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7

第八章 农业气候相似理论

第八章 农业气候相似理论. 一、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 二、相似距离计算 三、农业气候相似程度判断 四、应用举例 五、理论应用中要注意的问题. 农业生产实践表明:任何作物的优良品种都是在特定生态环境下生长繁育的 , 都带有原产地条件的烙印。 一个作物品种引种成功与否是由多种生态条件综合作用的结果 , 而在众多的生态条件中 , 气候条件是最基本的。. 3 年后,当这里的其它牧草茁壮生长的时候,却有近 7 万亩的紫花苜蓿死亡。.

Download Presentation

第八章 农业气候相似理论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八章 农业气候相似理论 一、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 二、相似距离计算 三、农业气候相似程度判断 四、应用举例 五、理论应用中要注意的问题

  2. 农业生产实践表明:任何作物的优良品种都是在特定生态环境下生长繁育的,都带有原产地条件的烙印。农业生产实践表明:任何作物的优良品种都是在特定生态环境下生长繁育的,都带有原产地条件的烙印。 一个作物品种引种成功与否是由多种生态条件综合作用的结果,而在众多的生态条件中,气候条件是最基本的。

  3. 3年后,当这里的其它牧草茁壮生长的时候,却有近7万亩的紫花苜蓿死亡。 1998年,内蒙古呼伦贝尔盟投资6000万元引种美国紫花苜蓿8万多亩的项目,在呼伦贝尔大草原上实施; 造成苜蓿大面积死亡的什么原因是气候因素: 2000-2001年冬季降雪少,气温低,春天牧草返青时,又遇倒春寒,苜蓿受冻而死。 • 呼伦贝尔首次大面积引种紫花苜蓿以失败告终!

  4. 一、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 农业气候相似理论是在实践中产生的。 20世纪初,德国林学家H.Mayr在研究树木引种时首先提出的。 木本植物引种要看原产地与引种地的气候是否相似,两地气候相似程度越大,引种成功的可能性就越大。 以温度为主要指标,进行了气候相似分析,正确地指导了德国的林木引种。

  5. 农业气候相似理论: 一般地,引种地与引种源地间气象条件较为接近的,引种就容易获得成功。 研究方法: 两地气候或农业气候的相似程度越大,引种成功的可能性就越大。相似程度的大小通常用相似距离来衡量。

  6. 二、相似距离计算 1. 要素选取 北京-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 霍巴特-温带海洋性气候

  7. 滑移气候相似 同一作物在不同地域影响生育的关键期和主导因素不同。有时简单比较相似不好,滑移后则相似。

  8. 以地区主要年平均标准气候值(1971~2000)为例计算地区间气候相似距离。以地区主要年平均标准气候值(1971~2000)为例计算地区间气候相似距离。 2.相似距离计算 表1 北京等四地区年平均气候指标

  9. 乌鲁木齐6.9 北京 12.3 济南 14.7 广州 22.0 0 -5 5 10 20 15 25 年均温(℃) 乌鲁木齐286.3 北京571.9 广州1736.1 济南 672.7 580 280 880 1180 1780 1480 年降水量(mm) 一维相似距计算: 气温相似距 乌鲁木齐-北京:5.4 北京-济南:2.4 北京-广州:9.7 降水相似距 乌鲁木齐-北京:285.6 北京-济南:100.8 北京-广州:1164.2

  10. 降水量(mm) 广州(22.0, 1736.1) 成都(16.1, 870.1) 北京(12.3, 571.9) 气温(℃) 二维相似距计算: 1164.2 1164.2 9.7

  11. 相对湿度 Z 南京(15.4,1062.4,76) 北京(12.3,571.9,57) 气温 X 降水量 y 依此类推,M维变量的相似距为:

  12. 3.要素无量纲化处理 在气象要素中,各要素的单位不一样。计算相似距时,为使它们能在同一水平上进行比较,需要进行无量纲化处理。这里介绍一种最常用的标准化处理方法。 在有m个气象要素作为判别因子,计算n个地区间的气候相似距时,假设第k个气候要素的数值为 (k=1,…,m)

  13. 相应地,变量标准化处理后,多维空间任意两点相对距离可以计算如下: 4.标准化相似距离计算

  14. 5. 影响权重分配和相似距离修正 考虑到在一组农业气候指标中各因子所起的作用有所差异,因此对各因子距离应进行权重处理。设第k个因子对气候影响的权重为Wk, 则相应的相似距离公式转化为:

  15. 为使相似距数量级较小,对以上相似距离进行修正: 不同因子的影响权重应根据当地农业生产特点和作物品种特性综合决定。

  16. 三、相似程度的判断 根据相似距离进行相似程度判断和引种区划。

  17. 四、 应用举例 ·判别因子选取:温度、降水和光照 例1. 太行山区引种日本甜柿

  18. ·相似距离计算 太行山四个引种区,既没有一级相似的直接引种区,也没有不相似的区域。  引种试验也表明可以引种。 ·相似程度判别

  19. ·判别因子选取:温度和降水 例2. 长春引种台北甜豌豆 表5 台北和长春温度条件(℃)

  20. 表6. 台北和长春降水条件(mm) 表7. 台北和长春水热比较(mm)

  21. 气温相似距判断结论:长春是台北甜豌豆的适宜引种区。气温相似距判断结论:长春是台北甜豌豆的适宜引种区。 1990~1992年的试种成功的实践也证明台北甜豌豆引种长春是可行的。

  22. 四、 应用中要注意的问题 1.选择作物生长关键时期的关键农业气候因子作为对比分析因子,这是引种成败的关键。 2. 必须遵循先小面积试验,后大面积推广的原则,确保引种成功。

  23. 推荐阅读文献 • 农业气候相似理论不仅能科学指导农业生物引种,而且在技术引进、动物植检疫和农业结构调整和区域规划发展等领域都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1.郑大玮,姜会飞,世界气候与农业,气象出版社,2007年。 2.陈双溪,殷剑敏,李迎春,充分发挥农业气候论证在农业开发中的重要作用,江西气象科技,2001.24(2)。 3.李和平,刘 祥,王跃先,紫 花 苜 蓿 的 种 植 和 利 用,河南畜牧兽医,2005.26(3):29 4. 李思发,水产生物引种喜与忧的反思(下),科学养鱼,2005.7:45-47

  24. 5..吴登秀,铜仁地区作物引种栽培气候诊断的研究,贵州气象,2000.24(6):35-385..吴登秀,铜仁地区作物引种栽培气候诊断的研究,贵州气象,2000.24(6):35-38 6.陈艳春,李鸿怡,赵红,山东棉花引种的农业气候相似诊断分析,气象,23(3):42-45 7.沈文君,沈佐锐,李志红,外来有害生物风险评估技术,农村生态环境,2004,20(1):69-72 8.Montserrat V, Pujadas J. Socio economic parameters influencing plant invasions in Europe and North Africa [C]//McNeely JA. The great reshuffling: human dimensions of alien invasive species. Gland:IUCN,2001 9.Yamamura K, Katsumata H. Estimation of the probability of insect pest introduction through imported commodities[J].Res Popul Ecol,1999,41(3):275-282 10.Lons dale M.G lobal patterns of plant invasions and the concept of invisibility [J].Ecology,1999,80(5):1522-1536

  25. 14.ICPM Working Group. Analysis of environmental risks, draft supplement to ISPM No.11[Z].Vienna:ICPM,200115.FAO. International standards for phytosanitary measures. Part I: import regulations: guide lines for pest analysis (draft standard) [Z].Rome: FAO,1996 11. Joshua D. Lichterman, Disasters to come, [J]Futures 31 (1999) 593–607 12. J. Lomas, J.R. Milfordb, E. Mukhal, Education and training in agricultural meteorology: current status and future needs, Agricultural and Forest Meteorology 103 (2000) 197–208 13. M.V.K. Sivakumar, R. Gommesb, W. Baie, Agrometeorology and sustainable agriculture, Agricultural and Forest Meteorology 103 (2000) 11–26

  26. 国内外相关网站: • 农业气象论坛 http://www.nyqx.com/ • 联合国粮农组织 http://www.fao.org/ • 国际农业研究咨询组 http://www.cgiar.org/ • 法国农业国际合作发展中心 http://www.cirad.fr/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