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8

「家庭社會學」

「家庭社會學」. 主題 : 隔代教養家庭 組員 :15 號 蔡侑汶 39 號 陳玉雙 49 號 苗祺海 52 號 王柏元. 目錄. 定義 行成因素 發展過程 對家庭的優劣勢或其他可能 面臨的挑戰 隔代教養的轉型 型態和區分 相關報導 參考文獻. 定義. 一、因父母離婚、分居、遺棄、未婚懷孕等形成的單親或雙親死亡、服刑或再婚、無足夠經濟能力撫養等情形,使得祖父母在自願或非自願的情形下,必須負擔起照顧孩子的責任,形成隔代教養的家庭教育方式。 二、廣義 : 包括祖父母輩,甚至是隔代的其他親友於任何適當時 機,對孫子女的教養與照顧。 三、狹義 :

Download Presentation

「家庭社會學」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家庭社會學」 主題:隔代教養家庭 組員:15號 蔡侑汶 39號 陳玉雙 49號 苗祺海 52號 王柏元

  2. 目錄 • 定義 • 行成因素 • 發展過程 • 對家庭的優劣勢或其他可能 • 面臨的挑戰 • 隔代教養的轉型 • 型態和區分 • 相關報導 • 參考文獻

  3. 定義 • 一、因父母離婚、分居、遺棄、未婚懷孕等形成的單親或雙親死亡、服刑或再婚、無足夠經濟能力撫養等情形,使得祖父母在自願或非自願的情形下,必須負擔起照顧孩子的責任,形成隔代教養的家庭教育方式。 • 二、廣義: 包括祖父母輩,甚至是隔代的其他親友於任何適當時 機,對孫子女的教養與照顧。 • 三、狹義: 指祖父母負擔孫子女大部分的教養與照顧責任的情形,孫子女的父母只有在週末與孩子接觸,甚至完全放棄對孩子的照顧 。

  4. 形成因素 1.父母健全:因經濟考量到外地工作,成為雙薪家庭,父母白天       都在外工作, 祖父母為了減輕他們的負擔,而         願意照顧孫子女,成為隔代教養最主要的原因之一 2.父母親離婚:父母親離婚,使得孩子生活不正常,這時父母親 常常將孩子丟給原生父母的父母親(祖父母)、因而 形成隔代教養的生活模式。 3.未婚生子:未婚生子母親往往會將小孩帶回原生家庭讓(外)祖父 母撫養,此舉也間接助長了隔代教養的比率。

  5. 4.父母親一方過世:在父母親一方過世的情形之下,為了家 庭的生活費,父母只好將孩子交給祖父 母照顧。 5.外籍通婚:由於迎娶外籍配偶的男方多是弱勢族群或是在 高危險環境工作的族群,容易造成傷亡 ,在這 樣的條件下、離婚機率也較高,離婚後,孩子 大多屬於男方,母親則是回到原本的國家,而 照顧子女的重擔也就落在祖父母身上,因而形 成隔代教養。

  6. 隔代教養的發展過程 • 一、第一時期是在傳統的農業社會裡,男人和家中青壯年人都得要外出工作協助家計,而照顧幼小可能一直都是祖母來承擔。 • 二、第二時期是農業社會與工業社會轉型階段,在都市有較多且較好的就業機會,家裡的青壯年人大量前往都市,把幼小留給祖父母照顧,減少開支既經濟又實惠,這樣的隔代教養方式基本上是自助且互補的。 • 三、第三時期是整個社會結構轉型到工商服務業的時代,呈現多元且複雜的家庭型式。家庭功能的支持系統變得脆弱,核心家庭的經濟負擔重,加上女性主義的抬頭,女性在婚後需要就業來增加家中收入,因此形成雙薪家庭。

  7. 對家庭的優劣勢或其他可能  一、劣勢面: 1. 教育程度低落:多數祖輩教育程度低落,不識字比例 為高,教育孩童有心無力。 2. 經濟壓力:清寒、單親等弱勢家庭,經濟收入薄弱, 必須省吃儉用。 3. 資源不足:弱勢家庭可獲取的福利資源與協助不足。 4.過度關心:祖輩疼惜孫子女,過於關心而造成溺愛,容 易養成以自我為中心的人格發展,不利人際 關發展並造成生活態度的偏差。 5.遺棄教養:父母離婚之後,棄子女的生活於不顧, 造成長輩的照顧負擔加重,形成嚴重的生 活困境。

  8.  二、優勢面: 1. 撫養經驗:祖輩有過親生子女的教育經驗,老人家比 較有耐心與時間陪孩童玩耍,可以給予安 全感。 2.教育期望:要求孩童長大可以成為對社會有貢獻的人, 不會有過多的成就期待而造成壓力,可以適 性發展而循序漸進。 3. 品德教育:老一輩受到傳統道德觀念的強烈影響,注 重品性與行為教育,在教育孩童做人處事 方面比較嚴謹,能夠避免得過且過。

  9. 三、其他可能的問題: 1. 體力不足:由於祖輩年齡已高,體力上無法負擔教養  孫子女的責任,在管教上會大打折扣。 2. 溝通問題:因生長年代差距,造成生活的社會環境不 同,彼此的語言、肢體動作溝通的解讀上 可能會有問題。 3. 價值觀差異:祖輩一代的價值觀多保持傳統、保守道 德界限;現代子女則因為社會環境的開放 化而呈現多元觀念。 4. 文化接受度:祖輩是文化刺激與接收度較弱的一群, 可能無法提供較多或新文化的觀念刺激。

  10. 隔代教養面臨的挑戰 • 一、祖父母的情緒與照顧意願: 最先面臨的問題即是祖父母因為子女和孫子女的議題而產生的生理及心理的疲憊,當子女是因為不負責任而棄養孫子女不管,組父母常常會把情緒投射在孫子女身上。 • 二、祖父母照顧孫子女生理需求的功能: 1.在三餐方面 2.在就醫方面 3.在發展方面 • 三、祖父母引導孫子女課業、行為與人際關係的功能: 孫子女進入青春期之後,祖父母開始面臨孩子的課業、 行為、人際關係的難題,祖父母常感到力不從心。

  11. 隔代教養的轉型 • 早期隔代教養家庭大多是父母親雙亡、離婚或托育的狀況產生,皆由祖父母擔起教養孫子女的任務。 • 現代隨著社會的變遷,已經演變成父母在都市中工作,將小孩託給住在鄉下的長輩帶,而父母只在假日回鄉看小孩的模式..等,隔代教養家庭產生的原因越來越複雜,不像過去單純。

  12. 隔代教養型態和區分 • 祖父母與孫子女間偏重在 ”相處時間” 1. 日夜均由祖父母照顧,父母甚少回家。 2. 白天由祖父母照顧,晚上由父母照顧。 3. 平常由祖父母照顧,週末由父母照顧。 4. 主要由祖父母照顧,父母不定時回家照顧。 5. 由其他親友照顧。

  13. 國外則是將區分重點放在”監護權”的取得與否上國外則是將區分重點放在”監護權”的取得與否上 1. 監護型祖父母:祖父母對孫子女的監護權是自法院公開的判決中,將父母的監護權轉移給祖父母所獲得,其監護權包含了對孫子女的教育、醫療和管教等決定。這類型的祖父母需負起全權的養育責任。 2. 日間照護型祖父母: 祖父母為幫助孫子女的父母親於全職工作中,而提供孫子女長期的日間照顧。 3. 居住型祖父母:養育孫子女的方式介於監護型和日間照顧型間,但祖父母無合法監護權,孫子女的監護或重要事務的決策仍歸於因此他們承擔著比監護型和日間照顧型的祖父母還要少的責任。

  14. 隔代教養增加的原因 • 根據教育部資料中可見,隔代教養家庭快速增加的原因主要有:父母親身心障礙、父母親收入低、離婚率增加、非婚生子、單親家庭…激增等。

  15. 隔代教養相關報導(正向)

  16. 隔代教養相關報導(負向)

  17. 參考文獻 • 老手牽小手—提升隔代教養家庭親職教養能力策略之探討 http://www.children.org.tw/upload/File/rese archer/B91.pdf • 隔代教養的社會支持 http://www.ncku.edu.tw/~geront/TGF/page5/files/theme_paper_007_02.pdf • 淺談隔代教養 http://www.nhu.edu.tw/~society/e-j/54/54-59.htm

  18. 謝謝 聆聽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