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3

「謀攻」篇的論述重點在 如何運用謀略、以最小代 價,達成「全勝」目標。

「謀攻」篇的論述重點在 如何運用謀略、以最小代 價,達成「全勝」目標。. 孫子認為用兵的最高境界 是「不戰而屈人之兵」, 強調先以外交、政治手段 來征服敵人。若不得已使 用武力,也要講求謀略運 用。在了解敵我雙方情勢 的基礎上,做到「知己知 彼,百戰不殆」,以贏得 最大勝利。. 宗旨: 研究戰爭指導為主,採倒敘 結構,先提出「全軍」、「 不戰而屈人之兵」,再研究 戰爭手段如「伐謀」、「伐 交」等。後續說明戰爭發起

Download Presentation

「謀攻」篇的論述重點在 如何運用謀略、以最小代 價,達成「全勝」目標。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謀攻」篇的論述重點在 如何運用謀略、以最小代 價,達成「全勝」目標。 孫子認為用兵的最高境界 是「不戰而屈人之兵」, 強調先以外交、政治手段 來征服敵人。若不得已使 用武力,也要講求謀略運 用。在了解敵我雙方情勢 的基礎上,做到「知己知 彼,百戰不殆」,以贏得 最大勝利。

  2. 宗旨: 研究戰爭指導為主,採倒敘 結構,先提出「全軍」、「 不戰而屈人之兵」,再研究 戰爭手段如「伐謀」、「伐 交」等。後續說明戰爭發起 後,依「知勝之道」求得勝 負公算,慎重發動戰爭。 主題: 以「全爭於天下」為目標。

  3. 03 04 05 02 01 強調重點: 戰爭以安民為主,以「全」為理想。 「全勝」、「全存」,謀定而動觀念。 運用外交解決,勝於武力的攻取,「伐」有四策,須因應情況,因時制宜。 統帥權之獨立與 知己知彼之重要。 以十、五、倍、敵、少、不若之用兵策略與圍、攻、分、戰、守、避之關係。

  4. 凡用兵之法, 全國為上,破國次之; 全軍為上,破軍次之; 全旅為上,破旅次之; 全卒為上,破卒次之; 全伍為上,破伍次之。 用兵的原則是: 使敵人舉國降服為上策,擊破敵國則為次等;使敵人全軍降服為上策,擊潰敵軍就屬次等;使敵人全旅降服為上策, 用武力打垮一個旅則為次等; 使敵人全卒都降服是上策, 打敗敵人一個卒則為次等; 使敵人全伍降服為上策, 擊潰敵人一個伍則屬次等。

  5. 是故百戰百勝,非善之善者也;不戰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是故百戰百勝,非善之善者也;不戰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因此,百戰百勝並不是最高明的;不經交戰就使敵人屈服,才是最高明的策略。

  6. 善用兵者,屈人之兵而非戰也,拔人之城而非攻也,毀人之國而非久也。必以全爭於天下,故兵不頓而利可全,此謀攻之法也。善用兵者,屈人之兵而非戰也,拔人之城而非攻也,毀人之國而非久也。必以全爭於天下,故兵不頓而利可全,此謀攻之法也。 善用兵者,不以交戰的方式使敵人屈服,不採強硬手段奪取敵人城池,毀滅敵國而不打耗時的戰事。一定要以全勝的戰略來爭得天下,才不會使軍隊疲憊受挫,又能獲得圓滿、全面的勝利,此即用謀略戰勝的法則。

  7. 故用兵之法,十則圍之,五則攻之,倍則分之,敵則能戰之,少則能逃之,不若則能避之。故用兵之法,十則圍之,五則攻之,倍則分之,敵則能戰之,少則能逃之,不若則能避之。 故小敵之堅,大敵之擒也。 因此用兵的原則是:擁有十倍於敵的兵力,就包圍敵人;擁有五倍於敵的兵力,就進攻敵人;擁有一倍於敵的兵力,就設法分割敵人再進攻;與敵人兵力相等,就要設法戰勝對方;兵力少於敵人,就要善於擺脫;兵力遠不如敵方,就要避免決戰。如果兵力弱小卻仍堅持硬拼,必定會成為強敵的俘虜。

  8. 夫將者,國之輔也。 輔周則國必強,輔隙則國必弱。 將帥是國君的輔佐, 輔助得周全,國家就一定強盛; 輔助上有缺失,則國家必定衰弱

  9. 故君之所以患於軍者三: 不知軍之不可以進而謂之進, 不知軍之不可以退而謂之退, 是謂縻軍; 不知三軍之事,而同三軍之政, 則軍士惑矣; 不知三軍之權,而同三軍之任, 則軍士疑矣。 三軍既惑且疑,則諸侯之難至矣,是謂亂軍引勝。

  10. 故知勝有五: 知可以戰與不可以戰者勝, 識眾寡之用者勝, 上下同欲者勝, 以虞待不虞者勝, 將能而君不御者勝。 此五者,知勝之道也。 有五種情況可以預知勝利:知道可戰與不可以戰的,能夠獲勝;懂得根據兵力多寡而採取不同戰法的,能夠獲勝;全軍官兵團結一心的,能夠獲勝;以我方的有備進攻對方的無備,能夠獲勝;將帥有才能而國君不加以牽制的,能夠獲勝。這五點就是預知戰爭勝利的方法。

  11. 知己知彼,百戰不殆; 不知彼而知己,一勝一負; 不知彼,不知己,每戰必殆。 所以說:了解自己,也了解敵人,才能百戰百勝不遭失敗;不了解敵人,只了解自己的,則勝敗的機會各半;不了解敵人,不了解自己,每次作戰必定失敗。

  12.  本篇主要在說明沒有  戰場的戰鬥行為,倡  導以「最低代價贏得  最大戰果」的理想,  要做到此點,就得採  取政治謀略和外交手  段,使敵國、敵軍無  條件接受我方意志,  此即「不戰而屈人之  兵」最高明的用兵境  界。  強調「全爭天下」和「  兵不頓,而利可全」。  本篇重點在「全勝」,  論述謀畫進攻的策略,  強調以謀勝敵,揭示「  知彼知己、百戰不殆」  軍事規律。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