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3

水 調 歌 頭

10. 9. 8. 7. 6. 5. 4. 3. 2. 1. 0. 水 調 歌 頭. 蘇軾. 寫作背景.   詞序中所說的“丙辰”年,為宋神宗熙寧九年,也就是公元 1076 年,這以前,於熙寧四年,蘇軾因不滿王安石的新法,被排擠到杭州做地方官,後來,他的父親蘇洵以及母親、妻子相繼去世,弟弟蘇轍又遠在齊州做官,齊州是現在的山東省濟南市。.   為了能和弟弟子由住得近一點兒,蘇軾離開山清水秀的杭州,到密州做知州。密州也就是今天的山東省諸城縣。誰知,千里迢迢地由南到北,仍不能與弟弟蘇轍會面。   蘇軾寫這首 《 水調歌頭 》 時,與弟弟已經有多年沒能見面了。.

jonah
Download Presentation

水 調 歌 頭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10 9 8 7 6 5 4 3 2 1 0

  2. 水 調 歌 頭 蘇軾

  3. 寫作背景

  4.   詞序中所說的“丙辰”年,為宋神宗熙寧九年,也就是公元1076年,這以前,於熙寧四年,蘇軾因不滿王安石的新法,被排擠到杭州做地方官,後來,他的父親蘇洵以及母親、妻子相繼去世,弟弟蘇轍又遠在齊州做官,齊州是現在的山東省濟南市。  詞序中所說的“丙辰”年,為宋神宗熙寧九年,也就是公元1076年,這以前,於熙寧四年,蘇軾因不滿王安石的新法,被排擠到杭州做地方官,後來,他的父親蘇洵以及母親、妻子相繼去世,弟弟蘇轍又遠在齊州做官,齊州是現在的山東省濟南市。

  5.   為了能和弟弟子由住得近一點兒,蘇軾離開山清水秀的杭州,到密州做知州。密州也就是今天的山東省諸城縣。誰知,千里迢迢地由南到北,仍不能與弟弟蘇轍會面。  為了能和弟弟子由住得近一點兒,蘇軾離開山清水秀的杭州,到密州做知州。密州也就是今天的山東省諸城縣。誰知,千里迢迢地由南到北,仍不能與弟弟蘇轍會面。   蘇軾寫這首《水調歌頭》時,與弟弟已經有多年沒能見面了。

  6.   政治上的坎坷以及家庭中的不幸,對蘇軾的打擊是很大的;但他能以曠達的眼光看待這些人生的磨難。中秋之夜,對著天上的一輪明月,他慷慨而歌,創作出這首膾炙人口的名篇。  政治上的坎坷以及家庭中的不幸,對蘇軾的打擊是很大的;但他能以曠達的眼光看待這些人生的磨難。中秋之夜,對著天上的一輪明月,他慷慨而歌,創作出這首膾炙人口的名篇。

  7. 作者 蘇軾(1037-1101)

  8.   蘇軾(1037-1101)﹕字子瞻,號東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北宋文學家、書畫家。嘉佑進士。神宗時曾任祠部員外郎,因反對王安石新法而求外職,任杭州通判,知密州、徐州、湖州。後以作詩“謗訕朝廷”罪貶黃州。哲宗時任翰林學士,曾出知杭州、穎州等,官至禮部尚書。後又貶謫惠州、儋州。北還後第二年病死常州。  蘇軾(1037-1101)﹕字子瞻,號東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北宋文學家、書畫家。嘉佑進士。神宗時曾任祠部員外郎,因反對王安石新法而求外職,任杭州通判,知密州、徐州、湖州。後以作詩“謗訕朝廷”罪貶黃州。哲宗時任翰林學士,曾出知杭州、穎州等,官至禮部尚書。後又貶謫惠州、儋州。北還後第二年病死常州。

  9.   南宋時追謚文忠。與父洵弟轍,合稱“三蘇”。在政治上屬於舊黨,但也有改革弊政的要求。其文汪洋恣肆,明白暢達,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詩清新豪健,善用誇張比喻,在藝術表現方面獨具風格。少數詩篇也能反映民間疾苦,指責統治者的奢侈驕縱。詞開豪放一派,對後代很有影響。  南宋時追謚文忠。與父洵弟轍,合稱“三蘇”。在政治上屬於舊黨,但也有改革弊政的要求。其文汪洋恣肆,明白暢達,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詩清新豪健,善用誇張比喻,在藝術表現方面獨具風格。少數詩篇也能反映民間疾苦,指責統治者的奢侈驕縱。詞開豪放一派,對後代很有影響。

  10. 水 調 歌 頭 蘇軾 詞句解釋

  11. 同學請朗讀本詞開始部分: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

  12. 同學請思考紅色詞語的意義: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  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 全句解說: 我端著酒杯,仰望著中秋的那一輪明月,禁不住向青天詢問起來:明月啊,你是什麼時候有的呵!不知月亮裏的廣寒宮今天晚上是何年何月,是不是和人間一樣,也有中秋節? 宮闕:宮殿。闕, 粵音缺,皇宮門前兩邊的望樓。後來用作皇帝居處的代稱。 ?

  13. 同學請朗讀: 我欲乘風歸去,惟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14. 同學請思考紅色詞語的意義: 我欲乘風歸去,惟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 何似在人間! ? 全句解說: 我本來是個下凡的神仙,現在想乘著清風回到天上去,但又擔心那些華麗的樓宇在高高的天宮裏,我經受不了那兒的寒冷。想想月中的嫦娥,跳起舞來,只有孤零零的清影相伴相隨,多麼冷清,多麼寂寞,哪兒像人間這麼熱鬧,這麼溫暖? 瓊樓玉宇:用美玉砌成的樓台房屋。這裏指傳說中的月宮。瓊,美玉。 ? 不勝寒:勝,粵音升,這裏解忍受。不勝寒意即忍受不了月宮上寒冷的氣候。

  15. 同學請朗讀: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 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

  16. 同學請思考紅色詞語的意義: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 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 轉,這裏是指月光的移轉。朱閣,朱紅色的樓閣 全句解說: 天上的明月在夜空中運行著,繞過朱紅色的樓閣,低低地斜照進雕花的窗戶,照著我這個因為思念遠方的弟弟而睡不著覺的人。明月呵,明月,你不該有什麼怨恨,但為什麼老是要在人們離別的時候圓起來呢? ? ? 低,這裏指月光低斜地照射。綺,本指有斜紋的絲織品,引申為華麗之意。戶,窗戶。 ? (月亮)不應(對人們)有甚麼怨恨吧?

  17. 同學請朗讀: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 千里共嬋娟。

  18. 同學請思考紅色詞語的意義: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 全句解說: 我轉念一想,忽然領悟了一個道理:在天地人世之間,人有離別時的悲哀,也有相聚時的歡樂;月亮有月初月末時的不圓,也有月中十五的團圓。既然人有離合、月有圓缺,自古就是這樣的,我何必在這兒徒自悲傷嘆息呢!只希望我們兄弟倆能夠彼此珍重,健康長壽,雖然相隔千里,但每到中秋,都能共賞天上的這輪明月,也就可以得到慰藉了。 全:完美無缺。 嬋娟:指月亮。 ?

  19. 詞句賞析

  20. 本詞寫來揮灑自如,筆如轉環.同學們試從詞中找出一些別具特色的詞句:本詞寫來揮灑自如,筆如轉環.同學們試從詞中找出一些別具特色的詞句:

  21. 哪些詞句充滿了美麗的想像?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 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風歸去,惟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 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 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 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22. 這些詞句充滿了美麗的想像: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 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風歸去,惟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 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 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 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23. 哪些詞句有細緻的刻畫?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 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風歸去,惟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 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 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 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24. 這些詞句有細緻的刻畫: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 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風歸去,惟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 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 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 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25. 哪些詞句有深沉的哲理?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 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風歸去,惟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 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 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 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26. 這些詞句有深沉的哲理: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 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風歸去,惟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 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 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 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27. 學習詞的基本體制: 詞牌 闋 詞序 小令/中調/長調

  28. 詞的基本體制:詞牌 每首詞都一個曲調的名稱,叫做「詞牌」。詞牌規定這首詞的字數、句數和平仄聲韻。本詞的詞牌是…… 水調歌頭   蘇軾   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 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 惟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 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 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 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29. 詞的基本體制:詞牌 每首詞都一個曲調的名稱,叫做「詞牌」。詞牌規定這首詞的字數、句數和平仄聲韻。本詞的詞牌是…… 《水調歌頭》

  30. 古人按照詞牌規定的聲韻去寫詞,叫做填詞.所以詞的內容和詞牌名稱沒有必然的關係.古人按照詞牌規定的聲韻去寫詞,叫做填詞.所以詞的內容和詞牌名稱沒有必然的關係. 《水調歌頭》這個詞牌創自隋唐間,為五言曲調,到五代有七字句,入宋開始演變為新詞。

  31. 詞的基本體制:闋 詞多數有分段,在音樂上叫做「闋」或「片」。闋與闋之間是樂曲的暫時休止,而非全曲的結束。本詞分為上下兩闋,上闋是哪一部分? 水調歌頭   蘇軾   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 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 惟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 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 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 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32. 詞的基本體制:闋 本詞上闋共九句: 上闋借明月自喻孤高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 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 惟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 何似在人間! 上闋主題是甚麼?

  33. 詞的基本體制:闋 本詞下闋是哪一部分? 水調歌頭   蘇軾   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 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 惟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 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 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 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34. 詞的基本體制:闋 下闋主題是甚麼?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 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 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下闋用明月襯托別情 本詞下闋十句:

  35. 詞的基本體制:詞序 詞序是由題目發展而來的。 本詞的詞序是哪一部分? 水調歌頭   蘇軾   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 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 惟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 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 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 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36. 詞的基本體制:詞序 詞序是由題目發展而來的。 本詞的詞序是 詞序有甚麼作用? 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 詞序點明寫作的時間和背景。本詞作於宋神宗熙寧九年(1076),即丙辰年的中秋節。當時蘇軾被貶為密州(今山東諸城縣)太守,胞弟蘇轍(子由)任職於齊州(今山東濟南市),兩人已離別七年之久。本詞抒發了作者外放的寥落情懷,也表達了對胞弟的思念

  37. 詞的基本體制:小令、中調和長調 詞一般都篇幅較小:五十八字以下的叫「小令」,五十九字至九十字的稱「中調」,九十一字以上的稱「長調」。本詞是一首…… 水調歌頭   蘇軾 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 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 惟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 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 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 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38. 詞的基本體制:小令、中調和長調 詞一般都篇幅較小:五十八字以下的叫「小令」,五十九字至九十字的稱「中調」,九十一字以上的稱「長調」。本詞是一首…… 1234567890 1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 2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 3年我欲乘風歸去惟恐瓊 4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 5弄清影何似在人間轉朱 6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 7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 8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 9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 0千里共嬋娟。 共95字 長調

  39. 本詞的成就

  40.   這首詞通篇詠月,卻能處處結合人事,上闋借明月自喻孤高,下闋用圓月襯托別情,意境豁達,「一洗綺羅香澤之態,擺脫綢繆宛轉之度。 」使人登高望遠,舉首高歌。難怪宋人胡仔說:「中秋詞,自東坡水調歌頭一出,餘詞盡廢。 」

  41. 樂曲欣賞

  42. 樂曲欣賞 王菲「但願人長久」 . .. . .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 . . . . 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 . . . . . . 我欲乘風歸去,惟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 . . . . . . . . . . . .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 . . . . ..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 . . . . . . . . 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 . . . . . .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 . . . . . . . . . . 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43. 同學們自創的歌曲

  44. 水調歌頭.歡度中秋 請按此處

  45. 絕.月

  46. 天堂.思念

  47. 童話.月悲人

  48. 我們的中秋夜

  49. 星光.中秋

  50. 中秋節的月夜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