过“阉割焦虑”(Castration Anxiety),女童通过“阴茎妒羡”(Penis Envy)的不同途径,解决男女两性儿童各自不同的心理发展难题,达到正常的性成熟阶段。 • 按照弗洛伊德的说法,神经官能症(Neurosis)恋童癖(Paedophilia)及同性恋(Homosexuality)的发生,均与性心理发展的欠缺有关。

  27. 弗洛伊德用俄狄浦斯的冲突说明人的乱伦欲望及其不得不压制这种欲望的冲突,由此揭示性心理发展的复杂状态。弗洛伊德用俄狄浦斯的冲突说明人的乱伦欲望及其不得不压制这种欲望的冲突,由此揭示性心理发展的复杂状态。 • 把人类学研究中的图腾看成是反应了部落俄狄浦斯冲突的仪式化法令。 • 弗洛伊德关于两性心理发展的上述说明模式,试图解释以性心理发展为基础而建构的人类社会及其文化的创造机制。

  28. 俄狄浦斯揭示史芬克斯的奥秘(Oedipus explains the riddle of the Sphinx)作于1805年 法国新古典主义画家:安格尔(Jean Auguste Dominique Ingres, 1780-1867)的作品

  29. 由象征主义画家(Gustave Moreau, 1826-1898)创作的“俄狄浦斯与史芬克斯”,作于1864年。

  30. Max Ernst, Oedipus, 1922

  31. 在阿伽门农墓前的伊利克特拉,1869(Electra at the Tomb of Agamemnon) • 作者:弗雷德里克·雷顿(Frederic Leighton) • 荣格(Carl Gustave Jung)根据弗洛伊德的俄狄浦斯理论及希腊神话关于Electra弑母的悲剧故事,提出Electra complex的新概念。但弗洛伊德提出异议。

  32. “我也从我自身的情况发现爱上我的母亲并妒忌我的父亲的现象,我现在认为这在幼儿期是一个普遍的事件,即使没有像儿童已经开始歇斯底里来得那么早。”“我也从我自身的情况发现爱上我的母亲并妒忌我的父亲的现象,我现在认为这在幼儿期是一个普遍的事件,即使没有像儿童已经开始歇斯底里来得那么早。” ——弗洛伊德给友人Fliess的信 • 弗洛伊德把哈姆雷特看成是莎士比亚用自己的潜意识来理解他心目中的英雄的潜意识。 • 每个人在幻想的时候都是一个萌芽的俄狄浦斯,但都因害怕而畏缩,把它在梦中实现转变成现实,这种抑制把婴儿状态与他目前的状态隔开。

  33. 四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的发展和分化 • 一、对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的影响 • Herbert Marcuse (1898 –1979) • Jean-Paul Sartre(1905-1980) • Jacques Lacan (1901 –1981) • Deleuze • 二、对文学艺术的影响 • 三、精神分析学运动本身的不断分化和发展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