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32

指挥课件

指挥课件. 主讲 杨华. 第一讲. 第十一章 引言 指挥的语言特征:指挥通过特有的手段引导合唱队或乐队再现作曲家所要表现的内容。指挥的特有手段是运用上肢和面部表情为主的肢体动作,给予准确击拍与明确预示所形成的具有统一规范的动作语言。构成指挥动作语言的潜在能力是指挥者本人的音乐修养。严谨的挥拍技术是指挥者独有的动作语言。指挥者指挥时不能说话,全靠动作语言与大家交流。. 指挥的内涵:.

julio
Download Presentation

指挥课件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指挥课件 主讲 杨华

  2. 第一讲 • 第十一章 引言 • 指挥的语言特征:指挥通过特有的手段引导合唱队或乐队再现作曲家所要表现的内容。指挥的特有手段是运用上肢和面部表情为主的肢体动作,给予准确击拍与明确预示所形成的具有统一规范的动作语言。构成指挥动作语言的潜在能力是指挥者本人的音乐修养。严谨的挥拍技术是指挥者独有的动作语言。指挥者指挥时不能说话,全靠动作语言与大家交流。

  3. 指挥的内涵: • 指挥者首先要引导乐队或合唱队再现作曲家所要表现的拍子、节奏、速度、力度、分句、呼吸和情感等;构成指挥特有的动作“语言”即应具有科学性、音乐性和可操作性,还要富于观赏性。指挥者的音乐修养包括准确、丰富的乐感和创造力,以及与之有关的全面专业艺术修养。指挥的动作姿势、不同肢体部位的配合、拍点的清晰、拍子的走向、潜在的律动和随音乐发展产生的各种变化、指挥面部表情的配合,都有一定的规范和制约。只有严格遵守指挥动作的原则和基本规范才能形成人人都能理解的指挥意图。指挥者通过对指挥动作的运用使之产生效果,实现指挥的再创作意图,同时还需要制订行之有效的排练计划、选择切合实际、科学而有效的排练方法。从事指挥工作需要有广泛而深厚的知识和生活体验。

  4. 第十二章 指挥的形成与发展 • 一、中国的指挥形成与发展

  5. 二、欧洲的指挥形成与发展

  6. 第二讲 • 第十三章 指挥语言、指挥者应具备的基本知识和条件 • 第十四章 指挥的姿势、击拍原理

  7. 第十三章 指挥语言、指挥者应具备的基本知识和条件 • 第一节 指挥的语言 • 第二节 指挥者应具备的基本知识和条件

  8. 第一节 指挥的语言 • 指挥的语言是指挥者运用指示性的动作来表达音乐所也含的内容。它是规范的,从姿势到图式以及变化等都有基本要求,没有随意性。只有这样才能成为世界上都能理解、通用的指挥语言。

  9. 第二节 指挥者应具备的基本知识和条件 • ①丰富和灵敏的音乐感 • ②乐队与合唱团演奏(唱)的组织能力 • ③熟练的作曲技术理论与创作实践 • ④较熟练的钢琴演奏技能 • ⑤了解歌唱的原理和声乐技巧 • ⑥全面文化素质的提高

  10. 第十四章 指挥的姿势、击拍原理 • 第一节 指挥的姿势 • 第二节击拍原理 • 第三节 击拍图式

  11. 第一节 指挥的姿势 • 一、指挥动作的基本原则 • (一) 准确:指挥语言中“点”、图式、分句、预示等动作要准确清晰。 • (二) 精练:动作集中、简练,没有多余的动作,做到干净利落,以最简练的动作表现复杂的音乐内容。

  12. (三) 美观:演出时指挥处于舞台上突出的位置,一举—动都受大家瞩目,因此应注意自己的形象。在音乐需要的前提下,在难确和精练的基础上应要求指挥动作美观。但不能从表现自己出发,哗众取宠。 • (四)美观:演出时指挥处于舞台上突出的位置,一举—动都受大家瞩目,因此应注意自己的形象。在音乐需要的前提下,在难确和精练的基础上应要求指挥动作美观。但不能从表现自己出发,哗众取宠。

  13. 二、指挥的基本姿势 指挥站立要自然稳定,双脚稍微前后分开,成稍息状,以便指挥时身体重心移动方便;身体应有控制地放松,不拘谨, 让人感到具有饱满的激 情.大方而充满自信。 如图21:

  14. 面部表情主要以眼睛为主,要有神采,提示情感变化、声部进出,辅助手势动作与合唱团员交流.富有启发性。面部表情主要以眼睛为主,要有神采,提示情感变化、声部进出,辅助手势动作与合唱团员交流.富有启发性。 ▲ 双手微张,自然弯曲,腕部活动自如,使手掌保持面向斜前方:手部的活动支点为腕部,以中指尖至腕部为中心,形成一条能感觉到的中心线,手掌的曲伸张合都有这条“线”的牵制;扣点通常在小心线的末端掌跟。

  15. 见于的照片。如图22:

  16. 第二节 击拍原理 • 一、手臂与手型 • 手臂——挥动自然大方,线条清晰规范,上不越顶、下不落腰,如无特殊需要,切忌伸直运功,应控制在以于臂不完全伸直的长度为半径、以肩关节为圆心、大臂稍往前送的体前适当空间垂直面上做挥拍运动,注意避免双手交叉。 • 手型——四指并拢,母指稍稍分开,手掌自然弯曲,手腕富于弹性:指挥时掌心向下,也可根据需要向上、向前或侧内方;可以变换手型的紧张度和手指不同程度的弯曲,形成不向的掌型和拳型,从而自如地提示出不同的意图和要求。

  17. 二、手的动作要领 • ①以手和腕部为主的上肢动作,是指挥手势语言的主要部分,手的动作刚柔相间,张合伸曲,变化多样,细腻而准确地表现歌声的各种变化以及细腻的情感姿态。 • ②手的动作通过腕部带动前臂和上臂,而前臂和上臂又是支撑手部挥动的基点。如果只是臂在动,手和腕部没有变化,动作僵硬,不仅体现不出音乐,体力消耗也很大。如果没有臂部动作配合与支持则将导致图式不明确、动作范围少变化,影响表现力。

  18. ③前臂和上臂支撑着手,上臂下垂与肩部,挥拍是获得半径最小,前臂活动半径稍大并支撑手腕完成图式。 ④手和腕、前臂、肘、上臂的动作结合,曲伸自如,加上面目表情,形成明确、细腻而;流畅的指挥动作语言。上肢活动范围与音乐的力度大小有密切的关系,一般来说强的力度大,距身体远;弱的力度小,距身体近。

  19. 横向动作范围:

  20. 前后强弱范围:

  21. 上下强弱范围:

  22. “点前加速”和“点后减速”:

  23. 三、“拍点”: • 击拍动作内“点”、“点前加速”和“点后减速”以及两点之间的联结线织成。点前的线叫预备线,点后的线叫反弹线。加速到折回处反弹形成的点,称“拍点”:“拍点”是真正发出声音的所在。“点前”的加速和“点后”的减速动作是形成“点”的关键。如上图26:

  24. 四、常用的基本手型: • ①柔韧型 五指放松,稍稍自然分离,除中指略低些外,其他手指基本上在一个平面置略高于手腕。如图1—1:

  25. ②刚健型手指自然微靠,手指第一关节处微勾,此时大指分开,食指略直.手背位置略高于手腕。如图1—2:②刚健型手指自然微靠,手指第一关节处微勾,此时大指分开,食指略直.手背位置略高于手腕。如图1—2:

  26. ③跳跃型拇指与食指作轻轻捏物状,其他手指自然放松(不可有意仰直、上翘) 手形手背位置更高于手腕。如图1—3:

  27. ▲注意事项: • ①左、右两手的基本手形大体上是一致的。 • ②当两手同时摆出基本手形时.切勿两手心相对,也不能把手掌心“亮”给合唱队员。更多时候是手心向下,当手背位置略高于手腕时,手心便自然地对着前下方,如上图1-2。

  28. ③手腕既不能高凸(如图1—4),也不能下压(如图1—5),否则使整个手肌肉形成紧张状态。既影响动作的美观,又不利于感情的表达。

  29. 第三节 击拍图式 • “点”、“线”之间的联结走向结合成为不同拍子的图式,基本由三个方向组成,即下落方向、上举方向和斜行方向。其中,下落方向动作友表示强拍,每小节中仅 出现一次,上举 方向表示弱拍, 斜行方向表示次 强拍。

  30. 拍点与拍点之间的联系又因歌曲的风格与唱的不同而有硬拍点和软拍点、直线击拍(如图27)和弧线击拍(如图28)之分。拍点与拍点之间的联系又因歌曲的风格与唱的不同而有硬拍点和软拍点、直线击拍(如图27)和弧线击拍(如图28)之分。

  31. 单拍子的击拍图式:每小节内两拍或三拍时值相同的拍子组成,只有一个强拍和一个弱拍。二拍子 三拍子

  32. 复拍子的击拍图式: 四拍子: 四拍子有两个二拍子相加而成, 所以其中有两个强拍,指挥时要抓 住它们就不会错。

  33. 六拍子:六拍子由两个相同的三拍子构成。 • 基本图示与击拍法为:

  34. 九拍子:有三个相同的三拍子相加构成。其中有三个强拍。九拍子:有三个相同的三拍子相加构成。其中有三个强拍。

  35. 混合拍子的击拍图式: • ①五拍子:由相同时值的二拍子加三拍子,或相同时值的三拍子加二拍子构成,其中有两个强拍。 • 2+3 3+2

  36. 此例为2+3的五拍子:

  37. 此例为3+2的五拍子:

  38. ②七拍子:有3+4或4+3的两种同时值单拍子构成。②七拍子:有3+4或4+3的两种同时值单拍子构成。

  39. 下例为3+4的七拍子(右图为谱例22实际指挥图式。)下例为3+4的七拍子(右图为谱例22实际指挥图式。)

  40. 下例是4+3的七拍子(右图为谱例91的实际指挥图式。)下例是4+3的七拍子(右图为谱例91的实际指挥图式。)

  41. 第三讲 • 第十五章 起拍、收拍与休止的指挥 • 第一节 起拍 • 第二节 收拍 • 第三节 休止

  42. 第一节 起 拍 • 1、起拍的步骤 • ① 准备状态(结合十四章第一节 内容进行学习) 双手抬起在身前 治当的位置,手臂自然伸出.肘部 微屈,不要僵硬,眼睛环视合唱队 员并关照伴奏者。要求大家从分散 的状态中集中起精神来,迅速一致 地立即进入歌唱状态。

  43. ②预示拍 也就是吸气拍,双手在准备状态后加速打出拍点.预示歌曲的速度、力度和开始时的情感,为进入点上开始唱做准备。 ③唱 这是起拍的最后一个步骤在点上唱出声音。 三个步骤的结合就是起拍的完整动作。三个步骤中“唱”是结果,“预备拍”是关键。

  44. 2、起拍的方式 • 1)正拍起拍 • ①强拍起 强拍起拍,即第一拍起,预备拍在弱拍,二拍子预示拍手位在第二拍开始的位置,此曲以直线击拍为主。如谱例92、93:

  45. 谱例92:

  46. 强拍起:四拍子预示拍手位在第四拍开始的位量,此曲以直线击拍为主。强拍起:四拍子预示拍手位在第四拍开始的位量,此曲以直线击拍为主。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