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0

【胭脂扣】分析

【胭脂扣】分析. 主講人:陳康芬. 關於【胭脂扣】1. 【胭脂扣】是導演關錦鵬於1987年改編自香港女作家李碧華同名小說的電影作品 故事簡介 1934年香港。陳振邦(十二少)和石塘咀名妓如花相戀的故事。但因如花出身不好,不為陳家所接受。兩人定於三月八日晚上11時殉情自殺。如花和十二少相約「3811」為相認密碼。 50年後,已成鬼魂的如花,在陰間久等十二少不到,遂回陽間尋訪

josiah-wood
Download Presentation

【胭脂扣】分析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胭脂扣】分析 主講人:陳康芬

  2. 關於【胭脂扣】1 • 【胭脂扣】是導演關錦鵬於1987年改編自香港女作家李碧華同名小說的電影作品 • 故事簡介 1934年香港。陳振邦(十二少)和石塘咀名妓如花相戀的故事。但因如花出身不好,不為陳家所接受。兩人定於三月八日晚上11時殉情自殺。如花和十二少相約「3811」為相認密碼。 50年後,已成鬼魂的如花,在陰間久等十二少不到,遂回陽間尋訪 ,但時代變遷,人事已非。在袁文定與女友凌楚娟的同情與幫助下,如花終能登報尋訪十二少。最後如花找到十二少,驀然明白十二少貪生戀世,背棄盟誓。已70歲的十二少貧窮潦倒,在戲班中以從事臨時演員維生。十二少懇請如花原諒。如花將十二少當年贈與的定情之物胭脂扣歸還,離開陽世,不再眷戀,重新投胎。

  3. 關於【胭脂扣】2 • 主要演員 陳振邦─張國榮/如花 ─梅艷芳/袁永定 ─萬梓良/凌楚娟 ─朱寶意 • 獎項 1987 第24屆金馬獎 最佳女主角(梅艷芳) 1988 都靈(義大利)青年國際電影節 國際劇情片─勝出 1988 南特三大洲電影節 Golden Montgolfiere 1989 亞太影展 最佳女主角(梅艷芳) 1989 第8屆香港電影金像獎 最佳電影/最佳導演(關錦鵬)/最佳女主角(梅艷芳)/最佳剪接 (張耀宗)/最佳電影配樂(黎小田)/最佳電影歌曲(「胭脂扣」)

  4. 關於香港─作為上海的「他者」 • 這一點東方色彩的存在,顯然是看在外國朋友的面上。英國人老遠的來看中國,不能不給點中國給他們瞧瞧,但是這裡的中國,是西方人心目中的中國,荒誕、精巧、滑稽。 ─張愛玲〈沉香屑:第一爐香〉 • 李歐梵從張愛玲看香港 從張愛玲的散文和小說看來,她的感受相當複雜,好像她在時的香港(約1940年)是寡廉鮮恥地殖民化,而同時期的上海不是這樣,至少不完全是,因為香港沒有上海的「涵養」,這個辭最初是用來指一種受過教育的世故,它使人能夠自我克制並保持溫文爾雅的外表… 香港在摹仿西方時,終究是太喧嘩太粗俗太誇張了,造就的也就止於文化上的譁眾取寵。因此張愛玲會把香港描寫成一個即於去魅惑她的殖民主子的「妓女」,而這個城市顯然是很有目的地把自身置於 西方殖民者的注視之下,並僅僅按殖民者的想像來物化自己….換言之,香港這個殖民世界是讓有一點困惑的中國人從遠處來觀望。 ─李歐梵《上海摩登》

  5. 關於香港的城市記憶 ─香港人的上海懷舊1 • 懷舊(nostalgia) • 懷舊:渴望回家的痛苦 (nostos-algia)→思鄉病,包含沮喪、抑鬱,甚至傾向自毀等情緒毛病(十七世紀後期)→士兵離鄉在外打仗的心理與精神狀態(十八、十九世紀)→個人意識與社會文化趨勢(近代) • 懷舊定義:非復古,復古是對舊有事物的戀慕與喜好;懷舊則包含對記憶、歷史的回想與追尋,是一種比較複雜而細密的思想與意識狀態 一、美化過去:帶有過濾性的記憶意識 二、自我身分建立:透過過去的回想尋找自我,對比或反省今日的我,再推算將來→以過去聯繫現在、並延續將來的一種自我追尋方式: 私人懷舊→個人歷史與記憶的追思,隱含對現今際遇的不滿 集體懷舊→追思過程中含有集體的意識、傾向和行為→傳媒的介入,使懷舊 從個人層面走向普及,形成普遍認同,也隱含對社會現況的不滿或懷疑,甚至對前途與將來的不確定感

  6. 關於香港的城市記憶─【胭脂扣】中的上海懷舊2 • 如花的生活場景被虛構在三0年代的香港→香港的老上海情調 • 李歐梵看【胭脂扣】 這部電影呈現了一個有意思的課題,即我們可以想像過去時代那種浸透頹廢氣息的魔力,卻不能捕捉它。如花的愛的追尋以失敗告終,她倒是找到了舊情人,但他已經是一個老朽,在電影場當臨時工,徹底失掉愛的能力。因此,某種程度上講,這部電影可以被視為愛與傳奇的哀悼,以流行的中國鬼故事形式呈現。但我以為影片想呈現的還更多。片中對舊香港的次第閃回,用精巧的組合的鏡頭,以一種鋪張又奢華的風格展開。但是在描寫當下時,影片又突兀第轉入簡潔質樸的現實主義模式。女鬼的誘惑並不止於情節層面,她看上去就像是從張愛玲的小說拉出來,故意被放置在今天的香港,讓她遇到一對平常的香港夫妻(情侶),請他們幫助尋她的舊情人,以此來完成她過去的意義。 她的追尋終自然包含著懷舊,但在故事的現代部分展開中試圖重覓以往的過去的幽靈變得與現代纏繞起來。一對過著普通的日常生活的現代香港夫妻能對一個女鬼說什麼?是不是她的時代已永遠第一去不返,而任何愛的羅曼蒂克追尋註定是一場失敗?或者是,她昔日的浪漫對今天依然能提供一種意義?當那對夫妻越來越專注於女鬼的情事,並邦她尋著了舊情人,他們也在這個過程中感到了他們永遠無法企及女鬼的愛的強度,那種愛曾導

  7. 致了它最初的自殺。電影中,這種清醒的意識似乎燃起了他們的愛情之火,使致了它最初的自殺。電影中,這種清醒的意識似乎燃起了他們的愛情之火,使 他們在女鬼逗樂(幽幽)的注視之下做了愛。這對夫妻看來十分珍惜這一刻。雖 然這一刻不能與我們所想像的如花在她的前生所經歷過的相比。但他們這剎那 的激情不僅重新確證了他們互相的吸引力。還確證他們所分享的秘密的價值─ 一個來自另一時代的人不僅闖入了他們的生活,他們的當代生活看來沒有給過 去留有空間,而且把他們和他們自身歷史中的往昔時代聯繫起來。在其中一個 場景中,身為記者的主人公在一家古玩店尋那個時代的遺跡發現有一張當時的 舊報紙出售。上面印著一則消息說如花和她的情人雙雙自殺。這看上去像一個 普通的發現,但對主人公來說,這東西是一個啟示,因為他藉此捉住了一個真 實。在這裡懷舊已經超越了模仿或戲仿而成為歷史寓言:如果過去不存在─這 對香港這樣的地方是一個常見的比賦─那麼它必須被重新創造以此與過去建立 新的聯繫。….在流行娛樂片的包裝下,導演的意圖其實嚴肅。

  8. 關於香港的城市記憶─從上海懷舊到香港的在地認同關於香港的城市記憶─從上海懷舊到香港的在地認同 • 袁先生與阿楚V.S.如花與十二少─80年代香港V.S.30年代香港   ◎ 害怕─同情─行動幫助(認同)─帶有理解的旁觀者 • 如花與十二少所代表的30年代上海懷舊→反映香港歷史中的中國情調   ◎如花─強烈的愛情(狂熱謎樣風情的傳奇)吸引袁先生與阿楚(普通平淡務實的世故─代表現代香港人的愛情觀) • 狂熱謎樣風情─上海懷舊V.S.香港人的中國想像 • 普通平淡務實的世故─香港人的自我認同 • 袁先生與阿楚的態度─「你會為我自殺嗎?─不會!」 ◎香港人的現實觀與重新建立香港人自己的在地歷史→袁先生與阿楚清楚意識到他  們的愛情不可能像如花那樣,羨慕但也不否定他們的愛情(沒那麼嚴重,我們快  樂就好) • 如花V.S 十二少→已經消逝的三0年代的香港(代表帶有上海懷舊情緒的歷史影象)V.S.從歷史走過來的現實的「港式遺少」(知情識趣但實際為敗光家產的中國公子哥兒在現代香港的真實歷史形象)→中國想像在現實香港的破滅    ◎如花退還胭脂扣,重新投胎,不再迷戀等待十二少    ◎袁先生─客觀的旁觀者/阿楚─衝動想介入但被袁先生勸阻而也轉為客觀旁觀者     自我認同的歷史迷思→想像性歷史─行動認同─基於務實的清醒旁觀者

  9. 愛情關係如果可以作為一種歷史記憶中的城市身份的隱喻的話……愛情關係如果可以作為一種歷史記憶中的城市身份的隱喻的話…… • 30年代香港  如花─(妓女身分)/十二少─(愛情的獻身對象)  歷史香港V.S.歷史中國 • 80年代香港  阿楚─(獨立自主的記者身分)/袁先生(愛情伴侶)  現實香港V.S.現實香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如花→「上海懷舊」歷史形象的30年代香港→歷史的誘惑 • 袁先生v.s.如花─拒絕誘惑 • 阿楚v.s.如花─忌妒誘惑 ◎從害怕(拒絕)到同情(認同)到積極幫助(尋找自己在地歷史)到客觀觀看(維持清醒的現實香港意識):香港人如何面對自身的“殖民”歷史v.s中國母國歷史幽靈→香港人要走自己的路

  10. 回到【胭脂扣】 • 你/妳如何看待如花的愛情獻身?以及最後歸還胭脂扣的心理轉折?試以觀看劇情或影像的心得來解釋你/妳對她的愛情想像。 • 你/妳認同袁先生與阿楚的愛情觀嗎?為什麼他們對如花的事這麼認真,彷彿是追尋他們自己的愛情,試以你/妳自己的角度說明。 • 如花對十二少的愛情在死後依然濃烈,她的愛既是來自愛情中的記憶,也是記憶中的愛情?這兩者的差別在哪裡?試從你/妳的觀點解釋說明。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