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4

一模反思与二轮复习思路谈

一模反思与二轮复习思路谈. 一、学生成绩分析. 优秀分数线 54.0, 优良分数线 42.0, 合格分数线 31.0. 二、学生答题情况及存在问题. 选择题方面 1. 基础知识薄弱. 0°. N. 0°. 92°. 90°. 5897m. 首都. 6310m. 山峰. M. 2°. 山脉. 海洋. 石油. 4°. 河流. 国界线. 84°. 82°. 80°. 78°. 76°. 图 1. 二、学生答题情况及存在问题. 图 1 为 M 国简图(岛屿 N 所在群岛是该国的一个省)。完成 1 ~ 2 题。.

julian-mann
Download Presentation

一模反思与二轮复习思路谈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一模反思与二轮复习思路谈

  2. 一、学生成绩分析 优秀分数线54.0,优良分数线42.0,合格分数线31.0

  3. 二、学生答题情况及存在问题 • 选择题方面 • 1.基础知识薄弱

  4. N 0° 92° 90° 5897m 首都 6310m 山峰 M 2° 山脉 海洋 石油 4° 河流 国界线 84° 82° 80° 78° 76° 图 1 二、学生答题情况及存在问题 图1为M国简图(岛屿N所在群岛是该国的一个省)。完成1~2题。 1.关于M国的自然地理环境特征,描述正确的是 A.草场资源丰富,森林资源较匮乏 B.岛屿N气候较凉爽、干旱 C.岛屿N属火山岛,沿海无珊瑚礁 D.河流以冰川融水补给为主 2.M国近年来大力发展原油出口,亟需解决的问题是 A.引进资金技术 B.勘探新的储量 C.积极开发市场 D.修建交通设施 6.12% 53.74%

  5. 二、学生答题情况及存在问题 • 选择题方面 • 1.基础知识薄弱 • 2.读图不够仔细

  6. 火电厂 火电厂 火电厂 火电厂 青 青 青 青 昆都仑区 昆都仑区 昆都仑区 昆都仑区 山 山 山 山 区 区 区 区 ① ② ③ ④ ④ 0.00-0.05 0.05-0.15 0.15-0.25 0.25-1.6 铁路 图 4 二、学生答题情况及存在问题 我国包头拟扩建一座火电厂,火电厂会对周边地区造成一定的大气污染,图4是扩建后某种污染物浓度(单位:mg/s)在冬季不同时刻分布变化状况预测图。完成6~7题。 6.拟扩建火电厂位置正确的图示是 A.① B.② C.③ D.④ 44.22% 21.09%

  7. 二、学生答题情况及存在问题 • 选择题方面 • 1.基础知识薄弱 • 2.读图不够仔细 • 3.对人文题的理解总是存在偏差

  8. N 0° 92° 90° 5897m 首都 6310m 山峰 M 2° 山脉 海洋 石油 4° 河流 国界线 84° 82° 80° 78° 76° 图 1 二、学生答题情况及存在问题 图1为M国简图(岛屿N所在群岛是该国的一个省)。完成1~2题。 1.关于M国的自然地理环境特征,描述正确的是 A.草场资源丰富,森林资源较匮乏 B.岛屿N气候较凉爽、干旱 C.岛屿N属火山岛,沿海无珊瑚礁 D.河流以冰川融水补给为主 2.M国近年来大力发展原油出口,亟需解决的问题是 A.引进资金技术 B.勘探新的储量 C.积极开发市场 D.修建交通设施 16.33% 70.75%

  9. 二、学生答题情况及存在问题 • 选择题方面 • 1.基础知识薄弱 • 2.读图不够仔细 • 3.对人文题的理解总是存在偏差 • 4.等值线知识较薄弱

  10. > 200 冲 ④ ④ N 积 50-150 平 原 < 25 边 陡坎 界 25 年代范围 20 25 年代等值线 图 5 0 300 600m 二、学生答题情况及存在问题 图5为美国小密苏里河河漫滩(河谷底部河床两侧,大汛时常被洪水淹没的平坦低地,由河流自身带来的泥沙堆积而成)上的树龄等值线。完成8~9题。 8.根据图示信息判断该河段河道变迁速率,正确的是 A.树龄等值线数据越大的区域,河道变迁速率越小 B.树龄等值线数据越小的区域,河道变迁速率越小 C.树龄等值线越密集的区域,河道变迁速率越大 D.树龄等值线越稀疏的区域,河道变迁速率越大 9.导致图中河道不断发生变迁的原因和河流流向分别是 A.流水侵蚀作用;向北流 B.人工截弯取直;向南流 C.流水侵蚀作用;向南流 D.人工截弯取直;向北流 49.66% 17.69% 29.93% 42.18%

  11. 二、学生答题情况及存在问题 • 选择题方面 • 1.基础知识薄弱 • 2.读图不够仔细 • 3.对人文题的理解总是存在偏差 • 4.等值线知识较薄弱 • 5.理解能力与思维定势 • 6.空间想象能力差(图文转化能力差)

  12. P a N Q 图 6 二、学生答题情况及存在问题 图6中, a为某段纬线, P、Q两点为晨昏线和纬线的切点,N点为北极点。完成10~11题。 10.如果此刻N地的太阳高度为h(h>0°),当Q点南移时,P、N两点间的最短距离和h值的变化分别是 A.变大 变大 B.变大 变小 C.变小 变大 D.变小 变小 11.当P、Q两点的纬度差达到一年中最小时,则 A.纬线a上昼夜平分 B.P、Q两点的地方时相同 C.Q点正午的太阳位于正北 D.N点的正午太阳高度为47° 29.25% 42.86% 21.77% 50.34%

  13. 二、学生答题情况及存在问题 • 选择题方面 • 1.基础知识薄弱 • 2.读图不够仔细 • 3.对人文题的理解总是存在偏差 • 4.等值线知识迁移转变能力较差 • 5.思维定势 • 6.空间想象能力差(图文转化能力差) • 7.对关键词的理解偏差 • 8.时间压迫,理解不够充分

  14. 二、学生答题情况及存在问题 • 综合题方面

  15. 44° 48° 52° 56° 60° 64° 40° 40° 36° 36° 甲 32° 32° 图 例 28° 等高线(m) 国界线 400mm等 降水量线 藏红花 震中 断层 水域 24° 48° 52° 56° 60° 64° 图 7 图 8 二、学生答题情况及存在问题 36.(28分) 图7为某国等高线地形图,该国生产藏红花约占世界总产量的四分之三,甲指示区域为1000米等高线环绕地区;图8为该国七级及以上地震震中分布示意图。 • 思维过程 • 答题比较 • 对陌生区域知识的茫然感 学生的答案(1)温带草原带或亚热带荒漠带 (2分) 地形:西部高大山脉阻挡了水汽进入,处于背风坡;(2分) 大气环流:受西风影响少(2分),气候干旱(2分)。 • 心理调适与方法调动意识差 • 对当地大气环流状况不熟悉 • 知识迁移能力不够 参考答案:(1)草原带和荒漠带(答其中之一也可)(2分) 四周高大山脉阻挡了(2分)湿润水汽的进入(2分),因此,甲地形区干旱少雨(2分)。 • 答题的不确定性与自信心不足 • 表达能力差 (1)说出图7中甲地形区的主要自然带类型,并从地形和大气环流的角度分析其成因。(8分) 5.55

  16. 44° 48° 52° 56° 60° 64° 40° 40° 36° 36° 甲 32° 32° 图 例 28° 等高线(m) 国界线 400mm等 降水量线 藏红花 震中 断层 水域 24° 48° 52° 56° 60° 64° 图 7 图 8 二、学生答题情况及存在问题 36.(28分) 图7为某国等高线地形图,该国生产藏红花约占世界总产量的四分之三,甲指示区域为1000米等高线环绕地区;图8为该国七级及以上地震震中分布示意图。 • 知识分类能力不够 • 知识迁移能力不够 (2)海拔较高的高原山地(2分),气温较低(或气候温凉)(2分),气温年较差小(2分);半干旱地区(或年降水量较少) (2分),日照充足(2分)。 (2)从地形和气候角度推测藏红花生长的适宜环境。(10分) 3.1

  17. 44° 48° 52° 56° 60° 64° 40° 40° 36° 36° 甲 32° 32° 图 例 28° 等高线(m) 国界线 400mm等 降水量线 藏红花 震中 断层 水域 24° 48° 52° 56° 60° 64° 图 7 图 8 二、学生答题情况及存在问题 36.(28分) 图7为某国等高线地形图,该国生产藏红花约占世界总产量的四分之三,甲指示区域为1000米等高线环绕地区;图8为该国七级及以上地震震中分布示意图。 • 描述不全面 • 分布特征的描述模式: • 空间特点:分布范围、分布方位、分布与具体事物的关系、总体与局部 • 时间特点:越来越多或越少。。 • 数量特点:分布多少、分布疏密(集中还是分散) • 表述太随意 (3)分布范围广(2分);多分布在该国的北部、东部和西南部(2分);主要沿断层分布(2分)。 该国位于板块(消亡)边界附近(2分),地壳运动活跃,断层发育(2分)。 (3)描述该国七级及以上地震震中分布特征,并简述其原因。(10分) 5.33

  18. 图 例 市县 居民点 运河 湖泊 唐朝海岸线 北宋海岸线 南宋海岸线 明朝中叶海岸线 清末海岸线 现代海岸线 昆山 上海 苏州 M 图 9 松江 嘉善 二、学生答题情况及存在问题 • 当作一种情况处理 37. • 获取信息能力?太差还是太好 • 有两种情况(按区域、按疏密、按时间) (1)北部向东(或海洋)推进(2分),(长江)沉积作用明显(或沉积大于侵蚀)(2分); 南部向西北(或内陆)退缩(2分),(潮水、波浪)侵蚀作用明显(或侵蚀大于沉积)(2分) • 基础知识掌握差 • 原因分析不清 • 语言表述不明 • 表达能力差 (1)简述图9中M虚线框所示区域海岸线的变迁特征,并分析成因。(8分) 3.35

  19. 二、学生答题情况及存在问题 • 把两段当作一种趋势来处理 • 审题错误 37.(28分)图9为我国长三角部分区域示意图,图10为1978~2009年昆山市产业结构变化图,图11为2009年昆山市产业投资构成图,表1为1996年~2006年长三角旅游城市首位度表。结合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首位度是指一定范围内首位城市与第二位城市规模之比,表明某地区首位城市的集聚程度。首位度越大,表明集中程度越高;反之,越分散。 材料二:昆山市的外资(含港澳台)企业总产值占89.7%,内资企业(含国有企业)总产值占10.3%。相对内资企业来说,外资企业与本地经济、社会联系相对较少。 表1 • 对“发展特点”如何表述不清 • 语言表述不明 (2)1999年之前,首位度升高(2分),说明该区域旅游业向首位城市集聚(或首位城市旅游业发展较快)(2分); 1999年之后,首位度下降(2分),说明该区域旅游业趋向分散(或其他城市旅游业迅速发展)(2分)。 (2)结合长三角旅游城市首位度的变化情况,说明该地区旅游业的发展特点。(8分) 5.07

  20.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0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年份 197819801985199019952000200320052006200720082009 图 10 图 11 二、学生答题情况及存在问题 • 把“区域发展阶段”理解为“描述三大产业的发展特点”。 37. • 审题问题与知识掌握缺陷 • 审题问题与答题习惯 • 对”简析”没有规范答题 • 不知道“影响”要从哪几个方面入手 • 分类问题 • “社会经济发展”可分哪几个方面 (3)(前期为)传统农业为主体的发展阶段(2分),(后期为)工业化阶段(2分)。 有利: 不利:技术密集型产业比重低(或资本密集型产业比重高)(2分),不利于区域经济的持续发展(2分); 外资比重高(或内资比重低)(2分),不利于当地第三产业发展(2分),有利于促使第二产业发展和工业结构的优化。 (3)归纳1978~2009年昆山市经历的区域发展阶段,并简析该市当前产业投资构成对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12分) 3.46

  21. 二、学生答题情况及存在问题 • 综合题方面 • 1. 审题能力有待加强 • 2. 获取信息能力 • 3.调动与运用能力(迁移能力)不足 • 4. 语言表达与组织能力 • 基础知识的薄弱 • 方法缺失与习惯养成

  22. 特别提醒 • 多剖析学生的思维过程 • 从学生的角度分析存在的问题 • 找到切实可行的解决措施

  23. 三、我的反思 • 课堂教学反思 • 上课话多了,要把时间还给学生,哪怕是让他们看看资料、理理思路、纠纠错也好,内化知识比你讲的重要。 • 上课要放慢节奏,学生的思维跟不上教师的思维速度,学生内化知识需要过程。 • 观念反思 • 你认为你讲了,学生就懂,你认为你没讲的,学生就不懂,不是这样的,要狠抓落实。 • 你认为课堂容量大就是信息大吗,就是掌握多吗,不是的,关键是学生掌握与接受的有多少,因此要精选精讲精练。 • 措施反思 • 问题的严重性不在于你是否已经认识到,而在于你是否已经落实到。 • 找出学生错误的共同点,加强基础巩固反馈,落实核心原理与规律。 • 对学生研究的还不够,尤其是尖子生。要跟踪反馈,个别辅导。 • 很多归纳的资料没总结,很多习题方法总结的不够。总之研究还不够深入,还很表面。

  24. 四、二轮复习思路调整 • 复习指导思想: • 以学生的视角审视自已的教学 • 把学生放在最重要的地位,一切以学生的需要为最根本的出发点。

  25. 四、二轮复习思路调整 • 思路调整

  26. (一)充分了解学生,找出真正的困惑在哪里 • 第一统计 • 落实到人(哪个学生(尖子生)地理有困难) • 落实到具体内容(哪个学生的哪块知识点有问题) • 第二体会(体会学生的困惑) • 困惑总结(方法问题、知识问题、能力问题)

  27. (二)做好研究、找到解决措施 • 研究学生 • 研究课堂 • 1.课堂内容的选择: • 主干知识易错点 • 学习自然与人文地理中存在的知识难点或关键点 • 自然(注重基本原理与规律) • 综合题(典型案例与方法总结) • 阶段测试中存在的一些困惑 • 基于问题的解决(内化)

  28. (二)做好研究、找到解决措施 • 研究学生 • 研究课堂 • 1.课堂内容的选择: • 2.教材的处理: • 切口要小,讲实讲透,充分暴露,动手动脑,少讲多引,做足课前工作。

  29. (二)做好研究、找到解决措施 • 研究学生 • 研究课堂 • 1.课堂内容的选择: • 2.教材的处理: • 3.课堂教学设计: • 课堂暴露问题、用理解、动手、反思自我纠错(不能替代) • 高复班学生与应界生的区别;自学能力较强,有一定的学科计划,自制力较强。 • 课堂提问不要等着学生讲出错误的答案。 • 课堂上多叫哪些尖子生中的地理学科薄弱生。这就需要你对每个学生有充分的了解。 • 二轮的课堂最需要雕琢,还是很有课件要做讲究教学方法的,不是随便所谓的几个专题,几张练习,几次讲评。 • 讲评课(多一些思维过程的解剖) • “实”(课堂实在、内容落实、学生扎实)

  30. (二)做好研究、找到解决措施 • 研究学生 • 研究课堂 • 1.课堂内容的选择: • 2.教材的处理: • 3.课堂教学设计: • 4.教学目标的定位

  31. (二)做好研究、找到解决措施 • 研究学生 • 研究课堂 • 1.课堂内容的选择: • 2.教材的处理: • 3.课堂教学设计: • 4.教学目标的定位 • 研究课外 • 各类综合性的总结资料 • 加强基础题的训练 • 精练精析 • 地球运动多让学生来画图,不管是纠错还是新题做到每题必图, • 教师变条件后再画,错再画,可当作业来完成,培养学生空间观念,逐步让学生真正理解、积累、内化。 • 共性易错题归类 • 研究命题(杭州培训、命题教析(调测卷、自测卷)) • 同类题不同命题方式的案例建模(细化)

  32. 选择题案例:锋面气旋 命题趋向 基础原理 原理探讨 静态 动态 原理知识 情景应用 选择题 综合题 结论判断 过程描述

  33. 基础原理 《2012年命题解析》自测试卷(二) 图2为“南北半球锋面气旋示意图”,读图,完成3-4题。 3.OP、OQ处的锋面分别是 A.冷锋、暖锋     B.冷锋、冷锋 C.暖锋、冷锋     D.暖锋 、暖锋 4.图中各点最有可能形成降水的是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34. 原理探讨 《2012年命题解析》自测试卷(三) 图4中的虚线为某中纬地区低压的槽线。读图完成3-4题。 3.如果槽线位于南半球,且东南端的气压低于西北端,则槽线东北和西南的风向分别为 A.西北、西南     B.西北、东南 C.东北、东南     D.西南 、东南

  35. 原理探讨 2011学年春季高三调考 图中实线为锋线且正向西北方向移动,虚线范围内为雨区。读图回答10-11题。 暖锋 冷气团 槽线 暖气团 低 D 11.若该锋线两侧a、b、e三点的气压对比是a=b>e,则下列气压对比正确的是 A. a<c B. b>d C. c=dD. d>c

  36. 情景应用 过程描述 亚洲冷高压一般形成于9月份,并逐步影响我国大部分地区冬半年的天气。受其影响,2006年9月3日至5日,四川盆地经历一次暴雨过程。图14表示2006年9月3日20时地面气压场。 (2)指出图中成都的风向,判断过境成都的天气系统并简述理由。(10分) ⑵偏北风冷锋 成都北为高压,南为低压; 冷气团主动向南移动,与暖气团相遇形成锋面; 过境时形成暴雨。

  37. 动态变化

  38. 动态变化

  39. 动态变化

  40. 情景应用 过程描述 2011浙江卷 图11为世界某区域示意图,表2为图11中甲、乙两城市的气候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2)简述“雪带”(降雪量明显多于周边地区)分布的特点,并解释原因。(8分) (2)分布在湖的东、南岸。五大湖地区冬季多西风和西北风;冷空气经过湖面时,增温增湿;经过湖面后,暖空气上升,水汽凝结形成降雪,出现雪带。

  41. 综合题案例:径流量 • 请描述该河的水文特征(含有径流量) • 请描述该河径流量的特征 • 请说出影响径流量的影响因素 • 请判断该河径流量的大小 • 请分析该河径流量大(小)的原因 • 请分析该河径流量季节变化大(小)的原因 • 比较两河(河段)径流量的大小 • 比较两河(河段)径流量季节变化的大小 • 一般与特殊的情况

  42. (要解决学生的困惑先要解决教师的困惑)

  43. 教学思想比教学方法重要

  44. 请批评指正!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