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6

歸去來辭 并序

歸去來辭 并序. 東晉 陶淵明. New38 1 old423. 本篇選自 《 陶淵明集 》 ,原題為 〈 歸去來兮 〉 ,蕭統 《 文選 》 刪去「兮」字,改稱 〈 歸去來 〉 。由於本篇的文體屬於 辭賦體 ,所以後人又加上文體名「辭」,合稱 〈 歸去來辭 〉 。 來,語助詞,無義。 義熙元年 (405) 十一月,陶淵明 ( 年約 40) 辭去彭澤令,回歸田園,作此文以明志節。. 全文由「序」與「辭」兩部分組成; 「序」運用散文 ,敘述出仕與辭官的緣由; 「辭」用韻文 ,抒寫歸隱的快樂心情與生活。共分為四段:

justis
Download Presentation

歸去來辭 并序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歸去來辭并序 東晉 陶淵明 New381 old423

  2. 本篇選自《陶淵明集》,原題為〈歸去來兮〉,蕭統《文選》刪去「兮」字,改稱〈歸去來〉。由於本篇的文體屬於辭賦體,所以後人又加上文體名「辭」,合稱〈歸去來辭〉。來,語助詞,無義。義熙元年(405)十一月,陶淵明(年約40)辭去彭澤令,回歸田園,作此文以明志節。本篇選自《陶淵明集》,原題為〈歸去來兮〉,蕭統《文選》刪去「兮」字,改稱〈歸去來〉。由於本篇的文體屬於辭賦體,所以後人又加上文體名「辭」,合稱〈歸去來辭〉。來,語助詞,無義。義熙元年(405)十一月,陶淵明(年約40)辭去彭澤令,回歸田園,作此文以明志節。 全文由「序」與「辭」兩部分組成; 「序」運用散文,敘述出仕與辭官的緣由; 「辭」用韻文,抒寫歸隱的快樂心情與生活。共分為四段: 第一段,直寫辭官歸隱的決心,和辭官後歸心似箭的心情。 第二段,敘述初抵家門的喜悅,和家居生活的情景。 第三段,描述定居田園之後,讀書彈琴、會親尋幽的歡愉。第四段,抒發對宇宙人生的感懷,與終老田園的心願。 「歸去來辭并序」釋義

  3. 生命價值的探索 〈歸去來辭〉是陶淵明非常重要的作品,呈現他對生命價值的探索。(何謂價值觀?) • 在辭彭澤令之前,他總是在出仕與歸隱之間猶豫徘徊,雖然看透官場的黑暗腐敗,卻又迫於生計,不得不違背本性,出仕為官,因此內心十分矛盾痛苦。 • 經過理性抉擇,終於體悟「質性自然,非矯厲所得;飢凍雖切,違己交病」,所以當機立斷,毅然辭官歸隱,追求自己真正想過的生活。 • 其次,文中也書寫他理想生活的願景,是絕意仕宦,躬耕田畝,讀書彈琴,守志安貧,適性自在的生活方式,這也為中國文人樹立一個處世典範。

  4. 生命價值的抉擇

  5. 陶淵明里居圖 陶淵明在此當彭澤令 陶淵明在此隱居

  6.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皆不同。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7. 陶淵明墓

  8. 其生平可分為三個時期:1 早年為居家、讀書時期,受儒、道二家思想的影響。 2 壯年時期則時仕時隱,二十九歲時,曾因親老家貧,擔任江州祭酒。由於不能忍受公務的繁冗,不久就辭職歸隱。後來又迫於生計,先後出任鎮軍參軍、建威參軍等小官,終因志趣不合而離職。 3 東晉安帝義熙元年八月(405),出任彭澤令。到了 年終,郡遣都郵至縣,屬吏叫他束帶迎接,以示敬 意,淵明不為五斗米折腰,遂即自動離職,作〈歸 去來辭〉以明志節,在官僅八十餘日。 晚年時期則隱居田園,親自操持農務,其間雖然歷 經火災、風災、旱災、蟲災,生計艱難,仍不改其 志。

  9. 歸園田居 陶淵明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誤落塵網中,ㄧ去十三年。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開荒南野際,守拙歸田園。旁(ㄅㄤˋ)宅十餘畝,草屋八九間,榆柳蔭後簷,桃李羅堂前。曖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顛。戶庭無塵雜,虛室有餘閒。久在樊籠裡,復得返自然。

  10. 歸園田居 陶淵明 • 本篇選自《陶淵明集》卷二,原題共五首: 少無適俗韻、野外罕人事、種豆南山下、久去山澤遊、悵恨獨策還。本詩為第一首,作於彭澤辭官的次年。義熙元年(405)十一月,陶淵明辭去彭澤令,回歸田園,此詩在敘述歸返田園的原因、歸田之後的生活及澹泊自在的心情。 • 本詩在形式上屬於古體詩,總共有二十句。 前八句追敘由仕而隱的心路歷程,說明自己的價值觀無法和世俗的價值觀一致,卻誤入塵俗為官;後因眷戀故園自在的生活,固順應其樸拙的本性回歸園田。 • 中間八句寫居家之環境;前四句寫近景,後四句寫遠景,悠然自在。末四句總結歸隱後的生活,就像被關的鳥獸回到大自然般自由自在。

  11. 歸去來辭序解說:余家貧,耕植不足以自給(ㄐㄧˇ)。幼稚盈室(1),缾(ㄆㄧㄣˊ)無儲粟(ㄙㄨˋ)(2),生生所資(3),未見其術。親故多勸余為長吏(ㄌㄧˋ)(4),脫然有懷(5),求之靡(ㄇ一ˇ)(6)途。(2) 米缸裡沒有存糧。「缾」,同「瓶」,為汲水或盛酒的容 器。作者用以儲粟,可以想見其家貧的情形。(3) 生生所資 賴以維生的方法。生(V.)生(N.),猶言生計。資,憑藉。(4) 長吏指縣長屬下的高級官吏,如縣丞、縣尉之類。(5) 脫然有懷 欣然有出仕的念頭。脫然,心動的樣子。找到脫困之道。(6) 靡 音,沒有。 譯:我家裡窮,靠我耕田種菜實在不能使全家大小溫飽;孩子一大堆,米缸裡沒有存糧,也沒有賴以維生的憑藉(方法)。親戚朋友都勸我,何不找個官來做?我聽了如釋重負,正巧也有這個打算,卻苦無門路;

  12. 年幼的孩子擠滿一屋子。陶淵明〈責子詩〉:「白髮被兩鬢,肌膚不復實。雖有五男兒, 總不好紙筆。阿舒已二八,懶惰故無匹。阿宣行志學,而不愛文術。雍、端年十三, 不識六與七。通子垂九齡,但覓梨與栗。 天運茍如此,且進杯中物」此詩撰寫於辭彭澤令後第二年,當時他已有五個兒子。 蘇軾《洗兒戲作》: 「人皆養兒望聰明,我被聰明誤一生; 惟願孩兒愚且魯,無災無難到公卿!」

  13. 歸去來辭序解說:會有四方之事(7),諸侯以惠愛為德(8);家叔(9)以余貧苦,逐見用於小邑。於時風波未靜(10),心憚(ㄉㄢˋ)遠役(11)。彭澤去家百里,公田之利,足以為酒(12),故便求之。(7) 四方之事 指當時地方軍閥之間的戰事。(8)軍閥要羅致人材。諸侯,此指建威將軍劉敬宣。(9) 家叔 指陶弘。一說指陶夔,時任太常卿。(10)風波未靜 局勢動盪不安。(11)心裡害怕去遠處任職。憚,音,害怕。(12)公田,公家的農田,收成供俸祿之用。蕭統〈陶淵明傳〉,記載淵明任彭澤令後:『公田悉令吏種秫,曰:「吾常得醉於酒,足矣。」妻子固請種秔(音ㄍㄥ),乃使二頃五畝種秫,五十畝種秔。』秫,音ㄕㄨˊ,帶有黏性的穀物。 譯:剛好天下正逢多事之秋,諸侯將軍欲廣施德澤,提拔人才,家叔因為見我家境貧苦,就推薦我,於是被錄用到小縣邑去做官。當時局勢動盪不安,心裡很害怕被分派到遙遠的縣邑,彭澤縣距離家鄉只有百里之遠,且公田所收穫的稻米,足夠用來釀酒解饞,所以便要求到那裡去做官。

  14. 歸去來辭序解說:及少日,眷然有歸與(ㄩˊ)之情(13)。何則?質性自然,非矯厲所得(14);飢凍雖切,違已交病(15)。嘗從人事,皆口腹自役(16)。於是悵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猶望一稔(ㄖㄣˇ)(17),當斂裳宵逝(18)。 (13)心中眷戀故園,有辭官回去的念頭。眷然,懷念的樣子。 與,通「歟」,感嘆的語尾詞。矯:糾正。 (14)非矯厲所得 不是矯揉勉強所能辦到的。礪:粗的磨刀石;砥:細的磨刀石。 (15)違己交病 違背自己的意願,更加痛苦。 (16)曾經出來做過幾任官,全都是為了生計而強迫自己。 人事,指官場上的應酬。 慷慨:情緒充滿之狀。 (17)一稔 一年。稔,穀物成熟。 (18)斂裳宵逝 收拾行裝,連夜離開,比喻思歸之急切。 譯:可是做了沒幾天,就覺得厭倦而開始想念故鄉,萌生回家的念頭。為何會這樣呢?因我這個人天性任真自然,要我矯情造作實在勉強不來;挨餓受凍的生活雖然要親自面對,可是違背自己本性去做自己不想做的事,卻更加令人痛苦。想到過去曾經做過幾次小官,都是為了填飽肚皮而驅使自己就任的;於是心裡不禁充滿的感慨,深深愧對平生所抱持的志願。猶且希望做滿一年,就收拾行李,連夜悄悄離開;

  15. 歸去來辭序解說: 尋程氏妹(19)喪於武昌,情在駿奔(20),自免去職。仲秋至冬,在官八十余日。因事順心(21),命篇曰《歸去來兮》。乙巳(ㄙˋ)歲十一月也。(19)程氏妹 作者的妹妹,比他小三歲,嫁與程姓人家, 從夫姓稱呼。(20)駿奔 迅速奔喪。 余:同「餘」。 已(一ˇ)、己(ㄐㄧˇ)、巳(ㄙˋ) (21) 因,憑藉。事,指妹喪之事。順心,成全其心願。 譯: 沒料到過了不久,嫁到武昌程家的妹妹去世,緣於兄妹之情,奔喪心切,就免去了自己的職務。從中秋到冬天,總計做官八十餘日。藉著妹妹過世的事成全了自己的心願,於是將這篇文章取名作《歸去來兮》,乙巳歲十一月記。

  16. 無悔明智決擇享受抉擇爲自己的抉擇負責

  17. 人生的三個圓 能做的 (能力) 想做的 (興趣) 應做的 (責任)

  18. 「歸去來兮」解說:歸去來兮!田園將蕪,胡不歸(21)?既自以心為形役(22),奚惆悵(ㄔㄡˊ ㄔㄤˋ)而獨悲!悟已往之不諫(23),知來者之可追;實迷途其未遠,覺今是而昨非。舟遙遙以輕颺(ㄧㄤˊ)(24),風飄飄而吹衣。問征夫(25)以前路,恨晨光之熹(ㄒㄧ)微(26)。(21)胡不歸 何不歸。 惆悵,懊惱失望。(22)心為形役 心志被形體所役使。(23)諫 糾正,挽回。逝者已矣!無法改變。(24)舟遙遙以輕颺 船兒搖搖擺擺輕快地前進。 遙遙,與「搖搖」同,動盪的樣子。颺,搖蕩。(25)征夫 行人,路人。(26)熹微 指天剛破曉,光線微弱。熹,同「熙」,光明。 譯: 回家去吧,故鄉的田園就快要荒蕪了,為什麼還不回家呢?既然自己的心(意志)甘願受形體奴役,又何必憂愁而獨自悲傷呢?覺悟逝去的再也無法挽回,知道未來的可以及時把握;慶幸自己迷途尚未很遠,察覺今日辭官歸去是正確的,從前誤入官場真是一場錯誤。小船輕快地在河面上搖晃著,風兒輕飄飄地吹動我的衣裳(兩句寫實兼況心情之愉悅如釋重負)。頻頻向路上行人探問前面的路況,恨早晨的陽光微亮,為何遲遲不大放光明(思歸心切,恨不得晝夜兼程)。

  19. 「歸去來兮」解說: 乃瞻衡宇(27),載欣載奔(28)。僮僕歡迎,稚子候門。三徑就荒(29),松菊猶存。攜幼入室,有酒盈樽(ㄗㄨㄣ)。引壺觴(ㄕㄤ)以自酌,眄(ㄇㄧㄢˇ)庭柯(30)以怡顏。倚南牕以寄傲,審容膝(31)之易安。(27)衡宇 指簡陋的房子。衡,指橫木為門。宇,指屋宇。(28)載欣載奔 高興地向前奔跑。 載,語助詞,同「既」、「且」,相當白話文的「又」。(29)三徑就荒 庭院中的小路都快荒蕪了。三徑,漢哀帝時,王莽執政。 蔣詡隱居不仕。歸隱以後,在園中開出三條小路,只和兩個知己 求仲、羊仲往來;後人便以「三徑」指隱士所住的地方。 就,逐漸。(30)眄庭柯 看著庭中的樹木。眄,看。柯,樹枝。(31)容膝 僅能容納雙膝,極言居室之狹小。牕,音ㄔㄨㄤ,同「窗」。 譯:終於遠遠望到自己簡陋的家門,於是一面高興一面連走帶跑地回去了。大小僕人和孩子們則在門邊等候歡迎。走進門內,只見庭院中的小徑已經荒蕪,幸好親手種植的松菊依舊存在(隱喻初心不變,堅貞勁節猶存)。牽著幼兒的手走進室內,盛滿了酒的酒罈正等待主人來品嚐。舉起酒壺,拿著酒杯,自酌自飲,眼睛的餘光瞄見庭院中蒼勁的松樹枝幹,不禁怡然開顏;靠在向南的窗邊,盡情舒展放這一身傲骨,細看這小如鴿籠的地方,對我來說反而更容易讓人安頓身心。

  20. 「歸去來兮」解說:園日涉以成趣,門雖設而常關。策扶老以流憩(ㄑㄧˋ)(32),時矯(ㄐㄧㄠˇ)首而遐觀(33)。雲無心以出岫(ㄒㄧㄡˋ)(34),鳥倦飛而知還。景(ㄧㄥˇ)翳翳(ㄧˋ)(35)以將入,撫孤松而盤桓(36)。(32)策扶老以遊憩 拄著柺杖各處遊覽、休息。策,拄著。 扶老,手杖的別稱。憩,休息。(33)時矯首而遐觀 不時抬起頭來向遠處眺望。 矯首,抬頭。遐,遠。(34)岫 音,山有洞穴的稱岫,此處泛指山峰。(35)景翳翳 太陽光線漸漸暗淡。景,日光。 翳翳,逐漸暗淡的樣子。(36)盤桓 徘徊。 譯:每天到庭園中走走看看,久而久之也別有一番佳趣,雖然設有大門,卻經常緊閉(息交絕遊故)。或者拄著柺杖四處遊覽,走累了就隨地歇息,偶而抬起頭來眺望遠處的風景。看到白雲無心機地從山谷中飄出來,鳥兒飛倦了知道要歸巢休息(以景寓情,暗示自己出來做官如白雲之無心而非有意,厭倦做官如鳥之倦飛而知歸巢),陽光漸漸昏暗,太陽就要下山了,我依舊撫靠著孤松,徘徊不忍離開。

  21. 「歸去來兮」解說: 歸去來兮!請息交以絕遊。世與我而相遺,復駕言(37)兮焉求?悅親戚之情話,樂琴書以消憂。農人告余以春及,將有事於西疇(ㄔㄡˊ)(38)。 譯:回家去吧,就讓我從此與外界斷絕交往。世俗既然與我兩相遺忘(棄),又何需再駕著馬車追求什麼呢?喜歡聽親友們講一些富有人情味的話題,高興時彈彈琴讀讀書,藉以消解心中的鬱卒。農夫們熱心地提醒我春天就快要來了,要準備到田裡做農事了。 息,停止。 絕,斷絕。 遺,忘。 (37)駕言 乘車出遊。此處指出門營求功名利祿。 言,語助詞,無意。 情話 銷憂、消憂 (38)將有事於西疇 將到西邊的田地去耕作。 有事,指農耕之事。西疇,西邊的田畝。

  22. 「歸去來兮」解說:或命巾車(39),或棹(ㄓㄠˋ)(40)孤舟。既窈窕(41)以尋壑,亦崎嶇而經丘。木欣欣以向榮,泉涓涓(ㄐㄩㄢ)(42)而始流。羨萬物之得時,感吾生之行休(43)!(39)巾車 有布篷的車子。(40)棹 槳。此處當動詞,划的意思。(41)窈窕(ㄧㄠˇ ㄊㄧㄠˇ) 幽深的樣子。(42)涓涓 水細流不絕的樣子。(43)行休 將要結束。意謂自己年紀老大,來日無多。 行,將要。 譯:有人駕著有帷幔的車子,經過崎嶇的山路;有人搖著一條小船,沿著那幽深的溪谷(前來展開春耕)。草木在春天裡欣欣向榮,澗水開始涓涓而流;羨慕萬物都能適時生長(各遂其性各得其所),卻也感慨我的人生就將要止盡。

  23. 「歸去來兮」解說: 己矣乎!寓形宇內(44)復幾時,曷(ㄏㄜˊ)不委心任去留(45)!胡為遑遑(ㄏㄨㄤˊ)(46)欲何之?富貴非吾願,帝鄉(47)不可期。(44)寓形宇內 寄託形體於天地之間。(45)委心任去留 隨心所欲,任意去留。委心,順著 自己的心意。去留,退隱或為官;一說指生死。(46)遑遑 心神不安的樣子。(47)帝鄉 仙境、仙鄉。此指理想世界。 譯:算了吧!個人的形體寄託在天地之間又能有多久呢?何不放下世俗名利爭競之心,放任無為,順其自然,為何要匆匆忙忙,驚惶不安的,想趕去哪裡?富貴榮華不是我想要的,長生不老的仙鄉又無法企求。

  24. 「歸去來兮」解說: 懷良辰以孤往,或植仗而耘耔(ㄗˇ)(48)。登東皋(ㄍㄠ)以舒嘯(49),臨清流而賦詩。聊乘化以歸盡(50),樂夫天命(51)復奚(ㄒㄧ)疑?(48)把手杖插在地上,用手除草培土。 植,立。耔,往根苗上培土。(49)登上東邊的高地放懷長嘯。賦詩,指作詩。 皋,高地。嘯,撮口發出高昂悠長的聲響。(50)姑且順應自然的變化,過完這一生。 聊,姑且。乘,順應。化,指變化。(51)謂樂天知命。 譯:唯有把握美好時光(春光)獨自遨遊,或是將手杖插在路邊,隨時下田除草培苗;或是登上東邊的高地,放懷高歌長嘯;或是面對清澈的溪流,盡情作賦吟詩。姑且這樣子順著自然的變化,走完生命的旅程,始終抱持樂天知命,無欲無求的生活態度,還有什麼疑慮呢?

  25. 1.本文在形式上屬於抒情短賦,句式以四字、 六字句為主,又多用對偶句,或雜以三言、 五言、七言句,整齊中富有變化。2.全文共換韻五次,而韻部的更換,暗示內容 情意的轉變。且大量運用疊字、虛詞,使辭 句的氣韻貫串,音節諧美。3.此外,巧妙運用寓情於景的技巧,筆下的景 和物,如菊花、孤松、無心以出岫的雲、倦 飛知返的鳥,無不蘊含詩人的個性和情操, 達到情景交融的境界。4.全文語言質樸,音節諧美,情感真摯,意境 高遠,歷來評價很高。歐陽修說:「晉無文 章,惟陶淵明〈歸去來辭〉一篇而已。」可 說是推崇備至。

  26. 思考問題: (1)陶淵明為什麼要出任彭澤令? (2)為什麼陶淵明任彭澤縣令僅八十餘 日便辭官歸隱? (3)從課文第一段中看,作者對辭官的 決定有什麼感受? (4)作者對歸隱後的生活有什麼感受?

More Related